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 和创作主体 “新时期”这个特定的时间概念,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表明研究对象所坐落 的时间坐标和历史时域,同时也凸显出研究对象在文学发展传承上的新风貌、新 精神、新成就。本文在此谈及的新时期,是相对于在此之前的“文革”和在此 之后的新世纪而言的,它大致包括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二十世纪结束的这二十年时 间。本文的论述也是着重于这一特定时段展开的。 “社会问题”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每个人都能感 觉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多多少少能对社会问题发表一些议论,谈些见解;所谓陌 生,是说许多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或许又是感性的,不深入的。有人认为社会问 题就是社会热点,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就是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社会焦点问 题,即社会关键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也有人把一时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结为 社会问题:也有人将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犯罪、凡是社会上的阴暗面及不 健康的现象都归结为社会问题。这些有关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都只涉及到了社会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并没有形成全面而整体的认识。对 于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界定:是否符合社会运行发展的整体规律,是 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或公共生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 范标准。社会问题往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与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文化背景有关。它往往具有客观性,很多时候即一种公共问题,而非个人烦 恼,是涉及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属于大众的事,与全体社会成员或大部分成员生 活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往往也违背了社会的主导价值原 则和社会规范。同时,社会问题的产生还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当然,社会问题 也具有可改变性,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 的不断提高,社会问题会逐步得以解决,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社会问题报告文学”这一提法本身已十分准确、鲜明而生动地强 调了此类报告文学的价值取向:以参与、治理为己任,关注社会现实和问题,并 试图寻找疗救和解决的办法,以期对社会各部门起一种参谋、咨询的作用。这类 报告文学往往以极其敏锐的触角深入到各方生活领域,发现、思考和揭露纷繁复 2
’ 第一章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 和创作主体 “新时期"这个特定的时间概念,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表明研究对象所坐落 的时间坐标和历史时域,同时也凸显出研究对象在文学发展传承上的新风貌、新 精神、新成就。本文在此谈及的新时期,是相对于在此之前的“文革"和在此 之后的新世纪而言的,它大致包括从改革开放开始N-十世纪结束的这二十年时 间。本文的论述也是着重于这一特定时段展开的。 ‘ “社会问题”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所谓熟悉,是每个人都能感 觉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多多少少能对社会问题发表一些议论,谈些见解;所谓陌 生,是说许多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或许又是感性的,不深入的。有人认为社会问 题就是社会热点,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就是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社会焦点问 题,即社会关键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也有人把一时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归结为 社会问题;也有人将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犯罪、凡是社会上的阴暗面及不 健康的现象都归结为社会问题。这些有关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 都只涉及到了社会问题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并没有形成全面而整体的认识。对 于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界定:是否符合社会运行发展的整体规律,是 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或公共生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 范标准。社会问题往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与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文化背景有关。它往往具有客观性,很多时候即一种公共问题,而非个人烦 恼,是涉及整个社会的问题,是属于大众的事,与全体社会成员或大部分成员生 活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往往也违背了社会的主导价值原 则和社会规范。同时,社会问题的产生还与人的道德抉择有关。当然,社会问题 也具有可改变性,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 的不断提高,社会问题会逐步得以解决,会越来越少。 . 事实上,“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一这一提法本身已十分准确、鲜明而生动地强 调了此类报告文学的价值取向:以参与、治理为己任,关注社会现实和问题,并 试图寻找疗救和解决的办法,以期对社会各部门起一种参谋、咨询的作用。这类 报告文学往往以极其敏锐的触角深入到各方生活领域,发现、思考和揭露纷繁复 2
杂的社会问题,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往往都着眼于广泛的、 人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报告,并赋予积极的社会意义。 第一节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 任何一种文体,它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生态。任何 一种文体都不是孤立封闭的,它有着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的关联 域。离开这些,文体就无法存在,也不可理解。任何一种文体往往总是处于社会 文化的大系统中,既受着社会文化的制约,又表征着社会文化的特征,新时期社 会问题报告文学当然也不例外。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 社会成员的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各种能 力和习惯””。而“文化生态”就是欲提取和借用生态或生态学中有关关联性结 构性的机理,来强调和突出文化范围内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牵连性。于是,文化生态就可指称为一定时代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 现的形态,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化结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为一种 文化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场效应”的结果,“文化从来不可能在理想的纯粹的 条件下发展,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了文化的‘场’”,“所谓‘场’或‘力 场',本义是指文化处于多种力的错综纠结的相互作用中”®。从这里可发现,文 化的“场”就可看作是文化生态。将文化生态的理念引入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的研究中,无意把生态学或文化学的范畴作教条式的生搬硬套,而是试图运用 其相关性的系统方法,建构适合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 法,也就是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观照,以更有效 也更合理地探讨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新时期,与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密 切关联的文化生态包含着诸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决定着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的形成和流变,因此从文化生态着手来研究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是必然也 是必需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里,整个社会加快 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步伐,社会主义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 时,社会在主导方面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转化不平衡、不系统,从而出 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①周宪:《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上海远东出版杜,1998年版,导论。 3
杂的社会问题j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往往都着眼于广泛的、 人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报告,并赋予积极的社会意义。 第一节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 任何一种文体,它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生态。任何 一种文体都不是孤立封闭的,它有着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的关联 域。离开这些,文体就无法存在,也不可理解。任何一种文体往往总是处于社会 文化的大系统中,既受着社会文化的制约,又表征着社会文化的特征,新时期社 。会问题报告文学当然也不例外。这里的“文化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 社会成员的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各种能 力和习惯"回。而。文化生态一就是欲提取和借用生态或生态学中有关关联性结 构性的机理,来强调和突出文化范围内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牵连性。于是,文化生态就可指称为一定时代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 现的形态,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化结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为一种 文化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场效应一的结果,“文化从来不可能在理想的纯粹的 条件下发展,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了文化的‘场",“所谓‘场’或‘力 。场’,本义是指文化处于多种力的错综纠结的相互作用中一圆。从这里可发现,文 化的“场’’就可看作是文化生态。将文化生态的理念引入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的研究中,无意把生态学或文化学的范畴作教条式的生搬硬套,而是试图运用 其相关性的系统方法,建构适合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 法,也就是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观照,以更有效 也更合理地探讨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与外在因素。新时期,与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密 切关联的文化生态包含着诸多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决定着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的形成和流变,因此从文化生态着手来研究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是必然也 ‘是必需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里,整个社会加快 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的步伐,社会主义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 时,社会在主导方面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转化不平衡、不系统,从而出 。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辽宁人民出舨社,1988年版。第ll页. 。周宪:‘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导论. 3
现了差距和矛盾。在社会结构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之间的位 置与关系还没有理顺,带有转型时期特征的新旧要素的矛盾冲突较为明显,也使 得新时期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贫困问题、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生态问题、人 才流失问题、社会犯罪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等等。面对新时期里出现的诸多社会 问题,强调以追踪现实、真实地体现时代要求、表现社会本质为已任的报告文学 作家不可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于是,应社会之要求、和时代之呼声,新时期 我国文坛上以宏观全景手法反映诸种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就大量出现了。对这类 报告文学,我们称之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简称问题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具有非虚构性、文化批判性等特征的文体,它在我国的诞 生和发展恰恰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社会现实突变的二十世纪,这就注定了报告 文学与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前,政治 文化的制导直接决定了报告文学的主类型和演化状态。一方面,政治的风雷激荡 与社会特殊的文体需要,使报告文学的发展充满着活力:另一方面,报告文学一 味认同和屈从于反理性的浮夸政治、专制政治,而使报告文学成了政治神话的解 说词或政治阴谋的传声筒,这样就不仅破坏了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的文体规范, 而且在客观上以此支撑了失范的主流政治话语。历史进入新时期后,社会生活发 生了重大的质变,改革开放促成了现实多样性的存在。虽然政治话语的强势依然 存在,但经济、文化等由于改革变得多质而丰富了,文学也被演绎得多姿多彩。 时代对作家自主写作的某种默认,使走向自由的作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创 作。这时候,具有启蒙意义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正是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以 独立的话语方式参与政治的结果,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中最具价值的一种类型。同 时,文化领域积极倡导“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坚决摒弃文艺从属于政治 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造成了对文艺的横加干涉,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 `展利少害多。因此,新时期思想的解放、政治环境的宽松、国家对文艺的松绑、 对文艺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倡导,都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 作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空间,也引导着报告文学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参照系不再是中国本身,而是横向 上的世界性比较和参照,并在这样的全球视野下真正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大坐标系 中的位置。这种开放意识之下的全球比照是痛苦而警醒的,它让国人真正意识到
现了差距和矛盾。在社会结构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之间的位 置与关系还没有理顺,带有转型时期特征的新旧要素的矛盾冲突较为明显,也使 得新时期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贫困问题、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生态问题、人 才流失问题、社会犯罪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等等。面对新时期里出现的诸多社会 问题,强调以追踪现实、真实地体现时代要求、表现社会本质为己任的报告文学 作家不可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于是,应社会之要求、和时代之呼声,新时期 我国文坛上以宏观全景手法反映诸种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就大量出现了。对这类 报告文学,我们称之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简称问题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具有非虚构性、文化批判性等特征的文体,它在我国的诞 生和发展恰恰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社会现实突变的二十世纪,这就注定了报告 文学与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前,政治 文化的制导直接决定了报告文学的主类型和演化状态。一方面,政治的风雷激荡 与社会特殊的文体需要,使报告文学的发展充满着活力;另一方面,报告文学一 味认同和屈从于反理性的浮夸政治、专制政治,而使报告文学成了政治神话的解 说词或政治阴谋的传声筒,这样就不仅破坏了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的文体规范, 而且在客观上以此支撑了失范的主流政治话语。历史进入新时期后,社会生活发 生了重大的质变,改革开放促成了现实多样性的存在。虽然政治话语的强势依然 存在,但经济、文化等由于改革变得多质而丰富了,文学也被演绎得多姿多彩。 时代对作家自主写作的某种默认,使走向自由的作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创 作。这时候,具有启蒙意义的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正是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以 独立的话语方式参与政治的结果,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中最具价值的一种类型。同 时,文化领域积极倡导“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0坚决摒弃文艺从属于政治 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造成了对文艺的横加干涉,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 ’展利少害多。因此,新时期思想的解放、政治环境的宽松、国家对文艺的松绑、 对文艺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倡导,都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 作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空间,也引导着报告文学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参照系不再是中国本身,而是横向 上的世界性比较和参照,并在这样的全球视野下真正认识到中国在全球大坐标系 中的位置。这种开放意识之下的全球比照是痛苦而警醒的,它让国人真正意识到
当前中国社会的落伍与窘境。新时期人们更多的是以冷静的批判的眼光看待自 我,看待中国现实社会,这种状态下,社会转型期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也因此更 为人们所发现和察觉。同时,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全方位推进以及各种现 代传播煤介的发展,使国人得以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和世界。而外来理论成 果和学术思想的引进,也开阔了长期封闭的中国学术界的视野,为人们看中国看 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促使人们更敏锐更直接地认识到中国当前所存在 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些都牵引着新时期社会问题 报告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中国近现代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所造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新时期,特别 在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中得以进一步地强化和发扬。作为一种现实性极强的 文体,报告文学在经过此前的一段曲折后终于回到了文体的本质立场上来。新时 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是一种富有时代感的文学创作,往往都敢于直面社会生活中 的阴暗面,勇于揭露非人道现象和丑恶腐败现象。这种真实而大胆地反映现实矛 盾的创作,是对一段时期内只能歌颂不能暴露的虚假的现实主义的有力反驳。现 实主义传统在新时期开始恢复,而这又对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产生了 积极的反作用。 第二节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 就创作而言,在作家的精神结构中,有一个与文体创作关系尤为紧密的方面, 即作家的文体意识。文体内存的话力是由创作主体及其所表现出的文体意识共同 造就的,创作主体的自觉决定着文体意识的自觉。“所谓文体意识,即一个人在 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关于文体的或明确或朦胧的意识。”。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作家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对事实的尊重是这一文体写作的基本原则,而这种 尊重需要作家禀具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与无私无畏的话语勇气。广大作家生存的 话语背景、思潮背景、自我意识的觉醒、文体意识及担当意识的强化,不仅使社 会问题报告文学展现社会问题成为可能,而且更促使他们以自已的眼光观察世 界、以自己的头脑感悟现实、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问题的思考。 “作家的自主性正在生成,写作由屈从于某种号令的被动态,变为作家参与现实 ①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9页,· 5
当前中国社会的落伍与窘境。新时期人们更多的是以冷静的批判的眼光看待自 我,看待中国现实社会,这种状态下,社会转型期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也因此更 为人们所发现和察觉。同时,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全方位推进以及各种现 代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国人得以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和世界。而外来理论成 果和学术思想的引进,也开阔了长期封闭的中国学术界的视野,为人们看中国看 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促使人们更敏锐更直接地认识到中国当前所存在 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些都牵引着新时期社会问题 报告文学的成长和发展。 。· 、 ’ 。 中国近现代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所造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新时期,特别 在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中得以进一步地强化和发扬。作为一种现实性极强的 文体,报告文学在经过此前的一段曲折后终于回到了文体的本质立场上来。新时 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是一种富有时代感的文学创作,往往都敢于直面社会生活中 的阴暗面,勇于揭露非人道现象和丑恶腐败现象。这种真实而大胆地反映现实矛 盾的创作,是对一段时期内只能歌颂不能暴露的虚假的现实主义的有力反驳。现 实主义传统在新时期开始恢复,而这又对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产生了 积极的反作用。 。. 第二节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 就创作而言,在作家的精神结构中,有一个与文体创作关系尤为紧密的方面, 即作家的文体意识。文体内存的活力是由创作主体及其所表现出的文体意识共同 造就的,创作主体的自觉决定着文体意识的自觉。“所谓文体意识,即一个人在 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关于文体的或明确或朦胧的意识。一①。社会问题报告文 学作家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对事实的尊重是这一文体写作的基本原则,而这种 尊重需要作家禀具独立自主的理性精神与无私无畏的话语勇气。广大作家生存的 话语背景、思潮背景、自我意识的觉醒、文体意识及担当意识的强化,不仅使社 会问题报告文学展现社会问题成为可能,而且更促使他们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世 界、以自己的头脑感悟现实、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问题的思考。 “作家的自主性正在生成,写作由屈从于某种号令的被动态,变为作家参与现实 咱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9页.。 5
的一种主动方式,由一种代言人式的社论体制作,变为具有个人风格的有意味的 创作。”①。 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的发现,那么新时期的重大 历史功绩之一就是人的解放。“文革”后,逐渐展开的拨乱反正使社会由非常态 渐趋常态,人的尊严和权利开始得到重视,人的自由和民主开始得到恢复。随着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的生存空间和精神世界得到了拓展,人表达 自身思想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得以体现,这就为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 家的创作提供了根本的前提。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3200人参加的 为期17天的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邓小平强调:“文艺这种 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 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放。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党对 文艺工作者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 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 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 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新时期这种文艺大政方针 的调整、自由开放的话语背景从整体上解除了庸俗的文艺政治学对作家的束缚, 极大地激活着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同时新时期的奥论前提和政治导向也为作家 的地位认同、言语自由和创作独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进入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成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浪潮,这是对“文革”的 一种拨乱反正,旨在呼唤一种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而对作家,特别 是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家来说,尊重事实、正视现实、反映现实正是其必 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和品德。因而对崇真求实的倡导,为恢复报告文学创作的现实 主义传统、为报告文学作家反映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支撑。 同时,新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以及本土各种文艺思潮的兴起,开阔了作家的 视野,为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看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他们能够在接受西 方文化新成果的同时,广泛与社会接触,在对社会问题的具体揭露中体现新思想, 也使得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具有了较强的学术性,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家很多时候 就是借助作品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与此同时,对新时期社会问题 0丁晓原:《.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6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页. 6
的一种主动方式,由一种代言人式的社论体制作,变为具有个人风格的有意味的 仓Ij作。"。。 。, 二 如果说,“五四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的发现,那么新时期的重大 历史功绩之二就是人的解放。“文革一后,逐渐展开的拨乱反正使社会由非常态 渐趋常态,人的尊严和权利开始得到重视,人的自由和民主开始得到恢复。随着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的生存空间和精神世界得到了拓展,人表达 自身思想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得以体现,这就为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 家的创作提供了根本的前提。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3200人参加的 为期17天的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邓小平强调:“文艺这种 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 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放。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党对 文艺工作者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 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 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 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一。@新时期这种文艺大政方针 的调整、自由开放的话语背景从整体上解除了庸俗的文艺政治学对作家的束缚, 极大地激活着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同时新时期的舆论前提和政治导向也为作家 的地位认同、言语自由和创作独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进入新时期,中国社会形成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浪潮,这是对“文革"的 一种拨乱反正,旨在呼唤一种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而对作家,特别 是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家来说,尊重事实、正视现实、反映现实正是其必 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和品德。因而对崇真求实的倡导,为恢复报告文学创作的现实 主义传统、为报告文学作家反映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提供了思想理论的支撑。 同时,新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以及本土各种文艺思潮的兴起,开阔了作家的 视野,为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看世界提供了新的工具。他们能够在接受西 方文化新成果的同时,广泛与社会接触,在对社会问题的具体揭露中体现新思想, 也使得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具有了较强的学术性,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作家很多时候 就是借助作品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与此同时,对新时期社会问题 叮晓原:‘.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16页.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