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型:新授讲读主备人:梁建 审核:三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札记 时间:2009年08月08日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 学习难点: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 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 耸立()迂回()凝视() 啜泣 纳罕()瘦骨嶙峋()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陡峭()着眼() 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诚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奇,诧异。 啜泣:抽泣,低声哭泣 3)运用 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 美观。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 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学习札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型:新授 讲读 主备人:梁建 审核:三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9 年 08 月 08 日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 巧。 学习难点: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 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眼( ) (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诫。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奇,诧异。 啜泣:抽泣,低声哭泣。 (3)运用 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 美观。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3.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 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学习札记 学习札记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 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2)读后讨论 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 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b.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 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 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1)请同学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 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学习札记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 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 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b.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 的是什么?)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 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 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 示例: ﹙1﹚请同学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3﹚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 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学习札记
(4)“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5)“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 (6)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 (7)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8)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 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 (9)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 更好些?说说理由。 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 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三.巩固·延伸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学习札记
﹙4﹚“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5﹚“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 ﹙6﹚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 意? ﹙7﹚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8﹚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 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 ﹙9﹚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 更好些?说说理由。 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 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三.巩固·延伸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学习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