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溶度积常数:掌握沉淀溶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掌握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理解沉淀在酸中的溶解和不同沉淀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教学内容: 1.溶度积常数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关于原电池的反应,盐桥,电池符号的基本内容。 2.掌握电极电势的产生,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4.了解化学电源与电解,元素电势图。 教学重点: 电极的类型及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2.电极电势 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电势图及其应用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七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 2.了解薛定谔方程,掌握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空间图像。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元素的族和分区。 4.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重点: 4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4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溶度积常数:掌握沉淀溶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掌握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理解沉淀在酸中的溶解和不同沉淀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教学内容: 1.溶度积常数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关于原电池的反应,盐桥,电池符号的基本内容。 2.掌握电极电势的产生,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4.了解化学电源与电解,元素电势图。 教学重点: 电极的类型及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2.电极电势 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电势图及其应用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七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理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 2.了解薛定谔方程,掌握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空间图像。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元素的族和分区。 4.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重点: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教学难点: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教学内容: 1.原子和元素 2.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3.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4.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学时分配:6学时 第八章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晶格能的概念。 2.掌握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3.掌握金属键理论 4.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掌握离子极化理论。 教学重点: 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内容: 1键参数 2.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金属键理论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九章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命名和异构现象。 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解释常见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空间构型、磁性、稳定 性等)。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3.掌握配位解离平衡的计算,了解影响配位单元稳定性的因素和软硬酸碱的分类及结合原则。 教学重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键理论 教学难点: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5 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教学难点: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教学内容: 1.原子和元素 2.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3.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4.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八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晶格能的概念。 2.掌握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3.掌握金属键理论 4.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掌握离子极化理论。 教学重点: 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内容: 1.键参数 2.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金属键理论 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九章 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命名和异构现象。 2.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解释常见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空间构型、磁性、稳定 性等)。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3.掌握配位解离平衡的计算,了解影响配位单元稳定性的因素和软硬酸碱的分类及结合原则。 教学重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键理论 教学难点: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晶体场理论 教学内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4.几类典型的配合物 学时分配:6学时 第十章S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 性质。 2.了解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 1.s区元素概述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3.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和配合物 学时分配:3学时 第十一章p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稀有气体: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2卤素:掌握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掌握卤化物和氢卤酸的性质,金属卤化物的性质:了 解卤素互化物与多卤化物的性质:掌握卤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 2.氮族元素:掌握氮的成键特征,N2化学性质及制备:掌握氮的含氧化合物的性质: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 砷、锑、秘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碳族元素:掌握碳族元素的单质和含氧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锡、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锗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 4.硼族元素:掌握硼氢化合物的性质和硼烷的结构,硼的含氧化合物和硼的卤化物性质: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 5掌握氢的成键方式、性质及制备,了解氢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p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6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6 晶体场理论 教学内容: 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4.几类典型的配合物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十章 S 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S 区元素重要化合物(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 性质。 2.了解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 1.s 区元素概述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3.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和配合物 学时分配:3 学时 第十一章 p 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稀有气体: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2.卤素:掌握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掌握卤化物和氢卤酸的性质,金属卤化物的性质;了 解卤素互化物与多卤化物的性质;掌握卤素含氧化合物的性质。 2.氮族元素:掌握氮的成键特征,N2 化学性质及制备;掌握氮的含氧化合物的性质;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 砷、锑、铋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碳族元素:掌握碳族元素的单质和含氧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锡、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锗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 4.硼族元素:掌握硼氢化合物的性质和硼烷的结构,硼的含氧化合物和硼的卤化物性质;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 5.掌握氢的成键方式、性质及制备,了解氢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p 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p区元素概述: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硼族元素。 学时分配:7学时 第十二章ds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单质的制备及熔、沸点的特性,并能运其原子结构的特点作出解释。 2.掌握铜、银化合物的性质: 3.掌握锌、汞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镉的化合物性质: 4.掌握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稀土的分离提纯。 教学重点: ds区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铜族元素:锌族元素:镧系元素:元素化学归纳及总结。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十三章d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铬、锰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铁系化合物的性质:铜、银的重要化合物性质:锌、汞 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钼、钨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单质的制备及熔、沸点的特性。 教学重点: d区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过渡元素概论:钛族、钒族元素:铬族元素:锰族元素:铁系和铂系元素。 学时分配:6学时 辅导课:2学时 四、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及课堂练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30% 期中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5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 7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7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p 区元素概述;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硼族元素。 学时分配:7 学时 第十二章 ds 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单质的制备及熔、沸点的特性,并能运其原子结构的特点作出解释。 2.掌握铜、银化合物的性质; 3.掌握锌、汞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镉的化合物性质; 4.掌握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稀土的分离提纯。 教学重点: ds 区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铜族元素;锌族元素;镧系元素;元素化学归纳及总结。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十三章 d 区元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铬、锰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铁系化合物的性质;铜、银的重要化合物性质;锌、汞 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钼、钨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铜族元素和锌族元素单质的制备及熔、沸点的特性。 教学重点: d 区元素的通性 教学难点: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 过渡元素概论;钛族、钒族元素;铬族元素;锰族元素;铁系和铂系元素。 学时分配:6 学时 辅导课: 2 学时 四、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作业及课堂练习)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 占 30% 期中成绩 占 20% 期末成绩 占 5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 期中考试成绩(20%) + 期末考试成绩(50%)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考勤及课堂参与、书面作业,以及课程实践(分组查询资料,讨论每章论题,撰写小论文)。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1.《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第二版),湖南大学何凤姣等编写,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无机化学》(第二版),宋天佑,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授课手段 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课堂讲解和讨论 8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8 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考勤及课堂参与、书面作业,以及课程实践(分组查询资料,讨论每章论题,撰写小论文)。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1.《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第二版),湖南大学何凤姣等编写,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无机化学》(第二版),宋天佑,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授课手段 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课堂讲解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