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察结果,绘出细菌的形态图 六、思考题 1.制各细离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你的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避?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 有会怎样呢? 4.简述油镜的使用方法,为什么使用油镜时要滴加香柏油?
根据观察结果,绘出细菌的形态图 六、思考题 1. 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2. 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 如果你的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 有会怎样呢? 4. 简述油镜的使用方法,为什么使用油镜时要滴加香柏油?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要求 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意义。 二、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氏创立的,而后一些学者在此 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 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茵(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和作用: 1,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 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常用 的媒染剂是碘液。 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 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氏阳性细南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南则易被脱色。常 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4.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 脱色菌进行比较。这里用的是蕃红花红溶液。 近年来由于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提出不同的看 法。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 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 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 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品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虽然如此,革兰氏染色的差异并不 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例如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细菌 不同,但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co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染料:草酸铵结品紫染液、路哥氏碘液、蕃红染液。 3.其它: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95%乙醇 擦镜纸等
实验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要求 掌握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意义。 二、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 1884 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 Gram 氏创立的,而后一些学者在此 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 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 )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和作用: 1. 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 2. 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常用 的媒染剂是碘液。 3. 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 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常 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这里所用的是 95%的乙醇。 4.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 脱色菌进行比较。这里用的是蕃红花红溶液。 近年来由于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提出不同的看 法。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 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 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 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虽然如此,革兰氏染色的差异并不 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例如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细菌 不同,但具有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E.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 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路哥氏碘液、蕃红染液。 3. 其它: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95%乙醇、 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操作过程如下: 涂片 +干燥固定 →草酸铵结品紫染色 约60秒 30秒 +水洗 →路哥氏碘液媒染一 →95%洒精脱色 +水洗 蕃红复染 +水洗 +干燥镜检 30-60秒 应注意,碘液媒染30秒钟后,直接用95%酒精从载玻片的一端冲洗脱色,直到留下的 酒精无明显的紫色为止。酒精的浓度、用量及涂片厚度都会影响脱色速度。脱色是革兰氏染 色中关键的一步。只有仔细操作,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五、实验报告 观察革兰氏染色反应的结果(说明各南的形状、颜色) 六、思考题 1.什么革兰氏染色所用细菌的菌龄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热固定的日的是什么? 3什么大多数细菌染色用性染料而不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 4.指出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关键步骤,并解释之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操作过程如下: 涂片 干燥固定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 水洗 路哥氏碘液媒染 95%酒精脱色 水洗 蕃红复染 水洗 干燥镜检 应注意,碘液媒染 30 秒钟后,直接用 95%酒精从载玻片的一端冲洗脱色,直到留下的 酒精无明显的紫色为止。酒精的浓度、用量及涂片厚度都会影响脱色速度。脱色是革兰氏染 色中关键的一步。只有仔细操作, 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五、实验报告 观察革兰氏染色反应的结果(说明各菌的形状、颜色) 六、思考题 1. 什么革兰氏染色所用细菌的菌龄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 2. 热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3. 什么大多数细菌染色用碱性染料而不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 4. 指出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关键步骤,并解释之。 约 60 秒 30-60 秒 约 30 秒
实验三 细菌的特殊染色 一、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芽孢、荚膜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芽孢染色: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dospore心),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 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 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胞壁厚、透性低、不易者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染色时,菌体和 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者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有的芽孢成淡红或淡蓝色的圆或 椭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 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者色、脱色均较困难,当 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可以进入菌体及芽孢使其者色,而 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复染(蕃红液),则菌体呈红色而芽孢呈绿色。 荚膜染色: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份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观察 英膜通常采用负染色法,即将菌体染色后,再使背景着色,从而把荚膜衬托出来。由于荚膜 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 三、实验材料: 1.南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营养琼脂斜面培养2Oh 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肉汁等斜面培养20h 2.染料: (1)芽孢染色用7.6%饱和孔雀绿液、0.5%蕃红液(或石炭酸复红液和吕氏美蓝液)。 (2)荚膜染色用刚果红、明胶水溶液,吕氏美蓝液等。 其它:显微镜、载波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茵水 1%盐酸、电炉、墨汁、20%CuS04、95%乙醇、擦镜纸等
实验三 细菌的特殊染色 一、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芽孢、荚膜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芽孢染色: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dospore),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 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 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胞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染色时,菌体和 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有的芽孢成淡红或淡蓝色的圆或 椭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 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当 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可以进入菌体及芽孢使其着色,而 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复染(蕃红液),则菌体呈红色而芽孢呈绿色。 荚膜染色: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份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观察 荚膜通常采用负染色法,即将菌体染色后,再使背景着色,从而把荚膜衬托出来。由于荚膜 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营养琼脂斜面培养 20h 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肉汁等斜面培养 20h 2. 染料: (1)芽孢染色用 7.6%饱和孔雀绿液、0.5%蕃红液(或石炭酸复红液和吕氏美蓝液)。 (2) 荚膜染色用刚果红、明胶水溶液,吕氏美蓝液等。 其它:显微镜、载波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1%盐酸、电炉、墨汁、20%CuSO4、95%乙醇、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芽孢染色: 1.孔雀绿染色法: 取一干净载片按无菌法取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少许制成涂片,风干固定后,在涂茵处 滴加7.6%的孔雀绿饱和水溶液,在微火上加热,染色10分钟后,用水冲洗,再用0.5% 蕃红花红液染色1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芽孢被染成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2.石炭酸复红染色法: 在一支小试管(10*100mm)中,滴入3-4滴蒸溜水,用接种环取枯草芽孢杆菌于水 中,充分搅匀,使菌体分散,制成较浓的菌悬液。然后滴加等体积的(3-4滴)石炭酸复红 液摇匀。将此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1015分钟,使芽孢及菌体者色。取此菌液2-3环在洁 净的载片上做成涂片,自然干燥通过火焰固定后,在自来水下缓缓冲洗,使菌体脱色, 再用吕氏美蓝液复染12分钟。用水洗去多余染液,轻轻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干后镜检 结果可见芽孢被染成红色,南体呈现蓝色。 荚膜染色法 1.方法①刚果红染色 将刚果红水溶液和明胶水溶液各一滴滴于干净载片上:用接种环蘸取细菌培养液或 悬浮液在载片上于上述两滴溶液混匀,自然干燥:滴加1%HC1冲洗,使涂片呈蓝色:用 蒸馏水漂洗,除去HC1:,用美蓝复染1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镜检:有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荚膜不着色,背景蓝紫色:无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背 景蓝紫色。由于干燥菌体收缩,菌体四周也可能有一圈狭窄的不者色环,但这不是英膜。 荚膜不着色的部分宽。 2.方法②湿墨汁法 ()制菌液:加一滴墨汁于洁净的波片上,并挑少量菌与其充分混合。 (2)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 收多余液。 (3)镜检。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 3.方法③Anthony氏法 (1)涂片、固定:按常规法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2)染色:用1%结晶紫水溶液染色2分钟。 (3)脱色:用20%CuS04水溶液洗,再用毛边纸吸干。 (4)镜检并观察结果:荚膜淡紫色,细胞深紫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芽孢染色: 1. 孔雀绿染色法: 取一干净载片按无菌法取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少许制成涂片,风干固定后,在涂菌处 滴加 7.6%的孔雀绿饱和水溶液,在微火上加热,染色 10 分钟后,用水冲洗,再用 0.5% 蕃红花红液染色 1 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芽孢被染成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2. 石炭酸复红染色法: 在一支小试管(10*100mm)中,滴入 3-4 滴蒸溜水,用接种环取枯草芽孢杆菌于水 中,充分搅匀,使菌体分散,制成较浓的菌悬液。然后滴加等体积的(3-4 滴) 石炭酸复红 液摇匀。将此试管放入沸水浴中煮 10-15 分钟,使芽孢及菌体着色。取此菌液 2-3 环在洁 净的载片上做成涂片,自然干燥通过火焰固定后,在自来水下缓缓冲洗,使菌体脱色, 再用吕氏美蓝液复染 1-2 分钟。用水洗去多余染液,轻轻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干后镜检, 结果可见芽孢被染成红色,菌体呈现蓝色。 荚膜染色法 1. 方法 ① 刚果红染色 将刚果红水溶液和明胶水溶液各一滴滴于干净载片上;用接种环蘸取细菌培养液或 悬浮液在载片上于上述两滴溶液混匀,自然干燥;滴加 1%HCl 冲洗,使涂片呈蓝色;用 蒸馏水漂洗,除去 HCl;,用美蓝复染 1 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镜检:有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荚膜不着色,背景蓝紫色;无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背 景蓝紫色。由于干燥菌体收缩,菌体四周也可能有一圈狭窄的不着色环,但这不是荚膜。 荚膜不着色的部分宽。 2. 方法 ② 湿墨汁法 (1)制菌液:加一滴墨汁于洁净的波片上,并挑少量菌与其充分混合。 (2)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 轻压,吸 收多余菌液。 (3) 镜检。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 3. 方法 ③ Anthony 氏法 (1) 涂片、固定:按常规法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2) 染色:用 1%结晶紫水溶液染色 2 分钟。 (3) 脱色:用 20%CuSO4 水溶液洗,再用毛边纸吸干。 (4) 镜检并观察结果:荚膜淡紫色,细胞深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