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备课稿纸 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题) 人为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产生 (1)、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态问题开始出现。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环境污染也随之出现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 的 第二节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人类与大气圈 人类与水圈 、人类与土壤圈 四、人类与岩石圈 五、人类与生物圈 第二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物环境 太阳能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图2-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功能 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 (食草动物 基色精物 图2-2能量传递的1/10律(祝廷成等,1993)
池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备 课 稿 纸 第 6 页 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题) 人为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产生 (1)、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态问题开始出现。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环境污染也随之出现。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 的。 第二节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一、人类与大气圈 二、人类与水圈 三、人类与土壤圈 四、人类与岩石圈 五、人类与生物圈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一、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备课稿纸 输入 地球生态系统 输出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命系统生存与 到达地球A储存的能 释放的能量 运转过程中所放出 并离开地球的热能 图2-3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D.B. Sutton等,1973) (一)能量流动 (二)物质循环 大气中COQ 燃烧和火山活动 光合作用 乎吸作用 吸 生产者 煤炭、石油 天然气、泥炭 和石灰岩等 图2-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祝廷成等,1993) 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生物腐败产 放于湿沉降 挥发性 湿沉降 水涝地的拌发 海洋凝射 气体吸收 岩层 也球 图中数字表示通量(102g/a);小字体表示天然源贡献,大字体表示人为派贡就 第7页
池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备 课 稿 纸 第 7 页 (一)能量流动 (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备课稿纸 4、磷循环 磷肥 岩石、化石和鸟类水体 分解者 风|地 化 动物 流 用|升 洋沉积物 (骨骼、贝壳等) 和排泄物 图2-7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G.T, Miller,1996) (三)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二节生态平衡极其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 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人类的贪欲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 甚少而贸然采取行动。 第8页
池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备 课 稿 纸 第 8 页 4、磷循环 (三)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二节 生态平衡极其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 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人类的贪欲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 甚少而贸然采取行动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备课稿纸 上次课复习 复习环境的基本概念,复习生态平衡极其引起生态破坏的原因,引出人口与资源问题。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三章人口与资源 第四章资源短缺 教学要求:通过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 造成的严重压力 通过介绍世界上以及我国目前各种资源的短缺情况,使学生了解目前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式, 目的是培养学生珍惜、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 重点: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式。 难点: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教学手段及教具: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三章人口与资源——1学时 第四章资源短缺——0.5学时。 讨论——0.5学时 课后作业 1、将人口问题、资源短缺形式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 参考资料 1、环境学导论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环境科学导轮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9页
池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备 课 稿 纸 第 9 页 第 2 次课 3-4 学时 上次课复习: 复习环境的基本概念,复习生态平衡极其引起生态破坏的原因,引出人口与资源问题。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一篇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第四章 资源短缺 教学要求:通过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 造成的严重压力。 通过介绍世界上以及我国目前各种资源的短缺情况,使学生了解目前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式, 目的是培养学生珍惜、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 重 点: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式。 难 点: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教学手段及教具: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1 学时。 第四章 资源短缺 ——0.5 学时。 讨论——0.5 学时。 课后作业 1、将人口问题、资源短缺形式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 参考资料 1、环境学导论 何强等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环境科学导轮 盛连喜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备课稿纸 上次课复习: 1、查阅、收集有关中国、自己家乡人口变迁情况(1949年-2003年)的资料 2、了解自己家乡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情况。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 查阅、收集有关中国、自己家乡人口变迁情况(1949年-2003年)的资料 教学要求:学会査阅纸质报刊杂志资料:学会查阅统计文献:学会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 重点:查询资料的方式 难点: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 教学手段及教具:计算中心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0.5课时 1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 2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使用 课后作业收集资料供下节课讨论用。 参考资料|1、环境学导论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0页
池 州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备 课 稿 纸 第 10 页 第 3 次课 5-6 学时 上次课复习: 1、 查阅、收集有关中国、自己家乡人口变迁情况(1949 年-2003 年)的资料 2、了解自己家乡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情况。 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 查阅、收集有关中国、自己家乡人口变迁情况(1949 年-2003 年)的资料 教学要求:学会查阅纸质报刊杂志资料;学会查阅统计文献;学会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 重 点:查询资料的方式 难 点: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 教学手段及教具:计算中心 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0.5 课时 1 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 2 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使用 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供下节课讨论用。 参考资料 1、环境学导论 何强等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