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哲学史讲演录 第四卷 德]黑格尔著
目次 第三部近代哲学 引言 第一篇培根和波墨 培根 、雅各·波墨…… 第二篇思维理智时期 第一章理智的形而上学时期 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1.洛克 2.胡果·格老秀斯,3.托马斯·霍布斯,4.库得华斯, 5.普芬多夫,6.牛顿 三、第三阶段 1.莱布尼茨… 2.沃尔夫,3.通俗哲学… 第二章过渡时期 、唯心论和怀疑论
目 次 第 三 部 近 代 哲 学 〔 引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 一 篇 培 根 和 波 墨 一 、 培 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二 、 雅 各 · 波 墨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第 二 篇 思 维 理 智 时 期 第 一 章 理 智 的 形 而 上 学 时 期 一 、 第 一 阶 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1 . 笛 卡 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2 . 斯 宾 诺 莎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6 3 . 马 勒 伯 朗 士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8 二 、 第 二 阶 段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4 1 . 洛 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4 2 . 胡 果 · 格 老 秀 斯 , 3 . 托 马 斯 · 霍 布 斯 , 4 . 库 得 华 斯 , 5 . 普 芬 多 夫 , 6 . 牛 顿 … … … … … … … … … … … … … … … … 1 7 5 三 、 第 三 阶 段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5 1 . 莱 布 尼 茨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5 2 . 沃 尔 夫 , 3 . 通 俗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2 0 9 第 二 章 过 渡 时 期 一 、 唯 心 论 和 怀 疑 论 … … … … … … … … … … … … … … … … … 2 2 3
目次 巴克莱,2.休谟…… 224 、苏格兰哲学…… 1.托马斯·锐德,2.詹姆斯·柏阿蒂,3.詹姆斯·奥斯瓦德 4.杜格尔德·斯图尔特 三、法国哲学 242 1.否定的方面… 250 2.肯定的方面,甲、自然体系,乙、罗比耐 3.关于具体的普遍统一的观念……… …258 ①感觉和思想的对立,②孟德斯鸠,③爱尔维修,④卢梭 4.(德国)启蒙思想… …265 第三篇最近德国哲学 耶可比 271 康德 费希特 …347 1.费希特哲学的基本原理2.费希特新改造的体系, 3.几种与费希特哲学相联系的主要形式 ①希雷格尔,②施莱艾尔马赫,③诺瓦利斯 ④福锐斯,布特尔威克,克鲁格 四、谢林 五、结论 420 译者后记………………………………………
1 . 巴 克 莱 , 2 . 休 谟 … … … … … … … … … … … … … … … … … 2 2 4 二 、 苏 格 兰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2 3 6 1 . 托 马 斯 · 锐 德 , 2 . 詹 姆 斯 · 柏 阿 蒂 , 3 . 詹 姆 斯 · 奥 斯 瓦 德 , 4 . 杜 格 尔 德 · 斯 图 尔 特 … … … … … … … … … … … … … … … … 2 3 9 三 、 法 国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2 1 . 否 定 的 方 面 … … … … … … … … … … … … … … … … … … … 2 5 0 2 . 肯 定 的 方 面 , 甲 、 自 然 体 系 , 乙 、 罗 比 耐 … … … … … … … … 2 5 4 3 . 关 于 具 体 的 普 遍 统 一 的 观 念 … … … … … … … … … … … … … 2 5 8 ① 感 觉 和 思 想 的 对 立 , ② 孟 德 斯 鸠 , ③ 爱 尔 维 修 , ④ 卢 梭 4 . 〔 德 国 〕 启 蒙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2 6 5 第 三 篇 最 近 德 国 哲 学 一 、 耶 可 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1 二 、 康 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7 三 、 费 希 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7 1 . 费 希 特 哲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2 . 费 希 特 新 改 造 的 体 系 , 3 . 几 种 与 费 希 特 哲 学 相 联 系 的 主 要 形 式 … … … … … … … … 3 4 9 ① 希 雷 格 尔 , ② 施 莱 艾 尔 马 赫 , ③ 诺 瓦 利 斯 , ④ 福 锐 斯 , 布 特 尔 威 克 , 克 鲁 格 四 、 谢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4 五 、 结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0 译 者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0 2 目 次
第三部 近代哲学
第 三 部 近 代 哲 学
〔引言〕 真正说来,从宗教改革的时候起,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 时期;至于布鲁诺、梵尼尼和拉梅可以撇开不管,因为他们 虽说生活在较晚的年代,却仍然是属于中世纪的。(历史〕已 经踏上了一个转折点。过去,基督教曾把它的绝对至上的内 容放到人们的心里,所以这个内容是封闭的,其中心是个人 的:它是作为神圣的、超感性的内容,与世界隔绝的。在宗 教生活的对面,矗立着一个外部世界,即自然界,人的心情、 欲望和人性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有价值,(在基督教看 来),就仅仅在于它是被克服的障碍物。这种两个世界的各 不相涉和分离隔绝,是在中世纪搞出来的;中世纪在这种对 立中纠缠挣扎,最后终于克服了对立。但是这一克服所采取 的方式却是教会的腐化,宗教生活的世俗化。由于人与神圣 生活的联系是存在于尘世上的,神圣生活就被人的各种欲望 搞得世俗化了(肉欲的腐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永恒的真 理也被误放到枯燥的、形式的理智之中;因此可以说,彼岸 译者增补(下同)
〔 引 言 〕 A 真 正 说 来 , 从 宗 教 改 革 的 时 候 起 , 我 们 就 进 入 了 · 第 · 三 · 个 · 时 · 期 ; 至 于 布 鲁 诺 、 梵 尼 尼 和 拉 梅 可 以 撇 开 不 管 , 因 为 他 们 虽 说 生 活 在 较 晚 的 年 代 , 却 仍 然 是 属 于 中 世 纪 的 。 〔 历 史 〕 B已 经 踏 上 了 一 个 转 折 点 。 过 去 , 基 督 教 曾 把 它 的 绝 对 至 上 的 内 容 放 到 人 们 的 心 里 , 所 以 这 个 内 容 是 封 闭 的 , 其 中 心 是 个 人 的 ; 它 是 作 为 神 圣 的 、 超 感 性 的 内 容 , 与 世 界 隔 绝 的 。 在 宗 教 生 活 的 对 面 , 矗 立 着 一 个 外 部 世 界 , 即 自 然 界 , 人 的 心 情 、 欲 望 和 人 性 的 世 界 , 这 个 世 界 之 所 以 有 价 值 , 〔 在 基 督 教 看 来 〕 B, 就 仅 仅 在 于 它 是 被 克 服 的 障 碍 物 。 这 种 两 个 世 界 的 各 不 相 涉 和 分 离 隔 绝 , 是 在 中 世 纪 搞 出 来 的 ; 中 世 纪 在 这 种 对 立 中 纠 缠 挣 扎 , 最 后 终 于 克 服 了 对 立 。 但 是 这 一 克 服 所 采 取 的 方 式 却 是 教 会 的 腐 化 , 宗 教 生 活 的 世 俗 化 。 由 于 人 与 神 圣 生 活 的 联 系 是 存 在 于 尘 世 上 的 , 神 圣 生 活 就 被 人 的 各 种 欲 望 搞 得 世 俗 化 了 ( 肉 欲 的 腐 化 作 用 )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永 恒 的 真 理 也 被 误 放 到 枯 燥 的 、 形 式 的 理 智 之 中 ; 因 此 可 以 说 , 彼 岸 A 译 者 增 补 ( 下 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