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铁矿石 铁矿石由于产状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铁氧化物和硫化物。一般可分为黄铁矿、 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等多种铁矿石。 黄铁矿(FeS2) 晶体为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在晶面上常见到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也有立方体 和五角十二面体的聚形。集合体呈致密地状、浸染状和球状结核体:浅铜黄色:条痕绿黑色 金属光泽;硬度6-6.5:无解理;比重49~52。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矿物,可 用于提取硫和硫酸的原料。 赤铁矿(Fe2O3) 赤铁矿晶体呈肾状鲕状,颜色多为砖红色,亦有铁黑色:条痕樱红色,是鉴定赤铁矿的 主要特征: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硬度5.5~60;比重50~5.3:无解理:无磁性。常聚集 成巨大的铁矿床 褐铁矿(Fe2O3.nH2O) 褐铁矿是由含铁矿经氧化分解而形成的矿物。呈块状、土状或钟乳状:颜色因含水量不 同,有黄、褐至黑色:条痕为黄褐色、光泽暗淡:硬度1-~4;比重3.3~4。风化后释放出来 Fe,是土壤中Fe元素的主要来源。 9.磷灰石[Cas(CLF)(FO) 磷灰石的晶形呈六方柱状,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或结核状:颜色不一,以灰白、褐 黄、浅绿等色: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硬度5:解理不完全:比重3.2。是提取磷的主要矿 物,可用于制造磷肥,是土壤磷元素的主要来源 0.次生的粘粒矿物 (1)高岭石Al4(Si4O1o)(OH)s 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经过风化作用而新形成的次生矿物。常呈致密块状或土状 多为白色、土状光泽;硬度近于1:比重260;具有粗糙感:干燥时有吸水性:湿时有可塑 性。这种矿物在我国南方土壤中分布很广。我国著名的瓷都—一景德镇所产的瓷土,就是正 长石风化后的产物一一高岭石(又叫高岭土)。 (2)蒙脱石(又叫微晶高岭石)(AL.Mgz(SiOo)OH).n2O 通常为白色或黄、绿、红等色的土块状,晶形为极细的鳞片晶体,它是粘粒矿物中最细 的一种。硬度1:比重为2:收水性强,吸水后体积膨胀。在我国北方土壤中分布较多。 (3)水化云母(又叫伊利石)KAl2[(SAD)4O1o](OH2nHO 一般为鳞片状或薄片状的白色块体:有油腻感;通常与方解石和其它矿物混合,在酸性、 中性火山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中出现。我国中部土壤中含伊利石粘土矿物较多。 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三种粘粒矿物是沉积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矿物。它 们个体极微小,晶形不能用肉眼辨认,是土壤无机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对土壤 的吸附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膨胀性、带电性等多种理化性质,有着极为深刻的影 响 (二)观察下列几种成土岩石的标本 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数岩石是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也有岩石只含一种矿 物,如大理岩是由单一的方解石组成(古代称汉白玉)。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它是 地壳发展一定阶段不同地质作用的地质体。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它做建筑材料、筑堤、修坝 建桥等等。 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将地壳中的岩石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岩浆岩。随冷颖时所处地壳部位的深浅,则矿物结晶粗细亦不同
8.铁矿石 铁矿石由于产状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铁氧化物和硫化物。一般可分为黄铁矿、 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等多种铁矿石。 黄铁矿(FeS2) 晶体为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在晶面上常见到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也有立方体 和五角十二面体的聚形。集合体呈致密地状、浸染状和球状结核体;浅铜黄色;条痕绿黑色; 金属光泽;硬度 6~6.5;无解理;比重 4.9~5.2。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矿物,可 用于提取硫和硫酸的原料。 赤铁矿(Fe2O3) 赤铁矿晶体呈肾状鲕状,颜色多为砖红色,亦有铁黑色;条痕樱红色,是鉴定赤铁矿的 主要特征;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硬度 5.5~6.0;比重 5.0~5.3;无解理;无磁性。常聚集 成巨大的铁矿床。 褐铁矿(Fe2O3. nH2O) 褐铁矿是由含铁矿经氧化分解而形成的矿物。呈块状、土状或钟乳状;颜色因含水量不 同,有黄、褐至黑色;条痕为黄褐色、光泽暗淡;硬度 1~4;比重 3.3~4。风化后释放出来 Fe,是土壤中 Fe 元素的主要来源。 9.磷灰石[Ca5(Cl.F)(FO4)3] 磷灰石的晶形呈六方柱状,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或结核状;颜色不一,以灰白、褐 黄、浅绿等色;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硬度 5;解理不完全;比重 3.2。是提取磷的主要矿 物,可用于制造磷肥,是土壤磷元素的主要来源。 10.次生的粘粒矿物 (1)高岭石 Al4(Si4O10)(OH)8 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经过风化作用而新形成的次生矿物。常呈致密块状或土状; 多为白色、土状光泽;硬度近于 1;比重 2.60;具有粗糙感;干燥时有吸水性;湿时有可塑 性。这种矿物在我国南方土壤中分布很广。我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所产的瓷土,就是正 长石风化后的产物——高岭石(又叫高岭土)。 (2)蒙脱石(又叫微晶高岭石)(Al.Mg)2(Si4O10)(OH)2.nH2O 通常为白色或黄、绿、红等色的土块状,晶形为极细的鳞片晶体,它是粘粒矿物中最细 的一种。硬度 1;比重为 2;收水性强,吸水后体积膨胀。在我国北方土壤中分布较多。 (3)水化云母(又叫伊利石)KAl2[(Si.Al)4O10](OH)2.nH2O 一般为鳞片状或薄片状的白色块体;有油腻感;通常与方解石和其它矿物混合,在酸性、 中性火山岩风化后形成的粘土中出现。我国中部土壤中含伊利石粘土矿物较多。 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三种粘粒矿物是沉积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特有的矿物。它 们个体极微小,晶形不能用肉眼辨认,是土壤无机胶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对土壤 的吸附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膨胀性、带电性等多种理化性质,有着极为深刻的影 响。 (二)观察下列几种成土岩石的标本 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数岩石是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也有岩石只含一种矿 物,如大理岩是由单一的方解石组成(古代称汉白玉)。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它是 地壳发展一定阶段不同地质作用的地质体。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它做建筑材料、筑堤、修坝、 建桥等等。 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将地壳中的岩石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岩浆岩。随冷颖时所处地壳部位的深浅,则矿物结晶粗细亦不同
在地壳深处冷凝散热慢,形成较粗晶粒:浅处冷凝快,有的矿物聚合较快,形成斑晶:喷出 地表的岩浆因冷却快,矿物一般来不及结晶,而呈致密状或玻璃状。岩浆岩分类见表2 表2岩浆岩的分类 碎屑状 凝灰岩、凝灰砾岩、火山若 出出 玻璃状 黑耀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玄武岩玻璃 状岩隐晶状|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 况浅成岩斑晶状|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斑岩辉绿岩 深成岩「粗晶体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辉岩 石英|正长石 辉石 主要 斜长石 辉石 正长石角闪石 斜长石 橄榄石 矿物成分 黑云母 斜长石|(无石英)/黑云母黑云母 次要角闪石 透长石角闪石角闪石 斜长石 (无石英)橄榄石 SiO 60% 59% 48% 40% 成分 盐基 Fe、Mg少→多 其他 比重 小→大 按硅酸在矿物中 酸性岩中性岩中性岩基性岩 超基性岩 饱和度的分类 (1)花岗岩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而成。在地壳分布很广,由石英、正长石、云母和少量斜 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各种矿物结晶较好,晶体颗粒粗大。由于矿物组成复杂,结晶较 粗,比较容易风化。 (2)流纹岩 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岩浆喷出地面冷凝而成,属于喷出岩。结晶颗粒很小或玻璃 状,带有流纹和气孔构造,故不易风化。 (3)闪长岩 由斜长石和闪长石组成,有时含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无石英。矿物结晶颗粒粗大,属 于深成岩,较易风化 (4)安山岩 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似,结晶颗粒细小,属于喷出岩。一般呈灰、紫或灰绿色,较闪长 岩分布广,较难风化 (5)粗石岩 由正长石和角闪石所组成,无石英,结晶颗粒小,呈淡红、浅黄或灰色。常夹有小块正 长石结晶,晶面粗糙。属于喷出岩,较难风化。 (6)辉长岩 由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深色矿物组成为主,也有少量斜长石浅色矿物。结晶粗大, 属于深成岩,较易风化。 (7)玄武岩 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属于喷出岩。其特点比重较大,带有很多气孔,组织致密,气 孔中为浅色矿物所填充,形成杏仁结构。风化后质地较粘,含盐基物质较多。 岩浆岩的共同特点:非碎屑状的块状构造;无有规则的层次排列;不含化石
在地壳深处冷凝散热慢,形成较粗晶粒;浅处冷凝快,有的矿物聚合较快,形成斑晶;喷出 地表的岩浆因冷却快,矿物一般来不及结晶,而呈致密状或玻璃状。岩浆岩分类见表 2。 表 2 岩浆岩的分类 产 出 状 况 喷 出 岩 碎屑状 凝灰岩、凝灰砾岩、火山岩 玻璃状 黑耀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玄武岩玻璃 隐晶状 流纹岩 粗面岩 安山岩 玄武岩 浅成岩 斑晶状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闪长斑岩 辉绿岩 深成岩 粗晶体 花岗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辉岩 矿物成分 主要 石 英 正长石 正长石 角闪石 斜长石 辉 石 斜长石 辉 石 橄榄石 次要 黑云母 角闪石 斜长石 透长石 (无石英) 角闪石 黑云母 (无石英) 角闪石 黑云母 橄榄石 斜长石 成分 SiO2 70% 60% 59% 48% 40% 盐基 Fe、Mg 少→多 K、Na 多→少 其他 颜色 浅 浅 深 深 深 比重 小→大 按硅酸在矿物中 饱和度的分类 酸性岩 中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1)花岗岩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而成。在地壳分布很广,由石英、正长石、云母和少量斜 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各种矿物结晶较好,晶体颗粒粗大。由于矿物组成复杂,结晶较 粗,比较容易风化。 (2)流纹岩 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岩浆喷出地面冷凝而成,属于喷出岩。结晶颗粒很小或玻璃 状,带有流纹和气孔构造,故不易风化。 (3)闪长岩 由斜长石和闪长石组成,有时含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无石英。矿物结晶颗粒粗大,属 于深成岩,较易风化。 (4)安山岩 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似,结晶颗粒细小,属于喷出岩。一般呈灰、紫或灰绿色,较闪长 岩分布广,较难风化。 (5)粗石岩 由正长石和角闪石所组成,无石英,结晶颗粒小,呈淡红、浅黄或灰色。常夹有小块正 长石结晶,晶面粗糙。属于喷出岩,较难风化。 (6)辉长岩 由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深色矿物组成为主,也有少量斜长石浅色矿物。结晶粗大, 属于深成岩,较易风化。 (7)玄武岩 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属于喷出岩。其特点比重较大,带有很多气孔,组织致密,气 孔中为浅色矿物所填充,形成杏仁结构。风化后质地较粘,含盐基物质较多。 岩浆岩的共同特点:非碎屑状的块状构造;无有规则的层次排列;不含化石
2.沉积岩 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再经胶结作用而成的岩 石。其特点具有层次性:物质组成复杂:有时具有化石。在地壳表面分布最广,是构成地壳 表面的主要岩石。 多种岩石碎屑胶结而成,由于岩石种类、搬运距离远近和岩性软硬不同而形成砾岩或 角砾岩。风化后多成砾质或砂质母质 (2)砂岩 由石英颗粒胶结而成,砂粒直径一般为0.2~2mm。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层薄,砂性 强,通透性好,但养分缺乏 (3)页岩 由细土粒等沉积物经压实、脱水、胶结硬化而成。其特点是具有薄而平的层次,硬度小, 断面较平坦。较砂岩易风化,在湿润地区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质粘重,养分含量较丰富 在干旱地区风化后多形成石渣土 (4)石灰岩 由方解石组成,一般成灰或深灰色;遇稀酸HCl有强烈泡沫反应:风化以化学溶解作 用为主,形成的土层薄,稍粘,富含Ca质。在山地亦往往形成石渣土 3.变质岩 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使原来岩石中矿物成分、结 构、构造及化学成分发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岩石。一般出现岩浆岩的周围或岩浆浸入带部 (1)片麻岩 由花岗岩变质而来,主要矿物除含有长石、石英、云母及角闪石外,还含有石墨、石榴 子石、十字石及堇青石等变质矿物。具有片麻构造。矿物结构因变质作用成片状,并排列成 连续和断续的波浪式黑白相同的带状。较易风化,风化后质地较粗 (2)片岩 多由页岩变质而成,片状构造,且相互交错排列,片面不平坦,结晶细小,由云母、绿 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风化较难,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质地较粘。 (3)板岩 由泥质页岩变质而成,板状构造,易裂成薄片状,致密坚硬。一般呈灰色和灰黑色。片 薄且平坦,表面有一层似浆糊状物质(绢云母)薄片能被完整分离。当地群众用来替代瓦覆 盖房顶。 (4)石英岩 由砂岩变质而成,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并有少量长石、云母等,粒状结构。质地坚 是很好的建工细材。纯石英岩可制作石英玻璃。但风化较难,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质地粗, 砂,养分贫乏 变质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具有片理或片麻状构造;矿物质地致密、坚硬;难于风化, 常见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 作业题 1.根据室内标本观察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描述主要成土矿和成土岩石的特征 2.分析岩石、矿物一一成土母质——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母质对土壤理化性 质带来哪些影响? 3.如何理解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阶段?
2.沉积岩 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再经胶结作用而成的岩 石。其特点具有层次性;物质组成复杂;有时具有化石。在地壳表面分布最广,是构成地壳 表面的主要岩石。 (1)砾岩 由多种岩石碎屑胶结而成,由于岩石种类、搬运距离远近和岩性软硬不同而形成砾岩或 角砾岩。风化后多成砾质或砂质母质。 (2)砂岩 由石英颗粒胶结而成,砂粒直径一般为 0.2~2mm。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层薄,砂性 强,通透性好,但养分缺乏。 (3)页岩 由细土粒等沉积物经压实、脱水、胶结硬化而成。其特点是具有薄而平的层次,硬度小, 断面较平坦。较砂岩易风化,在湿润地区风化后形成的土壤,土质粘重,养分含量较丰富; 在干旱地区风化后多形成石渣土。 (4)石灰岩 由方解石组成,一般成灰或深灰色;遇稀酸 HCl 有强烈泡沫反应;风化以化学溶解作 用为主,形成的土层薄,稍粘,富含 Ca 质。在山地亦往往形成石渣土。 3.变质岩 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使原来岩石中矿物成分、结 构、构造及化学成分发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岩石。一般出现岩浆岩的周围或岩浆浸入带部 位。 (1)片麻岩 由花岗岩变质而来,主要矿物除含有长石、石英、云母及角闪石外,还含有石墨、石榴 子石、十字石及堇青石等变质矿物。具有片麻构造。矿物结构因变质作用成片状,并排列成 连续和断续的波浪式黑白相同的带状。较易风化,风化后质地较粗。 (2)片岩 多由页岩变质而成,片状构造,且相互交错排列,片面不平坦,结晶细小,由云母、绿 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风化较难,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质地较粘。 (3)板岩 由泥质页岩变质而成,板状构造,易裂成薄片状,致密坚硬。一般呈灰色和灰黑色。片 薄且平坦,表面有一层似浆糊状物质(绢云母)薄片能被完整分离。当地群众用来替代瓦覆 盖房顶。 (4)石英岩 由砂岩变质而成,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并有少量长石、云母等,粒状结构。质地坚硬, 是很好的建工细材。纯石英岩可制作石英玻璃。但风化较难,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质地粗,偏 砂,养分贫乏。 变质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具有片理或片麻状构造;矿物质地致密、坚硬;难于风化, 常见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 作业题 1.根据室内标本观察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描述主要成土矿和成土岩石的特征。 2.分析岩石、矿物——成土母质——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母质对土壤理化性 质带来哪些影响? 3.如何理解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是土壤形成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阶段?
实验三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 、实验目的和意义 土壤形态特征是指土壤基本性状的外在表现,包括土壤的颜色、物质组成、结构性以及 土层构造等。辨认和熟悉土壤的形态特征,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在田间区分不同土壤类 型和性质的重要依据。对于认土、用土和改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说明 在室内辨认已备好的几种土壤不同形态标本,以增强感性认识,为下一实验“田间认土” 进行剖面观察做好准备 具体讲,土壤的形态特征的外部性状,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粗细、松紧和孔隙状况、结 构性、墒情、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分布、土壤动物和石灰反应等。 一)土壤颜色是土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土壤内在特性的外部表现。有的土壤 就是以颜色命名的,如黄土、红壤、黑土、紫色土等。通过土壤颜色的感观就可初步判断土 壤的固相组成和性状。例如 1.在我国北方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时,土壤颜色就深。一般腐殖质含量达1%上下,则 土壤为灰色:2~3%时则为深灰:>3~5%时则为黑色。在腐殖质含量相近时,则质地愈粗 染色愈明显 2.土壤湿度愈大(土壤含水量愈高),土色愈深。故在鉴定土色时必须注意其湿度 3.Fe2O3.nHO常使土壤呈黄色,失水后成红棕色或红色。Fe的氧化物常呈胶膜形态 包被土粒表面,成为土壤的染色剂。在还原条件下,铁的化合物常呈深兰、兰绿、青灰、灰 白颜色 4.SiO2、CaCO3、CaSO4、NaCl、Na2SO4等结晶或粉末;高岭石、石英、氧化铝、白 云母等矿物都为白色或无色,它们在土壤中含量较多,使土色变浅,极多时则呈灰色,甚至 白色。土色愈浅说明养分含量较贫乏。 在描述土壤颜色时,一般把主色放在后,副色放在前,并冠以深、暗、浅等词以形容颜 色的深浅程度。如浅黄棕色,即主色为棕色,副色为黄色,前面冠以浅加以形容。 土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颜色并非单一,各种土壤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还可 用迈歇尔色标系统制成的土色卡进行判定 图土壤颜色之间变换关系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粗细程度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植物扎根难易及耕性影响很大,不同粗 细土层在剖面上的排列状况对土壤肥力,乃至土壤的生产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粗质地土壤 疏松,通气透水,有利于植物扎根,但不保水不保肥,养分贫乏;细质地土壤紧实,扎根困 难,通气透水不良,养分含量较多,但可利用的养分较少;壤质土水、肥、气、热协调,是 种良好的土壤质地。 质地分类各国标准不一,解放后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HA卡庆斯基分类系统。近年来, 随着国际交往增多,又开始采用美国农业部分类制(详见教材47~50) 在田间采用简易“眼看手摸”估测土壤质地,此法虽不太准确,熟练后也能满足生产要 求,其特点是简单、实用、快速 田间辨认质地的方法是:取一小把(块)土,加水少许至半饱和状态,即粘手又不粘手
实验三 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土壤形态特征是指土壤基本性状的外在表现,包括土壤的颜色、物质组成、结构性以及 土层构造等。辨认和熟悉土壤的形态特征,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在田间区分不同土壤类 型和性质的重要依据。对于认土、用土和改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说明 在室内辨认已备好的几种土壤不同形态标本,以增强感性认识,为下一实验“田间认土” 进行剖面观察做好准备。 具体讲,土壤的形态特征的外部性状,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粗细、松紧和孔隙状况、结 构性、墒情、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分布、土壤动物和石灰反应等。 (一)土壤颜色 是土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土壤内在特性的外部表现。有的土壤 就是以颜色命名的,如黄土、红壤、黑土、紫色土等。通过土壤颜色的感观就可初步判断土 壤的固相组成和性状。例如: 1.在我国北方土壤腐殖质含量高时,土壤颜色就深。一般腐殖质含量达 1%上下,则 土壤为灰色;2~3%时则为深灰;>3~5%时则为黑色。在腐殖质含量相近时,则质地愈粗, 染色愈明显。 2.土壤湿度愈大(土壤含水量愈高),土色愈深。故在鉴定土色时必须注意其湿度。 3.Fe2O3. nH2O 常使土壤呈黄色,失水后成红棕色或红色。Fe 的氧化物常呈胶膜形态 包被土粒表面,成为土壤的染色剂。在还原条件下,铁的化合物常呈深兰、兰绿、青灰、灰 白颜色。 4.SiO2、CaCO3、CaSO4、NaCl、Na2SO4 等结晶或粉末;高岭石、石英、氧化铝、白 云母等矿物都为白色或无色,它们在土壤中含量较多,使土色变浅,极多时则呈灰色,甚至 白色。土色愈浅说明养分含量较贫乏。 在描述土壤颜色时,一般把主色放在后,副色放在前,并冠以深、暗、浅等词以形容颜 色的深浅程度。如浅黄棕色,即主色为棕色,副色为黄色,前面冠以浅加以形容。 土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颜色并非单一,各种土壤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还可 用迈歇尔色标系统制成的土色卡进行判定。 图 土壤颜色之间变换关系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粗细程度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植物扎根难易及耕性影响很大,不同粗 细土层在剖面上的排列状况对土壤肥力,乃至土壤的生产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粗质地土壤 疏松,通气透水,有利于植物扎根,但不保水不保肥,养分贫乏;细质地土壤紧实,扎根困 难,通气透水不良,养分含量较多,但可利用的养分较少;壤质土水、肥、气、热协调,是 一种良好的土壤质地。 质地分类各国标准不一,解放后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 H.A 卡庆斯基分类系统。近年来, 随着国际交往增多,又开始采用美国农业部分类制(详见教材 47~50)。 在田间采用简易“眼看手摸”估测土壤质地,此法虽不太准确,熟练后也能满足生产要 求,其特点是简单、实用、快速。 田间辨认质地的方法是:取一小把(块)土,加水少许至半饱和状态,即粘手又不粘手
或半干半湿状态,然后按以下规格辨认(详见实验四手测法练习标准图)。 砂土一一无论加多少水,也不能搓成球 砂壤土——可搓成小球,但球面不平,有裂口易碎。 轻壤土一一可搓成粗约3mm小细条,但拿起来时立即碎成数段 中壤土——可搓成细条,但当弯成直径2~3cm小园环时,即刻裂口和碎断 重壤土——可搓成粗约2~3mm小条,易成2~3cm小环,将小环压偏时出现裂隙。 粘土一一可搓成小球一一细长条一一弯成小环,压扁后无裂隙 (三)土壤结构 指土粒相互团聚或胶结而成的团聚体。其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所反映的生产性状也 不一样。根据布鲁尔的定义,把土壤结构看成是“根据土粒和孔隙的大小、形状以及排列方 式等特征构成土壤物质的物理性结构”较为恰当。由此可见,土壤结构与土壤孔隙密不可分, 认为结构是土壤孔隙的调节器。土壤结构分类如下表。 土壤结构分类表 单位:mm 块状 小5~10 表面平、边缘棱角明显 中10~20 块状结构体 大20-50 具有平直式变曲面的立体乃至多 极大>50 面体,相邻的结构团粒的表面相互 连接,三轴发育相近 亚块状 小5~10 中10~20 表面平稍有园拱边缘圆滑无棱角 大20-50 极大>50 棱柱状 小10~20 中20-50 柱头部棱角明显 柱状结构体 大50-100 极大>100 垂直轴比其它两轴发育良好,呈垂 极小<10 直排列 圆柱状 小10-20 中20~50 柱头部圆形 极大>100 最薄<1 片状结构体 薄1~2 水平两轴发育良好成水平排列 片状 中2~5 厚5~ 最厚>10 最小<1 粒状 小1~2 团粒本身排列较紧密 中2~5 大 团粒结构体几乎为等边多角形乃 最大>10 至球形 最小<1 团块状 小1~2 中2-5 团粒本身为多孔性 大5~
或半干半湿状态,然后按以下规格辨认(详见实验四手测法练习标准图)。 砂土——无论加多少水,也不能搓成球。 砂壤土——可搓成小球,但球面不平,有裂口易碎。 轻壤土——可搓成粗约 3mm 小细条,但拿起来时立即碎成数段。 中壤土——可搓成细条,但当弯成直径 2~3cm 小园环时,即刻裂口和碎断。 重壤土——可搓成粗约 2~3mm 小条,易成 2~3cm 小环,将小环压偏时出现裂隙。 粘土——可搓成小球——细长条——弯成小环,压扁后无裂隙。 (三)土壤结构 指土粒相互团聚或胶结而成的团聚体。其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所反映的生产性状也 不一样。根据布鲁尔的定义,把土壤结构看成是“根据土粒和孔隙的大小、形状以及排列方 式等特征构成土壤物质的物理性结构”较为恰当。由此可见,土壤结构与土壤孔隙密不可分, 认为结构是土壤孔隙的调节器。土壤结构分类如下表。 土壤结构分类表 单位:mm 块状结构体 具有平直式变曲面的立体乃至多 面体,相邻的结构团粒的表面相互 连接,三轴发育相近 块状 表面平、边缘棱角明显 极小< 5 小 5~10 中 10~20 大 20~50 极大>50 亚块状 表面平稍有园拱边缘圆滑无棱角 极小< 5 小 5~10 中 10~20 大 20~50 极大>50 柱状结构体 垂直轴比其它两轴发育良好,呈垂 直排列 棱柱状 柱头部棱角明显 极小< 10 小 10~20 中 20~50 大 50~100 极大>100 圆柱状 柱头部圆形 极小< 10 小 10~20 中 20~50 大 50~100 极大>100 片状结构体 水平两轴发育良好成水平排列 片状 最薄< 1 薄 1~2 中 2~5 厚 5~10 最厚>10 团粒结构体几乎为等边多角形乃 至球形 粒状 团粒本身排列较紧密 最小< 1 小 1~2 中 2~5 大 5~10 最大>10 团块状 团粒本身为多孔性 最小< 1 小 1~2 中 2~5 大 5~10 最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