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向上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部分 要经过活细 胞即共质体 进行, 另一部分 要经过死细 胞即质外体 进行
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向上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部分 要经过活细 胞即共质体 进行, 另一部分 要经过死细 胞即质外体 进行
2.经过质外体(死细胞)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茎杆中向上运输沿着导管 和管胞进行。 特点: 成熟的导管阻力小,运输速率较快, 适于长距离运输
2.经过质外体(死细胞)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茎杆中向上运输沿着导管 和管胞进行。 特点: 成熟的导管阻力小,运输速率较快, 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1)根压 (2)蒸腾拉力 导管中水柱如何保持不断呢? 根压一般较小,不超过 0.2MPa,至多能使水分上升 20.4米。 主要动力,剧烈蒸腾时上部叶片 的水势可降到-3MPa,而根部导 管液的水势一般在-1— -2MPa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1)根压 (2)蒸腾拉力 导管中水柱如何保持不断呢? 根压一般较小,不超过 0.2MPa,至多能使水分上升 20.4米。 主要动力,剧烈蒸腾时上部叶片 的水势可降到-3MPa,而根部导 管液的水势一般在-1— -2MPa
又称为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transpirationcohesive-tansion theory),是十九世纪末期爱尔兰人 迪克松(Dixon H. H. )提出的。 内聚力(cohesive force)学说 水柱连续性——内聚力学说 (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又称为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transpirationcohesive-tansion theory),是十九世纪末期爱尔兰人 迪克松(Dixon H. H. )提出的。 内聚力(cohesive force)学说 水柱连续性——内聚力学说 (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内聚力:相同分子之间有相互吸引的 力量。20 MPa以上。 拉 力 重 力 ➢张力:上拉下拖使水柱产生。木质部 水柱张力为0.5~3 MPa。 ➢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故可使 水柱连续不断。 ➢水分子与细胞壁分子之间又具有强大 的附着力,所以水柱中断的机会很小
➢内聚力:相同分子之间有相互吸引的 力量。20 MPa以上。 拉 力 重 力 ➢张力:上拉下拖使水柱产生。木质部 水柱张力为0.5~3 MPa。 ➢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故可使 水柱连续不断。 ➢水分子与细胞壁分子之间又具有强大 的附着力,所以水柱中断的机会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