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全球治理 课程英文名称:Global Governance 深程号:505100062 课程属性:通识主干课 开课学期:春秋两学期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误程:无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该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体系和核心概 念:2、通过专题教 和案例分析培养学习者运用全球治理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当 时代全球化以及对全球化问题治理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的未来趋势:3、 该课程通过对中国在当今全球治理舞台上的定位及其对全球治理秩序发展演变的影响和作 用的讲授,指导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的时代课题,并将自身的发展与 这样的时代命运与机会自觉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开设本课程, 在X 学习者开展关 全 求治理基础理论与分析现实问恩能力的牧有。作 为全校通识教有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立基于当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发展的时代趋势和时代内 容,同时立足于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舞台上所扮演的全球治理角色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领域的基本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与全球治 理体系,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全球治理的机制变革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完善等 全球治理的实践包括了大国关系以及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发展变革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机制、国际货币与投资机制的治理)、全球发展与贫困治理、 全球安全治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恐怖主义、联合国维和与和平重建)、全球气候变 化的治理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参与战略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全球治理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变革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从权力政治到全球治理 (1)全球治理概念 。“治理”( C)概今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类社合中各种行 为体运用权威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和过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
《全球治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全球治理 课程英文名称: Global Governance 课程号:505100062 课程属性:通识主干课 开课学期:春秋两学期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全校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该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体系和核心概 念;2、通过专题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习者运用全球治理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当今 时代全球化以及对全球化问题治理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的未来趋势;3、 该课程通过对中国在当今全球治理舞台上的定位及其对全球治理秩序发展演变的影响和作 用的讲授,指导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的时代课题,并将自身的发展与 这样的时代命运与机会自觉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开设本课程,旨在对学习者开展关于全球治理基础理论与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教育。作 为全校通识教育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立基于当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发展的时代趋势和时代内 容,同时立足于中国在 21 世纪的全球舞台上所扮演的全球治理角色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全球治理领域的基本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全球化与全球问题 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与全球治 理体系,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全球治理的机制变革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完善等; 全球治理的实践包括了大国关系以及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发展变革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机制、国际货币与投资机制的治理)、全球发展与贫困治理、 全球安全治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恐怖主义、联合国维和与和平重建)、全球气候变 化的治理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参与战略等内容。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全球治理与 21 世纪的国际秩序变革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从权力政治到全球治理 (1)全球治理概念 。“治理”(governance)概念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类社会中各种行 为体运用权威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和过程,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
公共事务治理的两大核心领域。迄今为止,被学术界引证最多的全球治理的定义是由全球 治理委员会作出的。这个定义是:“治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一 -公共的或个人的 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各种相互冲突和不同 的利益可望得到调利和 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个过程包括授予公认的团体或权力机关强制执行 的权力,以及达成得到人民或团体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协议 (2)全球治理与权力政治的区别。多元行为体:规则治理;从政府转向非政府:从 国家转向社会:从领土政治转向非领士政治:从强制性、等级性管理转向平等性、协商性、 自愿性和网络化管理:全球治理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威。 2研究全球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1)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诉求。和平、繁荣、权利和尊开 (2)国家和民族利益与价值诉求。文明个性与普遍性、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国 家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 (3)个体利益和价值的诉求。国家公民与全球公民、个体发展与民族和人类发展。 3.全球治理的研究内容 (10 全球安全治理:战争与冲突、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控制、恐怖主义、非传统安 全治理、联合国维和等。 (2)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留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投资治理、全球与风域一体 化等。 (3)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其他非传统安全治理 全球卫生治理、全球移民与难民治理、全球能源资源资源 安全的治理、跨国犯罪的治理,等等。 4.全球治理与21世纪国际秩序变革。 (1)全球问题推动国际政治由权力政治博弈转向全球治理。 (2)全球问题治理超越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视界,需要人们重新反思国际政治的思维方 式。 (3)全球治理呼唤新型国际权威(非国家权力型的权威) (4)大国关系和大国政治思维决定了全球性问题治理的成效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5)中国在21世纪的全球治理中肩负重要责任。 五、全球治理研究与学习方法 (1)政治科学与国 标关系理论的研究方 (2)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果分析:规 范研究等。 (3)学习方法。阅读经典文献和学术期刊、查阅官方数据等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全球治理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掌握全球治理与 权力政治的区别: 作业: 1.什么是全球治理? 2.全球治理与权力政治的区别是什么? 3.全球治理包含哪些内容? 4.全球治理对当今世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单元2: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学时
公共事务治理的两大核心领域。 迄今为止, 被学术界引证最多的全球治理的定义是由全球 治理委员会作出的。这个定义是: “治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 ———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 各种相互冲突和不同 的利益可望得到调和, 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个过程包括授予公认的团体或权力机关强制执行 的权力, 以及达成得到人民或团体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协议” (2)全球治理与权力政治的区别。多元行为体 ;规则治理 ;从政府转向非政府;从 国家转向社会;从领土政治转向非领土政治;从强制性、等级性管理转向平等性、协商性、 自愿性和网络化管理;全球治理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威。 2.研究全球治理的意义和价值 (1)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诉求 。和平、繁荣、权利和尊严 (2)国家和民族利益与价值诉求 。文明个性与普遍性、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国 家发展与人类共同发展。 (3)个体利益和价值的诉求。国家公民与全球公民、个体发展与民族和人类发展。 3. 全球治理的研究内容。 (1)全球安全治理:战争与冲突、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控制、恐怖主义、非传统安 全治理、联合国维和等。 (2)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投资治理、全球与区域一体 化等。 (3)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4)其他非传统安全治理。全球卫生治理、全球移民与难民治理、全球能源资源资源 安全的治理、跨国犯罪的治理,等等。 4.全球治理与 21 世纪国际秩序变革。 (1)全球问题推动国际政治由权力政治博弈转向全球治理。 (2)全球问题治理超越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视界,需要人们重新反思国际政治的思维方 式。 (3)全球治理呼唤新型国际权威(非国家权力型的权威)。 (4)大国关系和大国政治思维决定了全球性问题治理的成效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5)中国在 21 世纪的全球治理中肩负重要责任。 五、全球治理研究与学习方法。 (1)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 (2)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果分析;规 范研究等。 (3)学习方法。阅读经典文献和学术期刊、查阅官方数据等。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全球治理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掌握全球治理与权力政治的区别。 作业: 1. 什么是全球治理? 2. 全球治理与权力政治的区别是什么? 3. 全球治理包含哪些内容? 4. 全球治理对当今世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单元 2: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全球性问及其对当人类社会的影向 (1)全球向题的内涵。 所谓全球问腿 ,就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 一系列超越国家和 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具体而言,当代全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 问题: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国际新秩序、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 粮食危机与全球贫困、海洋利用与宇宙开发、人权、民族主义、恐怖主义、难民、毒品、艾 滋病、精神迷乱与道德失落,等等。以上列举的问题又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涉及人于人的关 二是涉及人于自然的关系:三是涉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自身素质、能力、发展方向的 反思 (2)全球问题的基本特点。全球性、全面性、相互缠结性、超意识形态性、挑战性 (3)全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全球意识。 (1)全球竞识的内。所全球意识,球是在承认国际社会在在共同利人文化 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线 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 制,以全球的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和把握全球意 识时,必须紧紧抓住人类共同利益与人类文化的共同性两个基本点。 (2)全球意识与人类共同利益。 (3)全球意识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首先,全球意识有助干人们用一种整体性思维与 观念认识、分析 、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其次,全球意识有助于人们确立人类共同利益观,并 以这种观念认识、分析、处理当代国际关系。总之,全球意识以其整体性、共同性反映并登 化着人类和地球的整体性、共同性。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着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内容与意 义,而这个侧面恰恰是全球化和全球问题所显现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若当代国际关系。 3.全球问颗与全球治理。 坪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 (2)全球治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首先,全球治理打破着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中心的 制与模式,促进新体制、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为人类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国阿 事务提供了可能。其次,全球治理有利于民众对人类公共事务的参与,推动着国际关系的民 主化。再次,全球治理倡导对话、合作、协调,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中冲突政治向合作政治 的转型。最后,全球治理倡导多元行为体的平等、共存,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朝者公平、合 理的方向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性质,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 人类应对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的迫切性。 2,掌挥和理解人类共同利益与全球意识、全球治理的内涵及其对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性。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和把握全球化对当今时代提出的政治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挑 作业: 1.全球化对当代提出了哪些政治挑战,如何应对? 2.你认为人类有共同利益吗?它能否影响国际关系? 3.如何认识与评价全球治理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知识单元3: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1.全球性问题及其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影响。 (1)全球问题的内涵。所谓全球问题,就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 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具体而言,当代全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 问题: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国际新秩序、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 粮食危机与全球贫困、海洋利用与宇宙开发、人权、民族主义、恐怖主义、难民、毒品、艾 滋病、精神迷乱与道德失落,等等。以上列举的问题又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涉及人于人的关 系;二是涉及人于自然的关系;三是涉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自身素质、能力、发展方向的 反思。 (2)全球问题的基本特点。全球性、全面性、相互缠结性、超意识形态性、挑战性。 (3)全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 全球意识。 (1)全球意识的内涵。所谓全球意识,就是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 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 制,以全球的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和把握全球意 识时,必须紧紧抓住人类共同利益与人类文化的共同性两个基本点。 (2)全球意识与人类共同利益。 (3)全球意识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首先,全球意识有助于人们用一种整体性思维与 观念认识、分析、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其次,全球意识有助于人们确立人类共同利益观,并 以这种观念认识、分析、处理当代国际关系。总之,全球意识以其整体性、共同性反映并强 化着人类和地球的整体性、共同性。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着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内容与意 义,而这个侧面恰恰是全球化和全球问题所显现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代国际关系。 3.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1)全球问题呼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 (2)全球治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首先,全球治理打破着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中心的体 制与模式,促进新体制、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为人类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国际 事务提供了可能。其次,全球治理有利于民众对人类公共事务的参与,推动着国际关系的民 主化。再次,全球治理倡导对话、合作、协调,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中冲突政治向合作政治 的转型。最后,全球治理倡导多元行为体的平等、共存,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朝着公平、合 理的方向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性质,认识和理解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 人类应对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的迫切性。 2.掌握和理解人类共同利益与全球意识、全球治理的内涵及其对解决其问题的重要性。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和把握全球化对当今时代提出的政治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挑 战。 作业: 1.全球化对当代提出了哪些政治挑战,如何应对? 2.你认为人类有共同利益吗?它能否影响国际关系? 3.如何认识与评价全球治理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知识单元 3: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主权国家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1)主权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优势」 (2)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挑战 (3)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角色与责任, 2,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1)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兴起。 (2)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 (3)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 (4)国际组织治理功能的完善与全球治理的出路 3.其他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1)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2)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3)个人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全球治理的历史发展 2,掌握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作业: 1阐述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知识单元4: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大围兴贲理论」 1)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3)霸权稳定论的内容,特别是该理论对新兴国家与霸权国之间互动关系的循环论观 点,并探讨传统理论在全球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变迁。 2.全球时代新兴国家的相关讨论 (1)新兴国家概念的提出、发展,以及与新兴市场、起国家等概念之间的辨析 (2)全球时代新兴国家的主要代表、分类及其外交特征,如中国 、印度、巴西、南 为代表的“金砖国家”,以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为代表的“薄荷国家” (3)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议题中的观点和立场,如全球经济治理议题、全球安全治理 议现 3.全球时代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博奔关系。 (1)八国集团(G8)与二十国集团(G20)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宗旨目标。 (2)八国集团与二十国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介绍,特别观照八国集团与新兴国家之间 互动的“海利根达姆进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3)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结构和有代表性的全球议题上的立场差异比较, 以及背后的原因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霸权稳定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权力结构变迁的主
1.主权国家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1)主权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优势。 (2)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挑战。 (3)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角色与责任。 2.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1)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兴起。 (2)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 (3)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 (4)国际组织治理功能的完善与全球治理的出路。 3. 其他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1)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2)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3)个人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全球治理的历史发展。 2.掌握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作业: 1.阐述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2.阐述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3.阐述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知识单元 4: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大国兴衰理论。 (1)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3)霸权稳定论的内容,特别是该理论对新兴国家与霸权国之间互动关系的循环论观 点,并探讨传统理论在全球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变迁。 2. 全球时代新兴国家的相关讨论。 (1)新兴国家概念的提出、发展,以及与新兴市场、崛起国家等概念之间的辨析。 (2)全球时代新兴国家的主要代表、分类及其外交特征,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 为代表的“金砖国家”,以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为代表的“薄荷国家” 等。 (3)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议题中的观点和立场,如全球经济治理议题、全球安全治理 议题等。 3. 全球时代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博弈关系。 (1)八国集团(G8)与二十国集团(G20)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宗旨目标。 (2)八国集团与二十国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介绍,特别观照八国集团与新兴国家之间 互动的“海利根达姆进程”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3)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结构和有代表性的全球议题上的立场差异比较, 以及背后的原因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霸权稳定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权力结构变迁的主
要观点和各自代表人物。 2.了解全球化进程对新兴国家崛起的影响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 3.掌握八国集团 二十国集和金砖国家集团的内通、特征、外交立场以及它们之间的 互动关系。 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小论文,试论述八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在“海利根 达姆进程”中观点和立场的异同。 知识单元5:全球安全治理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暴力神突与战争概术 (1)暴力冲突的定义以及暴力冲突与战争的分界线,以克劳寒维茨、卢梭和加拿大“人 类安全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 (2)暴力冲突与战争的分类:如国家间的冲突和国内冲突、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冲突 和单边暴力冲突(种族灭绝和政治清洗)等,以及不同种类的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内涵和特征: (3)人类社会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发展史,从部落冲突到古希腊时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从威斯特法利亚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从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冲突。并根据时间线索梳 理不同时期暴力冲突和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资源争夺、权力变迁、文明冲突等。 2.全球暴 突的新 (1)国家间冲突、国内冲突、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以及单边暴力行动在数量、频 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方面呈现出来的数据变化, (2)解释并分析全球暴力冲突新趋势发展变化背后的原因,如战争成本的上升对战争 趋势的影响、战争技术的变化对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造成的影响、以及观念冲突取代物质冲 突从而对单边桑力冲突(种族灭绝、政治清洗)的推动作用。 3.主权与人权关系之辨析 (1)“保护的责任”概念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从索马里维和行动失败到卢旺达大屠 杀等人权事件对“保护的责任”的概念的推动作用: (2)“保护的责任”的提出和主要内涵,主要包括联合国的系列文件和会议声明,如《 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2004)、《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 2005)和《履行保护的责任》 (2009)等。以及该概念的三大支柱:国家的责任、国际 助与能力建设、及时果断的集体行动。 (3)“保护的责任”对联合国“干预”行动的影响,并由此引起的人权与主权之间的争 论,以及不同国家在人权主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种类暴力冲突在全球时代的消长趋势,以及暴力冲突引起的后果的发展变 化。 2,理解全球化时代暴力冲突新特征的塑造因素,包括技术层面、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 的多重作用。 3.掌握“干预”的内涵,以及与此相关的主权和人权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比较联合国在海湾战争中的“干预”行动和利比亚战争期间的“干预 行动的异同,完成1000左右小论文
要观点和各自代表人物。 2.了解全球化进程对新兴国家崛起的影响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 3. 掌握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和金砖国家集团的内涵、特征、外交立场以及它们之间的 互动关系。 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一篇 1000 字左右小论文,试论述八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在“海利根 达姆进程”中观点和立场的异同。 知识单元 5:全球安全治理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暴力冲突与战争概述 (1)暴力冲突的定义以及暴力冲突与战争的分界线,以克劳塞维茨、卢梭和加拿大“人 类安全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 (2)暴力冲突与战争的分类:如国家间的冲突和国内冲突、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冲突 和单边暴力冲突(种族灭绝和政治清洗)等,以及不同种类的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内涵和特征; (3)人类社会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发展史,从部落冲突到古希腊时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从威斯特法利亚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从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冲突。并根据时间线索梳 理不同时期暴力冲突和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资源争夺、权力变迁、文明冲突等。 2. 全球暴力冲突的新趋势 (1)国家间冲突、国内冲突、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以及单边暴力行动在数量、频 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等方面呈现出来的数据变化, (2)解释并分析全球暴力冲突新趋势发展变化背后的原因,如战争成本的上升对战争 趋势的影响、战争技术的变化对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造成的影响、以及观念冲突取代物质冲 突从而对单边暴力冲突(种族灭绝、政治清洗)的推动作用。 3. 主权与人权关系之辨析 (1)“保护的责任”概念的提出背景和发展历程:从索马里维和行动失败到卢旺达大屠 杀等人权事件对“保护的责任”的概念的推动作用; (2)“保护的责任”的提出和主要内涵,主要包括联合国的系列文件和会议声明,如《一 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2004)、《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 (2005)和《履行保护的责任》(2009)等。以及该概念的三大支柱:国家的责任、国际援 助与能力建设、及时果断的集体行动。 (3)“保护的责任”对联合国“干预”行动的影响,并由此引起的人权与主权之间的争 论,以及不同国家在人权主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暴力冲突在全球时代的消长趋势,以及暴力冲突引起的后果的发展变 化。 2.理解全球化时代暴力冲突新特征的塑造因素,包括技术层面、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 的多重作用。 3. 掌握“干预”的内涵,以及与此相关的主权和人权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比较联合国在海湾战争中的“干预”行动和利比亚战争期间的“干预” 行动的异同,完成 1000 左右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