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测定面中的 =32 复旦化学系 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14 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面粉中的核黄素 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面粉中的核黄素 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面粉中的核黄素 (维生素 B2) 18:08:34 18:08:34 18:08:34 复旦化学系 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方法原理 FL-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时:
一、实验目的 二、方法原理 三、FL-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8:08:34 18:08:34 18:08:34
实验目的 掌握面粉样品的消化方法,了解溶液的p值等对核黄素 荧光强度的影响。 2.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正 确使用方法。 3.掌握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时:
一、实验目的 18:08:34 18:08:34 18:08:34 1. 掌握面粉样品的消化方法,了解溶液的pH值等对核黄素 荧光强度的影响。 2. 了解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正 确使用方法。 3. 掌握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方法原理 1.荧光、荧光分子/荧光物质 2.荧光分析法:特点、定量方法 3.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操作 4.核黄素VB2:结构、性质、面粉中提取方法 :时:
二、方法原理 18:08:34 18:08:34 18:08:34 1. 荧光、荧光分子/荧光物质 2. 荧光分析法:特点 、定量方法 3. 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操作 4. 核黄素VB2:结构、性质、 面粉中提取方法
分子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 N 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 Lignum 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 色 ◆直到1852年, 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时,用分光光 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才判断这 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而不 是由光的漫射作用所引起的,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 念,他还由发荧光的矿石“萤石”推演而提出“荧光”这一术语 令1867年, Goppels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 应用铝一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 Jette和Wes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
18:08:34 18:08:34 18:08:34 分子发光的基本原理 分子发光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 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 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 N.Monardes N.Monardes , 1575 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 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 “ Lignum Nephriticum 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 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 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 色。 直到1852年,Stokes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时,用分光光 在考察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时,用分光光 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 度计观察到其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才判断这 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才判断这 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 种现象是这些物质在吸收光能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而不 后重新发射不同波长的光,而不 是由光的漫射作用所引起的,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 是由光的漫射作用所引起的,从而导入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 念,他还由发荧光的矿石 念,他还由发荧光的矿石“萤石”推演而提出“荧光”这一术语。 1867年,Goppelsroder Goppels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 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的荧光分析工作, 应用铝—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进行铝的测定。 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 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 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 提出了第一台荧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