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上学期三衢中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2008年9月5日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 、(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B.谒见 造诣 笑靥如花 摇曳生姿 C.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缜密 甄别 百福并臻 枕戈待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缱绻 必竟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捭阖 简朴 精兵减政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颦蹙 表帅 率性而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D.嬗变 闲暇 闻名遐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董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是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 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 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 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 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査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 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 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2008——2009 年上学期三衢中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2008 年 9 月 5 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30 分) 一、(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间.隙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B.谒.见 造诣. 笑靥.如花 摇曳.生姿 C.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D.缜.密 甄.别 百福并臻. 枕.戈待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缱绻 必竟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捭阖 简朴 精兵减政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颦蹙 表帅 率性而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 D.嬗变 闲暇 闻名遐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王夫之在《董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__”就 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是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____________。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___________的事。 A.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 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 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 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 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 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 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 个想取得 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 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 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 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 下去了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 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 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 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 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増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 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 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 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 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 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 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 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 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 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 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 个想取得 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 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 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 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 下去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 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 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 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 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 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 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 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 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 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 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 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 32%、柴油 21%、石蜡烃 47%。 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 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 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8.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9.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第Ⅱ卷(共12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8.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9.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 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 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 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14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天长地久有时尽, (3)、袅袅兮秋风, (4)、心非木石岂无感? (5)、写出《蜀相》的尾联: (6)、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7)、岩扉松径长寂寥,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0、《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景色美的句子是 。描写江南人物美的句子是 ①D、唐开元出 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1)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2)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 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3)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 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 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 地奔了出来。 (4)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 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
①“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 ②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 四、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 ⑴、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写出《蜀相》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景色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南人物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唐开元出,________、________、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五、(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⑴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⑵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 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⑶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 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 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 地奔了出来。 ⑷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 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
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 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 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5)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 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 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 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 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 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7)一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8)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9)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 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0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 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 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 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aD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⑩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4.“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5.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16.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 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1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跋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 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 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 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 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⑸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 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 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 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 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 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⑺——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⑻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⑼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 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⑽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 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 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 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 年 10 月,上海 (原载 1936 年《中流》第 1 卷第 5 期) 14.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 分)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5.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 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2 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 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 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