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临川区2013年初三毕业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横亘(gen)磐石觞(gong)筹交错张惶失措 B.谄媚(chan)徇私戛然而止(ja)轻飞曼舞 C.迤逦(11)膺品缠绵悱恻(fei)通霄达旦 D.鱼鳔(piao)涟漪锐不可当(dang)不径而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C.如果看一张地图,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四川省雅安市发生地震后,“企业公民”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B.禽流感疫情出现20多天以来,我省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多元。 C.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消灭乃至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D.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养生文化,加多宝一直在不断丰富加多宝凉茶品牌 4.以下承接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尤其在当下,收益分配不合理,贫富悬殊,道德失陷,公信力降低,人的生存成本和压力空前巨大。② 人人都焦虑,都有饥饿感,注意力被牢牢绑架在“物质”大风车上。③从国民精神上讲,现在到了太实的 时期,很物质、很物理、很生理的“实”。④像《蜗居》中刻画的那样,一套住房就让你人生透支,一辈 子没别的心思了。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⑥①②④ D.②④① 5.下列填入语段空缺处,最能表现侯賽因关键时刻驾机躲过撞山危险的一项是()(2分) 人们一谈起约旦国王侯赛因,就会想起暗杀、阴谋、冷枪、炸弹和毒药,这不无道理的。 1958年,侯赛因驾机同王叔去欧洲游览,途中又遇不测,两驾不明国籍的飞机轮番向国王的座机开火。侯 赛因加大油门,终于甩掉了那两架飞机,但抬头一看,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一一一座大山高高地矗立在面前。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飞机向大山撞去的瞬间, 仅仅几秒钟,避免了一场机 毁人亡的惨祸。 A.侯赛因突地一拉操纵杆,飞机猛地往上直升
抚州市临川区 2013 年初三毕业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横亘.(gèn) 磐石 觞.(gōng)筹交错 张惶失措 B.谄.媚(chǎn) 徇私 戛.然而止(jiá) 轻飞曼舞 C.迤逦. (lǐ ) 膺品 缠绵悱.恻(fěi) 通霄达旦 D.鱼鳔.(piāo) 涟漪 锐不可当.(dāng) 不径而走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B.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 ....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C.如果看一张地图,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四川省雅安市发生地震后,“企业公民”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B.禽流感疫情出现 20 多天以来,我省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 亿多元。 C.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消灭乃至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D.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养生文化,加多宝一直在不断丰富加多宝凉茶品牌。 4. 以下承接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尤其在当下,收益分配不合理,贫富悬殊,道德失陷,公信力降低,人的生存成本和压力空前巨大。② 人人都焦虑,都有饥饿感,注意力被牢牢绑架在“物质”大风车上。③从国民精神上讲,现在到了太实的 时期,很物质、很物理、很生理的“实”。④像《蜗居》中刻画的那样,一套住房就让你人生透支,一辈 子没别的心思了。 A.○3 ○4 ○2 ○1 B.○2 ○4 ○3 ○1 C.○3 ○1 ○2 ○4 D.○2 ○4 ○1 ○3 5. 下列填入语段空缺处,最能表现侯赛因关键时刻驾机躲过撞山危险的一项是( )(2 分) 人们一谈起约旦国王侯赛因,就会想起暗杀、阴谋、冷枪、炸弹和毒药,这不无道理的。 1958 年,侯赛因驾机同王叔去欧洲游览,途中又遇不测,两驾不明国籍的飞机轮番向国王的座机开火。侯 赛因加大油门,终于甩掉了那两架飞机,但抬头一看,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一座大山高高地矗立在面前。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飞机向大山撞去的瞬间, , 。仅仅几秒钟,避免了一场机 毁人亡的惨祸。 A.侯赛因突地一拉操纵杆,飞机猛地往上直升
B.侯赛因猛地一拉操纵杆,飞机陡地往上直升。 C.侯赛因使劲一拉操纵杆,飞机陡地往上直升。 D.侯赛因用力一拉操纵杆,飞机猛地往上直升。 6.对下面这则小故事中所隐含的道理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陶渊明归隐时,有一少年书生曾来向他请教求知之道。陶渊明便拉着少年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 你仔细地看一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盯着稻秧看,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陶渊明接着说:“其 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求知以及知 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少年听后,似有所悟。 A.学习求知如同插秧育苗,要细心观察。 B.学习求知不能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 C.学习求知要持之以恒,勤于积累。 D.学习求知要珍惜时间,勤奋刻苦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ε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指金陵(今南京市)。②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③练:白绸。④簇:聚集、簇 拥。⑤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⑥星河:此处指长江,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花,亡国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 出浩叹 B.上片最后一句描写了游艇画船映衬着白云蓝天,一群白鹭在洲渚腾空而起的壮美景象。 C.“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 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悲叹。 D.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 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侯赛因猛地一拉操纵杆,飞机陡地往上直升。 C.侯赛因使劲一拉操纵杆,飞机陡地往上直升。 D.侯赛因用力一拉操纵杆,飞机猛地往上直升。 6. 对下面这则小故事中所隐含的道理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陶渊明归隐时,有一少年书生曾来向他请教求知之道。陶渊明便拉着少年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 “你仔细地看一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盯着稻秧看,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陶渊明接着说:“其 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求知以及知 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少年听后,似有所悟。 A.学习求知如同插秧育苗,要细心观察。 B.学习求知不能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 C.学习求知要持之以恒,勤于积累。 D.学习求知要珍惜时间,勤奋刻苦。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桂 枝 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指金陵(今南京市)。②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③练:白绸。④簇:聚集、簇 拥。⑤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⑥星河:此处指长江。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花,亡国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 出浩叹。 B.上片最后一句描写了游艇画船映衬着白云蓝天,一群白鹭在洲渚腾空而起的壮美景象。 C.“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 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悲叹。 D.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 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词的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 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B.“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 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C.此词景物有虚有实,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风格雄浑,用典贴切自然 D.此词借花言志,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想落天外,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 热忱,实为词人自慨平生,孤高自许。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 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 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 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 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延( (2)书(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12.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2分) 13.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风正一帆悬。 (2)荡胸生曾云, 燕然未勒归无计 (4)山河破碎风飘絮
A.词的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 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B.“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 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C.此词景物有虚有实,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风格雄浑,用典贴切自然。 D.此词借花言志, 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想落天外,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 热忱,实为词人自慨平生,孤高自许。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3 题。(10 分)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 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 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 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 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B.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C.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D.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延( ) (2)书( ) 11.翻译下列句子。(2 分)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12.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2 分) 13.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2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4.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 1 分) (1)______,风正一帆悬。 (2)荡胸生曾云,_______。 (3)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对伏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描写易逝的自然春光的句子是: (6)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6分) 老槐物语/李晓东 ①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槐树随处可见,大多分布在街区沿路。本文中所要记述的老槐,却使我有过四 载日落时的思考。闭上眼睛,便是它的速写:伞状的树冠,水桶粗的躯干,在薄暮依稀的背景中翩若剪纸。 但是,四年来,我所见到的,仅限于老槐的腰部以上。我不知道这样一株枝繁叶茂、树影婆娑的老槐有着 怎样纵横交错、丰满发达的庞大根系。我也无从想象它的腰部以下应该是裙裾飘飘,抑或是长衫飞扬。因 为这一切都隐藏在一座老屋的中央纵深地带,那是我从未涉足过的一座老屋 ②不知道老屋的始建者当初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将一株槐树圈围在一座屋子的中央。其实,他 至少可以有两种方案:或者锯掉槐树,修房造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或者给树留出一方空间,傍树造 屋,也未尝不可。但这两种方案他都没有选择。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老槐:在一座青瓦破损, 杂草纷披的屋顶中央,突兀伸出一株老槐。夏末浓香四溢,冬至搔首问天,这真是很奇特的一道景观。 ◎第一次看见这一幕时,首当其冲的一个念头便是:屋顶上也能长树?而且这样生机勃勃,旁若 无人?那时正是深秋的一个晚上,槐叶将落未落,绿色将黄未黄,在清冷的月光中,它显出几分落寞和凄 凉。而那在月光下静默无声的宽大的屋顶,尤其神秘莫测。于是,我开始留意这屋、这槐,还有这人 ⊕这批平房,据说有四十余年的历史,那么,这株槐树当更老。四十年的老屋,斑斑驳驳,颤颤 巍巍,在静静的夜里,在遥遥的犬吠中悄悄脱落的,岂止是屋檐下萎顿的黄泥?那屋顶上长着槐树的老屋, 当有更多的沮丧在不停地脱落 ⑤在我有意无意的驻足中,我发现,一位老妇常常从那间老屋中出没。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岁 月已经使她萎缩成一粒风干的枣核,所有裸露在衣服之外的肌肤都是暗淡的,包括她的眼神,她紧抿着的 嘴角。我从未见她开口说话,也从未见别人和她说话。她往往倚着墙角,一站就是大半天。许许多多的人 在她面前走走停停,她的眼神始终空洞无物。 ⑥老槐的上半部分,在和风丽日中享受着天高云淡的辽阔,鸟瞰着五月的鲜花,呼吸着自由的 空气。因而,它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尽情散发着芬芳和健康的气息。它的下半部分,却在一座老屋中幽禁几 十载,不见日月,不闻鸟鸣。这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那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又能给老槐什么样的 眷顾呢? ⑦在望着老妇虾行的背影时,我想象屋中老槐是怎样在阴冷潮湿、烟熏火燎中苦度年华。一株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对伏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描写易逝的自然春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6 分) 老 槐 物 语/李晓东 ○1 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槐树随处可见,大多分布在街区沿路。本文中所要记述的老槐,却使我有过四 载日落时的思考。闭上眼睛,便是它的速写:伞状的树冠,水桶粗的躯干,在薄暮依稀的背景中翩若剪纸。 但是,四年来,我所见到的,仅限于老槐的腰部以上。我不知道这样一株枝繁叶茂、树影婆娑的老槐有着 怎样纵横交错、丰满发达的庞大根系。我也无从想象它的腰部以下应该是裙裾飘飘,抑或是长衫飞扬。因 为这一切都隐藏在一座老屋的中央纵深地带,那是我从未涉足过的一座老屋。 ○2 不知道老屋的始建者当初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将一株槐树圈围在一座屋子的中央。其实,他 至少可以有两种方案:或者锯掉槐树,修房造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或者给树留出一方空间,傍树造 屋,也未尝不可。但这两种方案他都没有选择。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老槐:在一座青瓦破损, 杂草纷披的屋顶中央,突兀伸出一株老槐。夏末浓香四溢,冬至搔首问天,这真是很奇特的一道景观。 ○3 第一次看见这一幕时,首当其冲的一个念头便是:屋顶上也能长树?而且这样生机勃勃,旁若 无人?那时正是深秋的一个晚上,槐叶将落未落,绿色将黄未黄,在清冷的月光中,它显出几分落寞和凄 凉。而那在月光下静默无声的宽大的屋顶,尤其神秘莫测。于是,我开始留意这屋、这槐,还有这人。 ○4 这批平房,据说有四十余年的历史,那么,这株槐树当更老。四十年的老屋,斑斑驳驳,颤颤 巍巍,在静静的夜里,在遥遥的犬吠中悄悄脱落的,岂止是屋檐下萎顿的黄泥?那屋顶上长着槐树的老屋, 当有更多的沮丧在不停地脱落。 ○5 在我有意无意的驻足中,我发现,一位老妇常常从那间老屋中出没。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岁 月已经使她萎缩成一粒风干的枣核,所有裸露在衣服之外的肌肤都是暗淡的,包括她的眼神,她紧抿着的 嘴角。我从未见她开口说话,也从未见别人和她说话。她往往倚着墙角,一站就是大半天。许许多多的人 在她面前走走停停,她的眼神始终空洞无物。 ○6 老槐的上半部分,在和风丽日中享受着天高云淡的辽阔,鸟瞰着五月的鲜花,呼吸着自由的 空气。因而,它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尽情散发着芬芳和健康的气息。它的下半部分,却在一座老屋中幽禁几 十载,不见日月,不闻鸟鸣。这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那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又能给老槐什么样的 眷顾呢? ○7 在望着老妇虾行的背影时,我想象屋中老槐是怎样在阴冷潮湿、烟熏火燎中苦度年华。一株
树,被人为地拦腰斩断,其实却又是斩而未断,咫尺天涯,永不得见。我真有些怨恨那最早建屋的人,甚 而至于开始怨恨那老妇。而那老妇浑身所散发出的陈旧的气息,又分明在暗示,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 怨妇?那么,她怨什么呢?“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她不是闺中少妇,也早已过了不知愁的年龄,尘埃就是她的凝妆,那么,她怨什么呢? ⑧一个夜晚,从梦中醒来,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我很肯定地知道,那是老槐的香味。其时正是 人间芳菲的季节,老屋又距我不远,隔一条小路,转过弯便是。白天从树下经过,看满树串串槐花,白里 略黄,咕咕嘟嘟,肥美异常,从摇摇曳曳的绿叶中脱颖而岀。茂密的树叶掩不住槐花的倩影,香味便从浓 荫匝地中倾泻而下,香了一座老屋,香了一条小路,香了一院人心。梦中老妇,即便她耳不聪目不明,但 于这扑鼻而来的槐香,应该不是无动于衷吧?古书中所谓香妃,因其体香备受皇帝宠幸,这老妇,倒也得 老槐垂青,在鲜花怒放的夜里,为她送去一瓣心香,只可惜,恐怕那老妇因了岁月的剥蚀,早已没了怜香 惜玉的好兴致 ⑨《槐荫记》中的老槐曾经作了月老,使七仙女梦想成真,然灾难逼近时,任董永苦苦相求,它 沉默如山,还是七仙女一语道破天机:“它不过是一棵树,又哪里会说话呢?”人有人的气节,树有树的 操守,顺乎自然,顺乎天意,也算是老槐无为而为的一种境界吧。 ⑩槐树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树种,所以才有“国槐”之称。奇怪的是,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 对花中君子,岁寒三友以及杂生沟渠的莩苡野草,都曾咏诗入画,但写槐的诗词文章,实不多见。这是一 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按照常理,作为时时出现在百姓人家房前屋后的槐树,实在不该遭此冷遇。天籁无喧, 大爱不言,或许其中另有深意,也未必可知。曾用过一种香水,其妙处恰在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似与 不似之间。没有化学处理的痕迹,也没有浓艳厚重的烈性,点洒数滴,似乎整个人也变得含蓄起来,这便 是从槐花中提取的香精了。不由人生出“送人槐花,手留余香”的感慨 U走笔至此,回望老槐,那在静谧的夜里沉默着的,依然不发一言,如同那位老妇,他们用终生的时 间,以一种局外人难懂的心情守口如瓶。守住老屋,守住人槐共有的秘密。这个秘密的谜底深藏在十丈红 尘之上,其间有这样一个去处:安宁、纯净、隽永、亘古不变… 15.作者笔下的老槐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16.“我”对老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奇特 17.本文语言优美而富有深意,请赏析下列句子。(3分) 茂密的树叶掩不住槐花的倩影,香味便从浓荫匝地中倾泻而下,香了一座老屋,香了一条小路,香了
树,被人为地拦腰斩断,其实却又是斩而未断,咫尺天涯,永不得见。我真有些怨恨那最早建屋的人,甚 而至于开始怨恨那老妇。而那老妇浑身所散发出的陈旧的气息,又分明在暗示,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 怨妇?那么,她怨什么呢?“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她不是闺中少妇,也早已过了不知愁的年龄,尘埃就是她的凝妆,那么,她怨什么呢? ○8 一个夜晚,从梦中醒来,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我很肯定地知道,那是老槐的香味。其时正是 人间芳菲的季节,老屋又距我不远,隔一条小路,转过弯便是。白天从树下经过,看满树串串槐花,白里 略黄,咕咕嘟嘟,肥美异常,从摇摇曳曳的绿叶中脱颖而出。茂密的树叶掩不住槐花的倩影,香味便从浓 荫匝地中倾泻而下,香了一座老屋,香了一条小路,香了一院人心。梦中老妇,即便她耳不聪目不明,但 于这扑鼻而来的槐香,应该不是无动于衷吧?古书中所谓香妃,因其体香备受皇帝宠幸,这老妇,倒也得 老槐垂青,在鲜花怒放的夜里,为她送去一瓣心香,只可惜,恐怕那老妇因了岁月的剥蚀,早已没了怜香 惜玉的好兴致。 ○9 《槐荫记》中的老槐曾经作了月老,使七仙女梦想成真,然灾难逼近时,任董永苦苦相求,它 沉默如山,还是七仙女一语道破天机:“它不过是一棵树,又哪里会说话呢?”人有人的气节,树有树的 操守,顺乎自然,顺乎天意,也算是老槐无为而为的一种境界吧。 ○10槐树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树种,所以才有“国槐”之称。奇怪的是,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 对花中君子,岁寒三友以及杂生沟渠的莩苡野草,都曾咏诗入画,但写槐的诗词文章,实不多见。这是一 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按照常理,作为时时出现在百姓人家房前屋后的槐树,实在不该遭此冷遇。天籁无喧, 大爱不言,或许其中另有深意,也未必可知。曾用过一种香水,其妙处恰在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似与 不似之间。没有化学处理的痕迹,也没有浓艳厚重的烈性,点洒数滴,似乎整个人也变得含蓄起来,这便 是从槐花中提取的香精了。不由人生出“送人槐花,手留余香”的感慨。 ○11走笔至此,回望老槐,那在静谧的夜里沉默着的,依然不发一言,如同那位老妇,他们用终生的时 间,以一种局外人难懂的心情守口如瓶。守住老屋,守住人槐共有的秘密。这个秘密的谜底深藏在十丈红 尘之上,其间有这样一个去处:安宁、纯净、隽永、亘古不变…… 15.作者笔下的老槐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 分) 16. “我”对老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 分) 奇特——_____——_____ 17. 本文语言优美而富有深意,请赏析下列句子。(3 分) 茂密的树叶掩不住槐花的倩影,香味便从浓荫匝地中倾泻而下,香了一座老屋,香了一条小路,香了 一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