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检测延伸】 五、课堂小 练习册第二部分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 教(学)后记 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 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 这无疑绐我们以很多【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六、学习反思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男有分 内容:《大道之行也》 2.通假字 第一课时 选贤与能 【学习目标】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3、解释加粗字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不独亲其亲:④亲 ②亲 【课前预习】 不独子其子:④子 ②子 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4、出自本文的成语 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 5、翻译下列语句 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 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熟练朗读课文,划分停顿节奏,不会的做标记 【课堂自学】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课堂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 A大道 )之行 )能 【合作研讨】 c讲信修睦( )人不独亲( )其亲 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其弃于地也 【展示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人课闭 )而不兴( 【检测延伸】 )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 1绐加粗的字注音井对其做解释。 吧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老而无夫的人。( 第一层 老而无妻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第三层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①选贤与能(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向题。 ②男有分,女有归
6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 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 启示。 六、学习反思: 内容:《大道之行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课前预习】 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 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 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 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 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熟练朗读课文,划分停顿节奏,不会的做标记。 4、同步、配套中的积累运用。 【课堂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 )之行( ) B.选贤与( ) 能 C.讲信修睦( )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 E.矜( ) F.皆有所养( ) G.男有分( ) H.货恶( )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 L.故外户而不闭( ) 【合作研讨】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检测延伸】 练习册第二部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 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 ②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 : 5、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课堂自学】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合作研讨】 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检测延伸】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老而无子的人。( ) 老而无夫的人。( ) 老而无妻的人。( ) 幼而无父的人。( )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①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二、作家作品 ④陶后鲜有闻() 社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 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少陵野者,世称社少陵,又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社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4.(一)语段点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谜圣 子其子,使者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他的诗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刨造性,积累了关于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戡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社工部集》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解题:这首诗抒发面对秋江的萧森景色而引起的羁旅之感。 识记要点: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社工部。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3.选文用了 等修辞手法。 其诗称为“诗史”,其人称为“诗圣”有《社工部集》传世 4.本文选自《》,是 家经典之一,大约是 末年或 之际儡家学四自主试学 者托名答向的著作 积累与运用 (二)迁移过关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 (2)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 (3)白头 (4) 簪() 二、根据所绐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5)老翁逾墙走逾( (6) (7)如闻泣幽咽咽( (8)老妪力虽衰妪() 2.老而无夫的人。()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 4.幼而无父的人。() (2)阴阳割昏晓阴 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3)会当凌绝顶会当 (4)浑欲不胜簪浑 四、翻译句 (5)吏呼一何怒一何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 五、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3.堉空 (1)杜甫是代大诗人,字 其诗作被称作,都收 集在 内容:《杜甫诗三首》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三别”是指他写的_ 学习目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石壕吏》 中眙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 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4补写诗句 忧的情感。 (1)荡胸生层云 览众山小 重点: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2)国破山河在 难点:联想和想象是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3)吏呼一何怒 这组诗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社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这里(4)夜久语声 所选的是第一首,是社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情之意。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7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4.(一)语段点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用课文原话填空。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 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二)迁移过关 一、文学常识填空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四、翻译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五、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习后记: 内容:《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 忧的情感。 重点: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难点:联想和想象是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这里 所选的是第一首,是杜甫晚年律诗的代表作。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情之意。 二、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夔州二年。后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的诗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 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 传世。 解题 :这首诗抒发面对秋江的萧森景色而引起的羁旅之感。 识记要点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称为“诗史”,其人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四.自主试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 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 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