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 纲要 讲解人杨寿堪 第一讲古希腊哲学( Greek philosophy)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古希腊哲学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Socrates,前469——前399) 柏拉图( Plato,前427——前347)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 苏格拉底哲学 ▲认识你自己( Know thyself)—一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 Inscription on the temple of Delphi)—哲学的出发点一一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以人为中心 探究世界本原不是去探究世界本原是某种东西,而是要了解使世界井然有秩的力 量一一这种力量来自善一一善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获得。 ▲美德即知识( Virtue being Knowledge)一一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才能分清善恶 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一一美德是通过教育得来的。 ▲苏格拉底的方法-辩证方法( dialectical method)一一通过与别人对话即一问 答的形式,揭露对方的矛盾一一从具体事例引申出普遍原则,即普遍概念 ( general concept)或定义,这是获得真、善、美的方法一—“助产术”(atof midwifery),象把潜藏在母腹中的胎儿接生出来一样。 柏拉囹哲学 ▲理念论(Idea)一一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见世界” 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变动不居的、肉眼可见的不真实物质世界一一“可知世界” 是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的理念世界一一理念是原本,个别事物是理念 的影子或摹本(copy),具体事物是“分有”( Participation)或“模仿”( Imitation) 理念一一理念分为若干等级一一具体事物的理念,数学的理念,艺术或道德的理 念一—最髙的理念是善,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与源泉,善好比太阳。 ▲认识论( epistemolog “回忆”说( doctrine of recollection)一一学 习就是回忆灵魂进入肉体之前所具有的理念知识的过程 四线段”( four thread)比喻一一依据两个世界的理论,把认识分为两大部分: 意见和知识一一意见包含想象(对实际东西的影像的认识)和信念(对实际东西 的认识)—一知识包含理智(通过推理获得数学知识)和理性(通过辩证法对理 念的认识)一一以图表示
1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 纲 要 讲解人 杨寿堪 第一讲 古希腊哲学(Greek philosophy)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古希腊哲学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Socrates,前 469——前 399) 柏拉图(Plato,前 427——前 347)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 384——前 322) 一、苏格拉底哲学 ▲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Inscription on the temple of Delphi)——哲学的出发点——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以人为中心—— 探究世界本原不是去探究世界本原是某种东西,而是要了解使世界井然有秩的力 量——这种力量来自善——善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获得。 ▲美德即知识(Virtue being Knowledge)——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才能分清善恶 ——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美德是通过教育得来的。 ▲苏格拉底的方法-辩证方法(dialectical method)——通过与别人对话即一问 一答的形式,揭露对方的矛盾——从具体事例引申出普遍原则,即普遍概念 (general concept)或定义,这是获得真、善、美的方法——“助产术”(art of midwifery),象把潜藏在母腹中的胎儿接生出来一样。 二、柏拉图哲学 ▲理念论(Idea)——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见世界” 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变动不居的、肉眼可见的不真实物质世界——“可知世界” 是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的理念世界——理念是原本,个别事物是理念 的影子或摹本(copy),具体事物是“分有”(Participation)或“模仿”(imitation) 理念——理念分为若干等级——具体事物的理念,数学的理念,艺术或道德的理 念——最高的理念是善,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与源泉,善好比太阳。 ▲认识论(epistemology)——“回忆”说(doctrine of Recollection)——学 习就是回忆灵魂进入肉体之前所具有的理念知识的过程。 “四线段”(four thread)比喻——依据两个世界的理论,把认识分为两大部分: 意见和知识——意见包含想象(对实际东西的影像的认识)和信念(对实际东西 的认识)——知识包含理智(通过推理获得数学知识)和理性(通过辩证法对理 念的认识)——以图表示: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影像自然物 数学知识 理念 想像 信念 理性 意见 知识 “洞穴”比喻( Simile of cave) 群人世世代代住在洞穴里,他们有如 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地点,不能回头或环顾,囚徒后面有一堵矮墙,墙前面有 堆火,矮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雕像,囚徒看见的只是借助火光投到墙壁上的影子, 无法见到真实的东西一一以图表示 洞口 火 沿着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 囚徒 投在墙上的影 洞壁 ▲理想国( Republic)-一三种等级: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一一三种灵魂 理性、激情、欲望一一三种德性:智慧、勇敢、节制一一教育制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受人文科学教育(宗教、音乐、读写,从怀胎到18岁)一一第 二阶段,第一、二等级接受为期四年的高等教育(20——30岁),第三阶段,挑选 出优秀分子进行5年的辩证法教育,培养哲学王一一第 等级实行共产、共 妻、共夫制,子女共有,生育按优生原则培养下一代。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 ▲批判理念论一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一一没有个别存在就没有一般的理
2 “洞穴” 比喻(Simile of cave)——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洞穴里,他们有如 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地点,不能回头或环顾,囚徒后面有一堵矮墙,墙前面有一 堆火,矮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雕像,囚徒看见的只是借助火光投到墙壁上的影子, 无法见到真实的东西——以图表示: ▲理想国(Republic)——三种等级: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种灵魂: 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教育制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受人文科学教育(宗教、音乐、读写,从怀胎到 18 岁)——第 二阶段,第一、二等级接受为期四年的高等教育(20——30 岁),第三阶段,挑选 出优秀分子进行 5 年的辩证法教育,培养哲学王——第一、二等级实行共产、共 妻、共夫制,子女共有,生育按优生原则培养下一代。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 ▲批判理念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没有个别存在就没有一般的理 想像 信念 理 智 理 性 理 念 D 数学知识 C 自然物 B 影像 A 意见 知识 可见世界 可知世界 洞 口 囚 徒 投在墙上的影 像 洞 壁 矮 墙 沿着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 雕像 火
念,不变的理念不可能产生变动事物——“分有”说只是诗一般的比喻,无法说 明事实。 ▲第一哲学( first philosophy)-一形而上学( Metaphysic)专门研究“作为 存在的存在”( Being as being)的本体论问题—一实体( Substance)是事物存在的 基础与根据;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说,个体是实体,又称第一实体,一般称第 实体——“四因”( four causes)是事物存在的四种原因一一质料因( material auses)、形式因( form causes)、动力因( motive causes)、目的因( purpose causes) 四因又可归为质料因与形式因 ▲逻辑学( Formal logic)创始人一—创立了形式逻辑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 矛盾律和排中律一一创立了逻辑归纳法:简单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一一创立了逻 辑演绎法,即逻辑演绎三段论 ▲实践科学( Science of practice-—伦理学与政治学—一善是人的一切活动 的目的,人的至善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一一政治上是最高的学科,其他 切学科都从属于它一一人按其本性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一一从时间上说个 人先于城邦国家,从本性上说城邦国家“先于”( Priori to)个人一一中庸(中道) 是伦理与政治的基本准则—一中庸是人行为的美德—一中庸政治体制(由中等阶 级组成的体制)是最好的政体
3 念,不变的理念不可能产生变动事物——“分有”说只是诗一般的比喻,无法说 明事实。 ▲第一哲学(first philosophy)——形而上学(Metaphysic)专门研究“作为 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的本体论问题——实体(Substance)是事物存在的 基础与根据;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说,个体是实体,又称第一实体,一般称第 二实体——“四因”(four causes)是事物存在的四种原因——质料因(material causes)、形式因(form causes)、动力因(motive causes)、目的因(purpose causes) ——四因又可归为质料因与形式因。 ▲逻辑学(Formal Logic)创始人——创立了形式逻辑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 矛盾律和排中律——创立了逻辑归纳法:简单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创立了逻 辑演绎法,即逻辑演绎三段论。 ▲实践科学(Science of practice)——伦理学与政治学——善是人的一切活动 的目的,人的至善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上是最高的学科,其他 一切学科都从属于它——人按其本性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从时间上说个 人先于城邦国家,从本性上说城邦国家“先于”(Priori to)个人——中庸(中道) 是伦理与政治的基本准则——中庸是人行为的美德——中庸政治体制(由中等阶 级组成的体制)是最好的政体
第二讲十七世纪经验论与唯理论( empiricism and rationalis)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主要代表人物 培根(F. Bacon,1561--1626) 霍布斯(T. Hobbes,1588--1675) 洛克(J. Locke,1632--1705) 休谟(D.Hume,1711--1776) 贝克莱(G. Berkey,1685--1753 笛卡尔(R. Descartes,1596--1650) 斯宾诺莎(B. Spinoza,1632--1677) 莱布尼茨(G.W. Leibniz,1646-—1716) ▲争论的缘由一一科学发展的原因,实验科学与数学取得丰硕成果一一哲学 自身发展原因,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即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体自身的研究是 人类认识的必然一一历史原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实际上是古代柏拉图 与亚里士多德之争、中世纪唯名论( nominalism)与实在论( realism)之争的继续。 ▲争论的主题 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 认识(知识)可靠性问题 认识(知识)的方法问题 真理的标准问题。 二、培根哲学 ▲近代经验论创始人一一一切知识(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一一知识就是力 ht(Knowledge and power is unity ▲四种“假相”( Idols)说: 种族假相( idols of the tribe):人类所共有的偏见,根植于人类种族 天性之中 洞穴假相( idols of the den):个人的偏见,个人囿于自己的“洞穴”, 坐井观天形成的; 市场假相( idols of the market-place):滥用语言、名称造成的偏见, 象市场上叫卖者一样以假乱真。 一一剧场假相( idols of the theatre):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观念造成 的偏见,它象舞台上戏剧那样是根据不真实布景方式创造世界。 近代经验归纳法的奠基人 《新工具》反对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归纳法三个步骤 泛收集材料一一三表法( three table)存在表 差异表、程度表 排斥法一一九种辅助方法。 三、霍布斯哲学
4 第二讲 十七世纪经验论与唯理论(empiricism and rationalism) 一、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主要代表人物——一 培根(F.Bacon,1561——1626) 霍布斯(T.Hobbes,1588——1675) 洛克(J.Locke,1632——1705) 休谟(D.Hume,1711——1776) 贝克莱(G.Berkey,1685——1753) 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 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 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 ▲争论的缘由——科学发展的原因,实验科学与数学取得丰硕成果——哲学 自身发展原因,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即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体自身的研究是 人类认识的必然——历史原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实际上是古代柏拉图 与亚里士多德之争、中世纪唯名论(nominalism)与实在论(realism)之争的继续。 ▲争论的主题: ——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 ——认识(知识)可靠性问题 ——认识(知识)的方法问题 ——真理的标准问题。 二、培根哲学 ▲近代经验论创始人——一切知识(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知识就是力 量(Knowledge and power is unity)。 ▲ 四种“假相”(Idols)说: ——种族假相(idols of the tribe):人类所共有的偏见,根植于人类种族 天性之中; ——洞穴假相(idols of the den):个人的偏见,个人囿于自己的“洞穴”, 坐井观天形成的; ——市场假相(idols of the market-place):滥用语言、名称造成的偏见, 象市场上叫卖者一样以假乱真。 ——剧场假相(idols of the theatre ):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观念造成 的偏见,它象舞台上戏剧那样是根据不真实布景方式创造世界。 ▲ 近代经验归纳法的奠基人: ——《新工具》反对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归纳法三个步骤——广泛收集材料——三表法(three table)存在表、 差异表、程度表 ——排斥法——九种辅助方法。 三、霍布斯哲学
▲近代机械唯物论创始人 物体根本原性是广延性,其他属性(色、声、香、味等)是物体的偶 性. 物体运动形式是位移,它是由外力推动的,“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性恶论一一人对人像狼一样一一国家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如“利 维坦”( Leviathan,神话中凶猛的海兽),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笛卡尔哲学 ▲普遍怀疑方法( method of doubt) 对一切知识与事物(那怕信以为真的)都要怀疑,接受理性无情审判 2.怀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排除浮土和沙子,找出岩石和粘土。” 3.我思故我在( Logico, ergo Sum/ think, therefore I am) 元论( dualism 1.三种实体:心灵(Spit)、物质( mater)、上帝(God) 2.心灵实体的本性能思维,但不占有空间;物质实体的本性占有空间, 但不能思维 3.心灵与物质统一于绝对实体上帝。 ▲天赋观念论( innate idea):一一心灵产生的概念完全无需怀疑的,通过理性 直觉即可获得一一数学公理、逻辑规则等是不证自明的,是上帝印入人的理性之 中的一一心灵高度专一进行沉思时便可发现这类观念。 五、斯宾诺莎哲学 实体学说( Substance) 1.实体是在自身由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2.实体是自因、无限、唯一的 3.实体有两种属性:思维与广延 4.反对笛卡尔二元论。 ▲两个哲学命题( The proposition of philosophy) 自由是认识的必然( freedon is the understand ing of necessity 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是违反理性的,人凭借理性思维能力认识必然 性,按必然性行动便获得自由 -规定就是否定( determination is negation):实体是无限的,不能有任 何形状的规定,形状只存在于有限的被规定的具体事物中
5 ▲ 近代机械唯物论创始人: ——物体根本原性是广延性,其他属性(色、声、香、味等)是物体的偶 性. ——物体运动形式是位移,它是由外力推动的,“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性恶论——人对人像狼一样——国家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如“利 维坦”(Leviathan,神话中凶猛的海兽),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四、笛卡尔哲学 ▲ 普遍怀疑方法(method of doubt) 1. 对一切知识与事物(那怕信以为真的)都要怀疑,接受理性无情审判. 2. 怀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排除浮土和沙子,找出岩石和粘土。” 3. 我思故我在(Cogico,ergo Sum/I think,therefore I am) ▲ 二元论(dualism): 1. 三种实体:心灵(Spirit)、物质(mater)、上帝(God). 2. 心灵实体的本性能思维,但不占有空间;物质实体的本性占有空间, 但不能思维. 3. 心灵与物质统一于绝对实体上帝。 ▲天赋观念论(innate idea):——心灵产生的概念完全无需怀疑的,通过理性 直觉即可获得——数学公理、逻辑规则等是不证自明的,是上帝印入人的理性之 中的——心灵高度专一进行沉思时便可发现这类观念。 五、斯宾诺莎哲学 ▲ 实体学说(Substance) 1. 实体是在自身由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2. 实体是自因、无限、唯一的. 3. 实体有两种属性:思维与广延. 4. 反对笛卡尔二元论。 ▲ 两个哲学命题(The proposition of philosophy): ——自由是认识的必然(freedon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necessity) ——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是违反理性的,人凭借理性思维能力认识必然 性,按必然性行动便获得自由 ——规定就是否定(determination is negation):实体是无限的,不能有任 何形状的规定,形状只存在于有限的被规定的具体事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