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匙 绪论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机体基本生理过程 理论课 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对象草业科学专 生命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的1.掌握: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概念、兴奋性的概念、内环境与稳态的概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新陈代谢的概念 3.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任务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科的相关概念 2.兴奋性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匚教学难点 解释动物生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生理学发展简史、 、生理学概念及分支、动物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目的、任务。 发展状况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简介该门课程以后的学习中的地位 四、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五、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内环境与稳态 1.动物生理学概念 结 2.对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的要求 (5分 1.可以从哪几个水平研究动物生理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3.何为稳态,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兴奋性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1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绪 论 第一章 机体基本生理过程 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与稳态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概念、兴奋性的概念、内环境与稳态的概 念 2.熟悉: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新陈代谢的概念 3.了解: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任务及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科的相关概念 2. 兴奋性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 解释动物生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安排(分钟) 15 15 10 10 25 20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二、生理学概念及分支、动物生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目的、任务。 三、发展状况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简介该门课程以后的学习中的地位 四、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五、生命的基本特征 六、内环境与稳态 小 结 (5 分 钟) 1.动物生理学概念 2.对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的要求 思 考 题 1. 可以从哪几个水平研究动物生理学? 2.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3. 何为稳态,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4. 兴奋性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节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课型|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第二节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对象草业科学专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 理 2.熟悉: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兴奋的同一细胞上的传递、组织兴奋性的 变化过程、兴奋与刺激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1.机体机能活动的调控模式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特点,介绍反馈的概念和在生 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一)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简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 四、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3.胞吐与入胞式物 质转运 40分钟五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 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小结(5分钟)1.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各自特点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思考题1.何为反馈?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正、负) 2.举例说明机体机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之特点和相互关系? 3.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并各举一例
2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稳态与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 理 2.熟悉: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兴奋的同一细胞上的传递、组织兴奋性的 变化过程、兴奋与刺激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难点 1.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控模式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20 30 4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特点,介绍反馈的概念和在生 理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一)膜的结构及物质转运功能 三、简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 四、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3.胞吐与入胞式物 质转运 五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 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小 结(5 分钟) 1.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各自特点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思 考 题 1.何为反馈?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正、负) 2. 举例说明机体机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之特点和相互关系? 3.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并各举一例
4.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5.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二章神经系统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一)神经纤维、突触 理论课 第二节反射中枢活动一般规律 对象草业科学专 教学目的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 特征、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理解:突触传递机理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及传导速度 教学重点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2.中枢兴奋和抑制 教学难点1.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简述上次课重点内容 、简述神经元的结构、详细解释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简要介绍神经 纤维的分类及其传到速度 、详细介绍突触的分类、结构 四、着重讲述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五、神经递质:外周性神经递质、中枢性神经递质、递质的受 体学说 15 六、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传布的特征 小 结「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2.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5分钟)3.递质的受体学说的重要性 思考题1.简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名词解释:突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 4.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5. 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一)神经纤维、突触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 一般规律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 特征、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理解:突触传递机理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及传导速度 教学重点 1.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2.中枢兴奋和抑制 教学难点 1. 突触传递的冲动的过程和机理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5 25 20 15 15 1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简述上次课重点内容 二、简述神经元的结构、详细解释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简要介绍神经 纤维的分类及其传到速度 三、详细介绍突触的分类、结构 四、着重讲述传递机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五、神经递质:外周性神经递质、中枢性神经递质、递质的受 体学说 六、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传布的特征 小 结 (5 分钟) 1.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2. 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机理、特征 3.递质的受体学说的重要性 思 考 题 1.简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名词解释:突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神经递质的概念、分类、生理学意义
4 3.神经递质的概念、分类、生理学意义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果型动物生理学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理论课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对象草业科学专 教学目的 1.掌握: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相 关概念、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2.熟悉:感受器分类及其一般生理特性,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了解: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重点1.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方法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受器、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分析功能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 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及功能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小结(5分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 思考题 感受器活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规律? 4.名词解释: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 5.植物性神经的特征和生理功能?
5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相 关概念、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2.熟悉:感受器分类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3.了解: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重点 1. 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中枢兴奋和中枢抑制 2. 感觉传导通路、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分钟) 5 35 25 30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复习上次课重点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受器、脊髓的感觉传导通路、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大脑皮质的分析功能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 的调节 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及功能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小 结(5 分 钟) 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内容 思 考 题 1.感受器活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规律? 4.名词解释: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 5. 植物性神经的特征和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