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 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如果不采 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 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 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 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 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 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 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 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 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 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 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 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 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 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 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 家之一。 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比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 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 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另外,地区间 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4.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 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请 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5分) 【此题考査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 界前列的国家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如果不采 取措施缓解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在个别地区,一些集市口角、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征用分歧等日常生活的矛盾,都可能 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说,中国经济当前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在利 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 矛盾甚至比较突出和尖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说:“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 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近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新领导层执政 开始,就把建设和谐社会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相继提出了各种围绕着建设和谐社会的 政治概念,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实践层面反 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 郑永年认为,十六大以来,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实 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 李强说:“十六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种 亲民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容纳多元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建立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和谐机 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 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郑永年说。 有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政府将根据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着重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社 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 领域率先推进改革,让穷人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可以相信,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原 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新闻背景】 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 家之一。 2005 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 3.22 比 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 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 3 倍以上。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 0.4 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 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 2%,而 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 40%以上。另外,地区间 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 GDP 差距达十多倍。 (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 4.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撰文指出“(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既有创新的成分,也在 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为什么说“也在实践层面反映了中国现实的需要”?请 你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见解。(5 分) 【此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 D。】
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4分) 【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分析综合C。】 6.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 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 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 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此题考査探讨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三 点:探究F】 二【参考答案】 4.(5分,每点1分。)中国人均GDP早已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将可能出 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 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差距远在3倍以上。 些日常生活中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新型的社会矛盾时有产生,有的甚至比 较突出和尖锐。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它迫切需要创建和谐社会。 5.(4分)作者在新闻后之所以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提供这则新闻 为什么要以“贫富悬殊”为重点的背景理由,提供了充分的事实根据,使人们阅读时易于准 确而深刻理解 6.(6分)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扣住命题;②是否言之有理;③能不能扣 住文本:④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可以得分。) 示例:我赞成第1种观点(1分)。因为文题表明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谐社会”, 导语又指出“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2分)。而 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已严重制约着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首先消除这 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2分)。所以作者立足于探讨“贫富悬 殊”这一中心(重点),是很有道理的(1分)。反例参照原文和上例评判 专题二十八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二 (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做粉丝也要有资格 最近,在北京一些繁华地段,出现了歌手张靓颖的首张音乐大碟宣传灯箱。据了解,灯 箱广告是“凉粉”集体出资一手操作的,而这些“凉粉”大多是广告公司的高层或老板
5.谈谈作者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4 分) 【此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分析综合 C。】 6.这则新闻的正题是“研究和谐社会”,可是新闻的基本材料、篇幅和中心以及重点探讨 的都是“贫富悬殊”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恰好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怎 样消除“贫富悬殊”这一重点。也有人认为,重点内容与文题不统一,这是新闻写作的败笔。 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此题考查探讨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三 点:探究 F】 二【参考答案】 4.(5 分,每点 1 分。)中国人均GDP早已突破 1000 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将可能出 现贫富悬殊、失业激增、分配两极化……。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 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2005 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差距远在 3 倍以上。 一些日常生活中对抗性的冲突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等新型的社会矛盾时有产生,有的甚至比 较突出和尖锐。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它迫切需要创建和谐社会。 5.(4 分)作者在新闻后之所以要特意附上【新闻背景】材料,是因为它能够提供这则新闻 为什么要以“贫富悬殊”为重点的背景理由,提供了充分的事实根据,使人们阅读时易于准 确而深刻理解。 6.(6 分)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扣住命题;②是否言之有理;③能不能扣 住文本;④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可以得分。) 示例:我赞成第 1 种观点(1 分)。因为文题表明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谐社会”, 导语又指出“四天的会议将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2 分)。而 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已严重制约着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首先消除这 一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2 分)。所以作者立足于探讨“贫富悬 殊”这一中心(重点),是很有道理的(1 分)。反例参照原文和上例评判。 专题二十八 考点对应直练 训练二 (时间:30 分钟,满分: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做粉丝也要有资格 最近,在北京一些繁华地段,出现了歌手张靓颖的首张音乐大碟宣传灯箱。据了解,灯 箱广告是“凉粉”集体出资一手操作的,而这些“凉粉”大多是广告公司的高层或老板
如今的偶像应该如何去爱?恐怕很多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回答用心去爱,未免有冠冕 堂皇之嫌,更何况,什么能体现你的用心去爱?回答用金钱去爱,恐怕又有人会说庸俗了 爱偶像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但事实是,现在要想做一个“骨灰”级的粉丝,必须爱心和经 济实力同时具备才有资格。假如还像多年前一样,对自己偶像的爱好、去向、作品如数家珍, 如今顶多勉强算个粉丝,连“发烧”级都够不上。要够“发烧”级,必须要买短信投票卡支 持自己的偶像,收藏偶像的全部作品,还要跟踪偶像行踪,到偶像工作的地方探班,坐火车 效率太低,等你赶到连偶像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最好是乘飞机追踪而去。要混到“骨灰”级 除了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经济实力,就像出资在北京繁华地段安装张靓颖灯箱广告的 凉粉”一样,没有实力,空有一颗“爱心”,偶像离你十万八千里,谁知你有“爱心”? 今年的超女眼看就要新鲜出炉,去年的超女顶着各种压力在百忙之中录完新专辑后,都 在紧锣密鼓地攀比着发行专辑,周笔畅、何洁、张靓颖、李宇春各拥粉丝大造声势。声势大 就意味着“红”,所以超女们谁都不肯在声势上稍逊一筹。超女的粉丝们更是不遗余力地为 偶像摇旗呐喊:你们以偶像的名义捐助“保护母亲河行动”,我们就追随偶像到各地宣传新 专辑:你们的偶像搞小型签唱会,我们就投资130万在展览馆开首唱会:你们在北京繁华地 段投入宣传广告,我们也要日夜让自己的偶像屹立在繁华街头。你说,这年头要让自己的偶 像有面子,人气旺,不投入怎么能行?过去跑江湖的有句话叫:有道是,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可现在捧人场也是要花钱的,比如:偶像的电影、偶像签售来到了你门前 你能不看她(他)的电影、买她(他)的专辑?不掏钱你自己都会觉得不是粉丝。 虽说像刘德华的粉丝一样追星追到倾家荡产的人毕竞还少,但是,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 现象是,追星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粉丝人数的多少、实力的大小已经成为偶像们互相攀 比人气的一个重要砝码。最可气的是,有些明星在救助贫弱、参加公益活动时根本见不到人 影,反倒是他们的粉丝团捐款捐物,替他们积累好名声。他们只是在自己生日或者每年的什 么时候在粉丝面前露一脸,安慰一下粉丝们的心,美其名曰:与粉丝联欢。虽说这比给粉丝 们甩脸子、使性子强多了,可安慰的也只是粉丝代表的心,粉丝代表又是怎么产生的? 偶像是用来欣赏、学习、寄托情感的,可偶像也是要人钱的。如今的粉丝谁能说自己没 在偶像身上花钱?当然,粉丝在偶像身上花钱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但作为旁观者,本人还 是想说,偶像,想说爱你真不易。(《齐鲁晚报》2008年9月6日) 1.文章里说,做粉丝也要有资格,请你说说做粉丝需要哪些资格?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2.这些粉丝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此题考査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 赏评价D。】 你身边有没有某些人的粉丝,你愿意不愿意做粉丝,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考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 三点:探究F。】
如今的偶像应该如何去爱?恐怕很多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回答用心去爱,未免有冠冕 堂皇之嫌,更何况,什么能体现你的用心去爱?回答用金钱去爱,恐怕又有人会说庸俗了, 爱偶像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但事实是,现在要想做一个“骨灰”级的粉丝,必须爱心和经 济实力同时具备才有资格。假如还像多年前一样,对自己偶像的爱好、去向、作品如数家珍, 如今顶多勉强算个粉丝,连“发烧”级都够不上。要够“发烧”级,必须要买短信投票卡支 持自己的偶像,收藏偶像的全部作品,还要跟踪偶像行踪,到偶像工作的地方探班,坐火车 效率太低,等你赶到连偶像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最好是乘飞机追踪而去。要混到“骨灰”级, 除了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经济实力,就像出资在北京繁华地段安装张靓颖灯箱广告的 “凉粉”一样,没有实力,空有一颗“爱心”,偶像离你十万八千里,谁知你有“爱心”? 今年的超女眼看就要新鲜出炉,去年的超女顶着各种压力在百忙之中录完新专辑后,都 在紧锣密鼓地攀比着发行专辑,周笔畅、何洁、张靓颖、李宇春各拥粉丝大造声势。声势大 就意味着“红”,所以超女们谁都不肯在声势上稍逊一筹。超女的粉丝们更是不遗余力地为 偶像摇旗呐喊:你们以偶像的名义捐助“保护母亲河行动”,我们就追随偶像到各地宣传新 专辑;你们的偶像搞小型签唱会,我们就投资 130 万在展览馆开首唱会;你们在北京繁华地 段投入宣传广告,我们也要日夜让自己的偶像屹立在繁华街头。你说,这年头要让自己的偶 像有面子,人气旺,不投入怎么能行?过去跑江湖的有句话叫:有道是,有钱的捧个钱场, 没钱的捧个人场。可现在捧人场也是要花钱的,比如:偶像的电影、偶像签售来到了你门前, 你能不看她(他)的电影、买她(他)的专辑?不掏钱你自己都会觉得不是粉丝。 虽说像刘德华的粉丝一样追星追到倾家荡产的人毕竟还少,但是,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 现象是,追星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了,粉丝人数的多少、实力的大小已经成为偶像们互相攀 比人气的一个重要砝码。最可气的是,有些明星在救助贫弱、参加公益活动时根本见不到人 影,反倒是他们的粉丝团捐款捐物,替他们积累好名声。他们只是在自己生日或者每年的什 么时候在粉丝面前露一脸,安慰一下粉丝们的心,美其名曰:与粉丝联欢。虽说这比给粉丝 们甩脸子、使性子强多了,可安慰的也只是粉丝代表的心,粉丝代表又是怎么产生的? 偶像是用来欣赏、学习、寄托情感的,可偶像也是要人钱的。如今的粉丝谁能说自己没 在偶像身上花钱?当然,粉丝在偶像身上花钱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但作为旁观者,本人还 是想说,偶像,想说爱你真不易。(《齐鲁晚报》2008 年 9 月 6 日) 1.文章里说,做粉丝也要有资格,请你说说做粉丝需要哪些资格?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 C。】 2.这些粉丝的行为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此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 赏评价 D。】 3.你身边有没有某些人的粉丝,你愿意不愿意做粉丝,谈谈你的看法? 【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 三点:探究 F。】
【参考答案】1.答案:要做个合格的粉丝,必须要有爱心,更要有经济实力。没有经济 实力,连发烧友都谈不上了,别说做粉丝了 2.答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娱乐了。其实 质是广大的民众对现有文化规则和文艺现象的不满,对新的文化规则和文艺现象的期待。粉 丝现象说明了人民开始追求自己的娱乐方式。 3.答案:我身边好多同学都是粉丝,有张靓英的,有周杰伦的,也有周笔畅的。他们常常 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我不愿做粉丝,因为我还是学生,我的主要时间 用来学习,其余的时间读读书,等我大学毕业了,有了时间,有了金钱,我喜欢那个歌星我 再去捧他。当然我也不反对别人追星,这是个人自由,你有时间精力你去追好了。(言之成 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完成4~6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转折 洞庭湖长大五分之 年增加蓄洪能力27亿立方米,蓄洪面积扩大554平方公里 本报讯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1/5。这个自 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98年以来,全省已将220处阻洪堤垸实施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27亿立方米,扩大蓄洪面积554平方公里。水利专家称, 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O.1米。岳阳城陵矶 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 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有一番景象。隆冬时节,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集成垸、汉寿县青山 湖垸已无人迹,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赶走 了冬天的苍凉。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泂庭”,洪水期湖面 达6000平方公里。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鱗”。在实施综合治理前, 这个长江水系的重要调节湖泊面积减少到2691平方公里。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 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仅以1998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197亿元 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国家投资70亿元。洞 庭湖治理改变了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湖南省30个县、区及大型农场实施 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三年中,湖区8.4万农户、 30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 治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两个 垸子8万多人有序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平垸行洪还洞庭浩浩荡荡,移民建镇让百姓世 代安康”,搬迁户新居门上贴的这副对联反映了湖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万茂华赵成新李志林王利亚) 可喜的变化(编后)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群众告别了水患之苦。这不仅是湖 南人民的大喜事,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洞庭湖治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增
一【参考答案】1.答案:要做个合格的粉丝,必须要有爱心,更要有经济实力。没有经济 实力,连发烧友都谈不上了,别说做粉丝了。 2.答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娱乐了。其实 质是广大的民众对现有文化规则和文艺现象的不满,对新的文化规则和文艺现象的期待。粉 丝现象说明了人民开始追求自己的娱乐方式。 3.答案:我身边好多同学都是粉丝,有张靓英的,有周杰伦的,也有周笔畅的。他们常常 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与别人争得不可开交。我不愿做粉丝,因为我还是学生,我的主要时间 用来学习,其余的时间读读书,等我大学毕业了,有了时间,有了金钱,我喜欢那个歌星我 再去捧他。当然我也不反对别人追星,这是个人自由,你有时间精力你去追好了。(言之成 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完成 4~6 题。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转折 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 三年增加蓄洪能力 27 亿立方米,蓄洪面积扩大 554 平方公里 本报讯 洞庭湖变大了!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 1/5。这个自 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98 年以来,全省已将 220 处阻洪堤垸实施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洞庭湖蓄洪能力增加 27 亿立方米,扩大蓄洪面积 554 平方公里。水利专家称, 整治后的洞庭湖如果再遇到 1998 年那样的特大洪水,水位可平均降低 0.1 米。岳阳城陵矶 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 长大了的洞庭湖别有一番景象。隆冬时节,原来人丁兴旺的华容县集成垸、汉寿县青山 湖垸已无人迹,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赶走 了冬天的苍凉。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方圆八九百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洪水期湖面 达 6000 平方公里。此后数百年泥沙淤积,盲目开垦致使“堤垸如鳞”。在实施综合治理前, 这个长江水系的重要调节湖泊面积减少到 2691 平方公里。湖面锐减,调蓄能力削弱,灾害 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患之苦。仅以 1998 年为例,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 197 亿元。 1998 年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治洞庭湖极为重视,国家投资 70 亿元。洞 庭湖治理改变了单纯加高加固大堤“堵”的传统办法,湖南省 30 个县、区及大型农场实施 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以疏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略。三年中,湖区 8.4 万农户、 30 多万群众告别故地,实施大迁移,成为湖湘史上的一大壮举。澧县的澧南垸、西官垸是 治理的重点地区,许多老人虽难舍故土,但更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离开了“水窝子”。两个 垸子 8 万多人有序搬迁,实现了安居乐业。“平垸行洪还洞庭浩浩荡荡,移民建镇让百姓世 代安康”,搬迁户新居门上贴的这副对联反映了湖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万茂华 赵成新 李志林 王利亚) 可喜的变化(编后) 经过三年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 1/5,湖区群众告别了水患之苦。这不仅是湖 南人民的大喜事,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洞庭湖治理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平垸行洪、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加高加固大堤“堵”的办法,增
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岀路。洞庭湖治理的经验再次表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生态 平衡的要求,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眼下,各地都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不能光盯着农业内部,增甲品种、减乙 品种,别忘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战略性调整”题中 应有之义。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整个国 民经济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2001年12月31日第五版,本消息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4.这则消息的标题很有特点,试加以分析。(4分) 【此题考査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 赏评价D。】 5.这则消息很注意锤炼文字,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加以分析。(5分) 【此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6.这则消息运用了很多历史资料,这样处理会不会冲淡的现实性呢?请发表你的看法。(6 分) 【此题考査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三点: 探究F。】 参考答案】4.首先这则消息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 范的新闻标题。(2分)其次用语准确,内容大气、生动:引题“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 史性大转折”一语点破了退田还湖的英明决策: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生动形象 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副题用具 体的数字对主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4分) 5.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可谓生动形象,一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 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第二段“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 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中用了一个“爬”字,用比拟的手法表现了洪水的凶 猛,也表现洪水再想攀升的艰难。第三段“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 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这里的“赶”字,融入了感情色彩,表达 了湖区人民的自豪感。还有最后一段“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这里的“和谐相 处”,表现了人们对待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态度。(选准字眼给1分,效果分析给2分。) 6.不会。这篇消息,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写法,详述今天略述过去,让历史给现实当陪衬, 使历史与现实在“变化”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概述由“八百 里洞庭”到“堤垸如鳞”到“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害之灾”的“简史”,使读者 感受到洞庭湖是在历史的阵痛后长大的。对“长大”后的洞庭湖,除在导语中用数字加形象
强了调蓄功能,使水有了出路。洞庭湖治理的经验再次表明,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生态 平衡的要求,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眼下,各地都在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不能光盯着农业内部,增甲品种、减乙 品种,别忘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战略性调整”题中 应有之义。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能否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整个国 民经济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2001 年 12 月 31 日第五版,本消息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4.这则消息的标题很有特点,试加以分析。(4 分) 【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 赏评价 D。】 5.这则消息很注意锤炼文字,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加以分析。(5 分) 【此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 C。】 6.这则消息运用了很多历史资料,这样处理会不会冲淡的现实性呢?请发表你的看法。(6 分) 【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应大纲对新闻阅读要求的第三点: 探究 F。】 二【参考答案】4.首先这则消息的标题结构完整,由引题、主题和副题三部分构成,是典 范的新闻标题。(2 分)其次用语准确,内容大气、生动;引题“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 史性大转折”一语点破了退田还湖的英明决策;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生动形象,一 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 ;副题用具 体的数字对主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4 分) 5.主题“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可谓生动形象,一个“长”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洞庭湖 的变化写活了,是整个标题的点睛之笔 。第二段“岳阳城陵矶的水文标尺上,凶猛的洪水 再也爬不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度”中用了一个“爬”字,用比拟的手法表现了洪水的凶 猛,也表现洪水再想攀升的艰难。第三段“成千上万的 白鹭、野鸭、天鹅在栖息飞翔,成 片的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这里的“赶”字,融入了感情色彩,表达 了湖区人民的自豪感。还有最后一段“人与自然在洞庭湖开始和谐相处。”这里的“和谐相 处”,表现了人们对待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态度。(选准字眼给 1 分,效果分析给 2 分。) 6.不会。这篇消息,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写法,详述今天略述过去,让历史给现实当陪衬, 使历史与现实在“变化”之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概述由“八百 里洞庭”到“堤垸如鳞”到“灾害频频发生,湖区人民深受水害之灾”的“简史”,使读者 感受到洞庭湖是在历史的阵痛后长大的。对“长大”后的洞庭湖,除在导语中用数字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