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013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 【2007年广东高考】【新闻访谈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921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 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 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 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 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 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 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 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 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 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 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 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 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 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 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 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 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 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 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 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 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 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2007-2013 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 【2007 年广东高考】【新闻访谈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9—21 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 1934 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 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 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 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 5 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 到我 17 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 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 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 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 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 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 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 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 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 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 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 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 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 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 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 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 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 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 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20.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 生、演变”?(6分) 【参考答案】 19、(4分)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2)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3)怎样 成为一个艺术家。 20、(5分)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和评价被访者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答案: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能摒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 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才可以称为艺术家 21、(6分)本题考査考生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深邃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 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 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 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与再创造 【2008年广东高考】【科普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 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 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 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 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 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 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 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 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 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一—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 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 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 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 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 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4 分) 20.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 分) 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 生、演变”? (6 分) 【参考答案】 19、(4 分)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2)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3)怎样 成为一个艺术家。 20、(5 分)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和评价被访者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答案: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能摒弃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 坚持原则的勇气;有“赤子之心”(真诚)。才可以称为艺术家。 21、(6 分)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深邃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 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演奏家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 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 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与再创造。 【2008 年广东高考】【科普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 DNA 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 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 30 亿年前这个行星渐 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 DNA,只不过是那 第一个 DNA 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 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 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 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 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 所见的:—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 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 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大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 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 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 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 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 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 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 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 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 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丈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 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 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 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 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 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 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 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 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 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 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分)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 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9、【答案】“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 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 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答案】“惨淡经营”拟人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 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 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 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 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答案】“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 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 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 DNA 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 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 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 DNA 分子从一开始就 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 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丈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 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 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 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 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 DNA 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 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 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 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 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 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9、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 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4 分)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 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 分) 2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9、【答案】“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 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 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20、【答案】“惨淡经营”拟人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 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 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 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抓住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 可分为生动形象、口语化。) 21、【答案】“绝妙的错误”指的是 DNA 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 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 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
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 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 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2009年广东高考】【人物传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 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 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晩淸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 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 币,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 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 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 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 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 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 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 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 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 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 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 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 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 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 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 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岀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 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 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 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 钉鞋也要检査,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 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 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 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 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
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 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 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2009 年广东高考】【人物传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 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 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 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 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 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 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 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 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 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 年 7 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 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 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 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 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 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 呀”11 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 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 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 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 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 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 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 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 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 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 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 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 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 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
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 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 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1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20.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 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9.【参考答案】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②举例 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b. 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 突。c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 止境 20.【参考答案】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②治学态度:严谨认 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21【参考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②体现了传 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 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2010年广东高考】【科普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 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 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 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 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 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
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 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 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 分) ⒛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 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 分)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 分) 【参考答案】 ⒚【参考答案】①文章是从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②举例: a.志士之狂:写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抨击清廷腐败,拥护革命浪潮。b. 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从不佩戴校徽、携带名片,穿着土气,多次与门卫发生冲 突。c.学人之严谨:所治诸书皆反复数十遍,几乎没有误差,不肯轻易为文,教育学生学无 止境。 ⒛【参考答案】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②治学态度:严谨认 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21【参考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②体现了传 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 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2010 年广东高考】【科普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大举措。2006 年 1 月 1 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 2005 年 11 月 7 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 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 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 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 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 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