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政法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西古典政法比较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法学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更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是中国政法大学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 本课程的数学目标是: 1、对中西方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进行深刻比较,通晓中西方政治制度、政治 思想的异同,发现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各自优缺点,寻找互补的政治方案 2、对中西方法学、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进行深刻比较,在通晓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 思想的异同基础上,揭秘中西方法律文明的各自优缺点,寻找互补的法律方案。 3、通过对比中西古典政法文明的根本区别,让学生明白,现实中国腐败的历史根源在 于古典时代的王道主义、王权主义、王法主义这种传统力量的深厚性。本课程是著者经历一 个八年抗战写罢的, 是一部救国救民的好书。救民是基 数国是结果 不能救国不救民 4、避免的办法不能简单采用西方的三权分立,而要从传统优秀文明的继承与糟粕的剔 除上挖掘根源。重点为中国根治腐败培养真正的政法人材。 5、本课程对比研究了中西方古典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思想发展史,发现了很多规律性的 东西,对完善中西方文明对出研究最好的理论书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 挖掘中国式执政的合理性和不足,也是在揭秘中国反腐败的历史根据,因此对现实反腐具有 重大意义。 开设本课程宗台: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中西政法比较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西政法的异同的基础知 识、政治学和法学、中西政法比较学的原理、了解中国政法忠孝的核心、西方政法的正义与 解析中西方古典政法的区别,对寻找中国如何克服古代不足,继承传统精
《中西古典政法比较》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西古典政法比较 课程英文名称: Comparison of Classical Politics and Law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课程号:×××× 课程属性:通识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法学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更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 是中国政法大学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对中西方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进行深刻比较,通晓中西方政治制度、政治 思想的异同,发现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各自优缺点,寻找互补的政治方案。 2、对中西方法学、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进行深刻比较,在通晓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 思想的异同基础上,揭秘中西方法律文明的各自优缺点,寻找互补的法律方案。 3、通过对比中西古典政法文明的根本区别,让学生明白,现实中国腐败的历史根源在 于古典时代的王道主义、王权主义、王法主义这种传统力量的深厚性。本课程是著者经历一 个八年抗战写罢的,是一部救国救民的好书。救民是基础,救国是结果。不能救国不救民。 4、避免的办法不能简单采用西方的三权分立,而要从传统优秀文明的继承与糟粕的剔 除上挖掘根源。重点为中国根治腐败培养真正的政法人材。 5、本课程对比研究了中西方古典政治法律制度及其思想发展史,发现了很多规律性的 东西,对完善中西方文明对比研究最好的理论书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 挖掘中国式执政的合理性和不足,也是在揭秘中国反腐败的历史根据,因此对现实反腐具有 重大意义。 开设本课程宗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中西政法比较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西政法的异同的基础知 识、政治学和法学、中西政法比较学的原理、了解中国政法忠孝的核心、西方政法的正义与 民主的核心理念,解析中西方古典政法的区别,对寻找中国如何克服古代不足,继承传统精 华,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和“两种地理经济:大河文明与大洋文明”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一方面,阐释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拥有重农抑商的人文地理环境。另一方面,阐 述古希腊文明是大洋文明, 有着开辟重商主义的人文地理环境。 以称中国古代大河文明 是因为中国古代虽有广表的海岸线,但古人乡士亲为第一:古代农业文明最先进。重农抑商 的人文地理。古希腊的海洋文明虽然农业环境极差,海洋环境最佳,铸造了重商主义。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地理结构有何本质不同? 2.乡士中国与希腊爱琴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是什么 3.山区、草原、平原与河流等不同的奇妙组合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后果? 4.试比较古中国和古希腊不同地理环境。 5.中国广阔海洋资源在古代为何发挥不出任何优势? 6.古希腊地理环境的优劣各是什么? 7.中国重农抑商与古希脂重商主义的地理元素是什么? 8何为大河文明?为何中国的大河文明铸造了乡土文明? 9何为海洋文明、大洋文明?从人文地理解读看古希腊文明和美国文明有何区别? 知识单元2:两种政统:王政与民政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阐述中国古代执政的合理性在于王道主义,为此形成王政体制。古希腊执政合理性是民 道主义,为此形成民政体制 本章只解决政统问题,即王权主义与民权主义,不解决道统问愿。政统问题解决的是合 法性间题,道统解决的是合理性间题,实际上是政权执政来源问题。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古老中国把保民、贵民、爱民提升到执政的合理性基础,为何没有发展为民主制: 而是民最贱王最贵? 2.古希腊底层人民是奴隶,奴隶命运最悲惨,不被视为人(是法律关系客体而非主体) 为什么女生制度偏偏发生于古希腊? 3.何为执政为民的陷阱? 我把最不惜民反倒民主制最为贵民反倒专制的现象称为“中西古代执政为民的陷阱。 4古希腊公民占全社会的多少比列?古希腊贵牌妇女有公民权吗? 5.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近现代系放公民是如何放大的?其发展规律是什么? 6为什么说古代中国的政治轴心是执政为王,古希腊是执政为(公)民? 7政治制度取决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政治价值取向 8.中西古典政治的价值核心格式什么?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和“两种地理经济:大河文明与大洋文明”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一方面,阐释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拥有重农抑商的人文地理环境。另一方面,阐 述古希腊文明是大洋文明,有着开辟重商主义的人文地理环境。所以称中国古代大河文明, 是因为中国古代虽有广袤的海岸线,但古人乡土亲为第一;古代农业文明最先进。重农抑商 的人文地理。古希腊的海洋文明虽然农业环境极差,海洋环境最佳,铸造了重商主义。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地理结构有何本质不同? 2. 乡土中国与希腊爱琴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是什么? 3. 山区、草原、平原与河流等不同的奇妙组合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后果? 4. 试比较古中国和古希腊不同地理环境。 5. 中国广阔海洋资源在古代为何发挥不出任何优势? 6. 古希腊地理环境的优劣各是什么? 7. 中国重农抑商与古希腊重商主义的地理元素是什么? 8.何为大河文明?为何中国的大河文明铸造了乡土文明? 9.何为海洋文明、大洋文明?从人文地理解读看古希腊文明和美国文明有何区别? 知识单元 2:两种政统:王政与民政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阐述中国古代执政的合理性在于王道主义,为此形成王政体制。古希腊执政合理性是民 道主义,为此形成民政体制。 本章只解决政统问题,即王权主义与民权主义,不解决道统问题。政统问题解决的是合 法性问题,道统解决的是合理性问题,实际上是政权执政来源问题。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古老中国把保民、贵民、爱民提升到执政的合理性基础,为何没有发展为 民主制, 而是民最贱王最贵? 2.古希腊底层人民是奴隶,奴隶命运最悲惨,不被视为人(是法律关系客体而非主体), 为什么女生制度偏偏发生于古希腊? 3.何为执政为民的陷阱? 我把最不惜民反倒民主制最为贵民反倒专制的现象称为“中西古代执政为民的陷阱。 4.古希腊公民占全社会的多少比列?古希腊贵族妇女有公民权吗? 5.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近现代系放公民是如何放大的?其发展规律是什么? 6.为什么说古代中国的政治轴心是执政为王,古希腊是执政为(公)民? 7.政治制度取决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政治价值取向 8.中西古典政治的价值核心格式什么?
9.中国帝王世袭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10.君主制好,还是民主制好? 1.古希腊民主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2.中国传统执政的手段和目的各是什么? 13.如何理解中西古典政体是金字塔威减武与梯形落体 14中西古典政治结构发展规律特征各是什么? 15.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6.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有何区别 17.何为求属型政治与平权型政治 18.中西元点政治伦理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知识单元3:两种法统:王法与贵族法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中国古典社会的法律核心 1.人定法的奠基 “刑始于兵”与“礼起于祀 2.中国王法的萌劳 3.王法的特色 “、自然法和民法:古希腊社会的法律重心 3.苏格拉底对正义的杰出贡献 4.苏格拉底弟子对正义思想的发展 三、中西成文法典的比较 1《法经》的法律结神 2. 《格尔蒂法典》与《十二表法》的法律精神 3.《法经》与《十二铜表法》法律精神的比较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为什么中国人把法律称为“王法”而不是“国法"? 2.王法与国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3王法重点保护的是谁的利益 而国法重点保护的又是谁的利益 4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公民”的范畴,只有黎民、庶民、才民等说法 5.世界历史,为什么惟独古希腊社会大有“公民”? 6,古希腊的“公民”包括所有人吗?主要包括谁? 7.“刑始于兵”是如何从“国际法”引申为“国内法”的? 8.中国最 的人是谁 社会背景是什么 9.如何理解兵与刑的区别是“刑外”与“刑内”的关系 10.中国地区调整族际关系和族内关系两大特点是什么?(8-10) 11.“礼起于祀“和“礼起于祀“最初适用范用的区别是什么?(8-10) 12.中国的王权最早起源于那个时代,由什么演变而来?(12) 13,尧舜时代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祭天祭祖的权力?(家长才有祭祀鬼神祭祖的特权,只 有帝王才有祭天的权力。13) 14.礼的适用范围是如何逐渐扩大的?14)
9.中国帝王世袭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10.君主制好,还是民主制好? 11.古希腊民主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2.中国传统执政的手段和目的各是什么? 13.如何理解中西古典政体是金字塔威武与梯形落体? 14 中西古典政治结构发展规律特征各是什么? 15.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6.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有何区别? 17.何为隶属型政治与平权型政治? 18. 中西元点政治伦理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知识单元 3:两种法统:王法与贵族法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一、王法:中国古典社会的法律核心 1. 人定法的奠基:“刑始于兵”与“礼起于祀” 2. 中国王法的萌芽 3. 王法的特色 二、自然法和民法:古希腊社会的法律重心 1. 自然法精神:城邦对社会内部政治的合理诉求 2. 希腊前期正义观路线图:正义从神灵降到自然 3. 苏格拉底对正义的杰出贡献 4. 苏格拉底弟子对正义思想的发展 三、中西成文法典的比较 1.《法经》的法律精神 2. 《格尔蒂法典》与《十二表法》的法律精神 3.《法经》与《十二铜表法》法律精神的比较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为什么中国人把法律称为“王法”而不是“国法”? 2.王法与国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3.王法重点保护的是谁的利益,而国法重点保护的又是谁的利益? 4.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公民”的范畴,只有黎民、庶民、刁民等说法? 5.世界历史,为什么惟独古希腊社会才有“公民”? 6.古希腊的“公民”包括所有人吗?主要包括谁? 7. “刑始于兵”是如何从“国际法”引申为“国内法”的? 8.中国最早”制“五刑”的人是谁?社会背景是什么? 9.如何理解兵与刑的区别是“刑外”与“刑内”的关系? 10.中国地区调整族际关系和族内关系两大特点是什么?(8-10) 11. “礼起于祀”和“礼起于祀”最初适用范围的区别是什么?(8-10) 12.中国的王权最早起源于那个时代,由什么演变而来?(12) 13.尧舜时代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祭天祭祖的 权力?(家长才有祭祀鬼神祭祖的特权,只 有帝王才有祭天的权力。13) 14.礼的适用范围是如何逐渐扩大的?(14)
15.如何理解“礼”从最早祭祖神到习惯法再到王法?(15) 16.从颛项到夏代臣民的三种法律规范是什么?(16 17.周王如何克服夏商两代灭亡的根本? (17 18.“定分止争出于何人之手,何人完善,为何从礼法发展为刑法?(18-19) 19.为什么说祖先崇拜是中国人解决天人关系的初始点(22) 20.图腾崇拜和粗先崇拜的对内对外社会功能是什么?(23) 21如何从祖先图腾崇拜发展到龙风崇拜的?(24) 22.人类为什么要从图腾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发展为天神崇拜?25 23.中国的王道王权王法为什么最初产生于氏族保护神的联合?2 24.王法的两大特色是什么?30 25.中国古代法律文本对“民“都有哪些称谓,为什么没有公民? 26,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公民,是王法产生的社会前提 27古希腊有公民范畴所以营造发达的民法:夏商周时代营造了异常发达的王权与王法, 却并未营造出“民权”与 “民法”的政治型 28中国古代如果说仁政、善治、贵民是手段,那么目的是什么? 29."七出“和“三不去"的服务对象为何是王权? 知识单元4:两种法治:为王与为民 比较中国法家法治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有的学者把中国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法治”与亚 里士多德的“法治”完全等同起来。然而,有很多学者发现了其中的重要差别,两者不能同 日而语。本课程认定,由于中英文翻译的无能为力,两者似乎都用“法治”一词,可是内涵 却有很大的区别。图释二者的区别及其联系是区分中西古典法治文明的一个根本。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 2.二者是否只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写法,还是有天壤之别? 3.中文的“法治”与外文的“法治”的含义一样吗? 4.如果从政法源头看,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提出的“法治”和古希腊“法治”是不 是一回事? 5.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仁治有何区别,其本质的一致性什么? 6,“三钢”仅仅是儒家的原则吗?不是法家原则?王政是其攻守同盟吗? 7.为什么法家的无神论者多,而儒家的远神论者多? 8法家为何反对儒家“礼仁治”而主张法治?(16) 商鞅主张重罚轻赏的原因是什么, 合理吗?(14 10.为什么“礼治”是儒家和法家的共同主张? (17 11.儒法道三家在神权、君权、民权上各有什么主张?(18) 12.在君权与民权关系问题上,儒法两家有何不同?(19) 13,橘法德治还是法治上的分野根本在那里?(20 14居法在刘刑关系上的区别(1) 15.为什么说“法家的法治并不追求民主,而是追求王权王法的至尊”?(22 16.亚氏的法律特征说(28) 17.亚里士多德“正义是国家和法律的灵魂”的意义何在?(31)
15.如何理解“礼”从最早祭祖神到习惯法再到王法?(15) 16.从颛顼到夏代臣民的三种法律规范是什么?(16) 17.周王如何克服夏商两代灭亡的根本?(17) 18. “定分止争”出于何人之手,何人完善,为何从礼法发展为刑法?(18-19) 19. 为什么说祖先崇拜是中国人解决天人关系的初始点(22) 20.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对内对外社会功能是什么?(23) 21.如何从祖先图腾崇拜发展到龙凤崇拜的?(24) 22.人类为什么要从图腾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发展为天神崇拜?25 23.中国的王道王权王法为什么最初产生于氏族保护神的联合?29 24.王法的两大特色是什么?30 25.中国古代法律文本对“民”都有哪些称谓,为什么没有公民? 26.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公民,是王法产生的社会前提。 27 古希腊有公民范畴所以营造发达的民法;夏商周时代营造了异常发达的王权与王法, 却并未营造出“民权”与“民法”的政治理念? 28.中国古代如果说仁政、善治、贵民是手段,那么目的是什么? 29. “七出”和“三不去”的服务对象为何是王权? 知识单元 4:两种法治:为王与为民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比较中国法家法治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有的学者把中国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法治”与亚 里士多德的“法治”完全等同起来。然而,有很多学者发现了其中的重要差别,两者不能同 日而语。本课程认定,由于中英文翻译的无能为力,两者似乎都用“法治”一词,可是内涵 却有很大的区别。阐释二者的区别及其联系是区分中西古典法治文明的一个根本。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 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 2.二者是否只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写法,还是有天壤之别? 3. 中文的“法治”与外文的“法治”的含义一样吗? 4. 如果从政法源头看,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提出的“法治”和古希腊“法治”是不 是一回事? 5. 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仁治有何区别,其本质的一致性什么? 6. “三钢”仅仅是儒家的原则吗?不是法家原则?王政是其攻守同盟吗? 7. 为什么法家的无神论者多,而儒家的远神论者多? 8.法家为何反对儒家“礼仁治”而主张法治?(16) 9. 商鞅主张重罚轻赏的原因是什么,合理吗?(14) 10.为什么“礼治”是儒家和法家的共同主张?(17) 11. 儒法道三家在神权、君权、民权上各有什么主张?(18) 12. 在君权与民权关系问题上,儒法两家有何不同?(19) 13. 儒法德治还是法治上的分野根本在哪里?(20) 14. 儒法在礼刑关系上的区别(21) 15. 为什么说“法家的法治并不追求民主,而是追求王权王法的至尊”?(22) 16. 亚氏的法律特征说(28) 17. 亚里士多德“正义是国家和法律的灵魂”的意义何在?(31)
18亚里士多德的中庙思想和孔子有何不同?(32) 19.法律、政体和正义三者何为贵?(34) 20.什么是最好的政体,什么是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呢?(35 21. 亚里士多德提出 何为真正的法治? (36 22.法治与人治的分野是什么?(38-39) 23.什么是亚氏共和制与孔子的君主制分水岭?(40) 24.法家思想的局限性或重大缺陷是什么?(48) 25.古希腊法治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50) 知识单元5:两种人治:礼治与智治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对比分析“孔子的人治是礼治与仁治”和“柏拉图人治是哲学王智慧之治”。两人的人 治都是善治,而非恶治之人治。 中西方早在古典时代就充分发展了有关“人治”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孔子 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元点文明两位最伟大的政法思想家。在法律治理 位思想方面,他们两位都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人治方案,都是人治的代表,但理念导向是根本 不同的。 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都在沿若各自不同的政法理今的路线向后发展。因此准确地说 两位的人治用 有根本不同 的 此不能把二人的人治思想相提并论。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孔子的人治和柏拉图的人治有何区别和联系?为什么? 2.孔子的人治是礼治还是仁治 3.礼治始于什么年代 4.儒家思想是不是孔子一人的思想? 5.孔子的礼治的渊源何在? 6,为什么雷家推崇人治,而法家主张法治? 7,人治思想是孔子的创造还是对历史的承继与发展 8.人治和礼治 是什么关系 9.能不能仅仅把人治简单归结为礼治? 10.礼治如何成为可能?礼治是否成为现实(历史)? 11孔子为什么提倡从礼治发展到仁治,而不简单提侣人治? 12.孔子的仁治好还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智慧之治好? 一治 得 到保证?仁治有没有制度的保远 14.礼治、仁治、哲学王治三者何者有保证?为什么?怎么办? 15.柏拉图的人治与孔子的人治有何区别? 16.柏拉图本来反对民主,理应反对法治,为何后半生去主张法治? 17.拍拉图认识到,政治家不求正义,其合理性与缺路是什么? 18,柏拉图理想政治和现实政治缘何有别? 19.古希腊政治家与(政治)学术家的分水岭是什么? 20.为什么说王政需要礼治的制度化?
18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和孔子有何不同?(32) 19.法律、政体和正义三者何为贵?(34) 20. 什么是最好的政体,什么是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呢?(35) 21. 亚里士多德提出,何为真正的法治?(36) 22.法治与人治的分野是什么?(38-39) 23.什么是亚氏共和制与孔子的君主制分水岭?(40) 24.法家思想的局限性或重大缺陷是什么?(48) 25. 古希腊法治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50) 知识单元 5:两种人治:礼治与智治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对比分析“孔子的人治是礼治与仁治”和“柏拉图人治是哲学王智慧之治”。两人的人 治都是善治,而非恶治之人治。 中西方早在古典时代就充分发展了有关“人治”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的孔子 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元点文明两位最伟大的政法思想家。在法律治理本 位思想方面,他们两位都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人治方案,都是人治的代表,但理念导向是根本 不同的。 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都在沿着各自不同的政法理念的路线向后发展。因此准确地说, 中西两种人治的异同奥秘在于貌合神离。因为,虽然孔子和柏拉图虽然都是人治的代表,但 两位的人治思想是有根本不同的:孔子的人治是礼治和仁治,柏拉图的人治是智慧之治。因 此不能把二人的人治思想相提并论。 学习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1.孔子的人治和柏拉图的人治有何区别和联系?为什么? 2.孔子的人治是礼治还是仁治? 3.礼治始于什么年代? 4.儒家思想是不是孔子一人的思想? 5.孔子的礼治的渊源何在? 6.为什么儒家推崇人治,而法家主张法治? 7.人治思想是孔子的创造还是对历史的承继与发展? 8.人治和礼治是什么关系? 9.能不能仅仅把人治简单归结为礼治? 10.礼治如何成为可能?礼治是否成为现实(历史)? 11.孔子为什么提倡从礼治发展到仁治,而不简单提倡人治? 12.孔子的仁治好还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智慧之治好? 13.仁治何以得到保证?仁治有没有制度的保证? 14.礼治、仁治、哲学王治三者何者有保证?为什么?怎么办? 15.柏拉图的人治与孔子的人治有何区别? 16. 柏拉图本来反对民主,理应反对法治,为何后半生去主张法治? 17.柏拉图认识到,政治家不求正义,其合理性与缺陷是什么? 18.柏拉图理想政治和现实政治缘何有别? 19.古希腊政治家与(政治)学术家的分水岭是什么? 20.为什么说王政需要礼治的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