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先后要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 款循环、薪酬与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等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控制 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对相关账户进行的实质 性程序。这些工作结束后,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还需要进行终结审计的工作。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主要产品,或者说是审计输出的主要信息,审计报告向财 务报表使用者传递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它是注册会计师收集并 评价那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过程中的主线,这些证据的作用在于证明财务报 表中管理层的认定公允与否。由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公允与否出具了客观与 独立的意见,因此,审计报告会提升财务报表的价值。 本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终结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讨论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了解和掌握期初余额和比较数据的审计: 2.了解和掌握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识别和审计: 3.了解和掌握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 4.了解和掌握取得管理层声明、评价审计结果和复核工作底稿等工作。 5.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种类: 6.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7.了解和掌握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及其格式: 8.了解和掌握非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及其格式 9.了解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一节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二、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作用 1.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应负的会计责任。 2.有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格式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标题:XX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2.收件人: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收件人为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签署审 -1-
- 1 - 第十六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先后要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 款循环、薪酬与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等重大错报风险及其控制 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对相关账户进行的实质 性程序。这些工作结束后,在撰写审计报告之前,还需要进行终结审计的工作。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主要产品,或者说是审计输出的主要信息,审计报告向财 务报表使用者传递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它是注册会计师收集并 评价那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过程中的主线,这些证据的作用在于证明财务报 表中管理层的认定公允与否。由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公允与否出具了客观与 独立的意见,因此,审计报告会提升财务报表的价值。 本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终结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讨论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了解和掌握期初余额和比较数据的审计; 2.了解和掌握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识别和审计; 3.了解和掌握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 4.了解和掌握取得管理层声明、评价审计结果和复核工作底稿等工作。 5.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含义和种类; 6.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7.了解和掌握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及其格式; 8.了解和掌握非标准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及其格式 9.了解对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一、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二、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作用 1.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应负的会计责任。 2.有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格式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标题:X X 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2.收件人:管理当局声明书的收件人为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签署审
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 3.声明内容:根据注册会计师要求声明的内容,列出各项声明。 4.签章:由被审计单位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署,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 5.日期: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内容 1.己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 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由管理当局负责。 2.财务会计资料已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检查。 3.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或域其他高层领导会议)的会议记录 己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查阅。 4.被审计期间的所有交易事项均已人账。 5.关联方交易的有关资料已提交注册会计师检查。 6.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均已向注册会计师提供,重大的期 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均己在会计报表中作相应的调整或披露。 7.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所有重大调整事项已作调整。 8.无违法、违纪、舞弊现象。 9.无蓄意歪曲或粉饰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或分类的情况。 10.无重大的不确定事项。 11.其他需作声明的事项。 下面列示了一种常见的管理当局声明书的范例,供参考。 XX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XX会计师事务所XXX、XXX注册会计师: 本公司己委托贵所对本公司XXXX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 报告。为了表示对贵所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充分合作,兹就有关情况声明如 不 1.本公司已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 XXXX年度会计报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与上年度保持一致,本公司管 理当局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2.本公司业已提供所有的财务及会计记录,股东大会、董事全会议记.录 以及有关的资料。 3.本公司业已提供全部关联方清单、关联方交易清单及有关资料,对重大 关联交易事项均已作披露。 4.本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没有重大错报和漏报,所有重大的经济业务与会 计事项均己按规定人账。 -2-
- 2 - 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 3.声明内容:根据注册会计师要求声明的内容,列出各项声明。 4.签章:由被审计单位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署,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 5.日期: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内容 1.已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 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由管理当局负责。 2.财务会计资料已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检查。 3.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或其他高层领导会议)的会议记录 已全部提供给注册会计师查阅。 4.被审计期间的所有交易事项均已人账。 5.关联方交易的有关资料已提交注册会计师检查。 6.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均已向注册会计师提供,重大的期 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均已在会计报表中作相应的调整或披露。 7.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所有重大调整事项已作调整。 8.无违法、违纪、舞弊现象。 9.无蓄意歪曲或粉饰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或分类的情况。 10.无重大的不确定事项。 11.其他需作声明的事项。 下面列示了一种常见的管理当局声明书的范例,供参考。 X X 公司管理当局声明书 X X 会计师事务所 X X X、 X X X 注册会计师: 本公司已委托贵所对本公司 X X X X 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 报告。为了表示对贵所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充分合作,兹就有关情况声明如 下: 1.本公司已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 X X X X 年度会计报表,这些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与上年度保持一致,本公司管 理当局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2.本公司业已提供所有的财务及会计记录,股东大会、董事全会议记.录 以及有关的资料。 3.本公司业已提供全部关联方清单、关联方交易清单及有关资料,对重大 关联交易事项均已作披露。 4.本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没有重大错报和漏报,所有重大的经济业务与会 计事项均已按规定人账
5.本公司所有财务承诺、或有事项、期后事项业已全部提供,并已在会计 报表或其附注中调整或披露。 6.本公司确信: 6.1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的负债。 6.2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或未披露的可能诉讼赔偿、背书、承兑、保证等或 有事项。 6.3没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需要调整或披露的事项。 6.4在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人员或其 他员工,没有舞弊行为。 6.5没有接到主管机关通知调整或改进会计报表的事情。 7.本公司各项资产完全属实,并按规定提取了必要的资产减值准备。 8.本公司对拥有的全部资产享有充分的所有权,以资产提供担保的情况已 全部披露。 9.本公司严格遵守了合同规定的条款,不存在因未履行合同而对会计报表 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 10.本公司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没有终止经营或 破产清算。 11.就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影响会计报表或附注的期后事项, 本公司承诺在会计报表公布日之前及时告知。 XX公司 (盖章) 公司负责人 (签章) 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三、获取律师声明书 四、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五、撰写审计总结 (一)审计总结的重要性 1.通过撰写审计总结,审计项目经理可以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疏漏,并 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审计质量: 2.通过撰写审计总结,审计项目经理可对已做出的专业判断进行一次全面 的再鉴定,便于正确地表达审计意见: 3.审计总结可以为更高级次的复核者(部门经理或主任会计师)在复核审计 工作底稿时提供一份完整而全面的汇总资料,使三级审核得到切实的保证,同时 也便于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三级复核者对本项目的审计概况有一个总体了 .3-
- 3 - 5.本公司所有财务承诺、或有事项、期后事项业已全部提供,并已在会计 报表或其附注中调整或披露。 6.本公司确信: 6.1 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的负债。 6.2 没有任何重大未预计或未披露的可能诉讼赔偿、背书、承兑、保证等或 有事项。 6.3 没有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需要调整或披露的事项。 6.4 在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人员或其 他员工,没有舞弊行为。 6.5 没有接到主管机关通知调整或改进会计报表的事情。 7.本公司各项资产完全属实,并按规定提取了必要的资产减值准备。 8.本公司对拥有的全部资产享有充分的所有权,以资产提供担保的情况已 全部披露。 9.本公司严格遵守了合同规定的条款,不存在因未履行合同而对会计报表 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 10.本公司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没有终止经营或 破产清算。 11.就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影响会计报表或附注的期后事项, 本公司承诺在会计报表公布日之前及时告知。 X X 公司 (盖章) 公司负责人 (签章) 会计机构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三、获取律师声明书 四、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五、撰写审计总结 (—)审计总结的重要性 1.通过撰写审计总结,审计项目经理可以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疏漏,并 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审计质量; 2.通过撰写审计总结,审计项目经理可对已做出的专业判断进行—次全面 的再鉴定,便于正确地表达审计意见; 3.审计总结可以为更高级次的复核者(部门经理或主任会计师)在复核审计 工作底稿时提供一份完整而全面的汇总资料,使三级审核得到切实的保证,同时 也便于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三级复核者对本项目的审计概况有——个总体了
4.审计总结的撰拟过程,是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过程,有利于提高撰写者及 审计项目组其他成员的专业水准,积累实务经验: 5.审计总结是出具管理建议书的基础,也为下一期间的审计作了必要的衔 接与铺垫。 (二)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1.公司简介,阐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 2.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所采用的审计 方法、审计计划执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审计的总体评价(包括不符事项的调整或 未调整的理由)、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及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 重大事项(包括关联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 3.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事项。 4.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 的评价与建议。 六、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 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 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 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1)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 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②)复查重点审计 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4)复查对建议调 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⑤)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 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6)检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 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T)复核已审会计报表总体 上是否合理、可信。 七、评价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主要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 控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为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完成四项工作: 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己审计报表进行技 术性复核:三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四是对 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一)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 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是注册会计师决定发表何种类型审计意 见的必要过程。该过程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完成: .4
- 4 - 解; 4.审计总结的撰拟过程,是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过程,有利于提高撰写者及 审计项目组其他成员的专业水准,积累实务经验; 5.审计总结是出具管理建议书的基础,也为下—期间的审计作了必要的衔 接与铺垫。 (二)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1.公司简介,阐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 2.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所采用的审计 方法、审计计划执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审计的总体评价(包括不符事项的调整或 未调整的理由)、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及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 重大事项(包括关联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 3.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事项。 4.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 的评价与建议。 六、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 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 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 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 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1)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 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2)复查重点审计 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4)复查对建议调 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5)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 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6)检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 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7)复核已审会计报表总体 上是否合理、可信。 七、评价审计结果 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主要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 控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为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完成四项工作: 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 术性复核;三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四是对 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一)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 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是注册会计师决定发表何种类型审计意 见的必要过程。该过程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完成:
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 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未更正错报,即“己知 错报”。这部分“已知错报”既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虑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而 未建议被审汁单位予以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也包括被审计单位拒绝按注册会 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未调整不符事项。 (②)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 (3)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 报。 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总额对会计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 动负债)的影响程度。应当注意的是: (1)这里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己作过修正,则当然应按修正后的会计报表 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②)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 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任何来更正可能错报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如果 注册会计师将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包括进来,可能会导致本期会计报表被 严重错报的风险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则注册会计师估计本期的可能错报总和 时,就应包括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 (二)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 (三)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四)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1.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意义 (1)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 (2)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3)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偏见。 2.签发审计报告前复核的内容 (1)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 (3)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 的质量要求。 八、与客户沟通 (一)沟通的目的与方式 1,沟通的目的 。5
- 5 - 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 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 (1)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未更正错报,即“已知 错报”。这部分“已知错报”既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虑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而 未建议被审汁单位予以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也包括被审计单位拒绝按注册会 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未调整不符事项。 、 (2)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 (3)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 报。 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总额)对会计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 动负债)的影响程度。应当注意的是: (1)这里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已作过修正,则当然应按修正后的会计报表 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2)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 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任何来更正可能错报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如果 注册会计师将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包括进来,可能会导致本期会计报表被 严重错报的风险高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则注册会计师估计本期的可能错报总和 时,就应包括上一期间的未更正可能错报。 (二)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 (三)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四)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 1.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的意义 (1)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 (2)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3)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偏见。 2.签发审计报告前复核的内容 (1)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 (3)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师事务所 的质量要求。 八、与客户沟通 (一)沟通的目的与方式 1,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