南京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蒹葭苍苍 (《诗经》) ②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⑩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 了以下几个专题。(14分) 【魅力南京】 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 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 木都是风景,一诗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 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龙蟠 哺 )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妖绕”改成 恩锡”改成 【人文南京】 3.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 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 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语文试题第1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8 页) 南京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蒹葭苍苍, 。(《诗经》) ②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 。 ⑩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 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 了以下几个专题。(14分) 【魅力南京】 2.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 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 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 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龙蟠( ) 哺( )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妖绕”改成 “恩锡”改成 【人文南京】 3.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 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 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2)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青春南京】 4.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3分)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 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 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 幅图标(第一幅除外) 【书香南京】 5.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 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 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 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 语文试题第1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8 页)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青春南京】 4.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3分)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 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 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 幅图标(第一幅除外) 【书香南京】 5.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 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 “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 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 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
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 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 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 (2分)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 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 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宜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1分)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 语文试题第1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8 页) 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 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 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 。(2分)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 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 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宜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1分)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
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盜。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 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 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 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1分) 语文试题第1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8 页) 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 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 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 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 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 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舂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 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 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舂》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 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 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 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 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 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舂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 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 干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舂天迅 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干 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 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C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 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舂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姍 来迟。可见春天的今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 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 迟,二月垂杨末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 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 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 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 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 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 语文试题第11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8 页)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5 题。(14 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 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 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 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 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 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 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 两天内发叶时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 作快速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遮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 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 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 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0的长沙3 月10日入春,北纬300的武汉3月巧日春到,而北纬320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 来迟。可见春天的今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 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 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 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 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蛇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 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 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 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