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的特征在于,两极G 和G 虽然在质上相同,但是在量上不同, 而且量的差别是交换价值本身—— 存在于货币中的交换价值本身 —— 按其本性所能有的唯一差别。通过买和卖这两个行为,即货币 转化为商品和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在运动结束时从流通中得到了 更多的货币,即一个增大了的货币额,从而得到的价值比最初投入 流通的价值增大了若干倍。 例如,货币最初在运动开始时是100塔勒,在运动结束时是 110塔勒。因而,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在流通中产生了新的价值 即我们要称作的剩余价值。价值生产出价值。或者说,这里价值在 我们面前第一次表现为自行增殖的价值。因此,在G—W—G 这一 运动中出现的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进入流通,在流通中保存自 己并且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就是 资本。 在这里可以回想一下,在货币贮藏过程中价值是不会增殖的。 商品转化为货币,被出售,并以货币的形式退出流通,被搁置一旁。 同一个价值量过去存在于商品形式中,现在存在于货币形式中。商 品并没有增加它的价值量,它只是采取了交换价值的一般形式即 货币形式。这只是质的改变,不是量的改变。 但是,在这里[在G—W—G 形式中],商品事先就以货币的形 式作为过程的起点。它宁可暂时放弃这种形式,是为了最终作为增 殖了的价值量重新采取这一形式。与此相反,货币作为贮藏货币停 留在它的独立的交换价值形式上,它没有被利用,以至可以说是脱 离了流通。货币作为交换价值发生作用的力量被潜在地保存下来, 以待将来,而暂时则闲置起来。问题不仅在于:只要货币仍然是贮 藏货币,货币的价值量就保持不变,货币就失去自己的职能,失去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3
过程的特征在于,两极G 和G 虽然在质上相同,但是在量上不同, 而且量的差别是交换价值本身—— 存在于货币中的交换价值本身 —— 按其本性所能有的唯一差别。通过买和卖这两个行为,即货币 转化为商品和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在运动结束时从流通中得到了 更多的货币,即一个增大了的货币额,从而得到的价值比最初投入 流通的价值增大了若干倍。 例如,货币最初在运动开始时是100塔勒,在运动结束时是 110塔勒。因而,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在流通中产生了新的价值 即我们要称作的剩余价值。价值生产出价值。或者说,这里价值在 我们面前第一次表现为自行增殖的价值。因此,在G—W—G 这一 运动中出现的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进入流通,在流通中保存自 己并且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就是 资本。 在这里可以回想一下,在货币贮藏过程中价值是不会增殖的。 商品转化为货币,被出售,并以货币的形式退出流通,被搁置一旁。 同一个价值量过去存在于商品形式中,现在存在于货币形式中。商 品并没有增加它的价值量,它只是采取了交换价值的一般形式即 货币形式。这只是质的改变,不是量的改变。 但是,在这里[在G—W—G 形式中],商品事先就以货币的形 式作为过程的起点。它宁可暂时放弃这种形式,是为了最终作为增 殖了的价值量重新采取这一形式。与此相反,货币作为贮藏货币停 留在它的独立的交换价值形式上,它没有被利用,以至可以说是脱 离了流通。货币作为交换价值发生作用的力量被潜在地保存下来, 以待将来,而暂时则闲置起来。问题不仅在于:只要货币仍然是贮 藏货币,货币的价值量就保持不变,货币就失去自己的职能,失去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3
它作为交换价值的质,因为它没有执行货币的职能,它既不是购买 手段,也不是支付手段。除此以外,因为它现在作为货币,没有直接 的使用价值,所以也就失去了这样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 它作为商品所具有的,并且是只有[Ⅰ—6]当它作为货币发生作 用,投入流通,从而抛弃了它的交换价值的存在形式时才能重新得 到的。在货币贮藏中所发生的唯一的事情是:由于商品按其价格出 售而使商品具有货币的形式,即交换价值的最适当形式。但是,价 值没有增殖,也就是说,原来的价值没有增加,只在可能性上具有 价值而实际上没有价值的、凝固为贮藏货币的货币根本没有被使 用。所以,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资本的这种关系和货币贮藏,除了两 者都与交换价值有关(虽然货币贮藏是采取幻想的手段来增加交 换价值的)外,毫无共同之处。 在W—G—W(为买而卖)的形式中,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满 足需要,是最终目的,这一形式本身并不直接包含着它在过程完成 以后更新的条件。商品通过货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换来的商品 现在作为使用价值退出了流通。这样,运动也就结束了。G—W— G 的形式则相反,仅仅是它的运动的形式就意味着:运动是无止境 的,运动的终结已包含着它更新的原理和动力。货币,抽象的财富, 交换价值是运动的起点,而交换价值的增加是目的;结果和起点在 质上相同,都是一定的货币额或价值额,在货币额或价值额上,如 同在过程开始时一样,它的量的界限重新表现为它的一般概念的 界限,因为交换价值或货币的量越大,它就越和它的概念相一致 (货币本身可以用来交换任何财富,任何商品。但是,货币所能交换 的东西的数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量或价值量);由于以上原因,自 行增殖对于从过程中出来的货币来说,同对于开始这一过程的货 14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
它作为交换价值的质,因为它没有执行货币的职能,它既不是购买 手段,也不是支付手段。除此以外,因为它现在作为货币,没有直接 的使用价值,所以也就失去了这样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 它作为商品所具有的,并且是只有[Ⅰ—6]当它作为货币发生作 用,投入流通,从而抛弃了它的交换价值的存在形式时才能重新得 到的。在货币贮藏中所发生的唯一的事情是:由于商品按其价格出 售而使商品具有货币的形式,即交换价值的最适当形式。但是,价 值没有增殖,也就是说,原来的价值没有增加,只在可能性上具有 价值而实际上没有价值的、凝固为贮藏货币的货币根本没有被使 用。所以,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资本的这种关系和货币贮藏,除了两 者都与交换价值有关(虽然货币贮藏是采取幻想的手段来增加交 换价值的)外,毫无共同之处。 在W—G—W(为买而卖)的形式中,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满 足需要,是最终目的,这一形式本身并不直接包含着它在过程完成 以后更新的条件。商品通过货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换来的商品 现在作为使用价值退出了流通。这样,运动也就结束了。G—W— G 的形式则相反,仅仅是它的运动的形式就意味着:运动是无止境 的,运动的终结已包含着它更新的原理和动力。货币,抽象的财富, 交换价值是运动的起点,而交换价值的增加是目的;结果和起点在 质上相同,都是一定的货币额或价值额,在货币额或价值额上,如 同在过程开始时一样,它的量的界限重新表现为它的一般概念的 界限,因为交换价值或货币的量越大,它就越和它的概念相一致 (货币本身可以用来交换任何财富,任何商品。但是,货币所能交换 的东西的数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量或价值量);由于以上原因,自 行增殖对于从过程中出来的货币来说,同对于开始这一过程的货 14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
币来说一样,始终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当运动结束时,运动重 新开始的原理就已经存在了。在运动开始时就已作为这一形式的 运动的前提而存在的东西,在运动结束时又重新出现。这种绝对致 富欲,即占有一般形式的财富的欲望,是这种运动和货币贮藏所共 有的。 {在这一方面应当较详细地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第一册第九章中论述的观点6。} 正是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因为货币只是商品的转化形 式)使他的货币,或者他在货币形式上所占有的价值完成G—W— G 的过程。这种运动是他活动的内容,因此,他不过表现为这样规 定的资本的人格化,表现为资本家。他这个人(或者不如说是他的 钱袋),是G 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复归点。资本家是这个过程的有 意识的承担者。价值的保存和增殖(价值的自行增殖)是过程的结 果,运动的内容就是资本家的有意识的目的。由此可见,他唯一的 目的是使他所占有的价值增殖,也就是不断地越来越多地占有一 般形式的财富,占有交换价值,而只有当这一点是他唯一的动机 时,他才是资本家或G—W—G 这一运动的有意识的主体。因此, 他的直接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只是交换价值。他要满足的需要 是发财致富本身的需要。但是,不言而喻,他要不断地扩大对现实 财富,对使用价值世界的统治。因为不管劳动生产率怎样,在一定 的生产阶段上,一个较大的交换价值与较小的交换价值相比,总是 表现为较大的使用价值的量。[Ⅰ—6] [Ⅰ—14]对a节的补充。为了阐明资本的概念,必须从价值出 发,并且从已经在流通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出发,而不是从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5
币来说一样,始终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当运动结束时,运动重 新开始的原理就已经存在了。在运动开始时就已作为这一形式的 运动的前提而存在的东西,在运动结束时又重新出现。这种绝对致 富欲,即占有一般形式的财富的欲望,是这种运动和货币贮藏所共 有的。 {在这一方面应当较详细地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第一册第九章中论述的观点6。} 正是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因为货币只是商品的转化形 式)使他的货币,或者他在货币形式上所占有的价值完成G—W— G 的过程。这种运动是他活动的内容,因此,他不过表现为这样规 定的资本的人格化,表现为资本家。他这个人(或者不如说是他的 钱袋),是G 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复归点。资本家是这个过程的有 意识的承担者。价值的保存和增殖(价值的自行增殖)是过程的结 果,运动的内容就是资本家的有意识的目的。由此可见,他唯一的 目的是使他所占有的价值增殖,也就是不断地越来越多地占有一 般形式的财富,占有交换价值,而只有当这一点是他唯一的动机 时,他才是资本家或G—W—G 这一运动的有意识的主体。因此, 他的直接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只是交换价值。他要满足的需要 是发财致富本身的需要。但是,不言而喻,他要不断地扩大对现实 财富,对使用价值世界的统治。因为不管劳动生产率怎样,在一定 的生产阶段上,一个较大的交换价值与较小的交换价值相比,总是 表现为较大的使用价值的量。[Ⅰ—6] [Ⅰ—14]对a节的补充。为了阐明资本的概念,必须从价值出 发,并且从已经在流通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出发,而不是从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5
劳动出发。正象不可能从不同的人种直接过渡到银行家,或者从自 然直接过渡到蒸汽机一样,从劳动直接过渡到资本也是不可能 的7。 一旦货币表现为不仅与流通相独立(在货币贮藏的情况下)而 且在流通中保存自己的交换价值,它就不再是货币,—— 因为货币 作为货币不能超越消极的规定,——而是资本了。因此,货币也是 交换价值达到资本的规定的最初形式,是历史上资本的最初的表 现形式,因而在历史上也和资本本身相混同。流通对于资本来说不 仅象在货币的场合那样是交换价值消失的运动,而且是这样一种 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交换价值得以保存,并且交换价值本身是货 币和商品这两种规定的交替。相反,在简单流通中,交换价值不会 实现为交换价值。它总是只在它消失的时候得到实现。如果商品 变成货币,货币又重新变成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规定就消 失了,它只是使第一种商品获得了第二种商品的相应量(相应量的 第二种商品),其结果是,第二种商品作为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商品 同这一形式毫不相干,而只是直接的需要对象。如果商品同货币相 交换,那么,交换价值形式即货币,只有在它处于交换之外,对流通 采取否定态度的时候才能保存下来。货币由于对流通采取否定态 度,才达到了永存的状态,而资本之所以达到这种状态,恰恰是由 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流通,从而保存了自己。[Ⅰ—14] (b)由价值的本性产生的困难等等 [Ⅰ—7]我们首先对资本在它能被直接看到的或表现出来的 形式上作了考察。但是不难看出,G—W—G 这一形式——重新进 16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出发。正象不可能从不同的人种直接过渡到银行家,或者从自 然直接过渡到蒸汽机一样,从劳动直接过渡到资本也是不可能 的7。 一旦货币表现为不仅与流通相独立(在货币贮藏的情况下)而 且在流通中保存自己的交换价值,它就不再是货币,—— 因为货币 作为货币不能超越消极的规定,——而是资本了。因此,货币也是 交换价值达到资本的规定的最初形式,是历史上资本的最初的表 现形式,因而在历史上也和资本本身相混同。流通对于资本来说不 仅象在货币的场合那样是交换价值消失的运动,而且是这样一种 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交换价值得以保存,并且交换价值本身是货 币和商品这两种规定的交替。相反,在简单流通中,交换价值不会 实现为交换价值。它总是只在它消失的时候得到实现。如果商品 变成货币,货币又重新变成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规定就消 失了,它只是使第一种商品获得了第二种商品的相应量(相应量的 第二种商品),其结果是,第二种商品作为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商品 同这一形式毫不相干,而只是直接的需要对象。如果商品同货币相 交换,那么,交换价值形式即货币,只有在它处于交换之外,对流通 采取否定态度的时候才能保存下来。货币由于对流通采取否定态 度,才达到了永存的状态,而资本之所以达到这种状态,恰恰是由 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流通,从而保存了自己。[Ⅰ—14] (b)由价值的本性产生的困难等等 [Ⅰ—7]我们首先对资本在它能被直接看到的或表现出来的 形式上作了考察。但是不难看出,G—W—G 这一形式——重新进 16 第一篇 资本的生产过程
入流通,在流通中自行保存和增殖的价值的形式—— 似乎与货币、 商品、价值以及流通本身的性质是完全不相容的。 在流通中,商品时而表现为商品,时而表现为货币,这种流通 过程显示出商品的形式变换;商品的交换价值借以表现的形式在 变换,但是,这个交换价值本身仍然不变。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变化, 并没有受到这种形式变换的影响。商品(比如1吨铁)的交换价值, 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以商品的价格来表示,例如是3镑。如果 现在把它出售,它就转化为3镑,即转化为由它的价格所表示的货 币量,这个货币量包含着同样多的劳动时间。它现在不再作为商品 而是作为货币即独立的交换价值而存在。无论在哪种形式上,价值 量都保持不变。改变了的只是同一个交换价值的存在形式。形成 流通过程的商品形式变换即买和卖,其本身与商品的价值量没有 任何关系。相反,商品的价值量在流通以前就是既定的量。货币形 式只是商品本身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在这种形式中,商品的交换价 值所发生的变化,只是它现在以它的独立形式出现。 但是,在W—G—W(为买而卖)的流通中彼此对立的只是商 品所有者,其中一个商品所有者占有原来形态的商品,另一个商品 所有者占有已经转化为货币形态的商品。如同W—G—W 的流通 一样,G—W—G 的流通也只包含卖和买这两个行为。前一种流通 由卖开始,以买结束;后一种流通由买开始,以卖结束。只要单独考 察一下这两个交换行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就能够看到,这种顺序 丝毫也不会改变这个行为的性质。我们所称的资本,在第一个行为 (G—W)中作为货币而存在,在第二个行为(W—G)中作为商品而 存在,因而它在这两个行为中只起着货币和商品的作用。资本在前 一行为中是作为买者即货币所有者与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相对立,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7
入流通,在流通中自行保存和增殖的价值的形式—— 似乎与货币、 商品、价值以及流通本身的性质是完全不相容的。 在流通中,商品时而表现为商品,时而表现为货币,这种流通 过程显示出商品的形式变换;商品的交换价值借以表现的形式在 变换,但是,这个交换价值本身仍然不变。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变化, 并没有受到这种形式变换的影响。商品(比如1吨铁)的交换价值, 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以商品的价格来表示,例如是3镑。如果 现在把它出售,它就转化为3镑,即转化为由它的价格所表示的货 币量,这个货币量包含着同样多的劳动时间。它现在不再作为商品 而是作为货币即独立的交换价值而存在。无论在哪种形式上,价值 量都保持不变。改变了的只是同一个交换价值的存在形式。形成 流通过程的商品形式变换即买和卖,其本身与商品的价值量没有 任何关系。相反,商品的价值量在流通以前就是既定的量。货币形 式只是商品本身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在这种形式中,商品的交换价 值所发生的变化,只是它现在以它的独立形式出现。 但是,在W—G—W(为买而卖)的流通中彼此对立的只是商 品所有者,其中一个商品所有者占有原来形态的商品,另一个商品 所有者占有已经转化为货币形态的商品。如同W—G—W 的流通 一样,G—W—G 的流通也只包含卖和买这两个行为。前一种流通 由卖开始,以买结束;后一种流通由买开始,以卖结束。只要单独考 察一下这两个交换行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就能够看到,这种顺序 丝毫也不会改变这个行为的性质。我们所称的资本,在第一个行为 (G—W)中作为货币而存在,在第二个行为(W—G)中作为商品而 存在,因而它在这两个行为中只起着货币和商品的作用。资本在前 一行为中是作为买者即货币所有者与另一个商品所有者相对立, 第一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