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菌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藻菌 纲以黑根霉为代表,简要介绍其形态与繁殖 子囊菌纲简要说明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成, 列举酵母菌属,青霉属简要介绍其形态及繁 殖,担子菌纲,简要说明担子及担孢子的形 成,列举伞菌属的有关形态与繁殖;半知菌 纲的主要特征 (三)地衣门:介绍地衣的特征、类型及其在自 然界中的地位 二、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植物的起源及其对陆 地生活的适应。 (一)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列举了地钱、葫幻灯片 芦藓的形态特征,及藓纲中的有关植物的经 济意义 (二)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以水龙骨生活史 为例说明世代交替,经济意义。 种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列举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 物门在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常用的两套对应名 词:讲述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分纲、 代表植物,以及各门的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特点。 6
6 (3) 真菌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藻菌 纲以黑根霉为代表,简要介绍其形态与繁殖; 子囊菌纲简要说明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成, 列举酵母菌属,青霉属简要介绍其形态及繁 殖,担子菌纲,简要说明担子及担孢子的形 成,列举伞菌属的有关形态与繁殖;半知菌 纲的主要特征。 (三) 地衣门:介绍地衣的特征、类型及其在自 然界中的地位。 二、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植物的起源及其对陆 地生活的适应。 (一) 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列举了地钱、葫 芦藓的形态特征,及藓纲中的有关植物的经 济意义。 (二) 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以水龙骨生活史 为例说明世代交替,经济意义。 种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列举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 物门在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常用的两套对应名 词;讲述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分纲、 代表植物,以及各门的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特点。 幻灯片
匚名称第三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了解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 要求 重点 重点讲授在系统进化上的比较重要的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主要科的 难点特征。适当介绍进化趋势和分类方法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2学时 理论讲授 1、茎的性质:木本,草本 2、茎的生长习性:直立茎,平卧茎,匍匐茎,攀援茎, 缠绕茎 多媒体课件 1、茎的形态:叶片,叶尖,叶缘,叶基,叶裂,脉序 2、单叶与复叶 (三)花与花序 1、花序类型: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鞣荑 花序,圆锥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有限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单歧聚伞花 序,多歧聚伞花序 2、花冠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方式 雄蕊的类型 4、雌蕊的类型 5、胚珠类型 6、花程式与花图式 (四)果实 1、单果:肉质果,干果 举例说明 2、聚合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坚果 启发式方法 3、复果(聚花果)
7 名 称 第三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目 的 要 求 了解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 重 点 难 点 重点讲授在系统进化上的比较重要的和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主要科的 特征。适当介绍进化趋势和分类方法。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 学时 一、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一) 茎 1、茎的性质:木本,草本 2、茎的生长习性:直立茎,平卧茎,匍匐茎,攀援茎, 缠绕茎 (二) 叶 1、茎的形态:叶片,叶尖,叶缘,叶基,叶裂,脉序 等 2、单叶与复叶 (三) 花与花序 1、花序类型: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鞣荑 花序,圆锥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 有限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单歧聚伞花 序,多歧聚伞花序 2、花冠类型及其在花芽中排列方式 3、雄蕊的类型 4、雌蕊的类型 5、胚珠类型 6、花程式与花图式 (四) 果实 1、单果:肉质果,干果 2、聚合果:聚合瘦果,聚合核果,聚合坚果 3、复果(聚花果) 理论讲授 多媒体课件 举例说明 启发式方法
名称第四章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目的「及主要科的基本特征与代表植物 要求 重点重点掌握十字花科、豆科、蔷薇科、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百合科 时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10学时(-)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理论讲授 1、木兰科( Magnoliaceae) 2、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举例说明 3、十字花科( Cruciferae) 4、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5、蓼科( Polygonaceae) 6、藜科( Chenopodiaceae) 幻灯片 7、苋科( Amaranthaceae) 8、葫芦科( Cucurbitaceae) 9、椴科( Liliaceae) 10、锦葵科( Malvaceae) 11、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2、蔷薇科( Rosaceae) 13、豆科( Leguminosae) 幻灯片 14、杨柳科( Salicaceae) 15、壳斗科( Fagaceae) 16、芸香科( Rutaceae) 17、伞形科(U 18、菊科( Compositae) 9、茄科( Solana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21、唇形科( Labiatae)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8 名 称 第四章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目 的 要 求 及主要科的基本特征与代表植物。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十字花科、豆科、蔷薇科、菊科、唇形科、禾本科、百合科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10 学时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一) 双子叶植物纲(Bicotyledoneae) 1、木兰科(Magnoliaceae) 2、毛茛科 Ranunculaceae) 3、十字花科(Cruciferae) 4、石竹科(Caryophllaceae) 5、蓼科(Polygonaceae) 6、藜科(Chenopodiaceae) 7、苋科(Amaranthaceae) 8、葫芦科(Cuaurbitaceae) 9、椴科(Titiaceae) 10、 锦葵科(Malvaceae) 11、 大戟科(Euphorbiaceae) 12、 蔷薇科(Rosaceae) 13、 豆科(Leguminosae) 14、 杨柳科(Salicaeae) 15、 壳斗科(Fagaceae) 16、 芸香科(Rutaceae) 17、 伞形科(Unbertliferae) 18、 菊科(Compositae) 19、 茄科(Solanaceae) 20、 旋花科(Convlvulaceae) 21、 唇形科(Labiatae) (二) 单子叶植物纲(Momocotyledomeae)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幻灯片 幻灯片
22、泽泻科( Alismataceae0 23、百合科( Liliaceae) 幻灯片 24、天南星科( Araceae 25、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26、莎草科( Cyper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一)恩格勒系统 哈钦松系统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学 1、目的要求: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学名的命名法则及植 物检索表的使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学名的命名法则及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方法(20分钟) 植物分类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人为分类系统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不问植物亲缘 关系的远近,只就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经济上 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来进行分类。 例如: 二.自然分类系统应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古生 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 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第二节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20分钟)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 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各级单 位列表如下: 中文 拉丁文 英文 界 Kingdom DiviSion 纲 Ordo Order
9 22、 泽泻科(Alismataceae0 23、 百合科(Liliaceae) 24、 天南星科(Araceae) 25、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26、 莎草科(Cyperaceae) 27、 禾本科(Gramineae) 二、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一) 恩格勒系统 (二) 哈钦松系统 幻灯片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2 学时 1、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学名的命名法则及植 物检索表的使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学名的命名法则及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第一章: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20 分钟 ) 植物分类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人为分类系统: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不问植物亲缘 关系的远近,只就植物的形态、习性、生态或经济上 的一两个特征或特性来进行分类。 例如: 二. 自然分类系统:应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古生 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 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20 分钟 ) 为了便于分门别类,按照植物类群的等级,各给予一定 的名称,这就是分类上的各级单位。现将植物分类的各级单 位列表如下: 中 文 拉 丁 文 英 文 界 Regnum Kingdom 门 Divisio Division 纲 Classis Class 目 Ordo Order
科属种 Familia Genus Genus pecies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 亚科、亚属、组,在种下可分出亚种、变种、变型。 现以稻为例,说明它在植物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 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种植物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不同种 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种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后 代不育。 如果种内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可分为亚种、变 种、变型。 亚种:是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 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构造或生理 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称该种的亚种 如分布在新疆的新疆桃是原产山区桃的亚种。 Subspecies缩写sp.( subsp.) 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同一个种群内,如果某个个体或某 些个体组成的小种群,在形态、分布、生态或季节上 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有了稳定的遗传特性时 这个个体或小种群,即称为原来种的变种。如糯稻为 水稻的变种。 varietas缩写var 变型: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仅是零星分 布的个体。如夏枯草花为淡紫色,种内发现白花变型。 forma缩写f 品种:不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分类单位,而是属于栽培学上 的变异类型。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 人类所发现的 第三节植物的命名法则(20分钟) 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做为国际上统 一的命名法规。 双名法:林奈于1753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 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单词为种名,是形容词;后边再写出定名人 的姓氏或姓氏缩写,第一字母要大写
10 科 Familia Family 属 Genus Genus 种 Species Species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如亚门、亚纲、亚目、 亚科、亚属、组,在种下可分出亚种、变种、变型。 现以稻为例,说明它在植物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 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 同种植物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不同种 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种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后 代不育。 如果种内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可分为亚种、变 种、变型。 亚种:是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 在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构造或生理 机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这个种群称该种的亚种。 如分布在新疆的新疆桃是原产山区桃的亚种。 Subspecies 缩写 ssp.(subsp.) 变种:在同一生态环境的同一个种群内,如果某个个体或某 些个体组成的小种群,在形态、分布、生态或季节上, 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有了稳定的遗传特性时, 这个个体或小种群,即称为原来种的变种。如糯稻为 水稻的变种。varietas 缩写 var. 变型:有形态变异,但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仅是零星分 布的个体。如夏枯草花为淡紫色,种内发现白花变型。 forma 缩写 f. 品种:不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分类单位,而是属于栽培学上 的变异类型。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 人类所发现的。 第三节 植物的命名法则(20 分钟 ) 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于 1753 年创立了"双名法",做为国际上统 一的命名法规。 双名法:林奈于 1753 年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种植物的名称, 第一个单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单词为种名,是形容词;后边再写出定名人 的姓氏或姓氏缩写,第一字母要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