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作物水肥生产函数与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30 7.1作物受早试验.30 72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哈31 73作物水肥生产函数试验. .32 7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验成果的分析.33 75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 .34 8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81灌溉方法试验. 82畦灌灌水技术试验 37 8.3泡灌灌水技术试验 ·38 84格田灌水技术试验 。38 8.5喷灌灌水技术试验 8.6微灌灌水技术试验 .39 8.7其他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式验 ,40 9土壤、作物、气象及水分条件观测. . 42 9.1土填理化性质测定0*4*0*44*4444*40.42 9.2土壤水分特性和含水率测定 43 9.3灌水质定 45 9.4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调查 9.5作物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47 9.6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观测.47 97灌溉,排水水量及水田作物田间水深观测 10灌溉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0 101 一般规定 .50 10.2资料的整理.50 103资料的分析. .52 10.4资米料的整缩*中*** 11灌溉试验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54 11试验资料的管理. 54 11.2试验成果的应用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与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 作物受旱试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验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试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验成果的分析 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灌溉方法试验 畦灌灌水技术试验 沟灌灌水技术试验 格田灌水技术试验 喷灌灌水技术试验 微灌灌水技术试验 其他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试验 土壤 作物 气象及水分条件观测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土壤水分特性和含水率测定 灌溉水质测定 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调查 作物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观测 灌溉 排水水量及水田作物田间水深观测 灌溉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般规定 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整编 灌溉试验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试验资料的管理 试验成果的应用
附录A灌溉试验站条件. .56 附录B计算公式.59 附录C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生育性状调查.7刀 标准用词说明.T7
附录 灌溉试验站条件 附录 计算公式 附录 水稻 冬小麦 玉米 棉花生育性状调查 标准用词说明
1总则 1.01为满足农业节水发展要求,提高灌溉试验的科学技术水 平,保证试验成果可靠、准确、实用、先进,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下四类试验: 一作物及林、草蒸发蒸腾量观测试验: 一作物及林、草灌溉制度试验: -作物劣态试验及灌溉效益试验: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对于不属于以上四类的试验研究项目,其中若有部分内容在 本规范中作了规定,则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1.0.3灌溉试验应坚持水利与农业、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其成果应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1.0.4开展灌溉试验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明确为促进农业节水、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服务, 为农田合理灌排,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改造、管理,灌溉效益 分析,劣质水安全利用,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参数选择,环境保 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一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一在充分收集资料与调查研究基础上,掌握国内外己有的 试验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一具备必要的技术力量、资金和设备条件。 1.0.5灌溉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8
总 则 为满足农业节水发展要求 提高灌溉试验的科学技术水 平 保证试验成果可靠 准确 实用 先进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以下四类试验 作物及林 草蒸发蒸腾量观测试验 作物及林 草灌溉制度试验 作物劣态试验及灌溉效益试验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对于不属于以上四类的试验研究项目 其中若有部分内容在 本规范中作了规定 则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灌溉试验应坚持水利与农业 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 其成果应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开展灌溉试验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明确为促进农业节水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服务 为农田合理灌排 灌溉系统规划 设计 改造 管理 灌溉效益 分析 劣质水安全利用 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参数选择 环境保 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充分收集资料与调查研究基础上 掌握国内外已有的 试验成果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具备必要的技术力量 资金和设备条件 灌溉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l旱作物upland crops 在作物生有期内,无保持水层要求的大田或设施农业条件下 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等。 2.0.2水田作物wetland crops 在作物全生有期或某些生育阶段,需要保持一定水层要求的 作物,如粮食作物、水生经济作物和水生绿肥作物等。 2.0.3作物蒸发蒸腾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 作物棵间蒸发量与作物植株蒸腾量之和。其计量单位以水深 表示,单位为mm;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单位 为m/d。 2.0.4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 tian(简称参考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vaptranspiration) 一种假想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为 0.12m,固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 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 草地蒸发蒸腾量。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量单位以水深表示,单 位为mm;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单位为mm/d。 2.0.5灌溉制度irrigation regime 作物播种前(或作物移栽前)及其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 次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2.0.6非充分灌溉deficit igation 为获得总体效益最佳而采取的不充分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 溉模式。 2.0.7作物适宜灌溉控制指标 reasonable indices of crop irrigation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灌溉的适宜土壤含水率(或田面水层深 9
术 语 旱作物 在作物生育期内 无保持水层要求的大田或设施农业条件下 的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牧草等 水田作物 在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些生育阶段 需要保持一定水层要求的 作物 如粮食作物 水生经济作物和水生绿肥作物等 作物蒸发蒸腾量 作物棵间蒸发量与作物植株蒸腾量之和 其计量单位以水深 表示 单位为 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 单位 为 参 考 作 物 蒸 发 蒸 腾 量 简称参考蒸发蒸腾量 一种假想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速率 假想作物的高度为 固定的叶面阻力为 反射率为 非常类似于 表面开阔 高度一致 生长旺盛 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 草地蒸发蒸腾量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量单位以水深表示 单 位为 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 单位为 灌溉制度 作物播种前 或作物移栽前 及其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 每 次的灌水时间 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非充分灌溉 为获得总体效益最佳而采取的不充分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 溉模式 作 物 适 宜 灌 溉 控 制 指 标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灌溉的适宜土壤含水率 或田面水层深
度)的控制上、下限值,话宜土壤水分吸力范围,活宜土演湿润 层深度及土壤湿润范围,适宜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和灌水定额。 2.0.8作物水分生产函数crop w阳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水分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包括不同阶段、不同 程度缺水以及缺水历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2.0.9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crop yield-water and fertilizer relations 水分和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包括不同阶段、 不同程度缺水、不同缺水历时以及不同肥料供应量和施入方式对 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2.0.l0作物水分生产率cropter productivity 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量投入所获得 的产量(一般指经济产量),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 蒸发蒸腾量之比值,单位为kg/m。 2.0.l1有效降雨量effective mainfall 能用于作物生长需要的那部分降雨。对于旱地,指保存在根 系吸水层内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消耗掉的雨量,对于水田,指 蓄存在根系吸水层内、田面上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和渗漏消 耗掉的雨量。 2.0.12灌溉效益imigation benif近t 在同样栽培条件下,灌溉与不灌溉相比所增加的作物产量或 产值。 10
度 的控制上 下限值 适宜土壤水分吸力范围 适宜土壤湿润 层深度及土壤湿润范围 适宜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和灌水定额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水分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包括不同阶段 不同 程度缺水以及缺水历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作 物 水 肥 生 产 函 数 水分和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包括不同阶段 不同程度缺水 不同缺水历时以及不同肥料供应量和施入方式对 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率 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 单位水量投入所获得 的产量 一般指经济产量 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 蒸发蒸腾量之比值 单位为 有效降雨量 能用于作物生长需要的那部分降雨 对于旱地 指保存在根 系吸水层内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消耗掉的雨量 对于水田 指 蓄存在根系吸水层内 田面上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和渗漏消 耗掉的雨量 灌溉效益 在同样栽培条件下 灌溉与不灌溉相比所增加的作物产量或 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