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启 用 前 试卷类型A 2008~2009学年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检测 2008年10月 语文试卷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低徊 发轫rn 奇诡gu 引吭hng高歌 B.召zho唤 翘qio首 戕qng害 载zi歌载舞 C.桑梓z 曝bo背 物什shn 自怜自艾y D.给j予 蓦m地 炽 疾风劲j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勾销 妥帖 按部就班 返本归元 B.碟片 笔竿 如既往 急待解决 C.磕绊 灰烬 远见灼识 坚苦卓绝 D震撼 恢宏 苟延残喘 为人不耻 3.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 (2)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 潭映月”等等 (3)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盘旋。天已经有些 了,头顶甚至隐隐约约有 几颗星星。 A.领会 陪衬 暗淡 B.领悟 映衬 黯淡 C.领会 映衬 黯淡 D.领悟 陪衬 暗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刚刚结束的马德里世锦赛上,由于张洁雯不慎扭伤,这对身经百战的“广州双姝” 铩羽而归,以卫冕羽毛球冠军身份参赛的她们止步4强。 C.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息 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 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5.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向定调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 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一辈子附在身上,又像文身的花纹,紧紧地包着自己。 B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 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2008~2009 学年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检测 2008 年 10 月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低徊 hu i 发轫 r n 奇诡 gu 引吭 h ng 高歌 B. 召 zh o 唤 翘 qi o 首 戕 qi ng 害 载 z i 歌载舞 C. 桑梓 z 曝 b o 背 物什 sh n 自怜自艾 y D. 给 j 予 蓦 m 地 炽 zh 热 疾风劲 j ng 草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妥帖 按部就班 返本归元 B. 碟片 笔竿 一如既往 急待解决 C. 磕绊 灰烬 远见灼识 坚苦卓绝 D.震撼 恢宏 苟延残喘 为人不耻 3.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____。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______,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 潭映月”等等。 ⑶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盘旋。天已经有些 了,头顶甚至隐隐约约有 几颗星星。 A. 领会 陪衬 暗淡 B. 领悟 映衬 黯淡 C. 领会 映衬 黯淡 D. 领悟 陪衬 暗淡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 质量 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刚刚结束的马德里世锦赛上,由于张洁雯不慎扭伤,这对身经百战的“广州双姝” 铩羽而归,以卫冕羽毛球冠军身份参赛的她们止步 4 强。 C.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息 息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 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5.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向定调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 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一辈子附在身上,又像文身的花纹,紧紧地包着自己。 B.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 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 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 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卢新宁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 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 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 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 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 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 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 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 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 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己,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 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 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 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 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 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 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 的英语,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 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 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 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
C. 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 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D.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 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二、(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卢新宁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 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 流 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 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 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 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 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 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 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 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 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 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 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 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的 2300 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 3000 万,汉语成为学习 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 的英语,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 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 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 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
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布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 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想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 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D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 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7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 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 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 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 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 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 对外主事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C.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 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D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 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 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 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 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 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 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 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 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 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 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 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 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 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 “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 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布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 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想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 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D.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 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7.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 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 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 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 日常语主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 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 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 对外主事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C.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 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D.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 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 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 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 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 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 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 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 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 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 “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 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 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 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 “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 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间:(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起一朝之谋∥不出,火且尽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虽大风浪不可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赵氏求救于齐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②征命无所就 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 下作罢。 B.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 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 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 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诚曹丕若有所行动 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器重 第Ⅱl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3分) (2)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4分)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间:(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起一朝之谋//不出,火且尽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可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②征命无所就 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 ⑤范以疾留彭城 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董卓作乱时,张范与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 下作罢。 B.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 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感动, 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 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助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诫曹丕若有所行动 一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得太祖器重。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3 分) ⑵ 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4 分) ⑶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 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15.默写(四题选三题,6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采薇》 ,寒梅着花未?(王维) 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君 博 省 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位卑则足羞, 师说》 五、(12分) 16.将下列语段压缩为35字以内的一句话。(4分)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 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 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 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 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17.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 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 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18.以“青春”为主题,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青春是盛开的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六、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中任选一个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 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共18分) 巷 柯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 分) 15. 默写(四题选三题,6 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采薇》 ,寒梅着花未?(王维) ② ,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 蓬生麻中,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位卑则足羞, 。《师说》 五、(12 分) 16. 将下列语段压缩为 35 字以内的一句话。(4 分) 希望你们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 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 径。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 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 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 17. 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 改变句子原意。(4 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 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18.以“青春”为主题,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 分) 青春是盛开的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 ; , 。 六、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中任选一个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 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共 18 分) 巷 柯 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