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连锁遗传(连锁与交换)规 律 连锁遗传规律是研究两对或多对基因共载于 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它是由美国生 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结合细胞学的研 究,所总结出来的第三个遗传变异的基本规 律
第四章 连锁遗传(连锁与交换)规 律 ▪ 连锁遗传规律是研究两对或多对基因共载于 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它是由美国生 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结合细胞学的研 究,所总结出来的第三个遗传变异的基本规 律
第一节、连锁遗传的表现 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两个规律都是研究不同对等位 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关系的规律。当两对或多对 等位基因分载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表现独立 遗传;当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存在于一对染色体 上时,则受连锁遗传规律支配。因此,同时具有两 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其遗传表现有很大不同。 例如,玉米籽粒胚乳有饱满(Sh)与凹陷(sh)的相 对差异;糊粉层颜色有有色(C)与无色(c)的相对差异 这两对基因共载于玉米细胞的第九对染色上。现以 胚乳饱满、糊粉层有色的玉米纯系与凹陷、无色的 纯系杂交,其F1、F2的表现如图4-4
第一节、连锁遗传的表现 ▪ 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两个规律都是研究不同对等位 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关系的规律。当两对或多对 等位基因分载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表现独立 遗传;当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存在于一对染色体 上时,则受连锁遗传规律支配。因此,同时具有两 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其遗传表现有很大不同。 ▪ 例如,玉米籽粒胚乳有饱满(Sh)与凹陷(sh)的相 对差异;糊粉层颜色有有色(C)与无色(c)的相对差异。 这两对基因共载于玉米细胞的第九对染色上。现以 胚乳饱满、糊粉层有色的玉米纯系与凹陷、无色的 纯系杂交,其F1、F2的表现如图4-4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实验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PpLI F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ppL ppI 实际个体数48313903931338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39105130351303.5434.56952
一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实验二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PPll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PpLI 2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P ppl ppll 实际个体数22695 97 419 按9:3:3:1推算 的理论数 35.878.5 78.5 26.2419
实验二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 按9:3:3:1推算 的理论数 235.8 78.5 78.5 26.2 419
二连锁遗传的定义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F2中常有连系在 起遗传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和相斥相 O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 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O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 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二 连锁遗传的定义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F2中常有连系在一 起遗传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和相斥相 ○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 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 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