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2011-08-0209:36:25)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托 、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 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 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 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 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十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十对象十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十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 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2011-08-02 09:36:25)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 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 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小说)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 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 引起共鸣)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 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 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十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表达及运用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 修饰限制成分)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④补写续写式扩展。要明确重点,辨明情景 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法是,先问自己几 个问题:①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④命题目的是什么可 套用下列公式①:一级信息(10字内)谁+干什么②二级信息(11--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③三级 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形式有①长短(单复)句变换②主被动句变换③整散句变换④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其中 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 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 塞成定状补。做完要检査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要保 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什么是描写手法 、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 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 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有哪些呢?今日读者的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些活动都影 响到现代写作,也改变了描写的性质?今日读者要求动作快,甚至在描写中也是一样。…你可以注意 到现代描写的如下特点:1、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 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2、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 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3、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 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4、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 图画 美]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 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沬。例如《荷塘月色》 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 《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 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 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 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 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模路鹨恢徊杂刁?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 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 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 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 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 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表达及运用扩展题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情景式扩展(据情景展开想象)②添枝加叶式扩展(增加 修饰限制成分)③提供中心式扩展(围绕中心进行扩展)④补写续写式扩展。要明确重点,辨明情景, 分清语体展开想象,巧用修辞。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压缩题考查形式有:提炼观点、概括观点、组织导语、拟定标题等几项内容。方法是,先问自己几 个问题:①写的是什么物象或形象②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怎样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④命题目的是什么可 套用下列公式①:一级信息(10 字内)谁+干什么②二级信息(11——30)再加上是怎么干的③三级 信息再加上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要遵循以下原则:删繁就简,去次留主,重点信息不遗漏。 句式变换形式有①长短(单复)句变换②主被动句变换③整散句变换④陈述反问设问句的变换其中 长句一般为单句,短句一般为复句。长句(单句)变短(复)句一般方法为先找出主干并摆上,然后把 修饰附带成分再摆上,并使用相关的连属词使其通畅。短句变长句一般先确定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硬 塞成定状补。做完要检查共有几套主谓结构。散句变整句注意原则上可形成并列的成分,内部结构要保 持一致(主谓对主谓抢救等) 什么是描写手法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 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 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有哪些呢?‘今日读者的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些活动都影 响到现代写作,也改变了描写的性质?‘今日读者要求动作快,甚至在描写中也是一样。……你可以注意 到现代描写的如下特点:1、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 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2、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 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3、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 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4、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 图画。‘([美]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 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二、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 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 《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 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 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 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 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 模 路鹨恢徊杂フ?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 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 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 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 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 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 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 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 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 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 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 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 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 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 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 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 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 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 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 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 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 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 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 定、沉着 )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胄愿竦闹苯颖硐帧T?文学作品 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 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 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 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 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 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 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 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 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 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 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 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 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 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 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 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 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 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 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 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 ‘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他在《祝福》中 14 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 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 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 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 Q 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 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 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 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 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 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 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 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 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 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 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 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 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 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胄愿竦闹苯颖硐帧T?文学作品 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 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 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 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 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 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 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 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 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 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行 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 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 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 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 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 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 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 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 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 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 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 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 (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 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 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 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 但在别地方的人,雌鹄词蔷醯梅浅?匮劢纾黾又兜摹?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 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 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 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 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 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会环境与 《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而当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 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例 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五、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 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 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为了使被描摹的物体具体而 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 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且区分出该物 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根据前人的经验?摹形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 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 鸣,或联想,或启迪。传神ˆ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ˆ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 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与主题表 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由形状、色彩 到位置、结构。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 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 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 状物应注意艺术性,尽量写得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引人人胜 关于物体的性质、功用、成因、制作过程及其用法的介绍,是另一种表达方法一说明的内容,不属 于状物的范围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 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 学习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 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 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 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 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 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 (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 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 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 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 但在别地方的人,雌鹄词蔷醯梅浅? 匮劢纾 黾又 兜摹?‘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 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 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 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 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 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会环境与 《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而当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 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例 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五、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 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 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为了使被描摹的物体具体而 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 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且区分出该物 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根据前人的经验?摹形‘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 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情感的共 鸣,或联想,或启迪。‘传神‘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最好是在‘摹形‘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 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与主题表 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由形状、色彩 到位置、结构。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从左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 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 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 状物应注意艺术性,尽量写得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引人人胜。 关于物体的性质、功用、成因、制作过程及其用法的介绍,是另一种表达方法--说明的内容,不属 于状物的范围。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 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 学习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贴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事物,要符合实际;二是要抓住特征, 就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东西;三是要注意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与中心无关的 描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影响中心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写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学好描写
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到 轻松自如了。开始练习时,以想好描写的思路为重点,词语可以朴实一些,逐渐地把重点移到词语上 首先对事情发生的环境进行描写,或对文中人物外貌的描述,都是描写式的开头方法。。在写文章时,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要有一定的环境,或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任何人物都有形象 什么叫修辞(格) 修辞格 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 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 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 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 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 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 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 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 响理解这句话的 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 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 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 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首先要养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有了平时丰富的积累,描写起来就会感到 轻松自如了。开始练习时,以想好描写的思路为重点,词语可以朴实一些,逐渐地把重点移到词语上。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要有一定的环境,或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任何人物都有形象。在写文章时, 首先对事情发生的环境进行描写,或对文中人物外貌的描述,都是描写式的开头方法。 什么叫修辞(格) 修辞格 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 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 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 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 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 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 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 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 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 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 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 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