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第 一 部 希 腊 哲 学 ( 续 )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第二篇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亚历山大里亚哲学之前的这第二个时期里,我们要 考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独断主义分为斯多葛和伊璧鸠鲁 两派哲学;第三派是怀疑主义,和前两派有其一致之处而又 与它们不同。我们省略不谈亚里士多德的门徒及逍遥派哲学 的传播,虽然象德奥弗拉斯特、斯特拉陀这些有名的人物也 都不讲了。这派哲学对于我们不复有什么兴趣,而且后来也 大半变成了一种通俗的哲学;这也是因为这种本来是思辨的 哲学必然要在最大的范围内与现实相结合。柏拉图的承继者 学园派,我们将和怀疑主义在一起讨论 在上一时期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对于理念或共相的意识 这本身就是目的,—意识到一个普遍的、但同时又是自身 规定的原则,因而能够以这个原则统摄特殊,并应用到特殊 上去。这种把共相应用到特殊上去的关系,在这里是主导的 东西:因为从共相本身发展出全体的特殊化,这种思想,这 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在这种关系里正包含着对于系统和系统 化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以一个原则贯彻到底,应用到特 殊上去,使一切特殊的东西的真理都可以按照这一个原则得 到认知。这就产生了所谓独断主义。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
第 二 篇 第 二 期 :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在 亚 历 山 大 里 亚 哲 学 之 前 的 这 第 二 个 时 期 里 , 我 们 要 考 察 · 独 · 断 · 主 · 义 和 · 怀 · 疑 · 主 · 义 。 独 断 主 义 分 为 斯 多 葛 和 伊 璧 鸠 鲁 两 派 哲 学 ; 第 三 派 是 怀 疑 主 义 , 和 前 两 派 有 其 一 致 之 处 而 又 与 它 们 不 同 。 我 们 省 略 不 谈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门 徒 及 逍 遥 派 哲 学 的 传 播 , 虽 然 象 德 奥 弗 拉 斯 特 、 斯 特 拉 陀 这 些 有 名 的 人 物 也 都 不 讲 了 。 这 派 哲 学 对 于 我 们 不 复 有 什 么 兴 趣 , 而 且 后 来 也 大 半 变 成 了 一 种 通 俗 的 哲 学 ; 这 也 是 因 为 这 种 本 来 是 思 辨 的 哲 学 必 然 要 在 最 大 的 范 围 内 与 现 实 相 结 合 。 柏 拉 图 的 承 继 者 学 园 派 , 我 们 将 和 怀 疑 主 义 在 一 起 讨 论 。 在 上 一 时 期 的 结 尾 , 我 们 看 到 了 对 于 理 念 或 共 相 的 意 识 , 这 本 身 就 是 目 的 , — — 意 识 到 一 个 普 遍 的 、 但 同 时 又 是 自 身 规 定 的 原 则 , 因 而 能 够 以 这 个 原 则 统 摄 特 殊 , 并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 这 种 把 共 相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的 关 系 , 在 这 里 是 主 导 的 东 西 ; 因 为 从 共 相 本 身 发 展 出 全 体 的 特 殊 化 , 这 种 思 想 , 这 时 还 没 有 出 现 。 但 是 在 这 种 关 系 里 正 包 含 着 对 于 系 统 和 系 统 化 的 要 求 , 也 就 是 说 , 必 须 以 一 个 原 则 贯 彻 到 底 ,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 使 一 切 特 殊 的 东 西 的 真 理 都 可 以 按 照 这 一 个 原 则 得 到 认 知 。 这 就 产 生 了 所 谓 独 断 主 义 。 而 现 在 , 主 要 的 问 题 是 2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寻求一个标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卓越性已经没 有了;这乃是一种理智的哲学思考。这个原则是抽象的,因 此是理智的原则。由于这种关系,哲学的任务便被规定为寻 求一个真理的标准—因为真理是思想与实在的一致,或作 为主观的东西的概念与客观的东西的同 也就是说寻 求一个判断这种思想与实在的一致的标准。这个问题和寻求 一个原则的问题,其意义是相同的。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 象的。我们凭什么去认识真理,判断真理是真的呢?标准和 原则,因此是同一的东西。但是对这个问题人们只是形式地、 独断地加以解答的。因此怀疑主义的辩证法便立刻出现 了 这是一种认识,见到这种原则的片面性,并从而 般地认为原则就是一个独断的东西。在所有这许多发展出来 的苏格拉底学派中,有两个概念具有主要的意义;第一个概 念就是据以规定一切、评判一切的标准、原则, 个 原则本身是普遍的,而同时又是规定特殊事物的原则。在早 期,我们已经有过这样一种抽象的原则:例如,“纯有”, 就是说,“纯有”只是“有”,而从否定性开始的、和他物有 区别的特殊者是不存在的,是被设定为不存在的。与此相反, 那种要求却导致一个共相,这个共相同时也是对于特殊的规 定,是在特殊之中;所以特殊并不是被放在一边,而是被当 作由共相所规定的特殊。 这种哲学思想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它的原则,由于是 形式的,所以是主观的;因此它具有自我意识的主观性这 重要意义。由于这样形式地、外在地去处理一般杂多的材料, 因此思想以最确定的方式把握自己的最高点,就是自我意识
寻 求 一 个 · 标 · 准 。 柏 拉 图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思 辨 的 卓 越 性 已 经 没 有 了 ; 这 乃 是 一 种 理 智 的 哲 学 思 考 。 这 个 原 则 是 抽 象 的 , 因 此 是 理 智 的 原 则 。 由 于 这 种 关 系 , 哲 学 的 任 务 便 被 规 定 为 寻 求 一 个 真 理 的 标 准 — — 因 为 真 理 是 思 想 与 实 在 的 一 致 , 或 作 为 主 观 的 东 西 的 概 念 与 客 观 的 东 西 的 同 一 — — , 也 就 是 说 寻 求 一 个 判 断 这 种 思 想 与 实 在 的 一 致 的 标 准 。 这 个 问 题 和 寻 求 一 个 原 则 的 问 题 , 其 意 义 是 相 同 的 。 真 理 是 具 体 的 , 不 是 抽 象 的 。 我 们 凭 什 么 去 认 识 真 理 , 判 断 真 理 是 真 的 呢 ? 标 准 和 原 则 , 因 此 是 同 一 的 东 西 。 但 是 对 这 个 问 题 人 们 只 是 形 式 地 、 独 断 地 加 以 解 答 的 。 因 此 怀 疑 主 义 的 辩 证 法 便 立 刻 出 现 了 , — — 这 是 一 种 认 识 , 见 到 这 种 原 则 的 片 面 性 , 并 从 而 一 般 地 认 为 原 则 就 是 一 个 独 断 的 东 西 。 在 所 有 这 许 多 发 展 出 来 的 苏 格 拉 底 学 派 中 , 有 两 个 概 念 具 有 主 要 的 意 义 ; · 第 · 一 · 个 概 念 就 是 据 以 规 定 一 切 、 评 判 一 切 的 标 准 、 原 则 , — — 这 一 个 原 则 本 身 是 普 遍 的 , 而 同 时 又 是 规 定 特 殊 事 物 的 原 则 。 在 早 期 , 我 们 已 经 有 过 这 样 一 种 抽 象 的 原 则 : 例 如 , “ 纯 有 ” , — — 就 是 说 , “ 纯 有 ” 只 是 “ 有 ” , 而 从 否 定 性 开 始 的 、 和 他 物 有 区 别 的 特 殊 者 是 不 存 在 的 , 是 被 设 定 为 不 存 在 的 。 与 此 相 反 , 那 种 要 求 却 导 致 一 个 共 相 , 这 个 共 相 同 时 也 是 对 于 特 殊 的 规 定 , 是 在 特 殊 之 中 ; 所 以 特 殊 并 不 是 被 放 在 一 边 , 而 是 被 当 作 由 共 相 所 规 定 的 特 殊 。 这 种 哲 学 思 想 还 有 一 个 结 果 , 就 是 : 它 的 原 则 , 由 于 是 形 式 的 , 所 以 是 主 观 的 ; 因 此 它 具 有 · 自 · 我 · 意 · 识 的 主 观 性 这 一 重 要 意 义 。 由 于 这 样 形 式 地 、 外 在 地 去 处 理 一 般 杂 多 的 材 料 , 因 此 思 想 以 最 确 定 的 方 式 把 握 自 己 的 最 高 点 , 就 是 自 我 意 识 。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3
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自我意识对于自身的纯粹关系,就是所有这几派哲学的原则。 理念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得到满足;正如现时所谓哲学思想 的那种理智的形式主义反而在主观心情中、在内心的情感和 信仰内去求得它的满足和具体内容。自然界和政治活动当然 是具体的,但只是外在的具体的东西;而那真正具体的东西 却不是在特定的普遍观念里,而只是在自我意识和个人人格 里。第二个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就是哲人的概念。他们的首要 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是哲人?哲人做些什么?不仅理性,举 凡一切事物,都必须认作被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认作主观的 我的思想。一个东西如何才是一个被思维的东西呢?——他 们答道:要采取自我意识与自己形式上同一的方式。什么东 西自在地就是那样的被思维的东西,亦即本身就是那样的客 观的东西呢?——他们答道:思想。对于标准的思想,对于 唯一原则的思想,在作为直接现实性时,就是主体自身;思 想和思想者直接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哲学的原则不是客观的, 而是独断的,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求满足的要求上面的。这 样主体就成为应该被关心的东西。主体为自己寻求一个自由 的原则、不动心的原则,它应该遵照这个标准,亦即遵照这 个完全一般性的原则 它应该把自己提高到这种抽象的 自由和独立性。这种自我意识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之孤寂中,而 在这种孤寂生活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下面这几派哲学的基本 兴趣、基本特征。以下就要阐述它们的主要原则,但深入细 节是既不需要,也没有趣味的。 这样哲学就转入了罗马世界。虽然这几派哲学还是属于 希腊人的,它们的伟大导师也都是希腊人(它们是在希腊本
自 我 意 识 对 于 自 身 的 纯 粹 关 系 , 就 是 所 有 这 几 派 哲 学 的 原 则 。 理 念 只 有 在 自 我 意 识 中 才 得 到 满 足 ; 正 如 现 时 所 谓 哲 学 思 想 的 那 种 理 智 的 形 式 主 义 反 而 在 主 观 心 情 中 、 在 内 心 的 情 感 和 信 仰 内 去 求 得 它 的 满 足 和 具 体 内 容 。 自 然 界 和 政 治 活 动 当 然 是 具 体 的 , 但 只 是 外 在 的 具 体 的 东 西 ; 而 那 真 正 具 体 的 东 西 却 不 是 在 特 定 的 普 遍 观 念 里 , 而 只 是 在 自 我 意 识 和 个 人 人 格 里 。 · 第 · 二 · 个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概 念 就 是 · 哲 · 人 的 概 念 。 他 们 的 首 要 问 题 是 : 什 么 样 的 人 是 哲 人 ? 哲 人 做 些 什 么 ? 不 仅 理 性 , 举 凡 一 切 事 物 , 都 必 须 认 作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 也 就 是 认 作 主 观 的 · 我 · 的 思 想 。 一 个 东 西 如 何 才 是 一 个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呢 ? — — 他 们 答 道 : 要 采 取 自 我 意 识 与 自 己 形 式 上 同 一 的 方 式 。 什 么 东 西 自 在 地 就 是 那 样 的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 亦 即 本 身 就 是 那 样 的 客 观 的 东 西 呢 ? — — 他 们 答 道 : 思 想 。 对 于 标 准 的 思 想 , 对 于 唯 一 原 则 的 思 想 , 在 作 为 直 接 现 实 性 时 , 就 是 主 体 自 身 ; 思 想 和 思 想 者 直 接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这 种 哲 学 的 原 则 不 是 客 观 的 , 而 是 独 断 的 , 是 建 立 在 自 我 意 识 自 求 满 足 的 要 求 上 面 的 。 这 样 主 体 就 成 为 应 该 被 关 心 的 东 西 。 主 体 为 自 己 寻 求 一 个 自 由 的 原 则 、 不 动 心 的 原 则 , 它 应 该 遵 照 这 个 标 准 , 亦 即 遵 照 这 个 完 全 一 般 性 的 原 则 , — — 它 应 该 把 自 己 提 高 到 这 种 抽 象 的 自 由 和 独 立 性 。 这 种 自 我 意 识 生 活 在 自 己 的 思 想 之 孤 寂 中 , 而 在 这 种 孤 寂 生 活 中 得 到 满 足 。 这 就 是 下 面 这 几 派 哲 学 的 基 本 兴 趣 、 基 本 特 征 。 以 下 就 要 阐 述 它 们 的 主 要 原 则 , 但 深 入 细 节 是 既 不 需 要 , 也 没 有 趣 味 的 。 这 样 哲 学 就 转 入 了 罗 马 世 界 。 虽 然 这 几 派 哲 学 还 是 属 于 希 腊 人 的 , 它 们 的 伟 大 导 师 也 都 是 希 腊 人 ( 它 们 是 在 希 腊 本 4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5 土兴起的),在罗马统治时期,这些体系却特别构成了罗马世 界的哲学;但是这种哲学与罗马世界相反对,并不适合于 〔罗马人)那种理性的实践的自我意识,因而被迫从外面的现 实世界退回到自身,只是在自身内、为着自己个人而寻求合 理性,——只关心自己,正如抽象的基督徒只关心自己灵魂 的拯救一样。在光辉的希腊世界里,主体和它的国家、它的 世界有较多的联系,比较更现实地存在在世界里。在现实世 界的悲苦中,人退回到了自身,并在那里去寻求现实世界中 已经再也找不到的谐和。罗马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在那 里是一个呤冷令酷的)统治、一个霸主支配着文明的世界。各 族人民的个性被压抑着;一个异己的权力、一个抽象的共相 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头上。在这样沉重痛苦的境地中,便有了 寻求和获得满足的要求。由于有权力的乃是一个抽象的意志, 所以世界的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也是抽象的东西:那思想的内 在原则也必定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这个抽象的原则只能带来 形式的、主观的和解。罗马只有抽象统治的原则;罗马精神 只适合于一种建立在一个原则上面的独断主义,这个原则是 通过理智的形式而建立起来并取得有效性的。因此哲学和世 间观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个扼杀了各族人民的活生 生的个性的罗马世界诚然也产生了一种形式的爱国主义, 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以及一个相当发展的法律体系,但从这 种死气沉沉的世界中不可能产生出思辨的哲学,—一所有的 只是一些长于辞令、善于辩护的律师和塔西佗式的世俗道德。 这些哲学的出现在罗马人中也正好和他们的古老迷信相对
土 兴 起 的 ) , 在 罗 马 统 治 时 期 , 这 些 体 系 却 特 别 构 成 了 · 罗 · 马 · 世 · 界 · 的 · 哲 · 学 ; 但 是 这 种 哲 学 与 罗 马 世 界 相 反 对 , 并 不 适 合 于 〔 罗 马 人 〕 那 种 理 性 的 实 践 的 自 我 意 识 , 因 而 被 迫 从 外 面 的 现 实 世 界 退 回 到 自 身 , 只 是 在 自 身 内 、 为 着 自 己 个 人 而 寻 求 合 理 性 , — — 只 关 心 自 己 , 正 如 抽 象 的 基 督 徒 只 关 心 自 己 灵 魂 的 拯 救 一 样 。 在 光 辉 的 希 腊 世 界 里 , 主 体 和 它 的 国 家 、 它 的 世 界 有 较 多 的 联 系 , 比 较 更 现 实 地 存 在 在 世 界 里 。 在 现 实 世 界 的 悲 苦 中 , 人 退 回 到 了 自 身 , 并 在 那 里 去 寻 求 现 实 世 界 中 已 经 再 也 找 不 到 的 谐 和 。 罗 马 世 界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世 界 , 在 那 里 是 一 个 〔 冷 酷 的 〕 统 治 、 一 个 霸 主 支 配 着 文 明 的 世 界 。 各 族 人 民 的 个 性 被 压 抑 着 ; 一 个 异 己 的 权 力 、 一 个 抽 象 的 共 相 沉 重 地 压 在 每 个 人 头 上 。 在 这 样 沉 重 痛 苦 的 境 地 中 , 便 有 了 寻 求 和 获 得 满 足 的 要 求 。 由 于 有 权 力 的 乃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志 , 所 以 世 界 的 统 治 者 的 个 人 意 志 也 是 抽 象 的 东 西 : 那 思 想 的 内 在 原 则 也 必 定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东 西 , 这 个 抽 象 的 原 则 只 能 带 来 形 式 的 、 主 观 的 和 解 。 罗 马 只 有 抽 象 统 治 的 原 则 ; 罗 马 精 神 只 适 合 于 一 种 建 立 在 一 个 原 则 上 面 的 独 断 主 义 , 这 个 原 则 是 通 过 理 智 的 形 式 而 建 立 起 来 并 取 得 有 效 性 的 。 因 此 哲 学 和 世 间 观 念 如 此 紧 密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那 个 扼 杀 了 各 族 人 民 的 活 生 生 的 个 性 的 罗 马 世 界 诚 然 也 产 生 了 一 种 形 式 的 爱 国 主 义 , 一 种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道 德 以 及 一 个 相 当 发 展 的 法 律 体 系 , 但 从 这 种 死 气 沉 沉 的 世 界 中 不 可 能 产 生 出 思 辨 的 哲 学 , — — 所 有 的 只 是 一 些 长 于 辞 令 、 善 于 辩 护 的 律 师 和 塔 西 佗 式 的 世 俗 道 德 。 这 些 哲 学 的 出 现 在 罗 马 人 中 也 正 好 和 他 们 的 古 老 迷 信 相 对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