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之古文阅读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时期人,我国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2)屋舍俨然 (3)阡陌( (5悉如外人( )))) (4)阡陌交通( (6)便要还家( (7无论魏晋( (8)此中人语云( (9)便扶向路(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闻之,欣然规往。( )(12)寻病终( 三、选择 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口技》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竞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8.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之古文阅读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 , 时期人,我国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芳草鲜美( ... ) (2)屋舍俨然..( ) (3)阡陌..( ) (4)阡陌交通..( ) (5 悉.如外人( ) (6)便要.还家( ) (7 无论..魏晋( ) (8)此中人语.云( ) (9)便扶.向路( ) (10)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11)闻之,欣然规.往。( ) (12)寻.病终( ) 三、选择 3.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便舍船 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停数日,辞去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8.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 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ll、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第2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2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
2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初极狭,才通人。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五、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省份 (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桃源人)问今是何世,(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 分) 11、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第 2 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 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2 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第三段中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分) 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口口口”。进入桃花源,他 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囗囗口”。离开桃花源时,他“口口口口”,但再来寻找时还 是“囗口口口”。 1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 。(3 分) 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 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 事而来,意思是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 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22陋室铭刘禹锡 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5、填空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6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7文章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什么作用?
3 1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 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 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 是“□□□□”。 17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_______。(3 分) 1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 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 分) 1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 事而来,意思是 。(2 分) 20、从表达方式看,文章运用了 , (填 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 运用了 , (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22 陋室铭 刘禹锡 一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有仙则名.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 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5、填空 (1)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二、阅读 6 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 分) 7 文章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什么作用?
8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方面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 爱莲说周敦颐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亭亭净植 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出淤泥而不染而 ⑥不蔓不枝枝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淸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 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an,活鱼。B.读xin,新鲜。C.读xian,鲜艳。D.读 xian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填空 1、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 莲说》)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 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五、阅读 1、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 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 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跟现代的 这一文体相近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 8 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 分) 22 爱莲说 周敦颐 一、解释加点的词。(4 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 濯.清涟而不妖 濯: 亭亭净植. 植: ③可爱者甚蕃.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出淤泥而.不染 而: ⑥不蔓不枝. 枝 二、选择 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 “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 分)( ) A.读 xiān,活鱼。 B.读 xiān,新鲜。 C.读 xiān,鲜艳。 D.读 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填空 1、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爱 莲说》)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来洁去还洁清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 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五、阅读 1、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 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说是古代一种文 体, , , ,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跟现代的 这一文体相近。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作者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是从他的 风度等五个方面构思的 4、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 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6、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0、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 的情怀 ll、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用“ ”抒发对友人绵绵 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6三峡郦道元
5 3、作者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是从他的 、 、 、 和 风度等五个方面构思的。 4、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 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6、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 不同: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10、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结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怎样 的情怀? 11、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 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6 三峡 郦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