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度(结晶部分在整体纤维中的含量) 天然棉纤维70% 丝光棉纤维50% 天然麻 90% 天然纤维素纤维:晶体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取向度 晶体长轴与纤维轴的荚角称为螺旋角,螺旋角愈小,取向度愈 棉纤维次生胞壁:螺旋角约为20°~35°左右; 麻纤维:螺旋角平均约为6 2纤维素的微细纤维结构 Inm 3. 5nm*2nm 亚-原微细纤维(与纤维素单位晶胞的大小一致)原微细纤维 25*30nm 微细纤维
结晶度(结晶部分在整体纤维中的含量) • 天然棉纤维 70% • 丝光棉纤维 50% • 天然麻 90% 天然纤维素纤维:晶体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取向度, 晶体长轴与纤维轴的夹角称为螺旋角,螺旋角愈小,取向度愈高 棉纤维次生胞壁:螺旋角约为20°~35°左右; 麻纤维:螺旋角平均约为6° 。 2.纤维素的微细纤维结构 1nm 3.5nm*2nm 亚-原微细纤维(与纤维素单位晶胞的大小一致) 原微细纤维 25*30nm 微细纤维
3纤维素聚集态结构模型 缨状胶束模型 缨状原纤模型
3.纤维素聚集态结构模型 缨状胶束模型 缨状原纤模型
共同点: 存在结晶部分和无定形部分(两相结构),两者无严格的界 面 ·结晶部分和无定形部分是由分子链贯穿在一起的。 不同点: 缨状原纤结晶区较长,而缨状胶束结晶区籁短; 缨状原纤中纤维大分子排列更紧密而有序;
共同点: • 存在结晶部分和无定形部分(两相结构),两者无严格的界 面。 • 结晶部分和无定形部分是由分子链贯穿在一起的。 不同点: • 缨状原纤结晶区较长,而缨状胶束结晶区较短; • 缨状原纤中纤维大分子排列更紧密而有序;
第三节纤维素纤维的物理性质 吸湿性 吸湿性好,回潮率8%; oH易吸附H2O分子,并与之形成氢键结合 吸湿主要在无定型区和晶区表面; ·吸附的水分为结合水(放热,使纤维素发生溶 胀)、游离水(无热效应,不能使纤维素发生溶 胀) ·棉纤维湿态强度高于干态,粘胶纤维相反; 吸湿后电阻迅速下降
第三节 纤维素纤维的物理性质 一、吸湿性 • 吸湿性好,回潮率8%; • -OH易吸附H2O分子,并与之形成氢键结合; • 吸湿主要在无定型区和晶区表面; • 吸附的水分为结合水(放热,使纤维素发生溶 胀)、游离水(无热效应,不能使纤维素发生溶 胀); • 棉纤维湿态强度高于干态,粘胶纤维相反; • 吸湿后电阻迅速下降
二、纤维素纤维的溶胀与溶解 1溶胀 有限溶胀结晶区间的溶胀:溶剂只到达无定形区和结晶 区表面,X-射线行射图不生变化 结晶区内溶胀:溶剂到达整个无定形区及结晶 区,Ⅹ-射线衍射图变化 无限溶胀:不出现新的X-射线衍射图;溶解,最终形成溶液 溶(胀)剂—极性物质:水,碱溶液(LiOH、NaoH、 KoH、RboH、CsoH),(弱、稀)酸,甲醇,乙醇、苯 胺、苯甲醚。 溶胀度:纤维素纤维溶胀时直径增大的百分率
二、纤维素纤维的溶胀与溶解 1.溶胀 有限溶胀 结晶区间的溶胀:溶剂只到达无定形区和结晶 区表面,X-射线衍射图不生变化 结晶区内溶胀:溶剂到达整个无定形区及结晶 区,X-射线衍射图变化 无限溶胀:不出现新的X-射线衍射图;溶解,最终形成溶液 • 溶(胀)剂——极性物质:水,碱溶液(LiOH、NaOH、 KOH、RbOH、 CsOH),(弱、稀)酸,甲醇,乙醇、苯 胺、苯甲醚。 • 溶胀度:纤维素纤维溶胀时直径增大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