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记 pune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之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田乃林
命名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 田乃林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之十
说说这作者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 期间,山东沦陷,离家当流亡学生,辗转安徽、 河南、陕西各地,此段经历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 作品内容。1949年到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 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 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20世纪50 年代及60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70-90年 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 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曾 从事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各种文体写作, 最后定位于散文
一、说说这作者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 期间,山东沦陷,离家当流亡学生,辗转安徽、 河南、陕西各地,此段经历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 作品内容。1949年到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 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 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20世纪50 年代及60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70—90年 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 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曾 从事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各种文体写作, 最后定位于散文
王鼎钧在台湾为身体力行将小说与戏剧技巧 融入散文的代表人物,对文体的混合有首开风气 之功。他自称“在媒体间忘返、在媒体中忘倦” 发现媒体特性处处影响文学作品之形式及内容, 发为论述,促进媒体及文学之圆满合作,亦主张 作家对报纸广播电视不能过分依赖,在当时皆言 人所未言。他关于文学的论述得深入浅出、化难 为易之三昧,可读性高,可谓雅俗共赏。王鼎钩 的文学生命十分丰富。论时代,他历经抗战、内 战、台北时期和纽约时期;论文学潮流,眼见写 实主义挂帅、现代主义挂帅到后现代。文学发展 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导向、党部导向、学院导向、 本土导向和市场导向几个阶段,兼收并蓄,取精 用宏,以“良工式古不违时”自我经营,颇耐时 潮淘洗
• 王鼎钧在台湾为身体力行将小说与戏剧技巧 融入散文的代表人物,对文体的混合有首开风气 之功。他自称“在媒体间忘返、在媒体中忘倦”, 发现媒体特性处处影响文学作品之形式及内容, 发为论述,促进媒体及文学之圆满合作,亦主张 作家对报纸广播电视不能过分依赖,在当时皆言 人所未言。他关于文学的论述得深入浅出、化难 为易之三昧,可读性高,可谓雅俗共赏。王鼎钧 的文学生命十分丰富。论时代,他历经抗战、内 战、台北时期和纽约时期;论文学潮流,眼见写 实主义挂帅、现代主义挂帅到后现代。文学发展 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导向、党部导向、学院导向、 本土导向和市场导向几个阶段,兼收并蓄,取精 用宏,以“良工式古不违时”自我经营,颇耐时 潮淘洗
王鼎钧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 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 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 芹散文奖。他的早期作品追求写实,20世 纪60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 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 难。为人性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 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 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 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 的山梁” 代中国人的眼睛
王鼎钧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 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 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 芹散文奖。他的早期作品追求写实,20世 纪60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 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 难。为人性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 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 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 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 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 《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大林出版 社)、《人生观察》(1965年1月,文星书店) 《长短调》(1965年9月,文星书店)、《世事 与棋》(1969年10月,惊声文物公司)、《情人 眼》(1970年12月,大林书店)、《碎玻璃》 (九歌出版社)、《灵感》(九歌出版社),小 说《单身汉的体温》(1970年3月,大林出版 社)、《透视》(大江出版社)、《王鼎钧自选 集》(1975年,黎明文化事业公司)、《钟》 (1980年,尔雅出版社)。写作技法《文路》 《讲理》、《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问》,1976 年曾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年选》(巨人出版社 台北)
• 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 《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大林出版 社)、《人生观察》(1965年1月,文星书店)、 《长短调》(1965年9月,文星书店)、《世事 与棋》(1969年10月,惊声文物公司)、《情人 眼》(1970年12月,大林书店)、《碎玻璃》 (九歌出版社)、《灵感》(九歌出版社),小 说《单身汉的体温》(1970年3月,大林出版 社)、《透视》(大江出版社)、《王鼎钧自选 集》(1975年,黎明文化事业公司)、《钟》 (1980年,尔雅出版社)。写作技法《文路》、 《讲理》、《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问》,1976 年曾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年选》(巨人出版社,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