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187.09 其中:轻工业 亿元 7.78 3.3 重工业 亿元 179.31 其中:国有企业 亿元 18.16 0.5 集体企业 亿元 0.21 股份合作企业 亿元 0.16 股份制企业 亿元 164.84 24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亿元 0.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亿元 134.17 16.1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亿元 161.55 13.9 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増长较快,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6%,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 主要力量。2008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4946万吨,增长10.7%;化肥产 量(折纯)为55.31万吨,增长2.4%;水泥产量为526.60万吨,增长39.5%;硫酸产量为 278.58万吨,增长20.9%;黄金产量为10365千克,增长36.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49.46 10.7 铜加工材 吨 51202 30.8 硫铁矿(%) 万吨 192.70 1.8 水泥熟料 万吨 1374.12 硫酸(100% 万吨 278.58 20.9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钢材 万吨 44.83 51.2 布 万米 694.04 9.4 服装 万件 865.12 45.2 模具 套 1097 24.0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28462 18.3 水泥 万吨 526.60 39.5 铁矿石成品矿 万吨 电子元件 方只 67044 黄金 千克 10365 36.6 圆铜漆包线 79891 10.6 白银 千克 169116 4.8 光膜 吨 9595 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菅业务收入7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产品销售 率98.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1.23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盈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187.09 15.8 其中:轻工业 亿元 7.78 -3.3 重工业 亿元 179.31 16.5 其中:国有企业 亿元 18.16 0.5 集体企业 亿元 0.21 -12.1 股份合作企业 亿元 0.16 40.5 股份制企业 亿元 164.84 17.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亿元 3.51 0.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亿元 134.17 16.1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亿元 161.55 13.9 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6%,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 主要力量。2008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49.46万吨,增长10.7%;化肥产 量(折纯)为55.31万吨,增长2.4%;水泥产量为526.60万吨,增长39.5%;硫酸产量为 278.58万吨,增长20.9%;黄金产量为10365千克,增长36.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铜 万吨 49.46 10.7 铜加工材 吨 51202 30.8 硫铁矿(%) 万吨 192.70 1.8 水泥熟料 万吨 1374.12 -3.6 硫酸(100%) 万吨 278.58 20.9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5.31 2.4 钢材 万吨 44.83 51.2 布 万米 694.04 -9.4 服装 万件 865.12 45.2 模具 套 1097 -24.0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328462 -18.3 水泥 万吨 526.60 39.5 铁矿石成品矿 万吨 56.31 -0.4 电子元件 万只 67044 -2.1 黄金 千克 10365 36.6 圆铜漆包线 吨 79891 -10.6 白银 千克 169116 4.8 光膜 吨 9595 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产品销售 率98.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1.23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盈 -3-
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下降45.8%。2008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45.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08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 单位2006年实绩比上年增长% 工业产品销售率 98.8 0.3 资本保值增值率 106.4 资产负债率 %%%%%/次 67.0 2.3 总资产贡献率 9.2 8.2 成本费用利润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250914 6.8(%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0.1(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三级及以上建筑企 业实现利税总额2.49亿元,增长39.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26万平方米,比上 年减少0.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9.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城镇投资138.42亿元, 增长44.9%;农村非农户投资4.36亿元,增长80.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 亿元,增长336.2%;第二产业投资95.33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78.16亿元, 增长67.2%。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4.68亿元,增长32.8%。其中拉动工业投资高 速增长的采矿业完成投资9.52亿元,增长175.8%;制造业完成投资50.36亿元,增长 50.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商品房屋销售额12.71 亿元,下降35.1%。 金隆35万吨电解铜扩建、全威25万吨铜线杄、浩荣电子600万张覆铜板、囯电铜陵 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沿江高速等30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我省首 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42亿元的铜陵皖能电厂六期扩建一期工程、海螺1.2 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精达与美国里亚公司合作的6万吨电磁线、华纳公司万吨铜箔等 3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 60.59亿元,增长23.7%;县零售额4.55亿元,增长23.4%;县以下零售额5.49亿元,增 长2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85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 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26.2%;其他行业零售额0.3亿元,増长14.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 1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金银珠宝类增长42.5%,日用品类增长37.0%,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
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下降45.8%。2008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45.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08年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 单 位 2006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工业产品销售率 % 98.8 -0.3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06.4 -11.2 资产负债率 % 67.0 2.3 总资产贡献率 % 9.2 -8.2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2 -2.3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 /人 250914 6.8(%)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次 3.1 -0.1(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三级及以上建筑企 业实现利税总额2.49亿元,增长39.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26万平方米,比上 年减少0.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9.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城镇投资138.42亿元, 增长44.9%;农村非农户投资4.36亿元,增长80.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 亿元,增长336.2%;第二产业投资95.33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78.16亿元, 增长67.2%。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4.68亿元,增长32.8%。其中拉动工业投资高 速增长的采矿业完成投资9.52亿元,增长175.8%;制造业完成投资50.36亿元,增长 50.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商品房屋销售额12.71 亿元,下降35.1%。 金隆35万吨电解铜扩建、全威25万吨铜线杆、浩荣电子600万张覆铜板、国电铜陵 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沿江高速等30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我省首 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42亿元的铜陵皖能电厂六期扩建一期工程、海螺1.2 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精达与美国里亚公司合作的6万吨电磁线、华纳公司万吨铜箔等 3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 60.59亿元,增长23.7%;县零售额4.55亿元,增长23.4%;县以下零售额5.49亿元,增 长2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85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 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26.2%;其他行业零售额0.3亿元,增长14.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 1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金银珠宝类增长42.5%,日用品类增长37.0%,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 -4-
品类増长1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汽车类增长215.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3家。合同外资额1.43亿美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32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利用市外内资 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1.92亿美元, 下降5.6%;进口32.80亿美元,增长20.6%。外贸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截止2008年 底,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14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GDP比重为5.1%。其中,旅游 外汇收入300万美元,增长7.2%;接待海外游客10368人次,增长28.0%;接待国内游客 300万人次,增长18.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53间;共有旅 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 (点)12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4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83万人,比上年下降17.8%,货物发送量166万吨,下降 10.3%。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111.2亿吨公里,增长2.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 6.8亿吨公里,增长0.7%;水路货物周转量104.4亿吨公里,增长2.9%。地方交通旅客 周转量10.8亿人公里,增长0.9%。港口货物吞吐量2872万吨,增长0.4%。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32万辆,比上年增长9.4%,其中汽车拥有量2.71万辆, 增长17.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2亿 元,下降19.1%;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3.8%。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75万户,比上年减少1.37万户;PHS(小灵通)用户3.04万 户,减少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35万户,新增5.9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53 万户,新增0.4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6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45.47亿 元,增长4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79亿元,增长3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 税、菅业税分别增长11.2%和28.4%。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51.38亿元,增长38 6%;区级共组织收入10.65亿元,增长25.3%;铜陵县组织收入7.23亿元,比上年增长 53.0%。全年财政支出34.89亿元,增长32.8%,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3.7%,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8%,教育支出增长1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61.87亿元,比年初增加33.80亿 元,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82.43亿元,下降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5.81亿
品类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汽车类增长215.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3家。合同外资额1.43亿美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32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利用市外内资 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1.92亿美元, 下降5.6%;进口32.80亿美元,增长20.6%。外贸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截止2008年 底,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14个。 全年旅游总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 犌犇犘比重为5.1%。其中,旅游 外汇收入300万美元,增长7.2%;接待海外游客10368人次,增长28.0%;接待国内游客 300万人次,增长18.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53间;共有旅 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 (点)12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54.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83万人,比上年下降17.8%,货物发送量166万吨,下降 10.3%。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111.2亿吨公里,增长2.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 6.8亿吨公里,增长0.7%;水路货物周转量104.4亿吨公里,增长2.9%。地方交通旅客 周转量10.8亿人公里,增长0.9%。港口货物吞吐量2872万吨,增长0.4%。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32万辆,比上年增长9.4%,其中汽车拥有量2.71万辆, 增长17.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2亿 元,下降19.1%;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3.8%。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75万户,比上年减少1.37万户;犘犎犛(小灵通)用户3.04万 户,减少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35万户,新增5.9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53 万户,新增0.4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6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45.47亿 元,增长4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79亿元,增长3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 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1.2%和28.4%。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51.38亿元,增长38. 6%;区级共组织收入10.65亿元,增长25.3%;铜陵县组织收入7.23亿元,比上年增长 53.0%。全年财政支出34.89亿元,增长32.8%,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3.7%,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0.8%,教育支出增长15.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261.87亿元,比年初增加33.80亿 元,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82.43亿元,下降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5.81亿 -5-
元,增长2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9.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01亿元,增长 26.4%。其中,短期贷款96.29亿元,增长5.8%;中长期贷款135.60亿元,增长38.2%。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 股市价总值73.04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 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全市76008名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2164.5万元。多措并举,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 件。完成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消除各类危房22776平方米。2008年末,全 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4098人,比上年增加95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892 人,增加30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666人,减少191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417 人,减少219人;小学在校学生44301人,比上年减少2401人。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 4916人,比上年增加8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3243人,增加1247人;普通中学毕 业生15255人,减少817人;小学毕业生9091人,减少684人。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在 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891人和1693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1130人次,其中,本科8455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359人,其中,本科298人。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大力推进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产业基地建设,组建铜加工产学研合作联盟。 2008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55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750万元。全年科技计划共立 项86个,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900万元。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 (R&D)经费支出85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295件,其中发 明专利131件,实用新型120件,外观设计44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 业206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建 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铜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工 作,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8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 (站)25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32万册;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21.8 万卷册,馆藏资料2.68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星收转站107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末,全市共 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 构拥有病床32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088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23人
元,增长2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9.39亿元,比年初增加52.01亿元,增长 26.4%。其中,短期贷款96.29亿元,增长5.8%;中长期贷款135.60亿元,增长38.2%。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6家,上市公司流通 股市价总值73.04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 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全市76008名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2164.5万元。多措并举,不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 件。完成2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改造,消除各类危房22776平方米。2008年末,全 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4098人,比上年增加95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892 人,增加30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666人,减少191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417 人,减少219人;小学在校学生44301人,比上年减少2401人。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 4916人,比上年增加8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3243人,增加1247人;普通中学毕 业生15255人,减少817人;小学毕业生9091人,减少684人。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在 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891人和1693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1130人次,其中,本科8455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359人,其中,本科298人。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大力推进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产业基地建设,组建铜加工产学研合作联盟。 2008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55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750万元。全年科技计划共立 项86个,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900万元。2008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 (犚牔犇)经费支出85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295件,其中发 明专利131件,实用新型120件,外观设计44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 业206家。 十、文化、卫生、体育 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建 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完成铜文化博物馆新馆规划选址工 作,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8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 (站)25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32万册;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21.8 万卷册,馆藏资料2.68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星收转站107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4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末,全市共 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 构拥有病床323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088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23人, -6-
其中,执业医师1729人,注册护师、护士1686人。 全市人民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成功地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 二届体育大会。全年完成12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奖牌44枚, 其中金牌30枚。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3082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227.4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3.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1人。2008年全市人口 出生率为8.46‰,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8‰,上升0.19个千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下降0.7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λ15173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 支出9605元,增长4.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4%,衣着支出下降4.2%,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支出下降7.9%,医疗保健支出増长23.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2.6%,交 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8.1%,居住类支出增长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比上 年增长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 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3元,比上年增长20.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4115元,增长2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0.0%,衣着支出增长12.4%,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7.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0.9%,居 住类支出增长8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平方 米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59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 蓄存款余额19766元,比上年末增加4115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有69.29万人次的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工 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0万 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 数7.43万人。2008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2.45万人。 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就 业岗位,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88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55人,其中,就业困难对 象再就业1260人。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7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 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3993万元。 继续深入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 平。2008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88 万人。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0个,拥有床位1185张,在院人数837人。全年销 售福利彩票4030.8万元。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社区服 务设施253个,社区从业人员5328人。继续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双拥工作体系不断健
其中,执业医师1729人,注册护师、护士1686人。 全市人民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成功地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 二届体育大会。全年完成12个项目省常规赛参赛工作,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奖牌44枚, 其中金牌30枚。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3082万元,获得体彩公益金227.4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73.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1人。2008年全市人口 出生率为8.46‰,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8‰,上升0.19个千分 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下降0.7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 支出9605元,增长4.4%,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4%,衣着支出下降4.2%,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支出下降7.9%,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3.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2.6%,交 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8.1%,居住类支出增长0.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比上 年增长1.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 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3元,比上年增长20.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 出4115元,增长24.0%,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0.0%,衣着支出增长12.4%,家庭设备用 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7.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0.9%,居 住类支出增长8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平方 米。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59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 蓄存款余额19766元,比上年末增加4115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有69.29万人次的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工 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0万 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 数7.43万人。2008年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2.45万人。 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就 业岗位,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188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855人,其中,就业困难对 象再就业1260人。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7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 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3993万元。 继续深入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升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 平。2008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88 万人。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20个,拥有床位1185张,在院人数837人。全年销 售福利彩票4030.8万元。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社区服 务设施253个,社区从业人员5328人。继续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双拥工作体系不断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