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聂国卿、李志青)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微观环境经济学分析. 、宏观环境经济分析.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 1 -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聂国卿、李志青)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诞生...................................................................................2 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2 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5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8 一、微观环境经济学分析..............................................................................8 二、宏观环境经济分析................................................................................ 11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前景.........................................................................13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科学、物理学、生 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环境科学相互交叉、渗 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现 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这对 于人类摆脱环境危机、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章将对环境经济学的源流及发展进行概要分析。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环境问题 被纳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却可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 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 行研究。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一配第(W. Petty)就已认识到自然条 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论断 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 的。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最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先驱者。 、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仍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刚 刚开始,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环境问题并未成为影响社会 发展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亚当·斯密( Smith) 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古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而这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却忽视了环
- 2 -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 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科学、物理学、生 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环境科学相互交叉、渗 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现 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这对 于人类摆脱环境危机、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章将对环境经济学的源流及发展进行概要分析。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环境问题 被纳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却可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 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 行研究。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配第(W.Petty)就已认识到自然条 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论断。 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 的。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最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先驱者。 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仍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刚 刚开始,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环境问题并未成为影响社会 发展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亚当·斯密(Smith) 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古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而这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却忽视了环
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足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 消极影响,因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可以增加被雇佣的劳动者人数而避免人口过剩。 而分工的发展则可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从而引起报酬递 增,这就能抵消由于土地稀缺产生的报酬递减。按照斯密的说法,“对工资劳动 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术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 密,198)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当然不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严格的经济学分 析,也不可能产生环境经济学这一门学科。 尽管如此,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仍然足以奠定现代经济学,包 括环境经济学的基础,这在本书的其余部分将得到详细说明。 题中之意1.1 看不见的手 斯密在《国富论》(1776)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进行了著名 的论述 由于每个人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投资企业,因此他总是设法将 资金投入到其产品可能具有最大价值,或者能够换来最大量的金钱或 其他物品的企业中。于是每个人都力图将其资金投入到国内的企业, 也正因为如此,古典经济学家的先驱者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也就更显得难能 可贵了,虽然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还显得有点简 单与朴素,既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没有提出解决环境与增 长冲突的经济途径,但是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关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的争论就有着上述古典 先驱者思想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早期环境经济思想的萌芽对于我们更深刻地
- 3 - 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足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 消极影响,因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可以增加被雇佣的劳动者人数而避免人口过剩。 而分工的发展则可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从而引起报酬递 增,这就能抵消由于土地稀缺产生的报酬递减。按照斯密的说法,“对工资劳动 者的需求必随一国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术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 密,1988)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当然不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严格的经济学分 析,也不可能产生环境经济学这一门学科。 尽管如此,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仍然足以奠定现代经济学,包 括环境经济学的基础,这在本书的其余部分将得到详细说明。 也正因为如此,古典经济学家的先驱者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也就更显得难能 可贵了,虽然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还显得有点简 单与朴素,既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没有提出解决环境与增 长冲突的经济途径,但是他们的思想对现代环境经济学的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关于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的争论就有着上述古典 先驱者思想的影子。因此,了解这些早期环境经济思想的萌芽对于我们更深刻地 题中之意 1.1 看不见的手 斯密在《国富论》(1776)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进行了著名 的论述: 由于每个人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投资企业,因此他总是设法将 资金投入到其产品可能具有最大价值,或者能够换来最大量的金钱或 其他物品的企业中。于是每个人都力图将其资金投入到国内的企业, 并引导该企业生产最大价值的产品;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 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是有意增进公共 福利,也不知道究竟能增进多少……其实这种情形和其他很多情形一 样,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达到并不是每个人有意追求的目 标……。 通过追逐个人的利益,他更经常地是增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 要比他真正想增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好。 ——(斯密,1776)
理解环境经济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马尔萨斯( Malthus)的观点在其撰写的《人口原理》(1798)一书中作了系 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却以算术级数增加 的假说。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生产力的不平衡,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 增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人 类不能主动节制生育的话,那么抑制人口增长的途径就只有通过贫困、饥饿、瘟 疫、战争等手段来解决。马尔萨斯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以人口和 收入的指数增长为基础的,而资源的供给却只能以线性形式增长,甚至零增长。 无论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率有多低,任何以指数形式增长的需求都会超过任何以固 定的或线性增长的供给。因此,资源的稀缺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步和社会 发展而改变。马尔萨斯的这一思想也被称为“绝对稀缺论”。其理论虽然忽略了 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低估了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 它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人 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这一思想给后人敲响了保护环境资源的警钟。不管其理论 观点有多么偏激,它留给后人在环境思考方面的启迪却是十分深刻的 李嘉图( Ricardo)也认识到了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他在《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1817)一书中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不 断增加,在土地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将不得不耕种肥 力和位置愈来愈差的土地;二是在原有土地上不断追加投资,并会因此而产生土 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萨伊定律、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以及 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的基础之上,但对其又有所发展。他认为,资本积累遵循萨 伊定律向从事生产的工业投资,投资增加了,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人口也 会增加,这会导致对食物需求的增加,这样,相对肥沃的优等地所生产出来的农 产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不得不耕作相对劣等的贫瘠土地。随着土地稀缺 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中的报酬递减趋势会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将会 逐渐放慢,直至进入人口与经济增长都处于停滞的社会静止状态。 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一样,对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前景持悲 观态度。但与马氏不同的是,李嘉图认为并不存在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而只存 在生产率较高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并且他也认识到了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增
- 4 - 理解环境经济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马尔萨斯(Malthus)的观点在其撰写的《人口原理》(1798)一书中作了系 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却以算术级数增加 的假说。他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生产力的不平衡,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 增长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人 类不能主动节制生育的话,那么抑制人口增长的途径就只有通过贫困、饥饿、瘟 疫、战争等手段来解决。马尔萨斯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以人口和 收入的指数增长为基础的,而资源的供给却只能以线性形式增长,甚至零增长。 无论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率有多低,任何以指数形式增长的需求都会超过任何以固 定的或线性增长的供给。因此,资源的稀缺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步和社会 发展而改变。马尔萨斯的这一思想也被称为“绝对稀缺论”。其理论虽然忽略了 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低估了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 它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人 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这一思想给后人敲响了保护环境资源的警钟。不管其理论 观点有多么偏激,它留给后人在环境思考方面的启迪却是十分深刻的。 李嘉图(Ricardo)也认识到了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他在《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1817)一书中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不 断增加,在土地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将不得不耕种肥 力和位置愈来愈差的土地;二是在原有土地上不断追加投资,并会因此而产生土 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萨伊定律、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以及 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的基础之上,但对其又有所发展。他认为,资本积累遵循萨 伊定律向从事生产的工业投资,投资增加了,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人口也 会增加,这会导致对食物需求的增加,这样,相对肥沃的优等地所生产出来的农 产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不得不耕作相对劣等的贫瘠土地。随着土地稀缺 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中的报酬递减趋势会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将会 逐渐放慢,直至进入人口与经济增长都处于停滞的社会静止状态。 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一样,对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前景持悲 观态度。但与马氏不同的是,李嘉图认为并不存在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而只存 在生产率较高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并且他也认识到了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增
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承认了技术与稀缺土地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 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嘉图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马尔萨斯进了一步,其 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作用。相对 于马尔萨斯的理论,李嘉图的思想被称为“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Mi11)继承并拓展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资源稀缺的观点,认为劳 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任何社会生产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 原理,人口增长率几乎是无限的,因此人口并不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但资本 和土地的稀缺却构成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而且穆勒将稀缺的概念延伸 到更为广义的环境,第一次探讨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承受界 限问题,从晢学的高度提出了建立“静态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环境、人口 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 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静态经济”的思想将环境保 护及其影响的时间维度拓展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暗示了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 过了自然所允许的限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失衡。这一思想表明穆勒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比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又要深入了一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马尔萨斯和 李嘉图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所持的悲观态度不同,穆勒对人类未来的前景是充 满乐观的。他所倡导的静态经济实际上是资本、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都处于零 增长的一种平衡状态。他认为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进步趋于停滞,因为 在这种状态下,精神文明以及道德水平的进步会和以往任何时候有着同样的机 会,并且会比以往有更大可能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 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 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 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 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
- 5 - 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承认了技术与稀缺土地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 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嘉图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马尔萨斯进了一步,其 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作用。相对 于马尔萨斯的理论,李嘉图的思想被称为“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Mill)继承并拓展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资源稀缺的观点,认为劳 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任何社会生产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 原理,人口增长率几乎是无限的,因此人口并不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但资本 和土地的稀缺却构成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而且穆勒将稀缺的概念延伸 到更为广义的环境,第一次探讨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承受界 限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立“静态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环境、人口 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 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静态经济”的思想将环境保 护及其影响的时间维度拓展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暗示了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 过了自然所允许的限度,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失衡。这一思想表明穆勒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比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又要深入了一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马尔萨斯和 李嘉图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所持的悲观态度不同,穆勒对人类未来的前景是充 满乐观的。他所倡导的静态经济实际上是资本、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都处于零 增长的一种平衡状态。他认为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进步趋于停滞,因为 在这种状态下,精神文明以及道德水平的进步会和以往任何时候有着同样的机 会,并且会比以往有更大可能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 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 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 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 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