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途径课程学习目标目标4-能够正确选用实验器件、设备或装置,根据实验方案搭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互动建模拟电子技术单元电路实验系统,安全进行科学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贡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度目标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原理,识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有多别、分析和表达通信电子和电气信息化领种解决方案可选择,会通过分域中复杂工程问的关键器件、模块、设备、目标20.52-2析文献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程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案;等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可替代性,综合分析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用户需求的电子电路、信号处理与传输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系统的解决方案,开发满足方案需求的单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目标30.3元电路、功能模块、设备设计方案及程序,3-2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原理、工程基础、电子科学、信息科能够基于相关原理采用科学学原理及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中的目标40.24-2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问题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的软件、硬件、模块、系统制装配电路、编写程序、分析与解释数据、定实验方案: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五、教学方法《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基础教育必修课,为了达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分组专题讨论、自学和实验教学,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1.行动导向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包括:课前,33
33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目标 4-能够正确选用实验器件、设备或装置,根据实验方案搭 建模拟电子技术单元电路实验系统,安全进行科学实验,获取 实验数据。 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课堂互动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贡献 度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自然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原理,识 别、分析和表达通信电子和电气信息化领 域中复杂工程问的关键器件、模块、设备、 程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 等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可替代性,综 合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2-2 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有多 种解决方案可选择,会通过分 析文献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 案; 目标 2 0.5 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 计用户需求的电子电路、信号处理与传输 系统的解决方案,开发满足方案需求的单 元电路、功能模块、设备设计方案及程序, 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能够在设计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2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 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 可行性进行分析; 目标 3 0.3 毕业要求 4:研究。能够利用数学、自然 科学原理、工程基础、电子科学、信息科 学原理及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中的 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装配电路、编写程序、分析与解释数据、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2 能够基于相关原理采用科学 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问题中 的软件、硬件、模块、系统制 定实验方案; 目标 4 0.2 五、教学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基础教育必修课,为了达到电子信息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结 合分组专题讨论、自学和实验教学,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包括:课前
教师利用微信(QQ)答疑群或者学习通进行预习导向,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MOOC网课程资源观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课中,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指导性学习。课后,运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进行线上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练习、专题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进行关键知识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线下教学包括:课堂的讲授、练习、课后设计类、分析类作业的学习导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指导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关键模拟器件和模块问题。2.启发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启发式课堂教学法,主要对模拟电子基础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热点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一问一答、一讲一练,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体系、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演示、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板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启发式提问,知识点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3.任务驱动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过程中,课堂对重点、难点设置课堂练习任务、并布置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考虑健康、安全及环境等因素,强化学生工程观的建立。通过实验操作和完成报告撰写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4.比较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将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与MOS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确定相关知识的异同,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5.专题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对于各类基本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课前布置专题讨论问题,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讨论主题进行分小组研讨,让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师生提问、讨论,教师归纳点评。通过讨论课的课前准备及课堂研讨达到进一步提高文献检索、电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收集与提取、团队合作、问题表达、分析设计等能力。34
34 教师利用微信(QQ)答疑群或者学习通进行预习导向,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 MOOC 网课程资源观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 课中,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指导性学习。课后,运 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进行线上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利用 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练习、专题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进行关键知识自主学习,解决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线下教学包括:课堂的讲授、练习、课后设计类、分析类作业的学 习导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指导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 中关键模拟器件和模块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启发式课堂教学法,主要对模拟电子基础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 方法,并将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热点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 一问一答、一讲一练,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 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体系、思维方式和研 究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 PPT 课件、视频演示、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传统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板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启发式提问,知识点的引入,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教学过程中,课堂对重点、难点设置课堂练习任务、并布置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 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考虑健康、安全及环境等因素,强化学 生工程观的建立。通过实验操作和完成报告撰写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 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比较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将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与 MOS 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确 定相关知识的异同,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5.专题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对于各类基本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课前布置专题讨论问题, 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讨论主题进行分小组研讨,让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汇报。然后进行 师生提问、讨论,教师归纳点评。通过讨论课的课前准备及课堂研讨达到进一步提高文 献检索、电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收集与提取、团队合作、问题表达、分析设计等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对应的学序教学内思政元素/思政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课程目号容时案例(简述)标1)能够描述电路基1)行动导向本组成,知道集中教学重点:实际电通过电路理论教学法:2)路和电参数电路概念:参考方向的的发展历史,启发式教学概念路模型、知道我国电子2)理解理想元件与目标1法;3)任务工业、信息产电路的电路模型、理解电教学难点:驱动教学法。基本物路基本物理量;参考方向应业的发展成就理量用。3)掌握电流电压参与广阔前景。考方向概念。1)能够描述电阻元件的欧姆定律,理解元件约束关系及其伏安特性;知道欧姆定律的实验来历的科学意义、实践出真知的科学伦教学重点:通过知道欧姆1)行动导向理。电阻元件、定律的实验来教学法:2)电源元件的2)能够描述独立电历,感受科学目标1电路元启发式教学特性。源概念,掌握电压意义、实践出目标221件法:3)任务目标4源伏安特性和伏安教学难点:真知的科学伦驱动教学法。受控源的理理。曲线:掌握电流源解计算。伏安特性和伏安曲线:掌握独立电源的串并联的运算方法。3)理解受控电源的概念:掌握受控电源的计算方法。1)能够描述电流的教学重点:知道基尔霍夫1)行动导向目标1基尔霍连续性原理和能量基尔霍夫定定律的历史、教学法:2)目标23夫定律守恒原理;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科技启发式教学35
35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 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思政 案例(简述) 教学方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实 际 电 路 和 电 路模型、 电 路 的 基 本 物 理量 1)能够描述电路基 本组成,知道集中 参数电路概念; 2)理解理想元件与 电路模型、理解电 路基本物理量; 3)掌握电流电压参 考方向概念。 2 教学重点: 参考方向的 概念 教学难点: 参考方向应 用。 通过电路理论 的发展历史, 知道我国电子 工业、信息产 业的发展成就 与广阔前景。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目标 1 2 电 路 元 件 1)能够描述电阻元 件的欧姆定律,理 解元件约束关系及 其伏安特性;知道 欧姆定律的实验来 历的科学意义、实 践出真知的科学伦 理。 2)能够描述独立电 源概念,掌握电压 源伏安特性和伏安 曲线;掌握电流源 伏安特性和伏安曲 线;掌握独立电源 的串并联的运算方 法。 3)理解受控电源的 概念;掌握受控电 源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 电阻元件、 电源元件的 特性。 教学难点: 受控源的理 解计算。 通过知道欧姆 定律的实验来 历,感受科学 意义、实践出 真知的科学伦 理。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标 4 3 基 尔 霍 夫定律 1)能够描述电流的 连续性原理和能量 守恒原理; 2 教学重点: 基尔霍夫定 律的应用。 知道基尔霍夫 定律的历史、 激发学生科技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目 标 1 目标 2
2)能够运用基尔霍教学难点:创新意识。法;3)任务夫电流定律KCL进KCL、KVL驱动教学法。方程的列行分析计算;法。3)能够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进行分析计算。1)行动导向1)能够分析计算电教学重点:教学法:2)阻的串并联:通过实际电源理解等效的启发式教学电阻电模型,培养学2)能够分析计算星概念。法:3)任务目标1生对工程应用路的等4型三角形连接电阻4目标2教学难点:驱动教学法:效变换上主次矛盾的的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4)比较教学处理方法。3)能够熟练进行电法。等效变换。源的等效变换。1)能够针对不同的电路特点确定使用分析方法。2)能够描述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进一步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分析1)行动导向中的作用;熟练运教学重点:教学法:2)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帮助学生树立三种方法的启发式教学电路电流。电阻电家国情怀。结目标2核心内容。法;3)任务3)能理解“假想回路的一5合实例,强化目标3F教学难点:驱动教学法:路电流”在网孔电般分析工程意识、工目标4三种方法的4)专题讨论流法中的意义:知程伦理。计算分析。式教学法。道网孔电流法的解题步骤和方法。4)能理解电路参考点在结点电压法分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结点电压法的解题步骤,能运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少结点多支路复36
36 2)能够运用基尔霍 夫电流定律 KCL 进 行分析计算; 3)能够应用基尔霍 夫电压定律 KVL 进 行分析计算。 教学难点: KCL 、 KVL 方 程 的 列 法。 创新意识。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 电 阻 电 路 的 等 效变换 1)能够分析计算电 阻的串并联; 2)能够分析计算星 型三角形连接电阻 的等效变换; 3)能够熟练进行电 源的等效变换。 4 教学重点: 理解等效的 概念。 教学难点: 实际电源的 等效变换。 通过实际电源 模型,培养学 生对工程应用 上主次矛盾的 处理方法。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比较教学 法。 目 标 1 目标 2 5 电 阻 电 路 的 一 般分析 1)能够针对不同的 电路特点确定使用 分析方法。 2)能够描述支路电 流法的解题步骤, 进一步掌握基尔霍 夫定律在电路分析 中的作用;熟练运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 电路电流。 3)能理解“假想回 路电流”在网孔电 流法中的意义;知 道网孔电流法的解 题步骤和方法。 4)能理解电路参考 点在结点电压法分 析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熟悉结点电压 法的解题步骤,能 运用结点电压法求 解少结点多支路复 6 教学重点: 三种方法的 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三种方法的 计算分析。 帮助学生树立 家国情怀。结 合实例,强化 工程意识、工 程伦理。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专题讨论 式教学法。 目 标 2 目 标 3 目标 4
杂直流网络。1)能够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熟悉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结合两个定理2)能够应用叠加定教学重点:的学习,帮助叠加定理和理分析、计算线性1)行动导向学生理解“分而戴维宁定教学法:2)电路。治之"的解决问理。启发式教学3)能够理解和掌握题的思路,布电路定目标2戴维宁定理的内法;3)任务64理目标3置自主学习,驱动教学法:容:熟悉有源二端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复杂网络的概念:叠加定理和4)专题讨论工程问题的能戴维宁定理式教学法。4)能够运用戴维南力和勇于探索的应用。定理求解和分析电的科学精神。路。5)能够运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行动导向1)能够识别储能元教学重点:教学法:2)电容、电感件电容和电感。知道实验来历启发式教学2)能够分别对。的特性;的科学意义、储能元目标2法:3)任务T2件目标33)能够知道电容、教学难点:实践出真知的驱动教学法:电容电感的科学伦理。电感元件约束关系4)比较教学及其伏安特性。特性法。1)能够描述动态电结合由元件的客观规律引起路的组成与基本特性:描述动态电路教学重点:的电路暂态响1)行动导向暂态响应的教学法:2)的稳态与暂态及换应,培养学生目标1一阶电路定则:能够计算概念及求解知道客观事启发式教学目标28路的暂方法。动态电路的初始物,分析解决法;3)任务目标3态分析值。目标4教学难点:问题的能力,驱动教学法;2)能够描述RC、三要素法。强化工程意4)专题讨论RL电路的概念,理识、工程伦理。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责解电路时间常数意37
37 杂直流网络。 6 电 路 定 理 1)能够理解叠加定 理的内容,熟悉叠 加 定 理 的 适 用 范 围。 2)能够应用叠加定 理分析、计算线性 电路。 3)能够理解和掌握 戴 维 宁 定 理 的 内 容;熟悉有源二端 网络的概念; 4)能够运用戴维南 定理求解和分析电 路。 5)能够运用最大功 率传输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 4 教学重点: 叠加定理和 戴 维 宁 定 理。 教学难点: 叠加定理和 戴维宁定理 的应用。 结合两个定理 的学习,帮助 学生理解“分而 治之”的解决问 题的思路,布 置自主学习, 培养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的能 力和勇于探索 的科学精神。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专题讨论 式教学法。 目 标 2 目标 3 7 储 能 元 件 1)能够识别储能元 件电容和电感。 2)能够分别对。 3)能够知道电容、 电感元件约束关系 及其伏安特性。 2 教学重点: 电容、电感 的特性; 教学难点: 电容电感的 特性 知道实验来历 的科学意义、 实践出真知的 科学伦理。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比较教学 法。 目 标 2 目标 3 8 一 阶 电 路 的 暂 态分析 1)能够描述动态电 路的组成与基本特 性;描述动态电路 的稳态与暂态及换 路定则;能够计算 动 态 电 路 的 初 始 值。 2)能够描述 RC、 RL 电路的概念,理 解电路时间常数意 6 教学重点: 暂态响应的 概念及求解 方法。 教学难点: 三要素法。 结合由元件的 客观规律引起 的电路暂态响 应,培养学生 知 道 客 观 事 物,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强 化 工 程 意 识、工程伦理。 增强学生的责 1)行动导向 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 法;3)任务 驱动教学法; 4)专题讨论 式教学法。 目 标 1 目 标 2 目 标 3 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