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在5~20℃,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冷泉、 深海、冷冻场所及冷藏食品中。 例:假单孢菌中的某些嗜冷菌在低温下生长,常引起冷 藏食品的腐败。 •嗜冷微生物在低温下生长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据 推测有两种原因: ①它们体内的酶能在低温下有效地催化,在高温下酶活 丧失②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温下也能保 持半流动状态,可以进行物质的传递
低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在5~20℃,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冷泉、 深海、冷冻场所及冷藏食品中。 例:假单孢菌中的某些嗜冷菌在低温下生长,常引起冷 藏食品的腐败。 •嗜冷微生物在低温下生长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据 推测有两种原因: ①它们体内的酶能在低温下有效地催化,在高温下酶活 丧失②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温下也能保 持半流动状态,可以进行物质的传递
中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 ℃,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室温型主要为腐生或植物寄生,在植物或土壤中。 •体温型主要为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高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为50 ℃ ~60 ℃,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和土壤中。 •在高温下能生长的原因:①酶蛋以及核糖体有较强的抗热性 ②核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核酸中G+C含量高(tRNA), 可提供形成 氢键,增加热稳定性 )。 ③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较高温度下能维持正常的液 晶状态
中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 ℃,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室温型主要为腐生或植物寄生,在植物或土壤中。 •体温型主要为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高温型微生物: •最适生长温度为50 ℃ ~60 ℃,主要分布在温泉、堆肥和土壤中。 •在高温下能生长的原因:①酶蛋以及核糖体有较强的抗热性 ②核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核酸中G+C含量高(tRNA), 可提供形成 氢键,增加热稳定性 )。 ③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较高温度下能维持正常的液 晶状态
高温微生物的特点: •生长速度快,合成大分子迅速,可及时修复高温 对其造成的分子损伤。 •耐高温菌具应用优势: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染 菌、缩短发酵周期等方面具重要意义
高温微生物的特点: •生长速度快,合成大分子迅速,可及时修复高温 对其造成的分子损伤。 •耐高温菌具应用优势:在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染 菌、缩短发酵周期等方面具重要意义
菌 名 生长温度 发酵温度 累积产物温度 ( ℃ ) ( ℃ ) ( ℃ )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7 47 37 S.lactis 34 40 产细胞:25~30 产乳酸:30 Streptomyces griseus 37 28 _ Corenybacterium pekinense 32 33~35 _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37 33 _ Penicilium chrysogenum 30 25 20 以青霉素的生产为例:培养165小时采用分段控制温度的方法, 其青霉素产量比始终在30 ℃培养提高了14.7%。 分段控制方式:0~5小时,30 ℃;5~40小时,25 ℃; 40~125小时,20 ℃;125~165小时,25 ℃。 ★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最适温度 •微生物不同生理活动要求不同温度,所以, • 最适生长温度 ≠ 发酵速度快、积累代谢产物多
菌 名 生长温度 发酵温度 累积产物温度 ( ℃ ) ( ℃ ) ( ℃ )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37 47 37 S.lactis 34 40 产细胞:25~30 产乳酸:30 Streptomyces griseus 37 28 _ Corenybacterium pekinense 32 33~35 _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37 33 _ Penicilium chrysogenum 30 25 20 以青霉素的生产为例:培养165小时采用分段控制温度的方法, 其青霉素产量比始终在30 ℃培养提高了14.7%。 分段控制方式:0~5小时,30 ℃;5~40小时,25 ℃; 40~125小时,20 ℃;125~165小时,25 ℃。 ★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最适温度 •微生物不同生理活动要求不同温度,所以, • 最适生长温度 ≠ 发酵速度快、积累代谢产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