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土壤结构,耕层有团粒、坷垃、板结和结皮;犁底层有片状;底土层有核状(或 粒状)、柱状和棱柱等结构。 团粒结构是农业上最优良的结构体,近似圆形,无棱角,其中以直径1~3mm大小较好 多出现在熟化程度较高的耕层(或表层)。 坷垃、板结和结皮是不良的结构体。坷垃多因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少和耕作不当引起 的。形成的坷垃坚硬有棱角、用手捏不易散碎,农民称为“生坷垃”或“死坷垃”;反之 易捏碎较松散的称为“熟坷垃”或“活坷垃”。坷拉常引起压苗、漏风跑墒。其危害程度决 定于坷垃的大小和数量。 板结和结皮是在灌溉或降雨之后出现,潮湿而粘重的土壤因脱水干燥而使地表龟裂,质 地粘重程度和干燥速度,影响龟裂的厚度和宽度,厚度>5~10mm者称为板结:<5mm者称 为结皮。底土层的柱状、棱柱状结构,一般在碱土的碱化层出现,质地粘重,脱水后坚硬, 通气透水不良,影响扎根。 (四)土壤湿度 墒即表示水分,墒情表示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土壤墒情是土壤基本组成 成分,也是土壤肥力因素之一,墒情好坏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变化过程, 而且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发育。俗话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道 出了水分与农业生产的依速关系。 一般在田间采用手测法加以判断,常用干、润、潮、湿等墒情分级表示。即干土、潮干 土(灰墒)、黄墒、黑墒、汪水等区别不冋的土壤湿度(详见土壤墒情测定部分) (五)土壤松紧状况 土壤松紧表示土粒与土粒或土团与土团之间相互连接或堆积的状态方式。它影响作物、 出苗、扎根难易以及后期生长。判断土壤松紧程度一般在田间用铁铣掘入土壤的难易程度表 1.极紧实—一用铁铣很难掘入土壤, 2.紧实—一用铁铣十分费力才能掘入土壤。 3.稍紧—一稍用力就可掘入土壤。 4.稍松——铁铣很小用力就可掘入土壤。 5.极松—一不用力和铁铣自垂即可进入土壤 在科学研究中也可用土壤紧实度计(土壤硬度计)测定土壤的松紧度;也可用容重大小 表示土壤的松紧度。土壤的松紧与孔隙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疏松的土壤,孔隙度大,容重小, 紧实的土壤则相反(见下表)。 容重、孔隙度与土壤松紧度的关系 土壤松紧度 容重(gm3) 孔隙度(%) 最松 合适 1.14~1.26 稍紧 52~50 (六)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其孔隙的粗细、形状以及连通情况复杂多样,目前还
常见的土壤结构,耕层有团粒、坷垃、板结和结皮;犁底层有片状;底土层有核状(或 粒状)、柱状和棱柱等结构。 团粒结构是农业上最优良的结构体,近似圆形,无棱角,其中以直径 1~3mm 大小较好, 多出现在熟化程度较高的耕层(或表层)。 坷垃、板结和结皮是不良的结构体。坷垃多因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少和耕作不当引起 的。形成的坷垃坚硬有棱角、用手捏不易散碎,农民称为“生坷垃”或“死坷垃”;反之, 易捏碎较松散的称为“熟坷垃”或“活坷垃”。坷拉常引起压苗、漏风跑墒。其危害程度决 定于坷垃的大小和数量。 板结和结皮是在灌溉或降雨之后出现,潮湿而粘重的土壤因脱水干燥而使地表龟裂,质 地粘重程度和干燥速度,影响龟裂的厚度和宽度,厚度>5~10mm 者称为板结;< 5mm 者称 为结皮。底土层的柱状、棱柱状结构,一般在碱土的碱化层出现,质地粘重,脱水后坚硬, 通气透水不良,影响扎根。 (四)土壤湿度 墒即表示水分,墒情表示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又称土壤湿度。土壤墒情是土壤基本组成 成分,也是土壤肥力因素之一,墒情好坏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变化过程, 而且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发育。俗话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道 出了水分与农业生产的依速关系。 一般在田间采用手测法加以判断,常用干、润、潮、湿等墒情分级表示。即干土、潮干 土(灰墒)、黄墒、黑墒、汪水等区别不同的土壤湿度(详见土壤墒情测定部分)。 (五)土壤松紧状况 土壤松紧表示土粒与土粒或土团与土团之间相互连接或堆积的状态方式。它影响作物、 出苗、扎根难易以及后期生长。判断土壤松紧程度一般在田间用铁铣掘入土壤的难易程度表 示: 1.极紧实——用铁铣很难掘入土壤。 2.紧实——用铁铣十分费力才能掘入土壤。 3.稍紧——稍用力就可掘入土壤。 4.稍松——铁铣很小用力就可掘入土壤。 5.极松——不用力和铁铣自垂即可进入土壤。 在科学研究中也可用土壤紧实度计(土壤硬度计)测定土壤的松紧度;也可用容重大小 表示土壤的松紧度。土壤的松紧与孔隙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疏松的土壤,孔隙度大,容重小, 紧实的土壤则相反(见下表)。 容重、孔隙度与土壤松紧度的关系 土壤松紧度 容重(g/cm3) 孔隙度(%) 最松 < 1.00 > 60 松 1.00~1.14 60~56 合适 1.14~1.26 56~52 稍紧 1.26~1.30 52~50 紧 > 1.30 < 50 (六)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其孔隙的粗细、形状以及连通情况复杂多样,目前还
不能直接测定出来。一般在土壤剖面各土层中,细微的孔隙难于观察记录,只能目堵一些较 大的孔隙,如根孔、动物穴等。把它们的数量记录下来,以便了解该土壤的透水、排水性的 差异。 在硏究工作中,常采用测定土壤容重来间接计算土壤的孔隙度,以了解土壤的孔隙数量 和孔隙(径)分布状况。 (七)植物根系分布 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土壤表面(0~50cm),往下逐渐减少。根系密集之 处,也就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区。土壤剖面各层的根量是用目测法估算,以多、中、 少表示之 八)新生体和侵入体 新生体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其形态突出,易与土体分离,反映了土壤的成土条件 和成土过程的特征。华北地区常见的新生体有:石灰结核(沙姜石)、铁锰结核、锈纹、锈 斑、假菌丝体等;在盐碱地区有盐结皮、盐霜:在南方红壤中常有铁盘:西北干旱土壤中有 盐盘、石膏盘、石灰盘等。它们是土壤在长期形成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 种特殊的物体。 侵入体是迁入土壤中的各种外来物体,如煤渣、砖头、瓦砾、塑料……等。它们是在发 生上与土壤物质转化无关的物质,均称为侵入体。新生体和侵入体影响耕作和作物生长。危 害程度与数量和分布部位有关 (九)石灰反应 指石灰性土壤遇盐酸生成氯化钙(CaCl2)和二氧化碳(CO2)的反应。在石灰含量较 高的土壤施用磷肥,往往易发生“固定作用”,影响磷肥的效果。在田间测定石灰含量有无 或多少,其方法是用手抓一把土,放在铁铲上,加入10%盐酸。看其有无气泡发生或气泡 的强烈程度,表示石灰的含量。一般分为四级如下表所 反映程度 反映特征 碳含量范围 反映强度符号 无微中 小气泡放出、响声很小 <1% 气泡明显、很快消失、响声较大 1~5% 泡强烈、呈沸腾状、时间长、响声大 +++ (十)土壤构造 土壤构造又称土体构型或质地剖面。即是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上下排列状况。它可影响 土壤水、肥、气、热的保蓄、交换及站给,植物扎根的难易和耕性好坏。一般在河流冲积母 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剖面上土层排列十分明显,沉积层次砂粘交错界线分明、整齐。而发生学 层次排列构造的剖面,其层次之间逐渐过渡,界线不很清晰可见。 华北地区冲积草原上常见的土体构造有以下几种: 1.砂盖垆称上砂下粘、上轻下重、上松下紧。具体指上层(耕层20~30cm)土质较 轻,砂壤一轻壤土,下层土质较粘(厚度>20cm),中壤土以上(或较上层稍粘)的土体构 型。俗称“蒙金地”,这样的质地剖面排列,前期有利播种、出苗、扎根和生长,后期有利 于保肥供肥,不致造成脱肥,耕性好,耕作管理方便,是农业生产上较好的土壤构造。 2.垆盖砂土层排列与上述相反,即粘重土层在上,砂性土层在下。这种质地剖面构 型不利于耕作和农作物在各生育期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要求。故称不良的质地剖面构型
不能直接测定出来。一般在土壤剖面各土层中,细微的孔隙难于观察记录,只能目堵一些较 大的孔隙,如根孔、动物穴等。把它们的数量记录下来,以便了解该土壤的透水、排水性的 差异。 在研究工作中,常采用测定土壤容重来间接计算土壤的孔隙度,以了解土壤的孔隙数量 和孔隙(径)分布状况。 (七)植物根系分布 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土壤表面(0~50cm),往下逐渐减少。根系密集之 处,也就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区。土壤剖面各层的根量是用目测法估算,以多、中、 少表示之。 (八)新生体和侵入体 新生体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其形态突出,易与土体分离,反映了土壤的成土条件 和成土过程的特征。华北地区常见的新生体有:石灰结核(沙姜石)、铁锰结核、锈纹、锈 斑、假菌丝体等;在盐碱地区有盐结皮、盐霜;在南方红壤中常有铁盘;西北干旱土壤中有 盐盘、石膏盘、石灰盘等。它们是土壤在长期形成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物体。 侵入体是迁入土壤中的各种外来物体,如煤渣、砖头、瓦砾、塑料……等。它们是在发 生上与土壤物质转化无关的物质,均称为侵入体。新生体和侵入体影响耕作和作物生长。危 害程度与数量和分布部位有关。 (九)石灰反应 指石灰性土壤遇盐酸生成氯化钙(CaCl2)和二氧化碳(CO2)的反应。在石灰含量较 高的土壤施用磷肥,往往易发生“固定作用”,影响磷肥的效果。在田间测定石灰含量有无 或多少,其方法是用手抓一把土,放在铁铲上,加入 10%盐酸。看其有无气泡发生或气泡 的强烈程度,表示石灰的含量。一般分为四级如下表所示: 反映程度 反映特征 碳含量范围 反映强度符号 无 无气泡、无响声 0 - 微 小气泡放出、响声很小 < 1% + 中 气泡明显、很快消失、响声较大 1~5% ++ 强 气泡强烈、呈沸腾状、时间长、响声大 > 6% +++ (十)土壤构造 土壤构造又称土体构型或质地剖面。即是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上下排列状况。它可影响 土壤水、肥、气、热的保蓄、交换及站给,植物扎根的难易和耕性好坏。一般在河流冲积母 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剖面上土层排列十分明显,沉积层次砂粘交错界线分明、整齐。而发生学 层次排列构造的剖面,其层次之间逐渐过渡,界线不很清晰可见。 华北地区冲积草原上常见的土体构造有以下几种: 1.砂盖垆 称上砂下粘、上轻下重、上松下紧。具体指上层(耕层 20~30cm)土质较 轻,砂壤—轻壤土,下层土质较粘(厚度>20cm),中壤土以上(或较上层稍粘)的土体构 型。俗称“蒙金地”,这样的质地剖面排列,前期有利播种、出苗、扎根和生长,后期有利 于保肥供肥,不致造成脱肥,耕性好,耕作管理方便,是农业生产上较好的土壤构造。 2.垆盖砂 土层排列与上述相反,即粘重土层在上,砂性土层在下。这种质地剖面构 型不利于耕作和农作物在各生育期对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要求。故称不良的质地剖面构型
3.夹砂层和夹粘层整体剖面(0~100cm)均为砂层(粗砂)称为通体砂。表层粘, 下层粘,中间夹有一层粗砂(20~30cm),称为腰砂土。全剖面均为粘土层称为通体粘。或 上、下层为砂层,中间(2030cm)夹有一层粘土层,称为夹粘土。以上这些剖面土层排列 对土壤耕作和作物生长都不利,为不良的质地剖面构型。 4.泻汤土表层质地(0~30cm)为中壤一重壤,下层为粘土。这种构型旱不保墒, 雨季出现过饱和状态,形成上层滞水,称为泻汤土。不易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很难管理。 5.特殊土层华北地区盐碱土,表层常见有盐霜、盐结皮,碱土有碱化层;如潮土或 褐土化潮土,底土层常有砂姜层出现;南方酸性土壤中,如红壤的土体中有铁盘分布:西北 干旱土壤中有石膏层和石灰层分布。这些特殊层次,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决定于它们在土 体中出现部位、厚度和数量 观察内容 在室内仔细观察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颜色、结构、新生体、侵入体、盐酸反应以及各种 质地剖面土层排列标本。其余的形态特征需到田间实地挖坑逐一观察 作业题 1.仔细观察、辨认各种土壤所表现的外部形态的特征,并加以比较,逐步学会分析其 差异产生的原因。 2.学习辨认土壤形态特征对野外认土有何意义? 实验四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 实验目的和说明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 数,又叫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肥力、耕性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深刻 的影响。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状之一,也是土壤形态学特征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土 壤调查中质地是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不可缺少的项目之- 沙性土一般含粗土粒多,细土粒较少。疏松,大孔隙较多,易耕,通气透水性良好,土 生暖,但保水保肥性弱,养分贫乏,发小苗不发老苗。粘性土(粘土、重壤土)则相反。粘 粒多砂粒少,土质粘重,耕性不良,通气透水性差,土性发阴,但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 丰富,有后劲,发老苗不发小苗。由此可见,过砂过粘的土壤质地均属于不良的土壤质地 应不断地加以改良才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壤性土(中壤土、轻壤土),砂粘比例 适中,克服了砂性土和粘性土的缺点,发挥了二者优势,属于良好的土壤质地。其特点是通 气透水、保水保肥、养分适中、耕性良好等。是农业生产上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在室内可用“比重计法”或“吸管法”进行测定,又叫做“机械分析”。而一 般在生产上(如在田间)常利用“眼看手摸”的办法进行快速简便的测定,这是一种经验性 的估测方法,准确性较差,但一般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很实用。如能熟练掌握亦可获得较 好结果。使其误差缩小,准确性提高。 我国目前土壤质地分类,参见教材p47~50部分 、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先摸已知土壤质地样品(已鉴定过的各种质地名称) 按“先看后摸,先砂后粘,先干后湿”的三先三后的顺序进行。 “先看后摸”即先目测然后用手摸各种已知土壤质地土粒的粗细、有无坷垃存在、坷垃
3.夹砂层和夹粘层 整体剖面(0~100cm)均为砂层(粗砂)称为通体砂。表层粘, 下层粘,中间夹有一层粗砂(20~30cm),称为腰砂土。全剖面均为粘土层称为通体粘。或 上、下层为砂层,中间(20~30cm)夹有一层粘土层,称为夹粘土。以上这些剖面土层排列 对土壤耕作和作物生长都不利,为不良的质地剖面构型。 4.泻汤土 表层质地(0~30cm)为中壤—重壤,下层为粘土。这种构型旱不保墒, 雨季出现过饱和状态,形成上层滞水,称为泻汤土。不易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很难管理。 5.特殊土层 华北地区盐碱土,表层常见有盐霜、盐结皮,碱土有碱化层;如潮土或 褐土化潮土,底土层常有砂姜层出现;南方酸性土壤中,如红壤的土体中有铁盘分布;西北 干旱土壤中有石膏层和石灰层分布。这些特殊层次,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决定于它们在土 体中出现部位、厚度和数量。 三、观察内容 在室内仔细观察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颜色、结构、新生体、侵入体、盐酸反应以及各种 质地剖面土层排列标本。其余的形态特征需到田间实地挖坑逐一观察。 作业题 1.仔细观察、辨认各种土壤所表现的外部形态的特征,并加以比较,逐步学会分析其 差异产生的原因。 2.学习辨认土壤形态特征对野外认土有何意义? 实验四 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 一、实验目的和说明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 数,又叫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肥力、耕性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深刻 的影响。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状之一,也是土壤形态学特征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土 壤调查中质地是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沙性土一般含粗土粒多,细土粒较少。疏松,大孔隙较多,易耕,通气透水性良好,土 生暖,但保水保肥性弱,养分贫乏,发小苗不发老苗。粘性土(粘土、重壤土)则相反。粘 粒多砂粒少,土质粘重,耕性不良,通气透水性差,土性发阴,但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 丰富,有后劲,发老苗不发小苗。由此可见,过砂过粘的土壤质地均属于不良的土壤质地, 应不断地加以改良才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壤性土(中壤土、轻壤土),砂粘比例 适中,克服了砂性土和粘性土的缺点,发挥了二者优势,属于良好的土壤质地。其特点是通 气透水、保水保肥、养分适中、耕性良好等。是农业生产上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在室内可用“比重计法”或“吸管法”进行测定,又叫做“机械分析”。而一 般在生产上(如在田间)常利用“眼看手摸”的办法进行快速简便的测定,这是一种经验性 的估测方法,准确性较差,但一般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很实用。如能熟练掌握亦可获得较 好结果。使其误差缩小,准确性提高。 我国目前土壤质地分类,参见教材 p47~50 部分。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先摸已知土壤质地样品(已鉴定过的各种质地名称) 按“先看后摸,先砂后粘,先干后湿”的三先三后的顺序进行。 “先看后摸”即先目测然后用手摸各种已知土壤质地土粒的粗细、有无坷垃存在、坷垃
多少及硬软情况。质地粗者不能成坷垃,越细者坷垃数量越多,坷垃的硬度越大。可以用手 捏住坷垃,以用力大小鉴定土坷垃硬度的大小 先砂后粘”即上述过程由粗到细顺序进行,细心体会土粒间的手感。其方法是用手捏 住不同质地的土粒,来回摩擦,体验手感的粗糙程度和发声的大小,一般粗者声响大、粗糙 感强而滑感弱。质地越粘者,则相反。 先干后湿”按粗→细顺序、干摸、细心体会手感、(粗糙感、滑感)然后将不同质地 地加适量水调湿(注意加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手感呈似粘手又不粘手状态为最佳。随后按 搓成球→成条→成环形的顺序进行,最后将环压偏成土片,观察指纹是否明显加以综合判断 各种土壤质地手测鉴标准如下: 1.砂土 用眼能分辨出土粒颗粒大小,手感粗、均匀、无滑感、无塑性,加水后揉不成球。一般 细砂土以上的土壤质地,其中某些原生矿物成分(如石英)可辨认,可见到云母片发出的光 2.砂壤土 手感较粗。砂性强,湿润后有微弱的塑性,可搓成小球,但球面有裂口不平,易散碎 3.轻壤土 有少量干土块,易捏碎,稍有塑性,可揉成直径为3mm小条,易断成小段。 4.中壤土 干土块稍多,较硬,塑性较明显,可揉成小条,搓成2-3mm直到小圆球时易断裂 5.重壤土 干土块增多,较硬,塑性明显。手感粘、湿,可搓成小条,弯成小圆环,压缩后产生裂 6.粘土 干土块多,坚硬,用手指难以捏碎,湿摸手感粘、滑。可搓成小条,弯成小圆环,压偏 后无裂口,指纹明显 室内质地手测法练习标准如下图: 图田间速测土壤质地标准 (二)练习鉴定未知土壤质地样品 在以上反复练习已知样品基础上,对各种质地的手感有一定的熟悉,将未知质地样品以 同样方法反复练习,判断出未知样品的土壤质地名称 作业题 1.把未知土壤质地样品鉴定结果记入下表 未知土壤样品号 土壤质地名称 2.分析以上两种土壤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如何?
多少及硬软情况。质地粗者不能成坷垃,越细者坷垃数量越多,坷垃的硬度越大。可以用手 捏住坷垃,以用力大小鉴定土坷垃硬度的大小。 “先砂后粘”即上述过程由粗到细顺序进行,细心体会土粒间的手感。其方法是用手捏 住不同质地的土粒,来回摩擦,体验手感的粗糙程度和发声的大小,一般粗者声响大、粗糙 感强而滑感弱。质地越粘者,则相反。 “先干后湿”按粗→细顺序、干摸、细心体会手感、(粗糙感、滑感)然后将不同质地 地加适量水调湿(注意加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手感呈似粘手又不粘手状态为最佳。随后按 搓成球→成条→成环形的顺序进行,最后将环压偏成土片,观察指纹是否明显加以综合判断。 各种土壤质地手测鉴标准如下: 1.砂土 用眼能分辨出土粒颗粒大小,手感粗、均匀、无滑感、无塑性,加水后揉不成球。一般 细砂土以上的土壤质地,其中某些原生矿物成分(如石英)可辨认,可见到云母片发出的光 泽。 2.砂壤土 手感较粗。砂性强,湿润后有微弱的塑性,可搓成小球,但球面有裂口不平,易散碎。 3.轻壤土 有少量干土块,易捏碎,稍有塑性,可揉成直径为 3mm 小条,易断成小段。 4.中壤土 干土块稍多,较硬,塑性较明显,可揉成小条,搓成 2~3mm 直到小圆球时易断裂。 5.重壤土 干土块增多,较硬,塑性明显。手感粘、湿,可搓成小条,弯成小圆环,压缩后产生裂 口。 6.粘土 干土块多,坚硬,用手指难以捏碎,湿摸手感粘、滑。可搓成小条,弯成小圆环,压偏 后无裂口,指纹明显。 室内质地手测法练习标准如下图: 图 田间速测土壤质地标准 (二)练习鉴定未知土壤质地样品 在以上反复练习已知样品基础上,对各种质地的手感有一定的熟悉,将未知质地样品以 同样方法反复练习,判断出未知样品的土壤质地名称。 作业题 1.把未知土壤质地样品鉴定结果记入下表 未知土壤样品号 土壤质地名称 1 2 2.分析以上两种土壤质地的农业生产性状如何?
实验五田间认土 、实验目的和意义 田间认土是了解农作物生产条件,评定土壤肥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 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或具体)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观察,联系“三田”(试验田、丰产 高产田)周围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文、气候等),水利设施,农业利用状况以及室内各肥 力因素分析数据,初步综合分析该土壤的肥力状况,从而为制定用土、改土规划和措施提供 依据。 二、实验方法步骤 田间认土包括土壤剖面观察点的选择和挖掘:土壤形态特征的描述和记载:剖面土壤的 采集和保存;土壤肥力综合评定等内容 )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为准确评定某一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观察点的选择必须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般应 选在“地”的中央,要避免选在田国、地角、渠道旁和粪堆上,点的位置应能代表该土壤所 处的“地”的特点、排灌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 剖面坑挖掘规格一般以一个人下去工作方便为宜。其坑长1.5~2米,宽1米,深1-1.5-2 米(以需要而定)如图所示 挖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面必须向阳和上下垂直 (2)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在左右两边,回土时应底土在下,表土在上,不能打乱土层 排列次序。 (3)坑的前方,即观察面上方不能堆土和踩踏,以免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4)坑的后方挖成阶梯状,便于上下工作,并可节省土方(如图所示) 图土壤剖面示意图 (二)剖面形态特征描述和记载 剖面坑挖好后,首先对坑要进行修整,看是否符合要求,一个人下去工作是否方便 1.先用平口铁铣将观察面自上而下垂直修成自然状态,并用剖面刀从上而下挑出新鲜 2.根据剖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的差异(颜色、质地、结构、松紧、根系分布状况 等)划分出土层,并量出各土层的厚度,记入下表 剖面深度(m)颜色[质地松紧结构湿度孔隙状况根系分布新生体侵入体|盐酸反应 3.逐层观察、描述土壤的颜色、质地、松紧、结构、湿度、孔隙状况、根系分布、新 生体系和侵入体、盐酸反应等,分别记入表内 (三)剖面土样的采集和保存 1.分层采集土样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供分析测定用的样品。在土壤剖面观察描述完之后,按土壤层
实验五 田间认土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田间认土是了解农作物生产条件,评定土壤肥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 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或具体)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观察,联系“三田”(试验田、丰产田、 高产田)周围的自然条件(地形、水文、气候等),水利设施,农业利用状况以及室内各肥 力因素分析数据,初步综合分析该土壤的肥力状况,从而为制定用土、改土规划和措施提供 依据。 二、实验方法步骤 田间认土包括土壤剖面观察点的选择和挖掘;土壤形态特征的描述和记载;剖面土壤的 采集和保存;土壤肥力综合评定等内容。 (一)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为准确评定某一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观察点的选择必须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般应 选在“地”的中央,要避免选在田国、地角、渠道旁和粪堆上,点的位置应能代表该土壤所 处的“地”的特点、排灌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 剖面坑挖掘规格一般以一个人下去工作方便为宜。其坑长 1.5~2 米,宽 1 米,深 1~1.5~2 米(以需要而定)如图所示。 挖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面必须向阳和上下垂直。 (2)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在左右两边,回土时应底土在下,表土在上,不能打乱土层 排列次序。 (3)坑的前方,即观察面上方不能堆土和踩踏,以免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4)坑的后方挖成阶梯状,便于上下工作,并可节省土方(如图所示) 图 土壤剖面示意图 (二)剖面形态特征描述和记载 剖面坑挖好后,首先对坑要进行修整,看是否符合要求,一个人下去工作是否方便。 1.先用平口铁铣将观察面自上而下垂直修成自然状态,并用剖面刀从上而下挑出新鲜 面。 2.根据剖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的差异(颜色、质地、结构、松紧、根系分布状况 等)划分出土层,并量出各土层的厚度,记入下表。 剖面深度(cm) 颜色 质地 松紧 结构 湿度 孔隙状况 根系分布 新生体侵入体 盐酸反应 3.逐层观察、描述土壤的颜色、质地、松紧、结构、湿度、孔隙状况、根系分布、新 生体系和侵入体、盐酸反应等,分别记入表内。 (三)剖面土样的采集和保存 1.分层采集土样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供分析测定用的样品。在土壤剖面观察描述完之后,按土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