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衙中学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下)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禁锢()②脂粉奁()③污秽() ④鞭ta( ⑤lin冽 ⑥广mo无垠( 2、按要求默写(6分) 终岁常端正 (2)、海内存知己, (3)、 独怆然而涕下。 (4)、劝君更尽一杯酒,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6)、俱怀逸兴壮思飞, 3、词语探究(3分) 甲:“听说,陈局长昨天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交警拦下罚了款。”乙:“我知道,这 还不是大问题,呵,如果在仕途上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就不是罚款那么简单了,是吧? 请说出这两处“交通规则”的含义 4、请再续写一个分句,与前两个分句构成一个排比句。(3分) 我平凡,但我自信。山间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 不因为大树在身边就含羞躲藏 5.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3分) 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 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 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寓意: 6、文学名著填空。(4分) ①《水浒》中主要人物有及时雨 ,行者 花和尚鲁智深等。 ②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 》和《麦克白》
1 三衢中学 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下)语文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5 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禁锢. ( ) ② 脂粉奁. ( ) ③污秽.( ) ④鞭 tà ( ) ⑤lǐn 冽 ( ) ⑥广 mào 无垠( ) 2、 按要求默写(6 分) (1)、 ,终岁常端正。 (2)、海内存知己, 。 (3)、 ,独怆然而涕下。 (4)、劝君更尽一杯酒, 。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6)、俱怀逸兴壮思飞, 。 3、词语探究(3 分) 甲:“听说,陈局长昨天因不遵守交通规则 ....,被交警拦下罚了款。”乙:“我知道,这 还不是大问题,呵,如果在仕途上不遵守交通规则 ....,那就不是罚款那么简单了,是吧?” 请说出这两处“交通规则 ....”的含义。 答: 4、请再续写一个分句,与前两个分句构成一个排比句。(3 分) 我平凡,但我自信。山间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 不因为大树在身边就含羞躲藏; 。 5.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3 分)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 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 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寓意: 6、文学名著填空。(4 分) ①《水浒》中主要人物有及时雨____________,行者______________,花和尚鲁智深等。 ②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_________》、《________》和《麦克白》
7、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3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时间分配 4小时后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l/5用于尝试回忆 26 2/5用于尝试回忆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 (20个字以内) 二、阅读理解(39分)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 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 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一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8、概括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分) 9、第一段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中“当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0、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他们”分别指: 分) 11、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作者觉得“特别听 得刺耳”?(3分) 12、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 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3分)
2 7、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3 分) 时间分配 16 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 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 小时后 立刻 4 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 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 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 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 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 律: (20 个字以内) 二、 阅读理解(39 分) (一)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 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 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 获, 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8、 概括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 分) 9、 第一段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中“当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10、 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他们”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1、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作者觉得“特别听 得刺耳”? (3 分) 12、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 时 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3 分)
(二)赎回良心 ①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读高中,手表还是稀罕物。有一天,同桌买了一块新手表,戴 在手上,挽起衣袖神气得很,惹得全班同学羡慕不已。班上很快又有几个人买了新手表 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块手表,也好让别人羡慕一回。星期天回家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对母亲 说:“妈,我想买一块手表。”母亲说:“家里连稀粥都快没得喝了,哪有钱给你买手表?” 听了母亲的话我很失望,草草喝了两碗稀粥就准备返回学校。突然,父亲开口问道:“你 要手表干什么?” ②父亲的话又燃起我的一点希望,我连忙谎称道:“现在加班加点复习功课应付高考 毕业班都不按学校的时间表上课,班上人人戴手表,自己看时间。”说完,我着急地等待 父亲说一句答应的话,可他却蹲在门口,什么也没说 ③两手空空回到学校,我再也不敢做戴手表的美梦了。然而几天过后,母亲突然来到 学校,从内衣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花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里面竞是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 表。我接过手表,戴在手上,立刻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挽起一圈衣袖 ④见我这样子,母亲连忙将我的衣袖放下来,说:“这么贵重的东西,用衣袖罩住, 也好护一护。千万别弄坏,更别弄丢。我走了。”我把母亲送到学校门口问:“家里怎么突 然有钱了?”母亲说:“你爸卖了一回血。” ⑤父亲卖血给我买手表?!我的脑袋“嗡”地一响,心里难受极了。送走母亲后,我 就把手表取下来,重新用布包好。当天我就向同学打听,有谁要买新手表。同学们问我自 己为什么不戴,我说不想戴。他们不信,认定我的手表一定有毛病,竟没有一个愿意买。 ⑥最后,我请班主任帮忙寻找买主,并流着眼泪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他。班主任拍拍 我的肩膀说:“别难过。我正好要买一块手表,就转让给我吧。”班主任按原价买下了我的 手表,而我则用这笔钱交了几个月的伙食费。然则,令我不解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班主 任戴新手表,每次问他为什么不戴时,他总是笑而不语 ⑦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远离家乡的省城工作,但那块手表却成了我心底 永远放不下的挂念。 ⑧后来我找机会特意回了趟老家,找到当年的班主任,问起那块手表。班主任已经老 了,头发也花白了,他告诉我说:“手表还在。”说着,便从衣柜里取出母亲当年用的那小 花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的手表竞然还是崭新的! ⑨我惊奇地问:“您怎么不戴它?”班主任说:“我等你回来赎呢。”我又问:“您怎么 知道我会回来赎它呢?”老师说:“因为它不光是一块手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13.本文围绕“手表”写了哪四件相关的事?每件事请用三个字概括,如第一件“讨
3 (二)赎回良心 ①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读高中,手表还是稀罕物。有一天,同桌买了一块新手表,戴 在手上,挽起衣袖神气得很,惹得全班同学羡慕不已。班上很快又有几个人买了新手表, 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块手表,也好让别人羡慕一回。星期天回家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对母亲 说:“妈,我想买一块手表。”母亲说:“家里连稀粥都快没得喝了,哪有钱给你买手表?” 听了母亲的话我很失望,草草喝了两碗稀粥就准备返回学校。突然,父亲开口问道:“你 要手表干什么?” ②父亲的话又燃起我的一点希望,我连忙谎称道:“现在加班加点复习功课应付高考, 毕业班都不按学校的时间表上课,班上人人戴手表,自己看时间。”说完,我着急地等待 父亲说一句答应的话,可他却蹲在门口,什么也没说。 ③两手空空回到学校,我再也不敢做戴手表的美梦了。然而几天过后,母亲突然来到 学校,从内衣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花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里面竟是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 表。我接过手表,戴在手上,立刻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挽起一圈衣袖。 ④见我这样子,母亲连忙将我的衣袖放下来,说:“这么贵重的东西,用衣袖罩住, 也好护一护。千万别弄坏,更别弄丢。我走了。”我把母亲送到学校门口问:“家里怎么突 然有钱了?”母亲说:“你爸卖了一回血。” ⑤父亲卖血给我买手表?!我的脑袋“嗡”地一响,心里难受极了。送走母亲后,我 就把手表取下来,重新用布包好。当天我就向同学打听,有谁要买新手表。同学们问我自 己为什么不戴,我说不想戴。他们不信,认定我的手表一定有毛病,竟没有一个愿意买。 ⑥最后,我请班主任帮忙寻找买主,并流着眼泪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他。班主任拍拍 我的肩膀说:“别难过。我正好要买一块手表,就转让给我吧。”班主任按原价买下了我的 手表,而我则用这笔钱交了几个月的伙食费。然则,令我不解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班主 任戴新手表,每次问他为什么不戴时,他总是笑而不语。 ⑦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远离家乡的省城工作,但那块手表却成了我心底 永远放不下的挂念。 ⑧后来我找机会特意回了趟老家,找到当年的班主任,问起那块手表。班主任已经老 了,头发也花白了,他告诉我说:“手表还在。”说着,便从衣柜里取出母亲当年用的那小 花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的手表竟然还是崭新的! ⑨我惊奇地问:“您怎么不戴它?”班主任说:“我等你回来赎呢。”我又问:“您怎么 知道我会回来赎它呢?”老师说:“因为它不光是一块手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13.本文围绕“手表”写了哪四件相关的事?每件事请用三个字概括,如第一件“讨
手表”;请按先后顺序回答后三件事。(3分) 14.第③④两段中“我挽起一圈衣袖”与“母亲连忙将我的衣袖放下来”各表达“我 与“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简要回答。(3分) 15.根据全文,理解第⑦段中“我心底永远放不下的挂念”的具体内容,概括回答 (3分) 16.文中的班主任为“我”做了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智能材料 ①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 子、海参等自然界的动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 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 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 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②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年代,科学 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③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髙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 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 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東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 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 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 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口了,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 粘接起来。 ④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这种智 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会发生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 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⑤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 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硏究智能材料 的数据的线索。 17.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3分) 18.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 哪句话相照应?(3分) 20.“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
4 手表”;请按先后顺序回答后三件事。(3 分) 14.第③④两段中“我挽起一圈衣袖”与“母亲连忙将我的衣袖放下来”各表达“我” 与“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简要回答。(3 分) 15.根据全文,理解第⑦段中“我心底永远放不下的挂念”的具体内容,概括回答。 (3 分) 16.文中的班主任为“我”做了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三)智能材料 ①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 子、海参等自然界的动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 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 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 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②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科学 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③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 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 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束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 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 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 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口了,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 粘接起来。 ④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这种智 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会发生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 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⑤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 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 的数据的线索。 17.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3 分) 18.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9.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 哪句话相照应?(3 分) 20.“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
践中”,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理由。(3分) 文言文阅读(26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眀,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③前人之述备矣 ④薄暮冥冥(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2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洞庭一湖 而或长烟一空 B.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多会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 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3分)
5 践中”,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理由。(3 分) 三、 文言文阅读(26 分)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 ) ②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③ 前人之述备.矣 ( ) ④薄.暮冥冥( )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2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 洞庭一.湖 而或长烟一.空 B. 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多会于.此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 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