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无机化学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中心
1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实 验 中 心
目录 1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2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5 3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8 4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13 5磺基水杨酸合铜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7 6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性质 .21 7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 25 8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30 9水溶液中Na+、K+、NH4+、Mg2+、Ca2+、Ba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31 10P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5 11DS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43 12水溶液中Ag、Pb2+、Hg2+、C2+、B+、Z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47 13D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54 14水溶液中Fe3+、C02+、N2+、M+、A1+、Cr3+、Zn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59 15阴离子定性分析 .63
2 目 录 1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1 2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5 3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8 4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13 5 磺基水杨酸合铜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17 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性质......................................................................................21 7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25 8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30 9 水溶液中 Na +、K+、NH4 +、Mg 2+、Ca 2+、Ba 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31 10 P 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5 11 DS 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43 12 水溶液中 Ag +、Pb 2+、Hg 2+、Cu 2+、Bi 3+、Zn 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47 13 D 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54 14 水溶液中 Fe 3+、Co 2+、Ni 2+、Mn 2+、Al 3+、Cr 3+、Zn 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59 15 阴离子定性分析....................................................................................................63
1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1.1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度、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和 活化能: 3、练习依据实验数据作图,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 1.2预习与思考 1.预习化学反应速度理论以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有 关内容。 2.思考下列问题: 1)在向KI、淀粉和Na2S2O3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s时,为什么必须越 快越好? 2)在加入NH4)2S2Og时,先计时后搅拌或者先搅拌后计时,对结果各有何 影响? 1.3实验提要 测反应速率 在水溶液中,NH42S2O8与KI发生如下反应: (NH4)2 S2O8+3KI==(NH4)2S04 +K2S04+KI3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20g2+3==2S042-+13 (1) y=AIS2O1=k [S2Os- 式中,△S20g2]为S2O82在△t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值,[S2O82-]、 分别为两种离子初始浓度(mol·Ll),k为反应速度常数,m和n为反应级数。 为了能够测定N2S2O3溶液和作为指示剂的淀粉溶液,这样在反应(1)进行 的同时,也进行着如下的反应: 2S2032-+I3==S4062.+3I (2) 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几乎瞬间完成,而反应(1)却慢的多,所以由反
1 1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1.1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度、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和 活化能; 3、练习依据实验数据作图,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 1.2 预习与思考 1. 预习化学反应速度理论以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有 关内容。 2. 思考下列问题: 1)在向 KI、淀粉和 Na2S2O3 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 时,为什么必须越 快越好? 2)在加入(NH4)2S2O8 时,先计时后搅拌或者先搅拌后计时,对结果各有何 影响? 1.3 实验提要 测反应速率 在水溶液中,(NH4)2S2O8与 KI 发生如下反应: (NH4)2 S2O8 + 3KI === (NH4)2SO4 + K2SO4 + KI3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2O8 2- + 3I - === 2 SO4 2- + I3 - (1) ν =- 2 2 8 [S O ] t − = k [S2O8 2- ] m [I- ] n 式中,Δ[S2O8 2- ] 为 S2O8 2-在 Δt 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值,[S2O8 2- ]、[I- ] 分别为两种离子初始浓度(mol·L -1),k 为反应速度常数,m 和 n 为反应级数。 为了能够测定 Na2S2O3 溶液和作为指示剂的淀粉溶液,这样在反应(1)进行 的同时,也进行着如下的反应: 2S2O3 2- + I3 - === S4O6 2- + 3I- (2) 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几乎瞬间完成,而反应(1)却慢的多,所以由反
应(1)生成的立刻与S2O2作用生成无色的S4O62和,因此在反应开始阶段, 看不到碘与淀粉作用显示出来的特有蓝色。但是一旦N2S2O3耗尽,反应(1) 继续生成的微量I:立即使淀粉溶液呈现特有的蓝色。所以蓝色的出现就标志着 反应(2)的完成。 从反应方程式(1)和(2)的计量关系可以看出,S2O82浓度减少的量等于 S2032-减少量的一半,即 4S,0=4S,0 2 由于S2O32在溶液显示蓝色时己全部耗尽,所以△S2O32]实际上就是反应开 始时N2S2O,的初始浓度。因此,只要记下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所需要的 时间△,就可以就算反应(1)的平均反应速度.AS,0] △ 在固定[S2O2],改变S2Og2]和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实验,测得不同条件 下的反应速度,就能根据v=k[S2Og2]m]”的关系推出反应的反应级数。 再由下式可进一步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 k= [S202[UW 根据阿雷尼乌斯公式,反应速度常数k与反应温度有如下关系: Lgk=-Ea/2.303RT+IgA 式中,E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因此,只要测 得不同温度时的k,以gk对1/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的 活化能Ea: 斜率=-Ea2.303R 1.4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 液体试剂:NH42S2Os(0.20mol·Ll)、KI(0.20mol·L-l)、Na2S2O3 (0.010mol·L1)、KN03(0.20mol·L)、NH4)2S04(0.20mol·Ll)、 CuNO32(0.02mol·Ll)、淀粉溶液0.2%(m)。 1.5实验内容
2 应(1)生成的 - 3 I 立刻与 S2O3 2-作用生成无色的 S4O6 2-和 I -,因此在反应开始阶段, 看不到碘与淀粉作用显示出来的特有蓝色。但是一旦 Na2S2O3 耗尽,反应(1) 继续生成的微量 - 3 I 立即使淀粉溶液呈现特有的蓝色。所以蓝色的出现就标志着 反应(2)的完成。 从反应方程式(1)和(2)的计量关系可以看出,S2O8 2-浓度减少的量等于 S2O3 2-减少量的一半,即 2- 2- 2 3 2 8 [S O ] [S O ]= 2 由于 S2O3 2-在溶液显示蓝色时已全部耗尽,所以 Δ[S2O3 2- ]实际上就是反应开 始时 Na2S2O3 的初始浓度。因此,只要记下从反应开始到溶液出现蓝色所需要的 时间 Δt,就可以就算反应(1)的平均反应速度- 2 2 8 [S O ] t − 。 在固定[S2O3 2- ],改变[S2O8 2- ]和[I- ]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实验,测得不同条件 下的反应速度,就能根据 ν = k [S2O8 2- ] m [I - ] n 的关系推出反应的反应级数。 再由下式可进一步求出反应速度常数 k 2 2 8 [ ] [ ] m n k S O I v − − = 根据阿雷尼乌斯公式,反应速度常数 k 与反应温度有如下关系: Lgk=-Ea/2.303RT + lgA 式中,Ea 为反应的活化能,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因此,只要测 得不同温度时的 k,以 lgk 对 1/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的 活化能 Ea: 斜率 = -Ea/2.303R 1.4 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大试管、量筒、秒表、温度计。 液 体 试 剂 : (NH4)2S2O8(0.20mol·L -1 ) 、 KI ( 0.20mol·L -1 )、 Na2S2O3 ( 0.010mol·L -1 ) 、 KNO3(0.20mol·L -1 ) 、 (NH4)2SO4(0.20mol·L -1 ) 、 Cu(NO3)2(0.02mol·L -1 )、淀粉溶液 0.2%(m)。 1.5 实验内容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室温下按下表各溶液用量进行实验。先分别量取KI、淀粉、Na2S2O3溶液于 1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量取NH42S2O8溶液,迅速加到烧杯中, 同时按动秒表,立刻用玻璃棒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刚一出现蓝色,立即 停止计时。记录反应时间。 室温 实验编号 I IV 0.20mol/L (NH4)2S208 20 10 5.0 20 20 0.20 mol/L KI 20 20 20 10 5.0 试剂用量 0.010mol/L Na2S203 8.0 8.0 8.0 8.0 8.0 mL 0.2g/dm3淀粉溶液 4.0 4.0 4.0 4.0 4.0 0.20 mol/L KNO3 0 0 0 10 15 0.20mol/L (NH4)2SO4 0 10 15 0 0 混合液中 (NH4)2S2Os 反应的起 KI 始始浓度 Na2S203 mol/L 反应时间△s S2Og2-的浓度变化△Cs2og2mol/L 反应速率v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在实验编号2~5中所减少的KI 或NH4)2S2Og的量分别用KNO3和NH4)2SO4溶液补充。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按上表实验V的药品用量分别加入KI、淀粉、Na2S2O3和KNO3溶液于150 mL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在一个大试管中加入NH42S2Os溶液,将烧杯 和试管中的溶液控制温度在283K的条件下,把试管中的NH42S2Og迅速倒入烧 杯中,搅拌,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分别在293K、303K和313K的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在(1)高于室温:(2)高于室温10℃:(3)低于室温1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3 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室温下按下表各溶液用量进行实验。先分别量取 KI、淀粉、Na2S2O3 溶液于 150 mL 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量取(NH4)2S2O8 溶液,迅速加到烧杯中, 同时按动秒表,立刻用玻璃棒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刚一出现蓝色,立即 停止计时。记录反应时间。 室温 ℃ 实验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试剂用量 mL 0.20mol/L (NH4)2S2O8 20 10 5.0 20 20 0.20 mol/L KI 20 20 20 10 5.0 0.010mol/L Na2S2O3 8.0 8.0 8.0 8.0 8.0 0.2g/dm3 淀粉溶液 4.0 4.0 4.0 4.0 4.0 0.20 mol/L KNO3 0 0 0 10 15 0.20mol/L (NH4)2SO4 0 10 15 0 0 混合液中 反应的起 始始浓度 mol/L (NH4)2S2O8 KI Na2S2O3 反应时间△t/s S2O8 2-的浓度变化△C S2O8 2- /mol/L 反应速率 v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在实验编号 2~5 中所减少的 KI 或(NH4)2S2O8的量分别用 KNO3和(NH4)2SO4溶液补充。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按上表实验Ⅳ的药品用量分别加入 KI、淀粉、Na2S2O3 和 KNO3 溶液于 150 mL 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在一个大试管中加入(NH4)2S2O8 溶液,将烧杯 和试管中的溶液控制温度在 283K 的条件下,把试管中的(NH4)2S2O8 迅速倒入烧 杯中,搅拌,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分别在 293K、303K 和 313K 的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在⑴高于室温;⑵高于室温 10℃;⑶低于室温 1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