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测试 九年级语文 2017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芼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θ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在苏州看园林,实在是读一本立体的书。①本来通过建筑这面镜子使我们一样可以 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②不过这种探讨与窺视却是充满了艺术的乐趣。建筑 (凝结、凝固)的音乐,在这些秀美的园林里随时都_B_(飘荡、漂荡)着几世纪前的音符, 一碰到我们的心ⅹin(▲_),便会响起历史的鸣奏,在我们心灵的空谷中久久的回荡。我 又想,我们欣賞这jn(▲)透了古典文化艺术之汁的苏州城,还不应该忘记,怎样去为我 们的后代创造一座同样饱储着当代文化艺术的城市。 衡《苏州园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n(▲)透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A_(凝结、凝固) B_(飘荡、漂荡) (3)文中划线句是病句,请分别写出修改方法。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测试 九年级语文 2017.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0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 (24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在苏州看园林,实在是读一本立体的书。①本来通过建筑这面镜子,使我们一样可以 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②不过这种探讨与窥视却是充满了艺术的乐趣。建筑 是 A (凝结、凝固)的音乐,在这些秀美的园林里随时都 B (飘荡、漂荡)着几世纪前的音符, 一碰到我们的心 xián( ▲ ),便会响起历史的鸣奏,在我们心灵的空谷中久久的回荡。我 又想,我们欣赏这 jìn( ▲ )透了古典文化艺术之汁的苏州城,还不应该忘记,怎样去为我 们的后代创造一座同样饱储着当代文化艺术的城市。 —— 梁 衡《苏州园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心 xián( ▲ ) jìn( ▲ )透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A (凝结、凝固) B (飘荡、漂荡) (3)文中划线句是病句,请分别写出修改方法。 ▲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③▲,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④散入珠帘湿罗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关雎》) ⑦浩浩汤汤,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3.名著阅读。(5分) (1)格列佛在小人国中得宠并得到国王尊贵封号“那达克”,他又因为哪些事失宠乃至要 被杀死?(3分) (2)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准确的一项。(▲)(2分) A.小人国通过在横杄上跳来爬去的技艺,候补朝中重要的官职,佛林奈浦就是因为 表演得最敏捷、时间最长,获得财政部长职务的 B.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提用火药和枪炮巩固国防的建议,国王主张用理智、公理、 仁慈、正义、良知治理国家,这个建议被拒绝了 C.飞岛国平息叛乱的方法:一种温柔,岛上大块石头往下扔,砸碎房屋让人无处藏 身:一种强硬,让飞岛直接落下,毁灭人和房屋 D.慧骃国每四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开展辩论,每次他们在大会上辩论的 题都是:为了争抢有不同颜色而闪闪发光的石头。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材料一:漫画(右图) 材料二:输掉了比赛,赢得了尊重 国外 2016年9月1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首战 国足以2比3憾负韩国队。赛后,到场助阵的近1万名 中国球迷 并没有立即离场,而是分工明确地捡起现场垃圾。这一幕成为韩日网友热议的话题,他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②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 》) ③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 (曹操《龟虽寿》 ④散入珠帘湿罗幕, ▲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 。 (陆游《游山西村》) ⑥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 ▲ 。 (《关雎》) ⑦浩浩汤汤, ▲ , ▲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3.名著阅读。(5 分) (1)格列佛在小人国中得宠并得到国王尊贵封号“那达克”,他又因为哪些事失宠乃至要 被杀死?(3 分) ▲ (2)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准确的一项。( ▲ )(2 分) A.小人国通过在横杆上跳来爬去的技艺,候补朝中重要的官职,佛林奈浦就是因为 表演得最敏捷、时间最长,获得财政部长职务的。 B.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提用火药和枪炮巩固国防的建议,国王主张用理智、公理、 仁慈、正义、良知治理国家,这个建议被拒绝了。 C.飞岛国平息叛乱的方法:一种温柔,岛上大块石头往下扔,砸碎房屋让人无处藏 身;一种强硬,让飞岛直接落下,毁灭人和房屋。 D.慧骃国每四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开展辩论,每次他们在大会上辩论的 问题都是:为了争抢有不同颜色而闪闪发光的石头。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 分) 材料一:漫画(右图) 材料二:输掉了比赛,赢得了尊重 2016 年 9 月 1 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12 强赛首战, 国足以 2 比 3 憾负韩国队。赛后,到场助阵的近 1 万名 中国球迷 并没有立即离场,而是分工明确地捡起现场垃圾。这一幕成为韩日网友热议的话题,他
们说中国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尊重。 (1)请你说出材料一的寓意。(1分) (2)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中国输掉了比赛,却羸得了尊重”。(2分)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7题。(7分) (一)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蹇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搅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2分) 6.对《行路难》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 压抑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岀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 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岀了诗人遭遇坎坷 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7.《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写于李白在朝廷供奉翰林不到三年便被唐玄 宗“赐金还山”之时,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点?(3分)
们说中国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尊重。 (1)请你说出材料一的寓意。(1 分) ▲ (2)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 .....说说为什么“中国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尊重”。(2 分) ▲ 第二部分 (46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5-7 题。(7 分) (一)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资*源%库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用意?(2 分) ▲ 6.对《行路难》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 压抑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 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 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7.《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写于李白在朝廷供奉翰林不到三年便被唐玄 宗“赐金还山”之时,两首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点?(3 分)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1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鲁师与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 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秋, 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选自《左传庄公》)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既克,公问其故 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忠之属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我实不德,齐师何罪 ②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11.甲乙两文都提到齐鲁交战:甲文“齐师伐我,公将战”,鲁庄公在齐强鲁弱的情况下毅 然迎战且取得胜利;乙文“仲庆父请伐齐师”,鲁庄公却没有出战。甲文中鲁国以弱胜 强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鲁庄公没有出战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8-11 题。(13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鲁师与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 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秋, 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选自《左传 庄公》)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2 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克,公问其故. 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何以.战 忠之属.也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 ▲ ) (2 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①我实不德,齐师何罪? ▲ ②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 11.甲乙两文都提到齐鲁交战:甲文“齐师伐我,公将战”,鲁庄公在齐强鲁弱的情况下毅 然迎战且取得胜利;乙文“仲庆父请伐齐师”,鲁庄公却没有出战。甲文中鲁国以弱胜 强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鲁庄公没有出战的原因又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5 分) ▲ A. C. B. D.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8分) 树犹如此 ①西汉的辞赋家枚乘在著名的《七发》一文中写了一株梧桐树,历尽艰辛—一它的根 是一半生一半死,夏日被雷电劈打,冬日被风雪摧残,被急流冲刷,它却顽强地生长,于 树干中积聚了很多纹理。终于有人把它砍下制成琴,音质太好了,“使师堂操畅,伯子牙 为之歌”,真是天下独一份的琴声 ②经历这种艰辛的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这也是很理想的结局了。 ③不论是人、是物,存在于世,都有来自逆向的力量。使行进的历程百般不畅万般蹭 ,严重的就称之为磨难了。磨难因人而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仲尼、屈原、 左丘、孙膑诸人,不是被囚禁、流放,就是膑脚、失明,凄惨之至,非常人所能承受,最 终却都成为史上人物,千百年过往而不湮其辉光。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受宫刑后而发愤 著《史记》的,这些人物的经历成为教育的典型,磨难是伴随人生而来的。 ④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关系,当然不能言说磨难,至多就是笔墨上的磨练,但作用于人 的精神却是一脉的。像王谢家族中人,比一般人成名成家也就顺当得多。但是,逃不脱的 是笔墨上的磨练,因为书法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而作品是写出来的,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 功夫,谁也没有理由逃避。成一字须反复不辍,成一篇则如上蜀道,立一体则以一生为计, 尚未知可成否。唐人孟郊曾风趣地说:“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是啊,一个人为何要 如此?此心有远大理想,思遐举,而必然要筋骨承其劳累,身心共赴一处,以期遂愿。大 抵文人都有身心磨练的过程,积年之功夫终于有了相应的收获,心中甚喜。文人雅集时相 互欣赏,优者备受称道,几因磨练长精神,定非碌碌者 ⑤可是,持续上进不由人,虽功夫所下甚多,穷昏昼,忘饥渴,却是毫无寸进了,不 觉心烦气躁难以平复.甚至有人就弃芼墨而走,以为艰深不可求索。清人曾国藩是深有体 会者,他认为:“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 精进之日。”这个“熬”字运用得尤其传神,暂时不见有何进展,仍然心手不放松,始终自 守,不离不弃,继续读书、研究、临摹、创作,似乎不动声色、不激不厉,却韧以行事 时日忽忽过去,终于学识又有所提高.腕力又有所增强,悟性又有所开启,豁然天开,进 入新境。而那些不能自守者,终将难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悦。 ⑥一株梧桐,终究要经风雨而后成为琴之优者,更多人听到了它悠扬的琴声,忽略了 它曾经的苦难。书法家的磨练,指腕的、心灵的,其中的复杂和幽微,难与外人道。人们 聚于酒肆,惊看张旭笔走龙蛇的迅疾,一幅之内烟波万状,感到了书法家书写是这般轻易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2-14 题。(8 分) 树犹如此 ①西汉的辞赋家枚乘在著名的《七发》一文中写了一株梧桐树,历尽艰辛——它的根 是一半生一半死,夏日被雷电劈打,冬日被风雪摧残,被急流冲刷,它却顽强地生长,于 树干中积聚了很多纹理。终于有人把它砍下制成琴,音质太好了,“使师堂操畅,伯子牙 为之歌”,真是天下独一份的琴声。 ②经历这种艰辛的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这也是很理想的结局了。 ③不论是人、是物,存在于世,都有来自逆向的力量。使行进的历程百般不畅万般蹭 蹬,严重的就称之为磨难了。磨难因人而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了仲尼、屈原、 左丘、孙膑诸人,不是被囚禁、流放,就是膑脚、失明,凄惨之至,非常人所能承受,最 终却都成为史上人物,千百年过往而不湮其辉光。就是司马迁本人,也是受宫刑后而发愤 著《史记》的,这些人物的经历成为教育的典型,磨难是伴随人生而来的。 ④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关系,当然不能言说磨难,至多就是笔墨上的磨练,但作用于人 的精神却是一脉的。像王谢家族中人,比一般人成名成家也就顺当得多。但是,逃不脱的 是笔墨上的磨练,因为书法家要靠作品来说话,而作品是写出来的,写就需要扎实的笔墨 功夫,谁也没有理由逃避。成一字须反复不辍,成一篇则如上蜀道,立一体则以一生为计, 尚未知可成否。唐人孟郊曾风趣地说:“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是啊,一个人为何要 如此?此心有远大理想,思遐举,而必然要筋骨承其劳累,身心共赴一处,以期遂愿。大 抵文人都有身心磨练的过程,积年之功夫终于有了相应的收获,心中甚喜。文人雅集时相 互欣赏,优者备受称道,几因磨练长精神,定非碌碌者。 ⑤可是,持续上进不由人,虽功夫所下甚多,穷昏昼,忘饥渴,却是毫无寸进了,不 觉心烦气躁难以平复.甚至有人就弃笔墨而走,以为艰深不可求索。清人曾国藩是深有体 会者,他认为:“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 精进之日。”这个“熬”字运用得尤其传神,暂时不见有何进展,仍然心手不放松,始终自 守,不离不弃,继续读书、研究、临摹、创作,似乎不动声色、不激不厉,却韧以行事。 时日忽忽过去,终于学识又有所提高.腕力又有所增强,悟性又有所开启,豁然天开,进 入新境。而那些不能自守者,终将难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悦。 ⑥一株梧桐,终究要经风雨而后成为琴之优者,更多人听到了它悠扬的琴声,忽略了 它曾经的苦难。书法家的磨练,指腕的、心灵的,其中的复杂和幽微,难与外人道。人们 聚于酒肆,惊看张旭笔走龙蛇的迅疾,一幅之内烟波万状,感到了书法家书写是这般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