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2007.1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本试卷共20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阅读(87分) 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 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 成。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暗香浮动月黄昏。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散入珠帘湿罗幕,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然试易地以处 3、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作者是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1 徐汇区初三语文质量测试 2007.1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总分 150 分 注意:本试卷共 20 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 阅读(87 分) 一、文言文(共 38 分) 考生注意: 1.请从下列 A、B、C 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 1-6 题。A 组:供使用 H 版教材的考 生完成。B 组:供使用 S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 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 成。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 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 组:供使用 H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1) ,暗香浮动月黄昏。 (2)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散入珠帘湿罗幕, 。 ( 4 )《 少 年 中 国 说 》 中 有 关 “ 干 将 莫 邪 ” 典 故 的 文 字 是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然试易.地以处 3、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 4—6 题(7 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作者是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 (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6、请在选段中找出与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相对应的文字 3分)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为有源头活水来 ,恨别鸟惊心。 (3) ,远近高低各不同。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布襄其口,去逾四十里 3、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出师表(节选)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出师表》的作者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6、“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 (3分)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长使英雄泪满襟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先帝不以臣卑鄙 6、请在选段中找出与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相对应的文字 , (3 分) B 组:供使用 S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1) ?为有源头活水来。 (2) ,恨别鸟惊心。 (3) ,远近高低各不同。 ( 4 )《 少 年 中 国 说 》 中 有 关 “ 干 将 莫 邪 ” 典 故 的 文 字 是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布襄其口,去.逾四十里 3、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 4—6 题(7 分) 出师表(节选)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出师表》的作者是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 (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6、“先帝叹息痛恨桓、灵”的原因是 (3 分) C 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1) ,长使英雄泪满襟。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纸上得来终觉浅, (4)《小石潭记》中作者以游鱼来体现“水尤清冽”的文字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为一说,使与书俱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6、写出你对“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后一个(加点的)“乐”字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 称说。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 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 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7、下列与“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向吾不为斯役 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 (3)纸上得来终觉浅, 。 ( 4 )《 小 石 潭 记 》 中 作 者 以 游 鱼 来 体 现 “ 水 尤 清 冽 ” 的 文 字 是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为一说,使.与书俱 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 4—6 题(7 分) 岳阳楼记 (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 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6、写出你对“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后一个(加点的)“乐.”字的理解。(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2 分)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 称说。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 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 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7、下列与“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向吾不为.斯役 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D.不足为外人道也 8、对第一段划线句“术奇之,后常称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A.袁术认为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称道 B.袁术感到陆绩是个非常稀奇的人,后来经常称道此人 C.袁术认为陆绩的这件事是稀奇的事,后来经常说起此事时很喜悦 D.袁术感到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述说 、陆绩“知孝”表现在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0、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4分) 现代文(共49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9分) 苦的感悟 侯军 ①在人类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因而最具哲学意 义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 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 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 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②然而,苦的复杂性却正在于此: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 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一君不见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 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料之冠的茶,同样是苦的。这实在是一个 难解之谜 ③与苦相对的是甜。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哪个婴 儿吃药时不送之以甜水?人们语言中的甜字也总是作为苦的对应物而出现的,如“苦尽甘 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等等。可是同样令人不解的是,当人们走向成熟之后, 对甜的东西却会逐渐疏远。这种苦与甜的二律悖反①,不是很值得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探究 番吗 ④倘若扩及人类的精神活动,这种甜与苦在认知上的二律悖反则更加明显。美术家们 向把那些格调不高、浅薄媚俗的画作贬之为“甜”。记得一位艺术理论家曾发表过这样高 论:“一个欣赏者,当其刚刚入门,还不具备够水准的审美眼光时,他往往喜欢甜俗的东西, 就像一个婴儿偏爱加糖的牛奶:一旦他的鉴赏力提高了,审美口味也会随之改变,对那些 看上去有些丑、有些怪、又苦又辣的作品,他会因其耐人寻味而产生共鸣和好感,这就像 成年人舍去糖水、牛奶,转而喜欢咖啡和苦茶一样
4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D.不足为.外人道也 8、对第一段划线句“术奇之,后常称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A.袁术认为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称道 B.袁术感到陆绩是个非常稀奇的人,后来经常称道此人 C.袁术认为陆绩的这件事是稀奇的事,后来经常说起此事时很喜悦 D.袁术感到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述说 9、陆绩“知孝”表现在 (用文中语句回答)(3 分) 10、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4 分) 二、现代文(共 49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9 分) 苦的感悟 侯军 ①在人类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因而最具哲学意 义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 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 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 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②然而,苦的复杂性却正在于此: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 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君不见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 “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料之冠的茶,同样是苦的。这.实在是一个 难解之谜。 ③与苦相对的是甜。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哪个婴 儿吃药时不送之以甜水?人们语言中的甜字也总是作为苦的对应物而出现的,如“苦尽甘 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等等。可是同样令人不解的是,当人们走向成熟之后, 对甜的东西却会逐渐疏远。这种苦与甜的二律悖反 .... ①,不是很值得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探究 一番吗? ④倘若扩及人类的精神活动,这种甜与苦在认知上的二律悖反则更加明显。美术家们 一向把那些格调不高、浅薄媚俗的画作贬之为“甜”。记得一位艺术理论家曾发表过这样高 论:“一个欣赏者,当其刚刚入门,还不具备够水准的审美眼光时,他往往喜欢甜俗的东西, 就像一个婴儿偏爱加糖的牛奶;一旦他的鉴赏力提高了,审美口味也会随之改变,对那些 看上去有些丑、有些怪、又苦又辣的作品,他会因其耐人寻味而产生共鸣和好感,这就像 成年人舍去糖水、牛奶,转而喜欢咖啡和苦茶一样
⑤甜能给人带来瞬间的愉悦,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苦中的 滋味却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岀真味,仿佛青橄榄的苦涩。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如 此?当你在人生路上跋涉了一段之后,回眸望去,是否一如曹孟德诗中所谓“去日苦多 呢?同样的,当你在人生的深秋黄叶中漫步遐想,凡是昔日品味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痛苦, 如今都已变成了久酿的陈酒,于苦涩之中充溢着人生的甜蜜和醇厚。你会觉得,倘若当年 未曾体验那些痛苦,你的人生将是何其苍白,何其平淡! ⑥如此说来,苦之况味其实并非人的天敌,因为有了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 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有鉴于此,我们也才会有勇气承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注解:①二律悖反:例如,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空间上是无限的 论证了这两个论点的正确性,而它们又是截然对立的,这就形成了二律悖反。 11、第①段中划线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出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作者是 (人名):第⑤段中划线的“曹孟德”是《观沧海》的作者 人名)。(2分) 12、(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的是 (3分) (2)第③段加点的“二律悖反”在文中指的是 (3分) (3)第④段引用一位艺术理论家的高论的目的是 (3分) 13、作者对苦的感悟是 (3分) 14、作者还认为“苦更多的时候乃是人类相伴相随、须臾不可分离的诤友(“诤友”是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试举一例。(5分) 是否同意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30分) 坐在最后一排 乔小叶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 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 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
5 ⑤甜能给人带来瞬间的愉悦,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苦中的 滋味却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真味,仿佛青橄榄的苦涩。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如 此?当你在人生路上跋涉了一段之后,回眸望去,是否一如曹孟德诗中所谓“去日苦多” 呢?同样的,当你在人生的深秋黄叶中漫步遐想,凡是昔日品味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痛苦, 如今都已变成了久酿的陈酒,于苦涩之中充溢着人生的甜蜜和醇厚。你会觉得,倘若当年 未曾体验那些痛苦,你的人生将是何其苍白,何其平淡! ⑥如此说来,苦之况味其实并非人的天敌,因为有了痛苦,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多姿多 彩,我们的精神才变得坚韧敏锐。有鉴于此,我们也才会有勇气承受痛苦,甚至享受痛苦! 注解:①二律悖反:例如, 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空间上是无限的。 论证了这两个论点的正确性,而它们又是截然对立的,这就形成了二律悖反。 11、第①段中划线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出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作者是 (人名);第⑤段中划线的“曹孟德”是《观沧海》的作者 (人名)。(2 分) 12、(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的是 (3 分); (2)第③段加点的“二律悖反”在文中指的是 (3 分); (3)第④段引用一位艺术理论家的高论的目的是 (3 分) 13、作者对苦的感悟是 (3 分) 14、作者还认为“苦更多的时候乃是人类相伴相随、须臾不可分离的诤友(“诤友”是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试举一例。(5 分) 是否同意 ;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30 分) 坐在最后一排 乔小叶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 僻,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 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