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教学目标: 1.详细讲解反应历程和取向,史应介绍各种加成反应的实际意义。 2.结合对加成反应取向的解释,使学生了解电子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诱导效 应。 3.从碳正离子的结构来阐明离子型反应的中间体一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史可从碳下离子 的稳定性来说明亲电加成反应的取向问题。 4.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结构和共轭效应,并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共 轭π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键上的加成反应。 2.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结构和共轭效应,并用价键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共 轭π键的概念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CAI课件辅助教学。 本章学时:5学时
教学内容: 不饱和烃是指分子中含有碳碳重键(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 碳双键的烃称为烯烃,根据分子中所含双键的数目又可分为单烯烃、二烯烃和多烯烃:分子中 含有碳碳叁键的烃称为炔烃。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分别是烯烃和炔烃的官能团。 第一节单烯烃 一、单烯烃的结构 乙烯是最简单的单烯烃,分子式为CH4,构造式为H2C=CH2。 烯烃的双键,都是山一个0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 山于π键的形成,以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之间,不能再以CCσ键为轴“自山旋转”, 杏则π键将被破坏。两个碳原子之间增加了一个π键,所以两个碳原子核比只以一个·键相连 的史为靠近,其键长比乙烷中的C-Co键的键长0.154nm要短,为0.134nm。碳碳双键的键 能为610kJmo,不是碳碳单键键能345.6kJ·mo的两倍,π键的键能为610-345.6=264.4 kJ·ol,所以π键不碳碳o键稳定,比较容易断裂。 二、单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1.单烯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 与烷烃相似,含有四个和四个以上碳原子的烯烃都存在碳链异构,: CHs CH2=CHCH-CHa CH2-CCH3 1-烯 异」烯 与烷烃不同的是,烯烃分子中存在双键,在碳骨架不变的情况下,双键在碳链中的位置不 同,也可产生异构体,下式中的1-丁烯和2-丁烯,这种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位置异构。 CH2=CHCH2CH CHCH=CHCH 1-」烯 2-J烯 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都是山于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所以都属 于构造异构。 另外,含相同碳原子数日的单烯烃和单环烷烃也五为同分异构体,例丙烯和环丙烷、丁 烯与环丁烷和甲基环丙烷等,它们也属于构造异构体。 稀烃的系统命名法基本上与烷烃相似,其要点是: (1)首先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烯。 主链碳原子数在丨以内时用天干表示,主链含有三个碳原子时,即叫做丙烯:在|以上时, 用中文字一、二、…等表示,并在烯之前加上碳字,二碳烯。 (2)给主链编号时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侧链视为取代基,双键的位次须标明, 用两个双键碳原子位次较小的一个表示,放在烯烃名称的前面。 (3)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CH3 CH: CH3CHCH2C-CHCH3 CH:CCH=CH2 CH3CHCCH2CH3 CH:CH CH2CH3 CH3 CH2 3.5-甲基-2-己烯 3.3.甲基-1-戊烯 3-甲基-2-乙基-1-」烯 3-甲基环已烯 烯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称为某烯基,烯基的编号自去掉氢原子的碳原子开
始。: CH2=CH- CHCH=CH- CH2=CHCH- 乙烯基 1-丙烯基(丙烯基) 2-丙烯基(烯丙基) 2.烯烃的顺反异构 与烷烃不同,山于双键不能自山旋转,所以当两个双键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 团时,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例如!2-丁烯: C CH3 CHx H HC-CKH C= CH3 ()顺-2」烯 ⑩反-2-」烯 (沸点3.7℃) (沸点0.88℃) 两个相同基团(如I和Ⅱ中的两个甲基或两个氢原子)在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在异 侧的称为反式。这种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个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通常,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布方式称为构型,因此顺 反异构也是构型异构,它是立体异构中的一种。 需要指出的是,并个是所有的烯烃都有顺反异构现象。产尘顺反异构的条件是除了σ键的 旋转受阻外,还要求两个双键碳原子上分别连接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也就是说,当双键的任 何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相同时,就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了。例如,下列化合物 就没有顺反异构体。 C-CKB 6 aC- 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当与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上连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时,例上面的(①和(四),可采用顺 反命名法。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反之称为反式。书与时分别冠 以顺、反,并用半宁线与化合物名称相连。例: CH3 CH3 H C-CCH-CH C-KH H CH2CH3 顺-2-戊烯 反.2-戊烯 当两个双键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基团均不相同时,则不能用顺反命名法命名,而采 用Z.E-命名法。例: CI C-CKCH HC-CCH.CH C Br CH3 四(E)-1-氯-2-溴丙烯 V)(亿2-甲基-1-氯-1-」烯 用Z,E-命名法时,首先根据“次序规则”将每个双键碳原子上所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 排出大小,大者称为“较优”基团,当两个较优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一侧时,称为Z式(Z是德 文Zusammen的字首,同侧之意),当两个较优基团位于双键的异侧时,称为E式(E是德文 Entgegen的字首,相反之意)。然后将Z或E加括号放在烯烃名称之前,同时用半字线与烯烃 名称相连。 “次序规则”的要点是:
(1)将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者为“较优”基 团:若为同位素,则质量高者为“较优”基团。例: I>Br>Cl>S>P>F>O>N>C>D>H 对于(I四)式,因为CI>H,Br>C,两个“较优”基团(C1和Br)位于双键的异侧,所以为E 式。 (2)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则用外推法看与该原子相连的 其它原子的原子序数,比较时,按原子序数山大到小排列,先比较最大的,相同,再顺序比 较居中的、最小的。如仍相同,再依次外推,直全比较出较优基团为止。 (3)当基团含有重键时,可以把与双键或叁键相连的原子看作是以单键与两个或三个原 子相连。例: 基团: Ch-=chz C=0 -C-OH -C=CH -C=N 可分别看作:-CH<C 作 CH=CH2 CH3C-C CH=CH2 业: CH: CH2CH3 CH2CH3 1-6 1-7 (E)-3-乙基-1.3-戊二烯 (Z)-3-乙基-13-戊二烯 Z,E-命名法适用于所有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它和顺反命名法所依据的规则不同,彼 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可以是Z,也可以是E,反之亦然。: HC-CCHCH; CH CH3 H C-CHCH 顺-2-戊烯 顺-3.甲基-2-戊烯 (Z-2-戊烯 (E)-3.甲基-2戊烯 三、单烯烃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含2全4个碳原子的烯烃为气体,含5全18个碳原子的为液体,19个碳原子 以上的为固体。它们的沸点、熔点和相对密度都随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递升,但相对密度都小于 1,都是无色物质,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和弱极性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四氣化 碳等。含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直链烯烃的沸点比支链的高。顺式异构体的沸点比反式的高,熔点 比反式的低。 四、单烯烃的化学性质 单烯烃的化学性质与烷烃不同,它很活泼,主要原因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双键中的π 键是山碳原子的轨道“肩并肩”重叠而成的,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较小,工电子云分布在成 键原子的上方和下方,原子核对元电子的束缚较弱,易受外界影啊发生极化,π键的强度比σ 键低得多,容易断裂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双键是反映烯烃化学性质的官能团。 受碳碳双键的影响,与双键碳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称为ā-氢原子)亦表现出一定的活 泼性。 1.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典型反应。在反应中π键断开,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和共他原子或基团 结合,形成两个较强的σ键,这类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C=+X-Y 一→ (1)催化加氢常温常压下,烯烃很难同氢气发生反应,但是在催化剂(铂、钯、镍 等)存在下,烯烃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这是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加氢反应的 活化能,使反应容易进行。 R-CH-CH2 H2 催化剂,R-CHCH 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氢气体积的办法,来确定烯烃中双 键的数目。 氢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一摩尔不饱和化合物氢化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每个双键的氢 化热大约为125kJ·o,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烯烃的氢化热,比较烯烃的相对稳定性。氢化热 越小的烯烃越稳定。例,顺-2-丁烯和反-2-丁烯氢化的产物都是丁烷,反式比顺式少放出 4.2kmol的热量,意味着反式的内能比顺式少4.2k·mol',所以反-2-丁烯史稳定。 烯烃的催化加氢在工业上和研究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油脂氢化制硬化油、人造奶油 等:为除去粗汽油中的少量烯烃杂质,可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将少量烯烃还原为烷烃,从而提 高油品的质量。 (2)亲电加成反应山于烯烃双键的形状及其电子云分布特点,烯烃容易给出电子,因 而易受到正电荷或部分带正电荷的缺电子试剂(称为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反应。这种山亲 电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与单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主要有:卤素 (Br2,C12)、卤化氢、硫酸及水等。 ①与卤素加成单烯烃很容易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邻二卤化物。例,将烯烃气 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在实验室中,常利 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烯烃的存在。 CHs-CH=CH2 Br2_CCk>CHs-CH-CH2 Br Br 相同的烯烃和不同的卤素进行加成时,卤素的活性顺序为:氟>氯>溴>碘。氟与烯烃的反 应太制烈,往往使碳链断裂:碘与烯烃难于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一般所谓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实际上是指加溴或加氯。 下面以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为例,来说明烯烃和卤素加成的反应历程。 当把干燥的乙烯通入溴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中(置于玻璃容器中)时,不易发生反应,若 置于涂有石蜡的玻璃容器中时,则史难反应。但当加入一点水时,就容易发生反应,溴水的颜 色褪去。这说明溴与乙烯的加成反应是受极性物质如水、玻璃(弱碱性)的影响的,实际上就 是乙烯双键受极性物质的影响,使π电子云发生极化。同样,B2在接近双键时,在π电子的 影响下也发会生极化: BrBr 极化了的乙烯和溴又是怎样进行反应的呢?实验证明,乙烯和溴在氯化钠的水溶液中进行 加成时,除生成1,2-二溴乙烷外,还生成1-氣-2-溴乙烷和2-溴乙醇。 CH2=CH2 Br2-NaCL H2O>BrCH2CH2Br BrCH2CH2CI +BICH2CH2OH 第一步,反应是被极化的溴分子中带微正电荷的溴原子(Br“)首先向乙烯中的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