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统考语文试卷 语文I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 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 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 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木讷/按捺不住调派/调理倚仗/掎角之势请问/攻讦 B.曾祖/曾经沧海削价/削弱强迫/强人所难刹那/古刹 C.辟邪/开天辟地汤匙/钥匙拉纤/纤尘不染倾轧/轧钢 D.锒铛/不稂不莠怃然/忤逆粘贴/沾亲带故苗圃/肉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切实挽回干旱带来的损失,提高抗旱保收效果,在川贵干旱比较严重的地 区,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规避旱灾。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困难,在于其受到发展观念、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体制 机制的制约,而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其深刻的体制机制性根源 C.这项河道治理工程将通过清除引潮河大量的淤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而 降低“臭流”发生几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D.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历届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参 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 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人们的
2011 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统考语文试卷 语文Ⅰ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4 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用 时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 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 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木讷/按捺不住 调派/调理 倚仗/掎角之势 诘问/攻讦 B.曾祖/曾经沧海 削价/削弱 强迫/强人所难 刹那/古刹 C.辟邪/开天辟地 汤匙/钥匙 拉纤/纤尘不染 倾轧/轧钢 D.锒铛/不稂不莠 怃然/忤逆 粘贴/沾亲带故 苗圃/肉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为切实挽回干旱带来的损失,提高抗旱保收效果,在川贵干旱比较严重的地 区,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来规避旱灾。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困难,在于其受到发展观念、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体制 机制的制约,而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其深刻的体制机制性根源。 C.这项河道治理工程将通过清除引潮河大量的淤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而 降低“臭流”发生几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D. 2010 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历届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参 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 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 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人们的
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 说的“舍貌取神”—一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精髓 4.请用“微霜”、“红叶”、“秋色”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语 言连贯,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0-40字。(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广陵太守张超曰:“明 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 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 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 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 “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 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 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 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 而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 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 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十,终不背本 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 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 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足下徼 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 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诸 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与袁绍 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 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 使作薄粥,众分饮之。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 洪终不服。 选自《三国 志》有删改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臣未枭 枭:消灭 B.致之于刘兖州公山 致:送达,引荐 C.并勒所领兵 勒:率领
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 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精髓。 4. 请用“微霜”、“红叶”、“秋色”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语 言连贯,想象合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0-40 字。(5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广陵太守张超曰:“明 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 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 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 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 “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 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 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 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 而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 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 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 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 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 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足下徼 利于境外,臧洪授命于君亲。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悲哉! 绍见洪书,知无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 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洪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诸 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与袁绍 本无怨隙,今为本朝郡将之故,自致残困,吏民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 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 使作薄粥,众分饮之。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 洪终不服。 选自《三国 志》有删改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贼臣未枭 枭: 消灭 B.致之于刘兖州公山 致:送达,引荐 C.并勒所领兵 勒:率领
D.责以恩义 责:责任 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臧洪“讲义气”的一项是(3分) ①唯恃臧洪,当来救吾②乃设坛场,方共盟誓 ③洪由是怨绍,绝 不与通。 ④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⑤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⑥使作薄粥,众分饮之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卓杀了汉灵帝,危及社稷,臧洪游说张邈起兵反董,张超和其兄长张邈等 人与臧洪盟誓。 B.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 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 C.臧洪起初受到袁绍赏识,并任命担任青州刺史,任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 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 D.臧洪与士兵和城中居民死守城池,粮草已尽,又无援兵,臧洪与将吏士民同 甘共苦,直至被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3分) (2)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3分) (3)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歌与梅 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 歌做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D.责以恩义 责:责任 ⒍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臧洪“讲义气”的一项是(3 分) ①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②乃设坛场,方共盟誓 ③洪由是怨绍,绝 不与通。 ④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 ⑤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 ⑥使作薄粥,众分饮之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董卓杀了汉灵帝,危及社稷,臧洪游说张邈起兵反董,张超和其兄长张邈等 人与臧洪盟誓。 B.众人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 毁前程,空自遭来祸患而远来赴难。 C.臧洪起初受到袁绍赏识,并任命担任青州刺史,任内整肃治安,叛贼莫不逃 得远远的,袁绍叹服臧洪的才干,将他调职为东郡太守。 D.臧洪与士兵和城中居民死守城池,粮草已尽,又无援兵,臧洪与将吏士民同 甘共苦,直至被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3 分) (2)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3 分) (3)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诗歌与梅 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 分)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 歌做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逍遥游》
(2)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5)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6)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7)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 (8) ,来者犹可追。《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对一条小路的怀念 梁化乐 多年前深秋的一天,在温州仙岩去清凉禅寺的路上,我和当地一位挑矿石的农民 结伴而行。 上山的道是石阶路,步步登高。石阶路的两边布满了水泥修筑的青白色 的椅子坟。椅子坟一座接一座,形状大小都差不多,挤挤挨挨地充斥着台阶路旁 的一点点壅塞得狭小的空间。坟前的小墓碑上镶嵌着墓主人生前的照片,大多都 笑意盈盈志得意满。我一边走一边看,要不是有挑石人做伴,走在这样的路上, 心里会觉得疹得慌,生怕哪座墓门突然打开,伸出一只手拉住我的衣角,要同我 聊点什么 快了,越往上越少。”挑石人看出了我的不耐烦,轻声安慰我 果然,二三里上去,坟墓渐渐稀少,大片的橘树展现在我的面前,我长 出了一口气。 “活人也会被死人压抑。”我说。 “天天挑石,一天两趟,已经没了感觉。”他说。 “是啊,你一天同他们碰两次面,都成熟人了。”我开了句玩笑
(2)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 。《蜀道难》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氓》 (5)日月忽其不淹兮, ▲ 。 屈原《离骚》 (6)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7)不患人之不己知, ▲ 。 《论语》 (8) ▲ ,来者犹可追。《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1—14 题 对一条小路的怀念 梁化乐 多年前深秋的一天,在温州仙岩去清凉禅寺的路上,我和当地一位挑矿石的农民 结伴而行。 上山的道是石阶路,步步登高。石阶路的两边布满了水泥修筑的青白色 的椅子坟。椅子坟一座接一座,形状大小都差不多,挤挤挨挨地充斥着台阶路旁 的一点点壅塞得狭小的空间。坟前的小墓碑上镶嵌着墓主人生前的照片,大多都 笑意盈盈志得意满。我一边走一边看,要不是有挑石人做伴,走在这样的路上, 心里会觉得瘆得慌,生怕哪座墓门突然打开,伸出一只手拉住我的衣角,要同我 聊点什么。 “快了,越往上越少。”挑石人看出了我的不耐烦,轻声安慰我。 果然,二三里上去,坟墓渐渐稀少,大片的橘树展现在我的面前,我长 出了一口气。 “活人也会被死人压抑。”我说。 “天天挑石,一天两趟,已经没了感觉。”他说。 “是啊,你一天同他们碰两次面,都成熟人了。”我开了句玩笑
爬到半山,台阶路消失,进入一条山间沙石小道。穿过一片天然的草群, 小路拐进一片树林。刚走进林子,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挑石人有点不解,也跟 着我停了下来。 条铺满落叶的小路蓦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这肯定是在我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条小路,今天以这样让我无比讶 然的方式突然露面,这不禁让我心中惶惶。我做过无数次关于一条小路的梦:那 条小路落满秋叶,落在深山之中,安详而静美。梦中的小路飘忽不定,不知是在 南方还是北方。我在那条小路上悠闲漫步,细细体会着美对我的恩赐。梦醒后 总以为美在虚幻之中,现实中恐怕不会有吧。不像现在它来到我跟前。 眼前的这条小路不过一米多宽,紧贴着一面长满苔藓的山崖。山崖上生 长着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小树。在秋风的催促下,树们正抛撒着自己已经成熟 的叶子,那片片树叶自由自在地飘向自己的归宿之地。 小路任其缤纷的落叶落在自己的胸膛上,它坦然接受落叶的回归。虽有 挑石工来回踩踏,但并无大碍。原来的沙石路路面已经看不见,路上只见片片斑 斓落叶。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底层稍稍卷曲,色泽暗淡,那是先落的;上 面的依然舒展,带着鲜润的光泽,那是刚刚从树梢飞下的。它们并不挤压,只是 松松地铺着,已经有了一定的厚度。 “歇得怎样了?快走吧。”挑石人说。 这时,我才意识到挑石工还站在我身边,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 起了,你先走吧,我想再歇一会儿 挑石人同我道了别,然后独自沿着落叶小路往前走去。他的一双穿着草绿色解放 鞋的大脚“嗵嗵”地踩在落叶上。他的步子很大很急没有顾及到脚下那些落叶。 他要赶着去挑矿石,那是他的生计。 挑石人远去了,小路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我的目光又落回到这条小路 上来。小路上树叶的色彩深浅不一,依然绚烂。它们或深红,或深褐,或黄中带 点绿,或绿中带点紫,的确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我弯腰拾起一片树叶,这片叶子从中心到边缘同时呈现好几种颜色,犹如苏绣的 用线,深浅有致。变化之细微神妙,让我感叹不已。这些落叶,长在树上时生机 勃勃,在风中吐纳,在雨水中沐浴,现虽已脱离母体回归泥土,却仍以最后的灿 烂显示自己的绝望之美。 或许它们并不绝望,绝望一词只是我的主观臆想。它们完成了自己从春 到秋的使命,在秋风劲吹中潇洒飘落。它们在空中飞舞盘旋之过程,恰是对生的 回味,对死的礼赞。一地落叶一地诗,千姿百态胜春时。美不胜收的仙岩小路, 你让我心生无限敬畏
爬到半山,台阶路消失,进入一条山间沙石小道。穿过一片天然的草群, 小路拐进一片树林。刚走进林子,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挑石人有点不解,也跟 着我停了下来。 一条铺满落叶的小路蓦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这肯定是在我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那条小路,今天以这样让我无比讶 然的方式突然露面,这不禁让我心中惶惶。我做过无数次关于一条小路的梦:那 条小路落满秋叶,落在深山之中,安详而静美。梦中的小路飘忽不定,不知是在 南方还是北方。我在那条小路上悠闲漫步,细细体会着美对我的恩赐。梦醒后, 总以为美在虚幻之中,现实中恐怕不会有吧。不像现在它来到我跟前。 眼前的这条小路不过一米多宽,紧贴着一面长满苔藓的山崖。山崖上生 长着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小树。在秋风的催促下,树们正抛撒着自己已经成熟 的叶子,那片片树叶自由自在地飘向自己的归宿之地。 小路任其缤纷的落叶落在自己的胸膛上,它坦然接受落叶的回归。虽有 挑石工来回踩踏,但并无大碍。原来的沙石路路面已经看不见,路上只见片片斑 斓落叶。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底层稍稍卷曲,色泽暗淡,那是先落的;上 面的依然舒展,带着鲜润的光泽,那是刚刚从树梢飞下的。它们并不挤压,只是 松松地铺着,已经有了一定的厚度。 “歇得怎样了?快走吧。”挑石人说。 这时,我才意识到挑石工还站在我身边,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 起了,你先走吧,我想再歇一会儿。” 挑石人同我道了别,然后独自沿着落叶小路往前走去。他的一双穿着草绿色解放 鞋的大脚“嗵嗵”地踩在落叶上。他的步子很大很急没有顾及到脚下那些落叶。 他要赶着去挑矿石,那是他的生计。 挑石人远去了,小路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我的目光又落回到这条小路 上来。小路上树叶的色彩深浅不一,依然绚烂。它们或深红,或深褐,或黄中带 点绿,或绿中带点紫,的确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我弯腰拾起一片树叶,这片叶子从中心到边缘同时呈现好几种颜色,犹如苏绣的 用线,深浅有致。变化之细微神妙,让我感叹不已。这些落叶,长在树上时生机 勃勃,在风中吐纳,在雨水中沐浴,现虽已脱离母体回归泥土,却仍以最后的灿 烂显示自己的绝望之美。 或许它们并不绝望,绝望一词只是我的主观臆想。它们完成了自己从春 到秋的使命,在秋风劲吹中潇洒飘落。它们在空中飞舞盘旋之过程,恰是对生的 回味,对死的礼赞。一地落叶一地诗,千姿百态胜春时。美不胜收的仙岩小路, 你让我心生无限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