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一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 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一一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一一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 黯然伤神) 庞然大物一一庞然,高而大的样子。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仙多用来形容 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 五、课外作业 1、抄写黑板上的生字词、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释。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 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 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 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 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 子跟台子一般髙,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 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 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 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 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 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六、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板书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一一群鹤舞于空中一一怡然称快 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一一森林、野兽、丘壑一一怡然自得 鞭逐虾蟆:癞虾蟆一一庞然大物一一大快人心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 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
21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害怕,看见一草一木都像是追兵。形 容几段惊恐疑惧,或者妄自惊扰。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课后)。 怡然自得——形容心满意足、十分愉快的样子。(同义词:怡然自乐,反义词: 黯然伤神) 庞然大物——庞然,高而大的样子。指形体、体积很巨大的东西。仙多用来形容 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虚弱的东西。(同义词:硕大无朋,反义词:秋毫之末) 五、课外作业 1、抄写黑板上的生字词、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把握文意 1、句意解释。 2、参考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 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 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 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 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 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 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 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 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 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 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 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六、思考、研讨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物外之趣。 2、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板书: 观蚊成鹤: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怡然称快 神游山林:草丛、虫蚁、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鞭逐虾蟆:癞虾蟆——庞然大物——大快人心 3、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 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
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 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 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 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像,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 之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 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 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 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 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 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 识美。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九、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每日五分钟》第5课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4、第二天默写课文 十、教学反思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 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 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22 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 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 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 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像,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 之趣”。 6、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 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 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 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 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七、体验与思考 1、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 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 识美。 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九、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每日五分钟》第 5 课。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 4、第二天默写课文。 十、教学反思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一、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 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 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可以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 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 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 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 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自我介绍,所以要 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做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 的场景中做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 的风采,文明得体的应答 3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 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 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 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 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 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 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 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建议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占4课时(2课时口语交际, 2课时作文及讲评) 活动评价 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情况,给出分数。 1.口语交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参与意识;二、说话的内容和 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从两点评价:一、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二、文章是否有新 意,是否写出了个性。第二点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 对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而言。 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 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 1.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练什么,怎么 练呢?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 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又希望 它开花的做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 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 句逗读得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岀语气神情,才算合格。要练说话,要求说话 字不苟,清楚完整。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这个,这个 “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
23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可以把全班同学先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介绍自己。 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作自我推荐或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可以 由几位同学或老师扮演考官,并事先准备一些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 2.本单元的三项活动同样是作自我介绍,但是目的却不尽相同。活动一, 目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介绍要尽可能地全面,说 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活动二,是学生为了承担某项工作而作自我介绍,所以要 重点突出,就自己从事该项工作的优势做集中阐述。活动三,是让学生在假设 的场景中做自我推荐,趣味性、目的性强,重在在双方的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 的风采,文明得体的应答。 3.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选 择、设计和组织,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过,鉴于 本次活动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教师可以多一些指导。 4.无论进行哪一项活动,每位同学在自我介绍后都应留出一点听众提问的 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 的互动空间。 5.可先布置口语交际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纲,不得写成书面文稿;在 完成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练习。 6.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造良好的说话 环境;写作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怎样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如突出 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等。务必强调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 7.建议在两周内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占 4 课时(2 课时口语交际, 2 课时作文及讲评)。 三、活动评价 教师可根据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的具体情况,给出分数。 1.口语交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参与意识;二、说话的内容和 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从两点评价:一、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二、文章是否有新 意,是否写出了个性。第二点可以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 对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对一句话、一个词语而言。 3.建议从第一次作文起,为每个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以便如实、全面了解 学生七至九年级阶段的写作发展水平。 四、有关资料 1.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练什么,怎么 练呢?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 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得练眼、练手。 过去教语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又希望 它开花的做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 练口,要从发音练起。要从小训练发音准确,清晰。发音含糊,拖泥带水,把词 句中的某些音节“吃掉”之类的现象,必须纠正。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 句逗读得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才算合格。要练说话,要求说话 一字不苟,清楚完整。说稀里糊涂的话,说半截话,都应当纠正。“这个,这个” “那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东西,应当避免。进一步要求说话爽朗流利
有条理。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张志公《说“练”》)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 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 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 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讲,说话中 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 色来表情达意。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说话教学的 具体目标是: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说话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 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用词妥帖,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无语 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先想再说 敏于表达,不讲粗话。说话教学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教学和会话体说话教学。独 白体说话教学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讲故事、口头作文、演 讲等教学方式;会话体说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对话、讨论、辩论等。说话教学还 可以与读文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随机进行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第24页) 3.学生习作 十六岁两面的我 副沉沉的眼镜,一张文静的面孔,那就是我。从小由于妈妈严格的管理, 我很听话,凡是见过面的长辈无不夸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我被一种模式固定住了,使我无法挣脱。每当我想随心所欲地做一些在长辈看来 是越轨的事时,便觉得像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于是乎马上恢复了好孩子的面 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一天天成长起来。我的体内时时涌起一股股的活力, 好像要冲破我的身体窜出来。渐渐的,我开始有些管不住自己。放学以后在街上 骑车兜风的队伍里悄悄出现了我的身影,操场上横冲直撞的足球队中也时不时闪 出了我的面孔。我不知不觉地扮演着两种角色:在学校里我很活跃,嬉笑怒骂无 所顾忌,十六岁的男孩嘛,这无可非议;在家里,我很听话,办事总是小心翼翼, 听话的懂事的孩子嘛,这也很正常。有时,连我自己都很惊讶,我怎么变得这么 快?我简直是个天才的演员。为此,我甚至曾经打算去考电影学院,将来说不准 弄成个小明星当当。 十六岁将离我而去,我的脸上悄悄的出现了一片“青春美丽小豆包”,声音 突然粗了不少。可我的两面角色却始终没变。两时、两地都没有什么人强迫我干 这干那,而我却真有些身不由己。两副面孔,一个沉稳,一个活泼,我都喜欢 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妈妈的单位吃午饭,和妈妈碰上了张阿姨,“瞧这 娘儿俩,多好,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儿子该知足了,多稳重。现在这么沉稳的男孩 子不多喽!看我们家那个……”妈妈喜笑颜开,忙着应付,我却连大气也不敢出 按照标准的姿势站在妈妈的身后,脸上挂着一丝应有的微笑。“妈,我回学校复 习去了。”我转过身,用适中的步子走出楼门,背后又传来一阵赞叹。路上碰到 了几位同学,我们一起走着。我们时而高谈阔论,海吹神侃,时而被某君的妙语 连珠逗得无所顾忌地哈哈大笑,我身上仿佛放下千斤重担,一片轻松。我换上另 张面孔,引来路人一双双带着些许不安和叹息的眼光:“现在的学生呀,真
24 有条理。所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等现象,都应当纠正。 (张志公《说“练”》) 2.说话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 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说话教学,能够发展学生 的语言表达和接收能力,活跃思想,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说话是运用有声语言 通过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浓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讲,说话中, 短句多,长句少;自然句多,严密句少;并常运用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 色来表情达意。进行说话教学,必须充分注意说话本身的本质特点。说话教学的 具体目标是: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受听;说话有实在的内容和明确的观点, 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用词妥帖,语句完整,句式灵活,无语 法错误;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说话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先想再说, 敏于表达,不讲粗话。说话教学可以分为独白体说话教学和会话体说话教学。独 白体说话教学可以采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复述、转述、讲故事、口头作文、演 讲等教学方式;会话体说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对话、讨论、辩论等。说话教学还 可以与读文教学、写作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随机进行。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第 24 页) 3.学生习作 十六岁两面的我 一副沉沉的眼镜,一张文静的面孔,那就是我。从小由于妈妈严格的管理, 我很听话,凡是见过面的长辈无不夸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我被一种模式固定住了,使我无法挣脱。每当我想随心所欲地做一些在长辈看来 是越轨的事时,便觉得像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于是乎马上恢复了好孩子的面 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一天天成长起来。我的体内时时涌起一股股的活力, 好像要冲破我的身体窜出来。渐渐的,我开始有些管不住自己。放学以后在街上 骑车兜风的队伍里悄悄出现了我的身影,操场上横冲直撞的足球队中也时不时闪 出了我的面孔。我不知不觉地扮演着两种角色:在学校里我很活跃,嬉笑怒骂无 所顾忌,十六岁的男孩嘛,这无可非议;在家里,我很听话,办事总是小心翼翼, 听话的懂事的孩子嘛,这也很正常。有时,连我自己都很惊讶,我怎么变得这么 快?我简直是个天才的演员。为此,我甚至曾经打算去考电影学院,将来说不准 弄成个小明星当当。 十六岁将离我而去,我的脸上悄悄的出现了一片“青春美丽小豆包”,声音 突然粗了不少。可我的两面角色却始终没变。两时、两地都没有什么人强迫我干 这干那,而我却真有些身不由己。两副面孔,一个沉稳,一个活泼,我都喜欢。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妈妈的单位吃午饭,和妈妈碰上了张阿姨,“瞧这 娘儿俩,多好,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儿子该知足了,多稳重。现在这么沉稳的男孩 子不多喽!看我们家那个……”妈妈喜笑颜开,忙着应付,我却连大气也不敢出, 按照标准的姿势站在妈妈的身后,脸上挂着一丝应有的微笑。“妈,我回学校复 习去了。”我转过身,用适中的步子走出楼门,背后又传来一阵赞叹。路上碰到 了几位同学,我们一起走着。我们时而高谈阔论,海吹神侃,时而被某君的妙语 连珠逗得无所顾忌地哈哈大笑,我身上仿佛放下千斤重担,一片轻松。我换上另 一张面孔,引来路人一双双带着些许不安和叹息的眼光:“现在的学生呀,真
是……”而我们毫不顾忌这些,依旧开怀大笑,胡吹说笑。“王东!”一个带着怒 意而熟悉的声音冲入耳中。“糟了,怎么碰上了?”我的心格登一下,“妈。”我边 说边缓缓转过身。“准挨训。”我心里想,默默地跟在妈的后边。果不出所料 进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你怎么可以这样走在大街上呢,一点规矩都没有, 这么肆无忌惮,旁人怎么看你,你知道吗?……”这时,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 “妈,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干点事了,我长大了!”我用异常平静的语调说道。妈 妈一愣,似乎原先想好的“训导”都噎在了喉咙里,她转过身,走回了卧室。“你 是长大了,我都快忘了。唉!”这一生重重的叹息震撼了我的心。我错了?不;妈 妈错了?没有。谁错了呢?我一片茫然。 从此,我再也不演两面人了。在家,我显出文静本色,但不死板;在外,我 多一份活力,但不疯狂。两个“我”,我都喜欢,但我不要刻意地装扮,我要 个真实的我展视在人们面前。也许几年后,我再看这件事会觉得可笑,可我忘不 了它。我喜欢十六岁—一那个两面的我。我不会忘记,那一夜,我没有睡好,第 次失眠了 理想 流沙河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 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 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 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 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 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 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 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25 是……”而我们毫不顾忌这些,依旧开怀大笑,胡吹说笑。“王东!”一个带着怒 意而熟悉的声音冲入耳中。“糟了,怎么碰上了?”我的心格登一下,“妈。”我边 说边缓缓转过身。“准挨训。”我心里想,默默地跟在妈的后边。果不出所料,一 进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你怎么可以这样走在大街上呢,一点规矩都没有, 这么肆无忌惮,旁人怎么看你,你知道吗?……”这时,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 “妈,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干点事了,我长大了!”我用异常平静的语调说道。妈 妈一愣,似乎原先想好的“训导”都噎在了喉咙里,她转过身,走回了卧室。“你 是长大了,我都快忘了。唉!”这一生重重的叹息震撼了我的心。我错了?不;妈 妈错了?没有。谁错了呢?我一片茫然。 从此,我再也不演两面人了。在家,我显出文静本色,但不死板;在外,我 多一份活力,但不疯狂。两个“我”,我都喜欢,但我不要刻意地装扮,我要一 个真实的我展视在人们面前。也许几年后,我再看这件事会觉得可笑,可我忘不 了它。我喜欢十六岁——那个两面的我。我不会忘记,那一夜,我没有睡好,第 一次失眠了…… 理 想 流沙河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 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 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 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 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 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 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 年 11 月 11 日生在成 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 20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