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我们日常中的斗争就是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性。 2.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7.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8.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9.事物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10.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 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13.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它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 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②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我们日常中的斗争就是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性。 2.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7.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8.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9.事物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10.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 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13.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它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 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协调性。这反映了 ①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到2018末,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 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 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15.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 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 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段话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④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②③④ 16.一年有四季之分,饮茶也四时有别。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 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这体现了 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事物的客观属性及功能决定其价值的大小 ④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多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实行“一对夫妻生育 胎”到后来的“双独二胎”,2014年又提出“单独二胎”,2015年全面实施“二 胎”政策。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从古代的“闾里制”、“街坊制”到现代的“单位大院”、“居民小区”,再到如
14.到 2018 末,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 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 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15.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 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 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段话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④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一年有四季之分,饮茶也四时有别。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 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这体现了 ①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事物的客观属性及功能决定其价值的大小 ④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多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80 年代实行“一对夫妻生育一 胎”到后来的“双独二胎”,2014 年又提出“单独二胎”,2015 年全面实施“二 胎”政策。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从古代的“闾里制”、“街坊制”到现代的“单位大院”、“居民小区”,再到如
今倡导的“街区制”,中国的城市居民住宅区经历的从封闭、相对封闭到开放的 演变历程表明 ①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居住环境的斗争性可以转化为同一性 ③居民住宅区的演变取决于安全感和审美观的变化 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制约人类群体的活动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19.漫画《此一时,彼一时》提醒我们 第19题图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突出重点 ②矛盾双方的贯通是有条件的,要坚守底线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要明辨是非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防微杜渐 A.②④ B.①④ C.②③D.①③ 20.下列诗句蕴涵的寓意与右面漫画相同的是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 B.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D.不登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21.中外研究人员在牲畜和身上发现了一种能对抗强效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基 因MR-1,携带这种基因的耐药菌目前只在中国发现,耐药菌的出现与养殖行业 滥用多粘菌素这种抗生素脱不了干系,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工业化农业产生的生态问题呼唤正确价值观的回归②事物的量变到达一定程 度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③认识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就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④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 系有时可以忽略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漫画《打“气”》意在告诉学生() 次偶然失利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并不决定一生 物发展是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急率
今倡导的“街区制”,中国的城市居民住宅区经历的从封闭、相对封闭到开放的 演变历程表明 ①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居住环境的斗争性可以转化为同一性 ③居民住宅区的演变取决于安全感和审美观的变化 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制约人类群体的活动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漫画《此一时,彼一时》提醒我们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突出重点 ②矛盾双方的贯通是有条件的,要坚守底线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要明辨是非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防微杜渐 A. ②④ B.①④ C. ②③ D.①③ 20.下列诗句蕴涵的寓意与右面漫画相同的是( )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 B.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D.不登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21.中外研究人员在牲畜和身上发现了一种能对抗强效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基 因 MCR-1,携带这种基因的耐药菌目前只在中国发现,耐药菌的出现与养殖行业 滥用多粘菌素这种抗生素脱不了干系,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工业化农业产生的生态问题呼唤正确价值观的回归 ②事物的量变到达一定程 度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③认识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就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④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 系有时可以忽略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漫画《打“气”》意在告诉学生(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 第 19 题图
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3.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 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 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从中我们获得的晢学感悟是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 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 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 实现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儒家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如何对待儒学问题上,国 学大师汤一介则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对“反本开新” 理解正确的是()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反本开新”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 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 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 )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 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 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 实现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儒家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如何对待儒学问题上,国 学大师汤一介则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对“反本开新” 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反本开新”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6.对收入差距扩大应分层对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也 是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加以肯定。第二层次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的 代价。第三层次是属于过高的代价,或者说是不应该付出的部分,应该防止和避 免。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的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7.针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 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 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变革上层建筑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抓住主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208年致府工作报告》指出,受当前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 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 的原理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9.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为寻求 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必须正确处理“破” 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下列关于“破” 与“立”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对收入差距扩大应分层对待: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也 是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加以肯定。第二层次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的 代价。第三层次是属于过高的代价,或者说是不应该付出的部分,应该防止和避 免。对收入差距分层对待的观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7.针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 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 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变革上层建筑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和抓住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8 年致府工作报告》指出,受当前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 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的原理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2018 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为寻求 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必须正确处理“破” 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下列关于“破” 与“立”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