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相平衡热力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相律的概念,了解相律的推导,掌握单组分系统及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运用, 杠杆规则的计算,了解由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相律的应用 2.单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运用。 教学难点: 1.相律分析 教学内容: 5.1相律 1.基本概念 2.相律 5.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1.单组分系统的相数与自由度 2.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5.3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应用(自学) 1.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 2.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 3.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相图 4.固液二组分系统相图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六章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推导及应用。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 计算。理解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及与平衡浓度的关系 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反应方向的判断 3.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 4.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与不同浓度标度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区别 教学内容: 6.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反应进度 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2.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6.2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20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20 第五章 相平衡热力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相律的概念,了解相律的推导,掌握单组分系统及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运用, 杠杆规则的计算,了解由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相律的应用 2. 单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运用。 教学难点: 1. 相律分析 教学内容: 5.1 相律 1. 基本概念 2. 相律 5.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1. 单组分系统的相数与自由度 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5.3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应用(自学) 1. 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 2. 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 3. 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相图 4. 固液二组分系统相图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六章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推导及应用。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 计算。理解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及与平衡浓度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反应方向的判断 3. 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 4. 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与不同浓度标度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区别 教学内容: 6.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反应进度 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2.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6.2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1.化学反应等温式 2.热力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 6.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1.气体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的表示法 2.化学平衡概念小结 6.4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计算 6.5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七章电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概念。 理解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能斯特方程,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理解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重点: 1.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离子强度 2.可逆电池的概念 3.能斯特方程及其有关计算 4.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 5.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摩尔电导的概念及应用 2.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 3.原电池的计算 教学内容: 7.1电化学概述 1.电化学基本概念 2.法拉第定律 3.离子迁移数 7.2电解质溶液电导及应用 1.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 2.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3.电导测定的定用 7.3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系数(自学) 1.电解质活度、离子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 7.4可逆电池热力学 21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21 1. 化学反应等温式 2. 热力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 6.3 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1. 气体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的表示法 2. 化学平衡概念小结 6.4 反应的标准 Gibbs 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计算 6.5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七章 电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概念。 理解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能斯特方程,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理解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重点: 1.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数、离子强度 2. 可逆电池的概念 3. 能斯特方程及其有关计算 4.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及其应用 5. 极化作用和超电势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摩尔电导的概念及应用 2. 电极电势的概念和应用 3. 原电池的计算 教学内容: 7.1 电化学概述 1. 电化学基本概念 2. 法拉第定律 3. 离子迁移数 7.2 电解质溶液电导及应用 1. 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 2.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3. 电导测定的定用 7.3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系数(自学) 1. 电解质活度、离子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 7.4 可逆电池热力学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1.可逆电池 2.可逆电池热力学 7.5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1.电极电势数值的确定 2.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3.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应用 7.6极化作用与电解 1.极化作用 2.实际分解电压 学时分配:6学时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系统、反应级数、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掌握通过 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掌握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理解典型复杂反应的特征。了解处理对行 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稳态近似法、平衡近似法及控制步骤的概念。掌握阿仑尼乌斯方 程及应用: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 2.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 3.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 8.1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3.反应的级数、反应的分子数和反应的速率常数 8.2简单级数的反应 1.一级反应 2.二级反应 3.三级反应 4.零级反应 5.n级反应 6.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 8.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几种类型 2.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2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22 1. 可逆电池 2. 可逆电池热力学 7.5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1. 电极电势数值的确定 2. 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3. 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应用 7.6 极化作用与电解 1. 极化作用 2. 实际分解电压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系统、反应级数、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掌握通过 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掌握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理解典型复杂反应的特征。了解处理对行 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稳态近似法、平衡近似法及控制步骤的概念。掌握阿仑尼乌斯方 程及应用;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 2. 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 3. 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 8.1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2.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3. 反应的级数、反应的分子数和反应的速率常数 8.2 简单级数的反应 1. 一级反应 2. 二级反应 3. 三级反应 4. 零级反应 5. n 级反应 6. 反应级数的测定方法 8.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几种类型 2.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3.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计算及其意义 8.4典型的复杂反应 1.对峙反应 2.平行反应 3.连续反应 4.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8.5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自学) 1.碰撞理论 2.过渡态理论 3.单分子反应理论 8.6溶液中反应、光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自学) 1.溶液中反应 2.光化学反应 3.催化反应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九章表面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其与接触角、润湿、铺展的联系,掌握拉普拉斯 公式及开尔文公式计算和应用。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理解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含义及其应 用,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等温式。了解BET多分子 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等温式 教学重点: 1.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其与接触角、润湿、铺展的联系 2.弯曲液面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和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3.溶液界面的吸附 教学难点: 1.弯曲液面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和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 9.1表面与表面张力 1.表面的相结构及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 2.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自由能 92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 2.毛细管现象 3.Young-Laplace公式 4.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一Kelvin公式 9.3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23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23 3.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计算及其意义 8.4 典型的复杂反应 1. 对峙反应 2. 平行反应 3. 连续反应 4. 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8.5 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自学) 1. 碰撞理论 2. 过渡态理论 3. 单分子反应理论 8.6 溶液中反应、光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自学) 1. 溶液中反应 2. 光化学反应 3. 催化反应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九章 表面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其与接触角、润湿、铺展的联系,掌握拉普拉斯 公式及开尔文公式计算和应用。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理解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含义及其应 用,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等温式。了解 BET 多分子 层吸附理论和吸附等温式 教学重点: 1. 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其与接触角、润湿、铺展的联系 2. 弯曲液面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和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3. 溶液界面的吸附 教学难点: 1. 弯曲液面对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和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教学内容: 9.1 表面与表面张力 1. 表面的相结构及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 2. 表面张力及表面 Gibbs 自由能 9.2 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 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 2. 毛细管现象 3. Young-Laplace 公式 4. 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Kelvin 公式 9.3 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1.润湿过程 2.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9.4溶液的表面吸附 1.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2.Gibbs吸附定温式 9.5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9.6固体表面的吸附 1.固体表面的特点与吸附量的表示 2.等温吸附模型 3.吸附现象的本质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十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及胶体的概念。理解溶胶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理解双电层结 构的斯特恩模型,理解溶胶的稳定和破坏的原因。了解乳状液的类型与稳定性。了解大分子溶液的特点和分子量 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散系统的分类及胶体的定义 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与动力性质 3.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4.乳状液的类型与稳定性 5.大分子溶液的特点和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与动力性质 2.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教学内容: 10.1胶体的分类和制备 1.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制备与纯化 102胶体的性质 1.动力学性质 2.光学性质 3.电学性质 10.3双电层理论和g电势 24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24 1. 润湿过程 2. 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9.4 溶液的表面吸附 1. 溶液表面吸附现象 2. Gibbs 吸附定温式 9.5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9.6 固体表面的吸附 1. 固体表面的特点与吸附量的表示 2. 等温吸附模型 3.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十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及胶体的概念。理解溶胶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理解双电层结 构的斯特恩模型,理解溶胶的稳定和破坏的原因。了解乳状液的类型与稳定性。了解大分子溶液的特点和分子量 的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 1.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胶体的定义 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与动力性质 3. 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4. 乳状液的类型与稳定性 5.大分子溶液的特点和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与动力性质 2. 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教学内容: 10. 1 胶体的分类和制备 1. 胶体的分类 2. 胶体的制备与纯化 10 2 胶体的性质 1. 动力学性质 2. 光学性质 3. 电学性质 10.3 双电层理论和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