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一族 高稳氧 crO2/Cr+ MnO4 /Mn 低稳 氧定化 MOO/M+ TcO/Tc+3 氧定 化性性 化性 WO2-/W3+ Reo/Re 与ⅢA~VA族规律相反! 反映过渡金属元素5,6d电子参与成键倾向↑
2.同一族 Ⅵ Ⅶ 高 稳 氧 CrO42-/Cr3+ MnO4-/Mn2+ 氧 定 化 MoO4-/M3+ TcO4-/Tc+3 化 性 性 WO42-/W3+ ReO4-/Re3+ 态 ↗ ↘ 低氧化态 稳定性↗ 与ⅢA ~ ⅤA 族规律相反! 反映过渡金属元素 5d, 6d 电子参与成键倾向↑
、原子半径: Sc 145V 132 Mn feco c 124124125 128 181 160 Cd RuTRhPd 149 136 13335138 159 143W 137 OsLlrPt 4136136
三、原子半径:
Z, r 影响原子半径因素同亚层:电子数↑,r 主量子数n=电子层数↑,r↑ (一)同一周期: 原子序Z,Z,(电子数/),r(总趋势) 左 右 例外: IB ⅡB 10 10 (n-ld ns (n-1)dns Ni 125pm Cu 128pm Zn 133pm 原因:d°电子云球形,对核电荷Z屏散作用↑,z增加少,而ns电子数目↑, 使电子互相作用↑,r↑
影响原子半径因素 Z* ↗, r ↘ 同亚层:电子数↑,r↑ 主量子数n = 电子层数↑,r↑ (一)同一周期: 左 右 原子序 Z↗,Z*↗,(电子数↗),r ↘ (总趋势) 例外: Ⅷ B Ⅰ B Ⅱ (n-1)d10 (n-1)d10ns1 (n-1)d10ns2 Ni 125pm Cu 128pm Zn 133pm 原因:d 10电子云球形,对核电荷 Z 屏散作用↑,Z* 增加少,而 ns 电子数目↑, 使电子互相作用↑,r↑
同一周期,相邻两元素原子半径平均减小值Δr: 周期 4Z增加的电子 AZ Ar/pm 进入 ( slater规 (短)|1n或n 0.35 0.6510 12.2三91 四、五、六 1)d 0.850.155四56,五6,1,六 (d区) 7.0 镧系1m-2)→1很小1“镧系收缩 例:r/pm3La187.7,"Lu173.5 187.7-173.5 Ar pi 71-57
同一周期,相邻两元素原子半径平均减小值Δr: 周期 ΔZ 增加的电子 进入 σ (slater 规 则) ΔZ* Δr /pm 二、三(短) 1 ns 或 np 0.35 0.65 10 二 12.2,三 9.1 四、五、六 (d 区) 1 (n-1)d 0.85 0.15 5 四 5.6, 五 6.1, 六 7.0 镧系 1 (n-2)f →1 很小 1 “镧系收缩” 例:r / pm 57 La 187.7, 71 Lu 173.5 Δr = 5771 5.1737.187 − − ≈ 1 pm
“镧系收缩” 从3Ln-7Lu,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增加的电子进入 n-2)f(即4)轨道(405d062):对于最外层6电子而言,4电子位于次外层, Z增加很小,因此 1.相邻两元素原子半径仅略为缩小(4r≈1pm); 2.但5In-ηLu共15种元素,累积的原子半径缩小值∑4r相当大,达 14.2pm。 “镧系收缩”的影响: 1.第五周期,ⅢB族元素钇(Y)成为“稀士”一员 四Sc 金属半径pm 63Eu 4s 6s Y4d 5s Gd 4f 5d'6s 五Y 198.3 180.3 180.1 六LaLu离子半径pm 67rr3 39-3+ 68r3 894 89.3 88.1 习惯上,把Y列入“重稀士
“镧系收缩” ——从 57 Ln – 71 Lu,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增加的电子进入 (n-2) f(即 4f)轨道(4f 0 ~145d 0~16s 2);对于最外层 6s 电子而言,4f 电子位于次外层, Z*增加很小,因此 1.相邻两元素原子半径仅略为缩小 (Δr ≈ 1pm); 2.但 57 Ln – 71 Lu 共 15 种元素,累积的原子半径缩小值∑Δr 相当大,达 14.2 pm 。 “镧系收缩”的影响: 1.第五周期,ⅢB 族元素钇(Y)成为“稀士”一员 : 四 Sc 金属半径/pm 63Eu 4s76s2 39Y 4d15s2 64Gd 4f75d16s2 五 Y 198.3 180.3 180.1 六 La-Lu 离子半径/pm 67Ho3+ 39Y3+ 68Er3+ 89.4 89.3 88.1 习惯上,把 Y 列入“重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