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14卷第4期 POPULATION DEVELOPMENT Vol.14 No.4 2008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 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 展:(3)人的道德伦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 (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目前中国人 口问题主要已非人口增量问题,而是人的发展不足。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要确立三大目标:其一、人口发 展的安全目标(风险最小化):其二、人口发展的健康目标(潜能最大化):其三、人口发展的效益目标(效 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人口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68(2008)04-0002-12 Discussion on the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ut of Chinese Population Problems Working Group of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Promoting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is the key valu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personality and rights scurity,consists of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self,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ealth,knowledge,morality,preference,value,and social relationship,includes the har- monius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human and society,human and human.At present,the main challenge of Chinese population problems is not the population growth,but the shortage of Human development.Three Targets of Chinese Population develop- ment strategy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first,minimization of risk,maxmization of human ca- pacity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benefit. Key words: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population problems;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 egy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 考察工作期间,第一次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 收稿日期:2008-04-22 作者简介:本课题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之一,总负责人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郑晓瑛教授,本报告主笔人是北京大学人 口所穆光宗教授,参加本课题研究讨论的主要还有北京大学人口所陈功副教授、庞丽华副教授、武继磊博土,文中的图1、图2 以及公式表达式由武继磊博士帮助绘制和给出,特此说明和鸣谢。 ·2 万方数据
人13与发展2008年第14卷第4期 POPULAllON&DEVELOPMENT V01.14 No.4 2008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 (北京大学人13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 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 展;(3)人的道德伦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 (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目前中国人 口问题主要已非人口增量问题,而是人的发展不足。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要确立三大目标:其一、人口发 展的安全目标(风险最小化);其二、人口发展的健康目标(潜能最大化);-Xt-三、人口发展的效益目标(效 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人口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68(2008)04一0002—12 Discussion on the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ut of Chinese Population Problems Working Group of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Population Research,Peking University,眈彬昭100871,China) Abstract:Promoting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is the key valu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personality and rights scurity,consists of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self,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ealth,knowledge,morality,preference,value,and social relationship,includes the harmonius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human and society,human and human.At present,the main challenge of Chinese population problems is not the population growth,but the shortage of Human development.Three Targets of Chinese Population develop— ment strategy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first,minimization of risk,maxmization of human ca. pacity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benefit. Key words:human complete development;population problems;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 考察工作期间,第一次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 收稿日期:2008—04—22 作者简介:本课题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之一,总负责人是北京大学人I:I研究所郑晓瑛教授,本报告主笔人是北京大学人 口所穆光宗教授,参加本课题研究讨论的主要还有北京大学人13所陈功副教授、庞丽华副教授、武继磊博士,文中的图l、图2 以及公式表达式由武继磊博士帮助绘制和给出,特此说明和鸣谢。 ·2· 万方数据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再次 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办法是统筹兼 顾”。近年来,国内人口学界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与其说是“口”的问题,不如说是“人”的 问题。传统人口控制观的理论基础受到挑战,现代人口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需要建立。本文试图通过对“人 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命题的全面论述来探询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1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开发 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中国古 代哲学家则将人看作是天地之秀、万物之灵。《礼运》日:“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 地之心也。”《春秋繁露》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 贵于人”。清朝名儒戴震说:“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动之全德。”中国古代的三才(同“材”)理论所说 的“三才”即天、地、人。天动地静,人禀天地之气始生。三才具而万物兴荣,天地始现生机。“三才”是中国 传统哲学的一种宇宙模式,它把天、地,人看成是字宙组成的三大要素,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应用到各个领 域。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本质,人们习惯用天时、地利、人力(或人和)这种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它。总之,人 得自然之精华,乃天地之杰作。 以人为本(Human-centered/oriented)的价值观基础是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精神。简单说,就是 把世界上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学术、道德等等都还原、归结到一个大写的“人”字上,一切以人为 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2以人的权利、需要、尊严和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据说,恩格 斯临终前曾经说过,马克思系列著作最精粹的部分就是“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 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 当是自由的,马克思称之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自由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 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 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 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或者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人的发展也是历史的范畴。人的畸形发展是与社会分工相联系的。随着资本 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的畸形发展也越来越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人的 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 动之间的差别已不复存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迫使人们奴 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 紧密相关的。 人的本质既可以理解为社会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性的社会化实现。人是社会的人,是文化的人。正是 通过社会化,人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懂得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真正的人性其实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制度的规范形成的。人性的优良发展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 良性转化的过程。其中,优良的社会文化的熏陶、教化和引领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意志得到自由体现、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的 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人的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过程。简单 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最大多数人的人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离不开 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本身的有效社会化。简单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 ·3· 万方数据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再次 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办法是统筹兼 顾”。…近年来,国内人口学界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与其说是“口”的问题,不如说是“人”的 问题。传统人口控制观的理论基础受到挑战,现代人口发展观的理论基础需要建立。本文试图通过对“人 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命题的全面论述来探询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1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开发 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i,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中国古 代哲学家则将人看作是天地之秀、万物之灵。《礼运》日:“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 地之心也。”《春秋繁露》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 贵于人”。清朝名儒戴震说:“人之才,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动之全德。”中国古代的三才(同“材”)理论所说 的“三才”即天、地、人。天动地静,人禀天地之气始生。三才具而万物兴荣,天地始现生机。“三才”是中国 传统哲学的一种宇宙模式,它把天、地,人看成是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并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应用到各个领 域。这三大要素的功能和本质,人们习惯用天时、地利、人力(或人和)这种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它。总之,人 得自然之精华,乃天地之杰作。 以人为本(Human—centered/oriented)的价值观基础是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精神。简单说,就是 把世界上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学术、道德等等都还原、归结到一个大写的“人”字上,一切以人为 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旧。以人的权利、需要、尊严和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据说,恩格 斯临终前曾经说过,马克思系列著作最精粹的部分就是“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 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 当是自由的,马克思称之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自由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 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 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 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1因此,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或者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人的发展也是历史的范畴。人的畸形发展是与社会分工相联系的。随着资本 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的畸形发展也越来越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人的 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 动之间的差别已不复存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迫使人们奴 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4 o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 紧密相关的。 人的本质既可以理解为社会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性的社会化实现。人是社会的人,是文化的人。正是 通过社会化,人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懂得社会文化规范的人。真正的人性其实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制度的规范形成的。人性的优良发展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有机结合、 良性转化的过程。其中,优良的社会文化的熏陶、教化和引领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意志得到自由体现、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的 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人的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过程。简单 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最大多数人的人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离不开 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本身的有效社会化。简单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 ·3· 万方数据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在人与社会和自然关系良好的状况下实现人性的充分发展、潜能的充分开发、人权的充分保障。 既然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发展,而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本课题将“人的全面发展” 的深刻内涵定义如下:在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状态下,使最大多数人的人性需要终 其一生都能得到自由表达、公正对待、充分保障和全面实现的过程,其实质是生命潜能的充分开发。对中国 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需要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充分开发人力潜能。 本课题组所理解的人性需求以国内外公认的人性需求理论为坚实基础。最著名的人性需求理论当推美 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所详尽阐述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他认 为人类的需求是一个次第展开、逐步满足的层次结构:首先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尔后依次发展起来的是安全 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黎鸣先生提出,人类的原欲 包括了食欲,性欲和知欲三大类。如果细分的话,人性需求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包括了基本生存的需求、人 身安全的需求、身心健康的需求、人格尊严的需求、婚姻家庭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休闲娱乐的需求、价值 实现的需求。 人权保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人的全面发展本身,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 件。人类生命潜能的充分开发才是衡量一定历史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状况的有效尺度。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所在。真正涉及 人自身(“社会平均人”概念)的全面发展必然要同潜能开发结合起来,一定要落实到“生命潜能开发”这个 核心问题上。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完全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更是社会设计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政府在促进国 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最大的责任。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在人性需要、人格尊重和人权保障三个环 节上做好文章。中央修改宪法的建议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有力的 保障。 对人权、人性、人意的尊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虽然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但并 不是只有到想像中的光明而遥远的彼岸才能实现,而是取决于一个简单的真理:就是对人的尊重程度。只有 在权利本位、潜能本位、文化本位的思想指引下,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相对于历史条件而言的。实际的发展总是接近于理想中的全面发展而永远不可能达到一个绝对的全 面发展的境界。因此,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人类都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 全面发展就变成了一个变幻或持续的拾级而上过程。在一个相对的尺度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发展的希 望。唐诗宋词所达到的文学高峰难道不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写照吗?没有大唐雄汉的气度,这么璀 璨的文学气象是不可能出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虽成今人凭吊对象,但历史发展曾经出现的高峰却使 我们深信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全是未来发展的图景,也是历史发展的路标。人的全面发展也完全遵循继往 开来的历史逻辑。 1,2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本体的发展和人关系的发展 根据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性充分发展、潜能充分开发、人权充分保 障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离不开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社会化方式和进程;由此我们可以 进一步引申出: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展;(3)人的道德伦 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需求的全面发展序列是以健康需求知识 需求—道德需求一审美需求一价值需求为线索来理解和构建的。其中,人权保障是人需求的全面 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和人类发展中,人权保障都是必要的和首要的 前提。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发展的序列。下图构造了一个发展的阶梯和序列。人是社会的人,其生存和发展都 4 万方数据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在人与社会和自然关系良好的状况下实现人性的充分发展、潜能的充分开发、人权的充分保障。 既然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发展,而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本课题将“人的全面发展” 的深刻内涵定义如下:在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状态下,使最大多数人的人性需要终 其一生都能得到自由表达、公正对待、充分保障和全面实现的过程,其实质是生命潜能的充分开发。对中国 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需要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充分开发人力潜能。 本课题组所理解的人性需求以国内外公认的人性需求理论为坚实基础。最著名的人性需求理论当推美 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所详尽阐述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他认 为人类的需求是一个次第展开、逐步满足的层次结构:首先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尔后依次发展起来的是安全 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51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黎鸣先生提出,人类的原欲 包括了食欲、性欲和知欲三大类。怕1如果细分的话,人性需求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包括了基本生存的需求、人 身安全的需求、身心健康的需求、人格尊严的需求、婚姻家庭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休闲娱乐的需求、价值 实现的需求。 人权保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人的全面发展本身,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 件。人类生命潜能的充分开发才是衡量一定历史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状况的有效尺度。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所在。真正涉及 人自身(“社会平均人”概念)的全面发展必然要同潜能开发结合起来,一定要落实到“生命潜能开发”这个 核心问题上。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完全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更是社会设计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政府在促进国 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最大的责任。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在人性需要、人格尊重和人权保障三个环 节上做好文章。中央修改宪法的建议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有力的 保障。 对人权、人性、人意的尊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虽然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但并 不是只有到想像中的光明而遥远的彼岸才能实现,而是取决于一个简单的真理:就是对人的尊重程度。只有 在权利本位、潜能本位、文化本位的思想指引下,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相对于历史条件而言的。实际的发展总是接近于理想中的全面发展而永远不可能达到一个绝对的全 面发展的境界。因此,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人类都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 全面发展就变成了一个变幻或持续的拾级而上过程。在一个相对的尺度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发展的希 望。唐诗宋词所达到的文学高峰难道不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写照吗?没有大唐雄汉的气度,这么璀 璨的文学气象是不可能出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虽成今人凭吊对象,但历史发展曾经出现的高峰却使 我们深信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全是未来发展的图景,也是历史发展的路标。人的全面发展也完全遵循继往 开来的历史逻辑。 1.2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本体的发展和人关系的发展 根据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定义,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性充分发展、潜能充分开发、人权充分保 障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离不开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社会化方式和进程;由此我们可以 进一步引申出: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展;(3)人的道德伦 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需求的全面发展序列是以健康需求——知识 需求——道德需求——审美需求——价值需求为线索来理解和构建的。其中,人权保障是人需求的全面 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层次的需求满足和人类发展中,人权保障都是必要的和首要的 前提。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发展的序列。下图构造了一个发展的阶梯和序列。人是社会的人,其生存和发展都 ·4· 万方数据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涉及人权保障问题,任何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在权利发展基础上的具体化。所以,这里我们没有单列人权保 障的发展,因为一方面,这不属于人本体的发展范畴,而是属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实际上图列 的每一种发展都与人权保障有关,这五大方面的背后隐伏着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就业 权、参与权等各种权利。也可以说,人的本体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各种权利的发展问题。 在排序上,我们之所以将道德伦理的发展放在比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基础的位置上,是考虑到了“先成人 后成材”的社会认知。实际上,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人的道德的发展也早于知识的发展。所以,比起智力 和知识的发展,道德和伦理的进步更为基础。此外,审美的发展与人性中对美的天然向往也是结合的。人是 感情动物,对美有着特殊的情感需求和人性需要。臂如,孔子提倡“以德为先”。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让· 雅克·卢梭就十分强调对儿童的情感培养应先于理智培养,强调儿童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意义,他的思想对后 世的教育理念有重大影响。其实,人类的幸福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审美素质的发展相关联的,能欣赏 美才可能创造美。法国大作家雨果则留下名言:“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目前,中国教育的 一大危机是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只重视和强调认知能力,忽略了情绪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脑科学的研 究证实,关系一个孩子未来成败的关键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变成了对人性的 摧残,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直言道:“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不研 究科学,也不相信科学。反而常常出于所谓善意的愿望变本加厉地对孩子进行无情摧残。想想看一个成年 人一天连续工作十一二个小时都受不了,让孩子们每天学习十三四个小时,而且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 的罪谁受得了?”1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包括这五个方面,而且 可分出人的基础性发展(健康、知识、审美和道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德)和人的贡献性发展(价值实现)。“人的价值 发展”是人的解放、自由和文明程度的终结性测 度,是人的发展的发展。 在永恒的意义上,人总是具备了自然和社会 本体的全面 的双重属性。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密不可分,还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息息相 人的道铺伦理发展 关。在这个意义上,根据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 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的 大的知识技能发限 全面发展所应该包括的外延,即人关系的全面发 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展,具体包括了群我关系的发展(社群与自我关 系的发展、社会与本我关系的发展)、人人关系的 发展(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发展,当代人与未来人 到系累唑阳¥关丫与 关系的发展)、天人关系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 发展)。下图展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边界、 空间和潜力。图中的原点是“自我”的存在,个体 图1人本体的全面发展 自我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这句话来印证:欲人文社 会,必先人文自己;欲人文他者,必先人文自身。酊 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 系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始终面临在冲突中寻求和谐、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的历史挑战中。 如果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D的最大化,人的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从图2 可见,虚线所框和实线所框标志着“社会平均人”不同的发展空间。 5 万方数据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课题组:试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人VI问题的根本出路 涉及人权保障问题,任何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在权利发展基础上的具体化。所以,这里我们没有单列人权保 障的发展,因为一方面,这不属于人本体的发展范畴,而是属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实际上图列 的每一种发展都与人权保障有关,这五大方面的背后隐伏着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就业 权、参与权等各种权利。也可以说,人的本体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各种权利的发展问题。 在排序上,我们之所以将道德伦理的发展放在比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基础的位置上,是考虑到了“先成人 后成材”的社会认知。实际上,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人的道德的发展也早于知识的发展。所以,比起智力 和知识的发展,道德和伦理的进步更为基础。此外,审美的发展与人性中对美的天然向往也是结合的。人是 感情动物,对美有着特殊的情感需求和人性需要。譬如,孔子提倡“以德为先”。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让· 雅克·卢梭就十分强调对儿童的情感培养应先于理智培养,强调儿童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意义,他的思想对后 世的教育理念有重大影响。其实,人类的幸福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审美素质的发展相关联的,能欣赏 美才可能创造美。法国大作家雨果则留下名言:“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目前,中国教育的 一大危机是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只重视和强调认知能力,忽略了情绪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脑科学的研 究证实,关系一个孩子未来成败的关键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教育变成了对人性的 摧残,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直言道:“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不研 究科学,也不相信科学。反而常常出于所谓善意的愿望变本加厉地对孩子进行无情摧残。想想看一个成年 人一天连续工作十一二个小时都受不了,让孩子们每天学习十三四个小时,而且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 的罪谁受得了?”C7】 图1人本体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包括这五个方面,而且 可分出人的基础性发展(健康、知识、审美和道 德)和人的贡献性发展(价值实现)。“人的价值 发展”是人的解放、自由和文明程度的终结性测 度,是人的发展的发展。 在永恒的意义上,人总是具备了自然和社会 的双重属性。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密不可分,还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息息相 关。在这个意义上,根据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 关系的总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的 全面发展所应该包括的外延,即人关系的全面发 展,具体包括了群我关系的发展(社群与自我关 系的发展、社会与本我关系的发展)、人人关系的 发展(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发展,当代人与未来人 关系的发展)、天人关系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 发展)。下图展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边界、 空间和潜力。图中的原点是“自我”的存在,个体 自我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这句话来印证:欲人文社 会,必先人文自己;欲人文他者,必先人文自身。¨o 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 系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始终处在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始终面临在冲突中寻求和谐、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的历史挑战中。 如果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D的最大化,人的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从图2 可见,虚线所框和实线所框标志着“社会平均人”不同的发展空间。 一 ·5· 万方数据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群体 D=Rdd4,=用Rded4 式中,R一人的权利,包括了天赋人权和 人赋人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E一包括 了地理、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内自然环境因 素:S一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在内的社会文化因素;I一人际关系等社会关 系因素。任何一个因素为“零”的话,人的全面 社会事 发展都无从谈起。 谈到“群我关系的发展”,西方的理念是“人 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的理念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指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是将人放 自然 在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 是肯定个人对其他人的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就 困2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是重视人的历史使命,它讲人对社会、对别人的 关系,强调人要对社会、对别人做出贡献。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它把人的价值过 分地放在对别人的关系上,而不在自己本身。它讲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这一类,都是在讲人和别人 应处在一种什么关系中,但是这个社会给人以什么保障呢?它忽略了这一点。” 在处理好群我关系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成功的教育往往在人格塑造方面成绩显著,就是成 材先成人。实际上是一个涵化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过程,而潜能的激发离 不开对个性的肯定和张扬。因为个性意味着多样性,也意味着创造力。个性是活力和生机,是民主和科学的 酵母。历史事实表明,凡成就卓著者,大都个性峥嵘。任何压抑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实际上都是在扼杀创造 力和想象力,因而实际上也就是在断送自己的竞争力。但同时教育也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儒学所讲 的“克己复札”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际和谐的追求,有历史的局限性,现代人所讲的“双赢”概念、“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则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和合文化。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我们要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良性循环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所以现实的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摆脱分工所造成的片 面发展,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认 为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全面发展 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没有提到德育,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 谈到“人人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 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发展,而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要吸收前人的成果,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离开了集体,个人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是正确处理中国人关系的文 化原则。“人人关系的发展”在横向上是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纵向上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 既不能过分牺牲后代人,也不能过分辆牲当代人。如果说以辆牲后代人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6. 万方数据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图2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D=鬟鬟娶R·dEdSdl=髓R-dEdsdJ . 西 式中,R——人的权利,包括了天赋人权和 人赋人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E——包括 了地理、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内自然环境因 素;S——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在内的社会文化因素;I——人际关系等社会关 系因素。任何一个因素为“零”的话,人的全面 发展都无从谈起。 谈到“群我关系的发展”,西方的理念是“人 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的理念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指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是将人放 在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 是肯定个人对其他人的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就 是重视人的历史使命,它讲人对社会、对别人的 关系,强调入要对社会、对别人做出贡献。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它把人的价值过 分地放在对别人的关系上,而不在自己本身。它讲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这一类,都是在讲人和别人 应处在一种什么关系中,但是这个社会给人以什么保障呢?它忽略了这一点。”【9J 在处理好群我关系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成功的教育往往在人格塑造方面成绩显著,就是成 材先成人。实际上是一个涵化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过程,而潜能的激发离 不开对个性的肯定和张扬。因为个性意味着多样性,也意味着创造力。个性是活力和生机,是民主和科学的 酵母。历史事实表明,凡成就卓著者,大都个性峥嵘。任何压抑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实际上都是在扼杀创造 力和想象力,因而实际上也就是在断送自己的竞争力。但同时教育也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儒学所讲 的“克己复礼”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际和谐的追求,有历史的局限性,现代人所讲的“双赢”概念、“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则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和合文化。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我们要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良性循环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所以现实的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摆脱分工所造成的片 面发展,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认 为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全面发展 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没有提到德育,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 谈到“人人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 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发展,而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要吸收前人的成果,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离开了集体,个人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是正确处理中国人关系的文 化原则。“人人关系的发展”在横向上是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纵向上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 既不能过分牺牲后代人,也不能过分牺牲当代人。如果说以牺牲后代人来满足当代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6·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