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一)评价方式(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0.25行,段后0.25行)评价方式及比例(%)课程目标成绩比例(%)作业讨论测验考试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n..合计100说明:1.各评价方式占分比例应按照权重设置规则,权重值建议按5%递进。2.不建议完全采用终结性的单一测试作为总评成绩,鼓励多元化过程考核。3.采取的评价方式必须遵循学生全覆盖”的公平原则。4.采取的评价方式应确保真实有效,无法杜绝抄袭和工作强度过高的评价方式都视作不合理,不应作为评价方式。(二)评价标准(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0.25 行,段后 0.25 行)评价标准课程考核分考核点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值目标方式(90-100分)(75-89分)(70-79 分)(60-70 分)(0-59 分)考核点1作业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大作课程目考核点2:标1业讨论-.-
8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一)评价方式(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说明: 1.各评价方式占分比例应按照权重设置规则,权重值建议按 5%递进。 2.不建议完全采用终结性的单一测试作为总评成绩,鼓励多元化过程考核。 3.采取的评价方式必须遵循“学生全覆盖”的公平原则。 4.采取的评价方式应确保真实有效,无法杜绝抄袭和工作强度过高的评价方式都视 作不合理,不应作为评价方式。 (二)评价标准(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课程 目标 考核点 考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75-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70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目 标 1 考核点 1: 作业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考核点 2: 大作 业 . 讨论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作业 测验 讨论 考试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 .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n . 合计 100
考试实验课程目标2操作实验报告(小四,宋体)10合计0说明:1.考核方式一栏填写具体的平时成绩评价项目,如作业、考试等。2.评价标准是对具体考核内容制定的不同观测点,不要混滑为评分细则。3.表格内字体要求为宋体五号,行间距20磅。八、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序号备注对应实验项目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名称123说明:如无课内实践课程无须填写此部分。九、教材与参考资料(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一)教材选用(造用纯课堂教学课程)/教材及实训指导书(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毅前0.25行,段后0.25行)
9 课程目 标 2 考试 实验 操作 实验 报告 . .(小四, 宋体) . 合计 10 0 说明: 1.考核方式一栏填写具体的平时成绩评价项目,如作业、考试等。 2.评价标准是对具体考核内容制定的不同观测点,不要混淆为评分细则。 3.表格内字体要求为宋体五号,行间距 20 磅。 八、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序号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名称 对应实验项目 备注 1 2 3 . 说明:如无课内实践课程无须填写此部分。 九、教材与参考资料(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一)教材选用(适用纯课堂教学课程)/教材及实训指导书(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编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编者:实训指导书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二)参考书目(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0.25行,段后0.25行)序号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名称(或版本)1XXX《XX》(第X版)XX出版社20XX年XX月23456要求:列出不少于5本参考书目,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权威和经典教材,重要论著或者近3年出版(再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三)网络资源(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0.25行,段后0.25行)(1)****网,网址:http://www.*****(2)****网,网址:http://www.*****.(小四,宋体)说明:可列出课程教学网站、教学参考网站。十、其他说明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说明:制定人原则上为该门课程任课教师或课程负责人、审订人原则上为专业负责人,审批人原则上为教学副院长。审订人:XXX审批人:XXX制定人:XXX年月日时间:说明:请各学院认真按上述格式及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蓝色或红色标记为编写说明部分,在提交正式文本时,请删除。10
10 编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 编者.实训指导书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 (二)参考书目(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XXX 《XX》(第 X 版) XX 出版社 20XX 年 XX 月 2 . 3 4 5 6.要求:列出不少于 5 本参考书目,建议选用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权威和经典教 材,重要论著或者近 3 年出版(再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三)网络资源(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段前 0.25 行,段后 0.25 行) (1)****网,网址:http://www.***** (2)****网,网址:http://www.***** .(小四,宋体) 说明:可列出课程教学网站、教学参考网站。 十、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 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说明:制定人原则上为该门课程任课教师或课程负责人、审订人原则上为专业负责 人,审批人原则上为教学副院长。 说明:请各学院认真按上述格式及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蓝色或红色标记为编写 说明部分,在提交正式文本时,请删除。 制定人:XXX 审订人:XXX 审批人:XXX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11
11 第一部分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名称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11007C0005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考查基础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性质100.5学分总学时无10先修课程课堂教学学时模拟电子技术、智能电子0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系统设计第1学期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适用专业202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依据二、课程简介《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全面地阐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地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当代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式设计、信息科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前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本专业的产生背景、专业特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就业前景、创新创业等,初步具备本专业的宏观理解和把握能力。三、课程目标总目标:宏观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框架及未来发展等进行知道和总体把握。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讨论和文献阅读,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和具备终身学习意识。课程目标1(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H):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充分知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12
12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课程编码 11007C0005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基础必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查 总学时 10 学分 0.5 课堂教学学时 10 先修课程 无 课内实践学时 0 后续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智能电子 系统设计 开课学期 第 1 学期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编写依据 2024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 程全面地阐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地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 内容、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等。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当代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式设计、信 息科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前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本专业的产生背景、 专业特色、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就业前景、 创新创业等,初步具备本专业的宏观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宏观上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框架及未来发展等进行知 道和总体把握。 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讨论和文献阅读,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和具备 终身学习意识。 课程目标 1(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H):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使学生能够充分知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