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19届中考语文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 页,第Ⅲ卷11至14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单选题共30分) 温馨提示: 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按要求填涂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e) 愧赧(nan)不屑置辨世外桃源 B.莅临(1)埋怨(man)气冲斗牛颠沛流离 C.羁绊(ban)蛮横(heng)弹精竭虑 咄咄逼人 D.拜谒(e)斡旋(w) 怪诞不经 郑重其事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以唱古诗的崭新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置疑的作 用 B.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让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C.修缮一新的开江橄榄大道车水马龙,各种戛然而止的拥堵现象一扫而光 D.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节上演的电影《流浪地球》,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纷纷为导演的前瞻意识点赞 B.甘棠镇一年一度的“火龙”盛会,点燃开江人民歌舞升平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D.2019年3月12日,昆山“反杀”案被写入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为正当 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 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 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 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A】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 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 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
1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2019 届中考语文适应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说明:本试卷分为 I 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10 页,第Ⅲ卷 11 至 14 页。全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单选题共 30 分) 温馨提示: 1.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按要求填涂在机读卡上。 2.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愧赧.(nǎn) 不屑置辨 世外桃源 B.莅.临(lì) 埋.怨(mán) 气冲斗牛 颠沛流离 C.羁绊.(bàn) 蛮横.(hèng) 弹精竭虑 咄咄逼人 D.拜谒.(è) 斡.旋(wò) 怪诞不经 郑重其事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以唱古诗的崭新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置疑 ....的作 用。 B.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让亚欧各国息息相通 ....,共同繁荣。 C.修缮一新的开江橄榄大道车水马龙,各种戛然而止 ....的拥堵现象一扫而光。 D.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 ....,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上演的电影《流浪地球》,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纷纷为导演的前瞻意识点赞。 B.甘棠镇一年一度的“火龙”盛会,点燃开江人民歌舞升平。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D.2019 年 3 月 12 日,昆山“反杀”案被写入 2019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为正当 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 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 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 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A】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 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 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
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 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 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大 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 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 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另一个关于A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 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 《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 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 析Ⅹ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 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选自《读者》有删改 【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 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 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漸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 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 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 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 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 5.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 B.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 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 C.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 智能所替代。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 由 6.下列有关“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成本的降低。 B.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 C.人脑和电脑直接联合工作,形成了“脑机混合”增强版智能,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提高。 D.“双刃剑”是指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人工智能发展的危害就是有可能影响就业(机器排 斥人工)、垄断信息、运行成本高企。 7.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2 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 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 入 2.0 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 年后的 AI2.0 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大 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 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 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另一个关于 A 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 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 《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 AI 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 AI 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 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 AI 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 分 析Ⅹ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 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 (选自《读者》有删改) 【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 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 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漸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 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 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 2016 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 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 3000 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 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 5.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 B.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 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 C.目前,在全球最大的 12 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 智能所替代。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 由。 6.下列有关“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成本的降低。 B.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 2.0 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 C.人脑和电脑直接联合工作,形成了“脑机混合”增强版智能,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提高。 D.“双刃剑”是指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人工智能发展的危害就是有可能影响就业(机器排 斥人工)、垄断信息、运行成本高企。 7.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到那个时候”指 30 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严密性。 B.本选文重点说明“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好前景。 C.AI的能力无可估量,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A”完全控制,世界将变得更为秩序井然 D.“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 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 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 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威 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 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 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 (《板桥善诵》节选)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极 B.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迩:近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D.假诸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①以中有足乐者 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B.于: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C.而:①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D.乎:①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书有弗记者乎?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 弃 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3 性、严密性。 B.本选文重点说明“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好前景。 C.AI 的能力无可估量,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AI”完全控制,世界将变得更为秩序井然。 D.“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 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 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 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 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 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威 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 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 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 (《板桥善诵》节选)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极) B.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迩:近)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D.假诸.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①以.中有足乐者 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B.于: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C.而:①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D.乎:①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书有弗记者乎.?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 弃。 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 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第Ⅱ卷阅读·感悟(50分) 四、古诗文阅读·赏析·感悟(17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分) 译文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2分) 译文 12.拓展探究(3分) 【链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 3.诗歌赏析。(5分) 【甲】野望王绩 【乙】南乡子李殉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2分) 答: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 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3分)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感情和 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但是从古至今,战争从没有在人类历史的篇章中消失过。让我们吟咏 古今诗中描写战争的华章,寄寓我们轻狂少年的爱国之情 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国破山河在,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5)报君黄金台上意 五、现代文阅读(23 (一)记叙类文本阅读(12分) 父亲的轮廓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4 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 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第Ⅱ卷阅读·感悟(50 分) 四、古诗文阅读·赏析·感悟(17 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 分) 译文: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2 分) 译文: 12.拓展探究(3 分) 【链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 答: 。 3.诗歌赏析。(5 分) 【甲】野望 王绩 【乙】南乡子 李殉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2 分) 答: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 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3 分) 答: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感情和 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但是从古至今,战争从没有在人类历史的篇章中消失过。让我们吟咏 古今诗中描写战争的华章,寄寓我们轻狂少年的爱国之情。 (1) ,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 。 (3)国破山河在, 。 (4)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5)报君黄金台上意, 。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记叙类文本阅读(12 分)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 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 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 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 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 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 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 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 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晩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 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 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 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 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 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 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 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 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 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 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 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 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 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 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 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 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 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 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 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 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 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 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 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 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 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
5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 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 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 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 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 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 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 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 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晩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 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 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 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 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 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 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 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 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 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 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 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 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 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 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 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 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 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 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 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 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 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 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 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 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 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