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案例和专题拓展 商学院 第一章:总论 案例1:国家审计起源 —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雏形 一、普品概术 周朝,是由商朝的属国经周氏族在长期的诸部族成争中逐步发展强盛、在武王时举兵伐商建 立的,位于今陕西滑水中游以北地区。西周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分土封侯”制度,周王将 在战争中夺来的土地和奴隶赐给诸候、大夫等冬级贵族,者候再把其中的大部分赏赐给脚大 大。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的宝塔式奴隶制统治结构。西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 土地所有制属奴求主贵族国家占有制。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得以发展,建立起以 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体系。随着西周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关系 日趋复杂,统治阶级驾驭经济和实施统治的难度增加,形成了强化财政收支核算和临控的需 要。统治者意识到要维护其统治地位,有必要配备官员戒设立一种机构来对国家财政收支活 动及记录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为此委派了精明、可靠的官史开始从事对财政收支的监督。 据(周礼》记载,西周在天子(周王)之下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 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天官冢宰为长,辅佐周王总理国务大事,独揽财计大权,掌 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天官之下设小宰和司会,司会掌管会计:小幸掌管财物 财政筹划及支出、政治经济监察:小宰之下设宰夫行使外部审计之权。其审计方式即定期不 定期对王朝的各财物保管部门就地稽察,实地审核财物出入,稻察宫吏治绩,监督整个王朝 的财政收支情况:每界句、月、年终要求王朝财物保管部门将一切账册和会计报告送呈宰夫 由其勾考、核验, 二、具体分析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治及经济背景和历史必然性。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 统治曲浩(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中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我国权隶制社会发展的 鼎盛时期,政治和经济空前发展,国家组织和政治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在政治上建立起自上 而下层层分封的宝塔式统治制度:在经济上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社会财富增加,货币也由贝币发展到铜币。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国家机构膨胀, 致使财政收支迅速增长,周王不可能亲自审理一切财政事务,只能派宰夫代为行使计财监督 之权。可见,西周时期国家审计雏形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国家审计在西周形 成是历史的必然。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审计性质、官职设置、审计职能及方式等方面。西周时 期的审计为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具有国家审计性质:在周王朝政府配各专司经济监督的审 计官吏一宰夫独立于司会(会计),在国家财政经济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体现出 原始的分权控制和计财牵制思想。西周时期审计官吏一幸夫专司经济监督,已经明确显现 经济监督的职能:西周时期审计采用了先进的审计方式:即送达审计方式和就地审计方式
《审计学》教学案例和专题拓展 商学院 第一章:总论 案例 1:国家审计起源 ——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雏形 一、背景概述 周朝,是由商朝的属国经周氏族在长期的诸部族战争中逐步发展强盛、在武王时举兵伐商建 立的,位于今陕西渭水中游以北地区。西周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分土封侯”制度,周王将 在战争中夺来的土地和奴隶赐给诸侯、大夫等各级贵族,诸侯再把其中的大部分赏赐给卿大 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宝塔式奴隶制统治结构。西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 土地所有制属奴隶主贵族国家占有制。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得以发展,建立起以 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体系。随着西周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关系 日趋复杂,统治阶级驾驭经济和实施统治的难度增加,形成了强化财政收支核算和临控的需 要。统治者意识到要维护其统治地位,有必要配备官员戒设立一种机构来对国家财政收支活 动及记录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为此委派了精明、可靠的官吏开始从事对财政收支的监督。 据(周礼》记载,西周在天子(周王)之下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 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天官冢宰为长,辅佐周王总理国务大事,独揽财计大权,掌 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天官之下设小宰和司会,司会掌管会计;小宰掌管财物、 财政筹划及支出、政治经济监察;小宰之下设宰夫行使外部审计之权。其审计方式即定期不 定期对王朝的各财物保管部门就地稽察,实地审核财物出入,稽察官吏治绩,监督整个王朝 的财政收支情况;每界旬、月、年终要求王朝财物保管部门将一切账册和会计报告送呈宰夫, 由其勾考、核验, 二、具体分析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治及经济背景和历史必然性。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 统治崩溃(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史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 鼎盛时期,政治和经济空前发展,国家组织和政治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在政治上建立起自上 而下层层分封的宝塔式统治制度;在经济上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社会财富增加,货币也由贝币发展到铜币。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国家机构膨胀, 致使财政收支迅速增长,周王不可能亲自审理一切财政事务,只能派宰夫代为行使计财监督 之权。可见,西周时期国家审计雏形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国家审计在西周形 成是历史的必然。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审计性质、官职设置、审计职能及方式等方面。西周时 期的审计为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具有国家审计性质;在周王朝政府配备专司经济监督的审 计官吏——宰夫独立于司会(会计),在国家财政经济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体现出 原始的分权控制和计财牵制思想。西周时期审计官吏——宰夫专司经济监督,已经明确显现 经济监督的职能;西周时期审计采用了先进的审计方式:即送达审计方式和就地审计方式
但是,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制度因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有一定局限性,如尚无独立 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尚未体现超然独立等。 西周时期审计对后世国家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周审计不仅标志我国国家审 计的起源,同时展现了国家审汁的初步形态,为后世国家审计确立了良好的开瑞。西周时阳 的审计制度及审计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宰夫独立于财计部门,可以审查和考核王朝 的各级部门,查出问题可吉接早报冢宰或国王,体现一定的独立性和权成性,其对后世国家 审计制度的确立具有重大影响:西周时期采取的就地稽察和送达审计方式,对后世审计的发 展影响深远,两种审计方式均沿用至今。现代审汁仍将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作为基本审计方 式。总之,我国西周时代的审计制度对世界审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著名的美国会计学者查 特菲尔德在其所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在内部管理、预知和审计程序方面,西周时代 在古代社会是无与伦比的。 案例2:民间审计起源 英国“南海公司”玻产案 、基本案情 “南海公司始创于1710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10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年至1720年之间,公司趁股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 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 心,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年,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锈,到1720年3月股价升至30 英镑,1721年7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1050英锈,公司老板不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 格发行新股。 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 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 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 “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124英榜。年底,英国政 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露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 受损失。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 譬偿损失的要求。 英国议会面对舆论压力,为平息“南海公司"破产引发的风波,于1720年9月成立了由13人 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在查证中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尖 真,并有明显的篡改舞弊行为。为此,特别委员会特聘请伦敦市霍斯特菜思学校的会计教 师查尔斯斯内尔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审查。斯内尔应议会特别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对南 海公司”会计账目的审核,于1721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习字教师兼 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出了公司存 在的舞弊行为,但没有对公司编制虚假账目的目的表示自己的意见。英国议会根据斯内尔的 审计报告书,没收了全部公司董事的个人财产,将公司一名直接责任经理押进了英国伦敦塔 监狱。为此,查尔斯斯内尔成为世界民间审计的最早先驱者,他编制的查账报告是世界最 早由会计师编制的审计报告
但是,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制度因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有一定局限性,如尚无独立 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尚未体现超然独立等。 西周时期审计对后世国家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西周审计不仅标志我国国家审 计的起源,同时展现了国家审汁的初步形态,为后世国家审计确立了良好的开端。西周时代 的审计制度及审计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如宰夫独立于财计部门,可以审查和考核王朝 的各级部门,查出问题可直接呈报冢宰或国王,体现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对后世国家 审计制度的确立具有重大影响;西周时期采取的就地稽察和送达审计方式,对后世审计的发 展影响深远,两种审计方式均沿用至今。现代审汁仍将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作为基本审计方 式。总之,我国西周时代的审计制度对世界审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著名的美国会计学者查 特菲尔德在其所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在内部管理、预知和审计程序方面,西周时代 在古代社会是无与伦比的。” 案例 2:民间审计起源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 一、基本案情 “南海公司”始创于 1710 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 10 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 年至 1720 年之间,公司趁股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 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 心,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 年,南海公司股价为 114 英镑,到 1720 年 3 月股价升至 300 英镑,1721 年 7 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 1050 英镑,公司老板不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价 格发行新股。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 1720 年 6 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随 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使 “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 1720 年 12 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 124 英镑。年底,英国政 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蒙 受损失。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予 赔偿损失的要求。 英国议会面对舆论压力,为平息“南海公司”破产引发的风波,于 1720 年 9 月成立了由 13 人 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在查证中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重失 真,并有明显的篡改舞弊行为。为此,特别委员会特聘请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会计教 师查尔斯·斯内尔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审查。斯内尔应议会特别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对“南 海公司”会计账目的审核,于 1721 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习字教师兼 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出了公司存 在的舞弊行为,但没有对公司编制虚假账目的目的表示自己的意见。英国议会根据斯内尔的 审计报告书,没收了全部公司董事的个人财产,将公司一名直接责任经理押进了英国伦敦塔 监狱。为此,查尔斯·斯内尔成为世界民间审计的最早先驱者,他编制的查账报告是世界最 早由会计师编制的审计报告
与此同时,英政府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正常的股份投机,对股份 公司的成立严加限制,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1828 年,英国政府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高度需求,重新认识股份公司的经济意义,撒消了 1720年的《泡沫公司取缔法》,1834年以后又通过了由国王授予特许证来设立股份公司的 法案。英国议会又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从而促进并规范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二、具体分析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 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 延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延生的那一划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股 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 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在民间审计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中,人们研究和 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案例作 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 义重大、影阿深远。 2.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 通过对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渴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 上的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英国“南 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 具有委托性质。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 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必须借助于其会计报告。但是股东和债权 人要得到公司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 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将客观、可信的会 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及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另 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 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3.股份公司规范及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的客观要求。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 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若客观要求。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 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序 混乱。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件之后,英政府开始重视对股份公司的规范。1815年 英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尔后每隔3至10年重演一次,每次都有大批股份公司倒闭,大 量股东和债权人装受损失。面对严战的现实,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 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性,1844年的《公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该公司法明确规 定鼓励公司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明文规定股份公司账薄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1845年 又公布了新的公司法条款,增设了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的条款。新的公 司法条款为民间审计的发据开创了一个息好的开提 专题拓展: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研究
与此同时,英政府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正常的股份投机,对股份 公司的成立严加限制,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1828 年,英国政府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高度需求,重新认识股份公司的经济意义,撒消了 1720 年的《泡沫公司取缔法》,1834 年以后又通过了由国王授予特许证来设立股份公司的 法案。英国议会又于 1844 年颁布了公司法,从而促进并规范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二、具体分析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 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 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股 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 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在民间审计发展的 200 多年历史中,人们研究和 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案例作 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 义重大、影响深远。 2.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 通过对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 上的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英国“南 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 具有委托性质。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 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必须借助于其会计报告。但是股东和债权 人要得到公司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 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将客观、可信的会 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及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另 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 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3.股份公司规范及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的客观要求。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立 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要求。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社 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序 混乱。1720 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件之后,英政府开始重视对股份公司的规范。1815 年 英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尔后每隔 3 至 10 年重演一次,每次都有大批股份公司倒闭,大 量股东和债权人蒙受损失。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 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性,1844 年的《公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该公司法明确规 定鼓励公司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明文规定股份公司账簿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1845 年 又公布了新的公司法条款,增设了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的条款。新的公 司法条款为民间审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专题拓展: 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研究
所谓的非审计业务是指除审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 费用的多种服务,如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 审计界对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非审计 服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另一种则正好相反,认为向同一客户同 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不仅不会影响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审计效率 一、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 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该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 服务,可能淡化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从而使会计师偏离超然独立的立场,甚至因此导致 失败。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一是“利益冲突”。高额的非 宙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安户形成财务依粮,讲面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与安户发生章贝 分歧时放弃原则:另一方面当非审计服务的收费超过审计服务的收费时,使会在非审计服穷 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市场竞争,造成审计服务竞争力趋弱,注册会计师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 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质量有一定影响。二是“角色冲突”。非审计业务的管理顾问性 质可能将注册会计师置于公司的管理位置,而在进行审计业务时,扮演管理角色的注册会计 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三是“形象冲突”。公众对注册会 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 如果公众认为其偏粗了委托人,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过观察 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信任其报告的信息。公众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审 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就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从而贬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审计独立性 该观占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安户同时提供宙计服务和非宙计服务,不会对市计独立性产 生任何实质影响,其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即两种服务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 识,可能向审计服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使 审计成本得以降低。也就是说,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 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实质上会大大加强审计的有效性,这种正面的效 应远远高于对形式上独立性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被禁止提供各种非审计服务,他们就可 能缺少了解客户的许多正常渠道,在新技术日益更新和商业风险逐渐增大的今天,无疑不利 于对审计风险的规避摩 由上可知,在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之间的最大章碍就是经济利益问题。由于事务所要生存 发展,这就要求从事审计职业必有经济问题。如何解决审计经费是保持注册会计师及所在公 众中的法官形象的关键。在这里,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要让公众相信你是独立的,而不是你 自己的感受。明确这一点,也就为解决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无论如何,审计这一职业在提供服务方面并没有专利权。商业和其他活动也提供服务。一种 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不仅要提供服务,还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丧失了这一显著特征,审计 无疑将难以长久地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了 一种职业由有限的明确的具备资格的一群人组成,他们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周围的 其他人更能发挥职业功能。 一般地说,如果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活动的界限不明确,如
所谓的非审计业务是指除审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 费用的多种服务,如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 审计界对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非审计 服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甚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另一种则正好相反,认为向同一客户同 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不仅不会影响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审计效率。 一、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 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该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 服务,可能淡化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从而使会计师偏离超然独立的立场,甚至因此导致 失败。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冲突”。高额的非 审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依赖,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发生意见 分歧时放弃原则;另一方面当非审计服务的收费超过审计服务的收费时,便会在非审计服务 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市场竞争,造成审计服务竞争力趋弱,注册会计师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 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质量有一定影响。二是“角色冲突”。非审计业务的管理顾问性 质可能将注册会计师置于公司的管理位置,而在进行审计业务时,扮演管理角色的注册会计 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三是“形象冲突”。公众对注册会 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 如果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过观察 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信任其报告的信息。公众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审 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就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从而贬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审计独立性 该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不会对审计独立性产 生任何实质影响,其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即两种服务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 识,可能向审计服务产品“溢出”,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使 审计成本得以降低。也就是说,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 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实质上会大大加强审计的有效性,这种正面的效 应远远高于对形式上独立性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被禁止提供各种非审计服务,他们就可 能缺少了解客户的许多正常渠道,在新技术日益更新和商业风险逐渐增大的今天,无疑不利 于对审计风险的规避。 由上可知,在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经济利益问题。由于事务所要生存、 发展,这就要求从事审计职业必有经济问题。如何解决审计经费是保持注册会计师及所在公 众中的法官形象的关键。在这里,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要让公众相信你是独立的,而不是你 自己的感受。明确这一点,也就为解决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无论如何,审计这一职业在提供服务方面并没有专利权。商业和其他活动也提供服务。一种 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不仅要提供服务,还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丧失了这一显著特征,审计 无疑将难以长久地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了 一种职业由有限的明确的具备资格的一群人组成,他们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周围的 其他人更能发挥职业功能。.一般地说,如果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活动的界限不明确,如
果该职业的人员在容易接近的、可选择的活动中,只从事可获得高额利润的冒险的业务,任 何职业的标准都要会受到威胁。无论谁,都有义务明确表明自己的职务是什么,否则,他就 无权得到职业成员应得的利益。任何不能坚持其成员具有同一性的职业都要会承担以下的后 果,即职业界限模制和资格不确定的成员所犯的违法行为,将给整个职业造成不良影响。 无论是谁,主张禁止独立的公共会计师开展管理咨询业务,都是错误的。同时,如果公共会 计师都要毫无节制地自由地开展这项活动,也是危险的。一日职业成员与那些已在这一领域 从事这种服务的各种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竞争,会计职业不仅会因为缺乏同一性而蒙受损失, 而且,这种与管理者不新保持密切联系的作法又难免会给独立性带来问题。 摘自中华审计网 第二章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案例 案例1:民间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一“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 一基木情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上市公司自愿委托社会公认会计师实施审计形成 风气。通过民间审计,有效帮助了投资者的决策,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民间审计中的会 计报表审计在美国逐浙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1938年美国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惊的“麦克 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引起了全美各界人士的关注。 1938年初,麦克逊罗宾斯药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逊公司)的债权人米利安汤普森在与麦克 逊公司的经济往来业务中,发现了该公司的财务资料有异常之处,其一,该公司制药原材料 部门是盈利较高的经营部门,但公司经营者都直接对其重新投资,而该部门还没有资金积累: 其二,公司账面制药原材料存货的保险金额较少。前任公司董事会决定减少存货余额,并要 求现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仍执行这一决定,但1938年末,公司存货却增加了100万美元。 米利安汤普森对上述问题产生疑感,向公司管理人员要求提供有关制药原材料实际存货的 证明,但未能取得该证据,则其拒绝承认公司300万美元的债券。尔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会开始对麦克逊公司立案调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麦克逊公司的调查结果如下: 1,麦克逊公司的有价证券在纽约交易所公开上市,并已依法在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 2,该公司及其子公司10多年来的会计报表均由美国第一流的普换斯-沃特豪斯会计公司执 行审计,对麦克逊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1937年12月31日麦克逊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8700万美元.其中1907.5 万美元属虚假资产(存货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900万美元,银行存款7.5万美元)。1937 年度该公司合并损益表中虚假销售收入1820万美元,虚假毛利180万美元, 4.公司现任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使用化名并有诈编犯罪前科,其3位兄弟均使用化名在公 司任要职。菲利普科斯特与其3位兄弟合并舞弊,利用公司内部控制薄弱,贪污巨款。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核实上述事实后,召开了由执业会计师参加的听证会,宜布了这些事实。 而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报告,对审计程序加以修改,增加了关于对应收账款
果该职业的人员在容易接近的、可选择的活动中,只从事可获得高额利润的冒险的业务,任 何职业的标准都要会受到威胁。无论谁,都有义务明确表明自己的职务是什么,否则,他就 无权得到职业成员应得的利益。任何不能坚持其成员具有同一性的职业都要会承担以下的后 果,即职业界限模糊和资格不确定的成员所犯的违法行为,将给整个职业造成不良影响。 无论是谁,主张禁止独立的公共会计师开展管理咨询业务,都是错误的。同时,如果公共会 计师都要毫无节制地自由地开展这项活动,也是危险的。一旦职业成员与那些已在这一领域 从事这种服务的各种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竞争,会计职业不仅会因为缺乏同一性而蒙受损失, 而且,这种与管理者不断保持密切联系的作法又难免会给独立性带来问题。 摘自中华审计网 第二章 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案例 案例 1:民间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 一、基本案情 20 世纪 30 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上市公司自愿委托社会公认会计师实施审计形成 风气。通过民间审计,有效帮助了投资者的决策,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民间审计中的会 计报表审计在美国逐渐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1938 年美国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惊的“麦克 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引起了全美各界人士的关注。 1938 年初,麦克逊·罗宾斯药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逊公司)的债权人米利安·汤普森在与麦克 逊公司的经济往来业务中,发现了该公司的财务资料有异常之处,其一,该公司制药原材料 部门是盈利较高的经营部门,但公司经营者都直接对其重新投资,而该部门还没有资金积累; 其二,公司账面制药原材料存货的保险金额较少。前任公司董事会决定减少存货余额,并要 求现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仍执行这一决定,但 1938 年末,公司存货却增加了 100 万美元。 米利安·汤普森对上述问题产生疑惑,向公司管理人员要求提供有关制药原材料实际存货的 证明,但未能取得该证据,则其拒绝承认公司 300 万美元的债券。尔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会开始对麦克逊公司立案调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麦克逊公司的调查结果如下: 1.麦克逊公司的有价证券在纽约交易所公开上市,并已依法在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 2.该公司及其子公司 10 多年来的会计报表均由美国第一流的普赖斯·沃特豪斯会计公司执 行审计,对麦克逊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1937 年 12 月 31 日麦克逊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 8 700 万美元,其中 1907.5 万美元属虚假资产(存货 1 000 万美元,销售收入 900 万美元,银行存款 7.5 万美元)。1937 年度该公司合并损益表中虚假销售收入 1 820 万美元,虚假毛利 180 万美元。 4.公司现任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使用化名并有诈骗犯罪前科,其 3 位兄弟均使用化名在公 司任要职。菲利普·科斯特与其 3 位兄弟合并舞弊,利用公司内部控制薄弱,贪污巨款。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核实上述事实后,召开了由执业会计师参加的听证会,宣布了这些事实。 而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报告,对审计程序加以修改,增加了关于对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