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每次加荷后,达到加荷值稳定后,持续5分钟后,测读百分表的读数。 ③每两次加荷后,测读手持应变仪。可以在荷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④梁开裂时,应立即测读荷载值和裂缝宽度(裂缝宽度在受拉钢筋的中 心线位置读取)。裂缝出现后,每次加荷后,都应测读裂缝宽度(可以在荷 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⑤实验梁破坏时,应立刻测读破坏荷载()。破坏时及破坏后,应详 细观察梁的破坏特征。 五、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仔细观察,严肃 认真。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 实验时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
5 ②每次加荷后,达到加荷值稳定后,持续5分钟后,测读百分表的读数。 ③每两次加荷后,测读手持应变仪。可以在荷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④梁开裂时,应立即测读荷载值和裂缝宽度(裂缝宽度在受拉钢筋的中 心线位置读取)。裂缝出现后,每次加荷后,都应测读裂缝宽度(可以在荷 载值稳定后立即测读)。 ⑤实验梁破坏时,应立刻测读破坏荷载 0 Pu ( 0 M u )。破坏时及破坏后,应详 细观察梁的破坏特征。 五、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仔细观察,严肃 认真。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 实验时一定要听从指挥,注意安全,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的演示实验以及斜截面剪压破 坏实验。 1.加深认识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等三种剪切破坏类型的主要破坏 特征,以及产生这三种破坏特征的机理。 2.正确区分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加深了解二种裂 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 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受剪中的作用。 4.验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仔细观察斜压破坏、斜拉破坏二种剪切破坏类型的演示实验,然后分为 三组,每组均做剪压破坏实验。 2.量测实验梁的跨中挠度: 3量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段内斜裂缝的出现和 开展的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出裂缝走向,按出现先后顺序 编号并且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实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 坏形态图。 5.记录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并与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的理论值厂进行 比较。 6.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试件 实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3所示,主筋保护层为 25m。1、Ⅱ级钢筋分别为PB235、HRB335。 6
6 实验二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的演示实验以及斜截面剪压破 坏实验。 1.加深认识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等三种剪切破坏类型的主要破坏 特征,以及产生这三种破坏特征的机理。 2.正确区分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加深了解二种裂 缝的形成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 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受剪中的作用。 4.验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仔细观察斜压破坏、斜拉破坏二种剪切破坏类型的演示实验,然后分为 三组,每组均做剪压破坏实验。 2.量测实验梁的跨中挠度; 3.量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段内斜裂缝的出现和 开展的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出裂缝走向,按出现先后顺序 编号并且在裂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实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 坏形态图。 5.记录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 0 Vu ,并与斜截面受剪破坏荷载的理论值Vu 进行 比较。 6.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三、试件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 1、试件 实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3所示,主筋保护层为 25mm。Ⅰ、Ⅱ级钢筋分别为HPB235、HRB335
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由于时间限制,这项工作在实验前由老师完成。) (1)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公: (2)钢筋:箍筋的抗拉屈服强度。 250 0650 ∩6师 1120 3剪压 12 2400 3 2500 3斜围 图3斜接而受剪试验柔的尺寸和配篇图 四、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大小,确定加载装置和加载方式。均加载采用 反力架、千斤顶加载系统。如图4所示
7 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由于时间限制,这项工作在实验前由老师完成。) (1) 混凝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0 cu f ; (2) 钢筋:箍筋的抗拉屈服强度 0 yv f 。 四、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大小,确定加载装置和加载方式。均加载采用 反力架、千斤顶加载系统。如图 4 所示
1.实验梁安装 本次的实验梁和支座的连接为简支。实验梁两端搁置在专门设计的静力台座 上,粱的一端可自由转动,而另一端既可自由转动,又可水平移动。实验梁就位 后,应保证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 2.测点布置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 L1梁:a=330m :8=500m L3梁:a=200m 集中力垫块 试验梁 色图定支座 离动支 支 丝杆 图4斜截面受剪试验梁加载装置图 040 点位置器一/ 图5斜截面受剪试验梁测点布置图 注:百分表中1、Φ2一量测实验梁支座沉降 Φ3一量测实验粱跨中挠度 1、2、3、4为电阻片,量测实验梁箍筋应变
8 1.实验梁安装 本次的实验梁和支座的连接为简支。实验梁两端搁置在专门设计的静力台座 上,粱的一端可自由转动,而另一端既可自由转动,又可水平移动。实验梁就位 后,应保证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 2.测点布置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置如图 5 所示。 a a 图 4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加载装置图 图 5 斜截面受剪试验梁测点布置图 Φ1 P P Φ2 Φ3 中点位置 横梁 千斤顶 分配梁 试验梁 支墩 丝杆 集中力垫块 固定支座 滚动铰支座 4 3 2 1 电阻应变片 (贴于箍筋上) L1梁:a=330mm L2梁:a=500mm L3梁:a=200mm 注:百分表Φl、Φ2—量测实验梁支座沉降 Φ3—量测实验粱跨中挠度 1、2、3、4为电阻片,量测实验梁箍筋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